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姬

瑤姬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傳說為天帝之女。一說為王母娘娘之女,本名瑤姬,在消滅十二惡龍之後又幫助大大禹治水,而又更憐惜百姓而化作神女峰守護大地。二說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瑤姬(也寫作姚姬),未嫁而死,葬於巫山(在今重慶市、湖北省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餘米)之陽,因而為神。戰國時楚懷王游高唐,夢與女神相遇,女神自薦枕席,後宋玉陪侍襄王游雲夢時,作《高唐賦》與《神女賦》追述其事。神女為“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後,“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雲雨”、“陽台夢”遂成為男女歡好之典,千古付誦。

基本信息

簡介

描述

人們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她在中國歷代詩文中,慢慢積澱成為一種排解不開的“巫山神女情結”。自有此情結以後,中國文化中對女性的態度,出了“昵”之外,又增添了一分“敬”。比如,賈寶玉對於女性的態度便是“昵而敬之”的。神女的夢幻特點,已經超越了女性的本義。此時,原先描寫女性的文本,指向了超女性的涵義:如美好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等等。

百神圖-巫山神女百神圖-巫山神女

曾為歷代文人墨士傳頌的巫山神女,是西王母之女(一說為天帝之女),當大禹疏導長江三峽時,她在飛鳳山麓一平台,授九卷天書與大禹,井派神丁相助,大禹“遂能導波決川,以成其功"。這塊平台後人稱之為神女授書台,此後她定居巫山,為民造福,日久天長,她的身影化為俊俏的神女峰。巫山人民豎碑立祠,泥塑金身,繪影力文,將神女祀為“佐禹治水”“有功於三峽黎民”的“正神”。毛澤東1956年《水調歌頭·游泳》詞:“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借動人的神話傳說,展現了新中國大禹傳人的豪邁氣概和壯志膽識。

《毛澤東三峽行》:“1956年,毛澤東在武漢暢遊長江。滾滾東流水,激盪起詩人的靈氣,更觸動了這位偉大政治家的胸懷,於是,他便揮毫寫下《水調歌頭·游泳》的詩篇,寫下他的宏願,抒發中國人建設社會主義改天換地的偉大理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兩年後,他來到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進行實地考察。那是1958年3月底,結束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成都會議’後,毛澤東主席饒有興趣地考察長江三峽。……神女峰!大家爭相觀看這座撲朔迷離令人神往的山峰。只見那雲霧繞繞的山峰上,有一石柱酷似婷婷玉立含情脈脈的古裝士女,那衣裙那裙帶,似乎被江風吹得飄飄欲飛……看到了神女峰,大家很自然地談起那些詠嘆神女的詩人和他們的華章:從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到唐朝李白劉禹錫元稹、薛濤、李賀李商隱,宋代陸游范成大,明清黃輝、張問陶等等。一致認為:古往今來,讚頌神女的詩篇何止乾乾萬萬,惟有毛澤東同志發出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是驚天動地之語;又惟有毛澤東同志才能抒發出‘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的壯志雄才。”[3]

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峽》:“人們在她身上傾注了最瑰麗的傳說,好像下決心讓她汲足世間的至美,好與自然精靈們爭勝。說她幫助大禹治過水,說她夜夜與楚襄王(其實神女與襄王無關,見下----編者)幽會,說她在行走時有環佩鳴響,說她雲雨歸來時渾身異香。但是,傳說歸傳說,她畢竟只是巨石一柱,險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對人類的一個幽默安慰。”

