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粘多糖
中文名稱:nián duō táng
英文讀音
英文名稱:[化] mucoitin; mucopolysaccharide; [醫] mucooplysaccharide
主要種類
重要的粘多糖有:硫酸皮膚素,硫酸類肝素,硫酸角質素,硫酸軟骨素和透明質酸等,前三種與本組疾病關係密切。這些多糖都是直鏈雜多糖,由不同的雙糖單位重複聯接而成;其中一個成分是N-乙醯氨基己糖,另一個則為糖醛酸或已糖。如對S為N一乙酪氨基葡萄糖(GlucN)和艾杜糖醛酸(Id UA)或葡萄糖醛酸(GlueUA);HS為N-乙酪氨基半乳糖(Gluc N)和艾杜糖醛酸(或葡萄糖醛酸);KS為 N-乙酪氨基葡糖和半乳糖(Gal);CS為N-乙酪氨基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
生物合成
粘多糖的生物合成就是起始於核心蛋白,經過多種糖基轉移酶和有關修飾酶(差向異構酶、硫酸基轉移酶等)的作用,形成有特定順序的重複單位的線型分子。
現狀
近10年來由於膜的化學功能,免疫物質的化學研究與發展以及新藥資源尋找與開發等,發現糖類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在生命現象中參與了細胞的各種活動。因此,多糖的研究開始活躍起來。目前關於動物粘多糖在生物學、醫學範圍內的研究正在不斷深入展開。已經證實,此類成分具有多種藥理活性,包括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腫瘤及抗放射等作用。已引起人們對這類生物高分子的重視。已知粘多糖是動物藥的常見活性成分,如在皮(阿膠、海參、蟬蛻、蛇蛻等),角(羧羊角、犀角、鹿茸等),貝殼(石決明、牡蠣、皺紅螺等),鱗甲(穿山甲、龜板、鱉甲、玳瑁等),粘液(蝸牛、泥鰍等)及骨(虎骨、狗骨等)等類藥材中均含有。粘多糖的比較生化研究已成為無脊椎動物化學分類學的主題之一。
粘多糖是含氮的不均一多糖,化學組成為糖醛酸和酪氨基己糖交替出現,有時含硫鍵。也稱為糖胺聚糖。
糖類的類型
主要生物化學物質種類:肽 | 胺基酸 | 核酸 | 糖類 | 核苷糖 | 脂類 | 萜類 | 類胡蘿蔔素 | 四吡咯 | 輔因子 | 類固醇 | 類黃酮 | 生物鹼 | 聚酮 | 配糖類 |
糖類的類型 Analogues of nucleic acids |
主要分類: 醛糖 | 酮糖 | 吡喃糖 | 呋喃糖 幾何構型: 丙糖 | 丁糖 | 戊糖 | 己糖 | 庚糖 | 環己糖構型 | 端基差向異構 | 端基異構效應 | 變鏇現象 小/大: 甘油醛 | 二羥基丙酮 | 赤蘚糖 | 蘇阿糖 | 赤蘚酮糖 | 景天庚酮糖 戊糖: 核糖 | 樹膠醛糖 | 木糖 | 來蘇糖 | 核酮糖 | 木酮糖 己糖: 葡萄糖 | 半乳糖 | 甘露糖 | 古洛糖 | 艾杜糖 | 塔羅糖 | 阿洛糖 | 阿卓糖 | 果糖 | 山梨糖 | 塔格糖 | 阿洛酮糖 | 鼠李糖 雙糖、寡糖: 蔗糖 | 乳糖 | 海藻糖 | 麥芽糖 | 棉子糖 | 水蘇糖 多糖: 糖原 | 澱粉 | 纖維素 | 殼多糖 | 直鏈澱粉 | 支鏈澱粉 | 菊糖 | 糊精 | 褐藻素 粘多糖: 肝磷脂 | 硫酸軟骨素 | 透明質酸 | 硫酸乙醯肝素 | 硫酸軟骨素B | 硫酸角質素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卡那黴素 | 鏈黴素 | 妥布黴素 | 新黴素 | 巴龍黴素 | 阿普拉黴素 | 慶大黴素 | 奈替米星 | 阿米卡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