基本內容
分子式:C6H12O6
分子量:180.155
一種單糖。分子式C5H11O5CHO。為多種多糖的組成成分。以游離狀態存在於某些植物果皮中,如柑橘皮中,桃、蘋果等水果中有少量游離的甘露糖,象牙棕櫚子、酵母、紅藻、血清球蛋白、卵類粘蛋白和結核桿菌中含有D-甘露糖的聚糖。
物化性質
甘露糖為白色晶體或結晶粉末,味甜帶苦。+29.3°(水);β型的熔點 132℃(分解),-17°→+14.6°(水)。溶於水,微溶於乙醇。D-甘露糖與氯化鈣容易形成結晶化合物C6H12O6·CaCl2·4H2O,並顯示複雜的變鏇光作用。D-甘露糖可被酵母發酵。
製備方法
D-甘露糖可由富含D-甘露糖的聚糖(象牙棕櫚子、酵母甘露聚糖等)水解製備。也可由D-甘露醇(海帶制碘工業的副產品)在亞鐵離子存在下,用過氧化氫氧化合成。也可由D-葡萄糖差向異構化,或由D-阿拉伯糖增長碳鏈等方法製備。
代謝
甘露糖在人體內不能很好的代謝。所以,口服後甘露糖進入糖類代謝過程並不明顯,即使從外部進入的g甘露糖,都會被身體內的組織發覺。哺乳動物內使用放射性標記物發現, 攝入的甘露糖90%都會在30-60分鐘內原封不動地通過尿道排出體外。殘餘部分中 99%含量會在未來8小時內排出。這個過程中,血糖濃度不會顯著升高。
詞源
甘露糖的英文 Mannose 起源於manna, 這就是《聖經》中以色列過西奈半島的時候,上帝賜予的食物: 嗎哪。
現實中,嗎哪是一些喬木和灌木的甜味分泌物。花白蠟樹就分泌這種東西。
生理效應
甘露糖,目前唯一用於在臨床上的糖質營養素,廣泛分布於體液和組織中,尤其是在神經、皮膚、睪丸、視網膜、肝和腸。其直接被利用合成糖蛋白,參與免疫調節。許多疾病正是由於缺乏甘露糖糖化作用中的酵素而導致的。
其在人體內生理效應如下:
1)調節免疫系統
2)巨噬細胞表面有4種接受器可以捕捉抗原,都有甘露糖成分
3)增加傷口癒合
4)抗發炎效果
5)抑制腫瘤生長與轉移,增加癌症存活率
6)可以避免某些細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
糖類的類型
主要生物化學物質種類:肽 | 胺基酸 | 核酸 | 糖類 | 核苷糖 | 脂類 | 萜類 | 類胡蘿蔔素 | 四吡咯 | 輔因子 | 類固醇 | 類黃酮 | 生物鹼 | 聚酮 | 配糖類 |
糖類的類型 Analogues of nucleic acids |
主要分類: 醛糖 | 酮糖 | 吡喃糖 | 呋喃糖 幾何構型: 丙糖 | 丁糖 | 戊糖 | 己糖 | 庚糖 | 環己糖構型 | 端基差向異構 | 端基異構效應 | 變鏇現象 小/大: 甘油醛 | 二羥基丙酮 | 赤蘚糖 | 蘇阿糖 | 赤蘚酮糖 | 景天庚酮糖 戊糖: 核糖 | 樹膠醛糖 | 木糖 | 來蘇糖 | 核酮糖 | 木酮糖 己糖: 葡萄糖 | 半乳糖 | 甘露糖 | 古洛糖 | 艾杜糖 | 塔羅糖 | 阿洛糖 | 阿卓糖 | 果糖 | 山梨糖 | 塔格糖 | 阿洛酮糖 | 鼠李糖 雙糖、寡糖: 蔗糖 | 乳糖 | 海藻糖 | 麥芽糖 | 棉子糖 | 水蘇糖 多糖: 糖原 | 澱粉 | 纖維素 | 殼多糖 | 直鏈澱粉 | 支鏈澱粉 | 菊糖 | 糊精 | 褐藻素 粘多糖: 肝磷脂 | 硫酸軟骨素 | 透明質酸 | 硫酸乙醯肝素 | 硫酸軟骨素B | 硫酸角質素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卡那黴素 | 鏈黴素 | 妥布黴素 | 新黴素 | 巴龍黴素 | 阿普拉黴素 | 慶大黴素 | 奈替米星 | 阿米卡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