【襄王有夢,神女無心】在《神女賦》中,神女貞諒清潔,意態高遠,以禮自持,凜然難犯。“歡情未接,將辭而去”,楚襄王在夢中的求愛遭到了神女的拒絕。襄王“惆悵垂涕,求之至曙。”傷感失意之下淚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在《神女賦》中,神女沒有與襄王歡會,故,楚襄王充其量只是夢見了神女,而無其他關係。[4]此所謂“襄王有夢,神女無心”。
究竟是誰夢神女,自宋以來一直有爭議:
昔楚襄王與宋玉游高唐之上,見雲氣之異,問宋玉,玉曰:昔先王夢遊高唐與神女遇,玉為《高唐》之賦。先王,謂懷王也。宋玉是夜夢見神女,寤(醒)而白(稟告;報告)王,王令玉言其狀,使為《神女賦》。後人遂雲襄王夢神女,非也。古樂府詩有之,夲自巫山來,無人覩容色。惟有楚懷王,曽言夢相識。李義山(商隱)亦云:“襄王枕上元無夢,莫枉陽台一片雲。”今《文選》夲,“玉”“王”字差誤。(宋姚寛《西溪叢語》卷上)

詞語釋義

巫山神女:相傳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楚懷王游高唐,晝寢,夢與其神相遇,自稱“巫山之女”。見宋玉《高唐賦》序及李善注。後人附會,為之立像,稱為“巫山神女”。宋陸游入蜀記》卷六:“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宋陳德武《清平樂·詠雨》詞:“經旬一見通宵,恍如身在藍橋,記與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把南後恭維得無以復加,說她是巫山神女下凡。”

除卻巫山不是雲除卻巫山不是雲

瑤姬:1 女神名。相傳為天帝的小女,即巫山神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郭景純曰: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有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即未嫁而死之意),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一說即西王母之女雲華夫人。《太平廣記》卷五六引《集仙錄》:“雲華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瑤姬。”(此傳說與戀愛無關)。唐朝李賀《巫山高》詩:“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襄陽耆舊傳》云:"楚王游雲夢,夢一婦人,名瑤姬,曰:我夏帝之季女,封於巫山之陽台,精神化而為之也。”後蜀顧夐《浣溪沙》詞:“青鳥不來傳錦字,瑤姬何處鎖蘭房!”
2.傳說瑤姬“精魂為草,實為靈芝”。後因以“瑤姬”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唐朝李商隱《木蘭》詩:“瑤姬與神女,長短定何如?”唐朝王周《大石嶺驛梅花》詩:“仙中姑射接瑤姬,成陣清香擁路歧。”

歷史記載

瑤姬炎帝女。亦作“姚姬《文選·宋玉<高唐賦>序》 :“妾巫山之女也”。注引《襄侶音舊傳》 :“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神女。楚懷王游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自稱是巫山神女,王因幸之。燧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太平御覽》卷二九九引《襄陽耆舊記》 :“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為莖之,媚而服焉,則與期,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此與古神話述帝女死屍化為草契。 《山海經·中次七經》 :“又東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瑤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於人。”

瑤姬神話又有瑤姬為西王母之女一說。
范成《吳船錄》卷下:“廟乃在諸峰對岸小岡之上,所謂陽雲台,高唐觀。……今廟中石刻引《鏞城記》瑤姬西王母之女,稱雲華夫人,助禹驅鬼神,斬石疏波,有功見紀。今封妙用真人。”此說又見五代蜀杜光庭《墉城集仙錄》卷三所記。唐彥謙《鹿門集·拾遺·楚天》詩云:“不會瑤姬朝與暮,更為雲雨待向人?”

李白感興八首》詩云:“瑤姬天帝女,精彩化朝雲;宛轉入宵夢,無心向楚君。”

巫山神女巫山神女

襄陽耆舊記》卷第三·山川·巫山: 赤帝女曰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游於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通,自稱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為置觀於巫山之南,號為“朝雲”。至襄王時,復游高唐。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野,將使宋玉賦高唐之事。望“朝雲”之館,上有雲氣,崒乎眞上,忽而改容,須臾之閒,變化無窮。王問宋玉曰:“此何氣也?”對曰:“昔者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晝寢。夢一婦人,暖乎若雲,煥乎若星,將行未至,如漂如停。詳而視之,西子之形。王悅而問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實為(莖)[靈]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為)[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聞君游於高唐,願薦枕席。’王因而幸之。”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一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宋·陸游入蜀記》原文: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託。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旦方漸止。”廟後,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書於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人物事跡

傳說一:炎帝之女

瑤姬為炎帝(赤帝)之女。 世傳:赤帝女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為神女。
炎帝的三女兒,名字叫做瑤姬,姣麗無比,剛剛到了出嫁的年齡,還沒有出嫁,就夭亡了。這個滿懷熱情的少女,她的精魂,就去到姑瑤之山,變做了一棵瑤草。這瑤草的葉子長起來重重疊疊,非常茂盛,開黃花,結的象繭絲的果子。誰要是吃了這果子,就可以被人喜愛。

巫山有十二座峰,峰峰參差錯落有致。其中有一座亭亭玉立的秀峰,叫神女峰。它如同一位萬古絕代佳麗,站在高崖上眺望腳下過往的萬帆千舸,無限神往,美麗多姿。清晨,它常常化作一片縹緲的朝雲,悠閒地浮游在高山和幽谷之間;到了黃昏,它又由輕雲變成了飄灑的暮雨,向著翠色的山嵐,發出綿綿絮語和心底的哀怨;入夜,它不時地發出深情的呼喚……到了第二天,它復又化作一片縹緲的朝雲……

此時,人們靜靜地坐在神女峰底下,側耳傾聽,那婆娑搖曳的翠竹和莊嚴古樸的老松,會娓娓動聽地給人們講述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紅葉神女峰紅葉神女峰

炎帝的女兒瑤姬是姐妹群里最美艷最時髦最多情的,她好憧憬,好做花季少女粉紅色的夢,幾度夢中,英俊的王子已經騎著白馬來接她了,卻屢屢被靈鵲兒驚醒。
常言道天嫉紅顏,佳人薄命,三姑娘無端地竟纏綿床塌,患起那無名的絕症,花園裡、小河邊,再也聽不到她銀鈴也似的笑聲。炎帝雖是醫藥之神,但藥能醫病,不能醫命,姑娘終於香消玉殞。她的屍身葬在巫山的南坡,香魂飄到花團錦簇的姑瑤山上,化作芬芳的瑤草。瑤草花色嫩黃,葉子雙生,結的果實似菟絲。女子若服食了瑤草果,便會變得明艷漂亮惹人喜歡

據說,瑤草兒在姑瑤山上,晝吸日精,夜納月華,若干年後,修煉成巫山神女,芳名瑤姬。大禹治水,一路鑿山挖河,來至巫山腳下,準備修渠泄洪。陡然間,颶風暴起,直颳得暗無天日,地動山搖,飛沙走石,層層迭迭的洪峰,像連綿的山巒撲面而來。禹措手不及,撤離江岸,去向巫山神女瑤姬求助。瑤姬敬佩禹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憐背井離鄉、傾家蕩產的災民,當下傳授給禹差神役鬼的法術、防風治水的天書,幫助他止住了颶風;又派遣侍臣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辰、童律、鳥木田,祭起法寶雷火珠、電蛇鞭,將巫山炸開一條峽道,令洪水經巫峽從巴蜀境內流出,湧入大江。飽受洪災之苦的巴蜀人民,因而得到了拯救。
千年又千年,時至戰國,楚懷王赴雲夢澤畋獵,小憩於高唐館,朦朧中,見一女子裊裊娉娉,款款行來,自言:“我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為草,實曰靈芝。”楚王見她稟天地陰陽造化之妙,得天獨厚,含有天地間一切之美。「其象無雙,其美無極」,她的相貌容顏,無人能比,「其狀峨峨,何可極言」,其狀貌之美,已到了無可言談的地步,驚為天人,愛慕心生,遂留下了一段風流佳話。
楚王恍然夢醒,芳影無蹤,遺香猶存。王不能忘情於瑤姬,尋至巫山,但見峰巒秀麗雲蒸霞蔚,鄉閭相傳,此雲乃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茂如蒼松,美若姣姬。王在巫山臨江側修築樓閣,號為“朝雲”,以示懷念。
瑤姬哪兒去了?她就站在高高的崖上,舉目眺望,凝視著七百里三峽,凝視著滔滔東進的流水,凝視著江上的鳥,江畔的花,江心的帆。她天天矗立在山巔,日久天長,自己也化身為一座秀美峭拔的峰巒了,那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神女峰;陪伴她的侍女們,也隨之化作了現在的巫山十二峰。歲月悠悠星移斗轉,神女峰默默地面對東逝水,她在想些什麼?是否掛念著慈愛的父親炎帝?是否思想起淘氣的小妹女娃? (《山海經現代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傳說二:王母之女

神女瑤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她心地純潔,相貌美麗。王母娘娘特別疼愛,把她當成一顆掌上明珠。可是,瑤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動,就像雲中的,關不住。她嫌屋裡悶,常悄悄出門,到那瑤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樹去摘星星,有時候,還偷偷在天河裡游水呢。這些事傳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勸阻女兒,可又沒辦法,怕說輕了,她笑;說重了,她噘嘴。
一天,王母娘娘心裡煩,就出南天門來散心,恰好碰上瑤姬正撥開白雲朝下邊望哩。王母娘娘一見,氣得直冒火,說:“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來,那

瑤姬巫山女神
會污了你的眼,別看!”
瑤姬不信,瞪起大眼,指著下邊飛的白鶴說:“這鶴潔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樣,到處飛,到處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王母娘娘見她動了凡心,更火了,大聲喝道:“不要胡思亂想,快回禁宮去!”
瑤姬從沒見過媽媽發這么大脾氣,感到委屈,又不服氣,她橫下心,往白雲下邊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強壓住心頭火,將冷臉換成熱臉,開導說:“下界苦海無邊,你是金枝玉葉,千萬下去不得!”
瑤姬越發覺得稀奇,就乾脆坐在雲頭上,朝下細看,果然看見人們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爛衫。她嘆氣說:“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聽,暗暗高興,又說:“還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綾羅綢緞……”
不料王母娘娘越說,瑤姬卻越覺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瑤姬越不好過。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扭她不過,心想:男大當娶,女大當嫁,也許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將計就計。於是,就囑咐女兒到東海龍宮去走一趟。
東海龍王早就打過瑤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過婚。只是當時瑤姬還小,沒有說定。眼下見她來作客,格外殷勤。東海龍王陪著瑤姬進龍宮,走到哪裡,哪裡的海水就向兩邊分開,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見裡邊的魚蝦游來游去,水草輕輕的擺動;還有各種貝殼,把瑤姬的眼睛都看花了。進了後宮,她覺得格外亮,原來到處掛著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東海龍王請瑤姬坐進黃金交椅,讓人把瓊漿玉液放在瑪瑙桌上。他親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說:“為仙女接風,請!請!”
瑤姬見座上再沒有別人,心裡怦怦直跳。東海龍王暗暗靠攏她,獻殷勤地說:“門當戶對,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對兒。王母娘娘讓你來,不是明明有意嗎?”
瑤姬一聽,臉“刷”地紅了,曉得是中了圈套,一氣之下,離開了龍宮,連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間。她來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著討飯棍,提著破竹籃,挽著老的,背著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難正想上前打聽,忽見上空烏雲滾滾,狂風呼嘯,有十二條孽龍正在興風作浪。它們一瞪眼,就是一道閃電,使人的眼睛發花,站不住腳;一聲
瑤姬瑤姬
吼叫,就是一聲炸雷,使房倒屋塌,村莊成了廢墟;一個翻身,就是一陣大暴雨,使山洪暴發,淹沒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瑤姬看著,心想:這不都是東海龍王的屬下嗎?怎么能這樣猖狂,隨便害人!
瑤姬趕緊駕雲,靠近那些孽龍,好言好語,勸說它們回東海里去。孽龍聽到空中有說話的聲音,抬頭一看,只見白雲馱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它們說:“黃毛丫頭,你懂啥,別多嘴!我們高興怎么玩,就怎么玩,礙你的什麼事?”一邊說,一邊鬧騰得更凶了。瑤姬再也忍不住了,從頭上輕輕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著十二條孽龍一揮,一道閃光之後,立刻風停雨住,雲散天開,十二條孽龍全死了,墜落到地上。
可是孽龍死後還害人,它們的屍體變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擋住東去的江水,這裡便成了一片海洋。百姓們還是不能安居樂業。瑤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離開他們,也就留下來了。後來,大禹到這裡來劈山開峽。瑤姬知道了,便交給他一本《黃綾寶卷》 ,教他用錘、釺鑿石,造車、船運土。大禹在她的幫助下,帶領眾人,鑿石運土,苦累了幾年,到底把三峽開通了,使江水流進了大海。據說現在巫山城外的授書台,就是當年瑤姬授書的地方。
再說,王母娘娘知道瑤姬毀了東海龍王這門親事,又殺死了十二條孽龍,又氣又恨。聽說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於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個女兒找到跟前,對她們說:“我想念小閨女,你們快到人間走一遭,把她找回來!”二十二個姑娘便乘雲駕霧來到巫山,找著了瑤姬。姐妹們久別重逢,又是喜,又是悲個個都成了淚人兒。姐姐們對她說:“媽媽想念妹妹,想得心兒都快碎了,你還是和我們一起回去吧。”瑤姬說:“女兒望媽媽,眼睛也望穿了。但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顧受苦的百姓。”姐姐們埋怨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你怎么不愛天宮龍宮,偏要呆在這荒山野谷里呢?”
瑤姬巫山神女峰
“姐姐,你們看,百姓在受苦,我能忍心走開不管呀!” 瑤姬一邊說,一邊指著遠處。只見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越追越近,快要追到了。瑤姬趕緊彎腰抓到泥沙,撒過去。泥沙變成了幾十支箭,把虎豹射死了。看到這,有幾個姐姐點了點頭,便不再勸瑤姬回去了。一會,山腳下有人爬上來,一步一哼哼,抬腳像登天,病得快死了。瑤姬馬上從頭上拔下幾根頭髮,撒在他的面前。頭髮立刻變成了起死回生的靈芝草,救了他的命。看到這,又有幾個姐姐點了點頭,不再勸瑤姬回去了。一會,江里又過來了上水船,縴夫的腰都快彎到了地上。瑤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氣。立時颳起了順帆風,要船飛馳起來。看到這,姐姐們都點了點頭,不再勸瑤姬回去了。
眼看著姐姐們都體諒了她,瑤姬很高興,正要勸她們自己回去,忽見田裡的禾苗一片枯黃,不由又皺緊了眉頭。瑤姬想,天旱得太厲害了,以後人們的日子怎么過呀?瑤姬想著想著,難過得哭了。流下的眼淚,頓時變成了雨,嘩啦啦,嘩啦啦,下個不停,很快就把塘下滿了,把堰下平了。禾苗得了雨水,田裡又是一片青。
姐姐們都看得眉開眼笑,都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覺得應該幫助百姓,願意陪著瑤姬留下來;也有的離不開媽媽,不贊成。瑤姬數了數,一邊十一個,正好是對半。她說:“媽媽年紀大了,要照顧;百姓們太苦了,要保佑。姐姐們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間吧。”
於是,大家高高興興地分手了。留下來的是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飛風聖泉登龍瑤姬自己。後來,她們便變成了巫山十二峰。緊臨著長江,聳入藍天的是望霞峰,又叫神女峰。透過繚繞的煙雲,可以看到那峰頂上有一個俊秀美麗的影子,若隱若現,像石頭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間,那就是神女瑤姬。 【提醒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中“瑤姬”詞條與重慶市委邀專家編寫的《巴渝神話傳說》中關於瑤姬的部分,都和楊戩無關古神話中的瑤姬與楊戩無關,與曬化無關複製時請慎重!電視劇《寶蓮燈前傳》中的瑤姬 :玉帝之妹 十日曬化瑤姬的說法是現代人編造的,不是神話。 《寶前》劇情:瑤姬是玉皇大帝的妹妹,長得絕世傾城且法力高強,是掌管欲界四重天的女神。下界捉拿動了慾念的三首神鮫,不料被三首鮫抓碎了心,掛在樹上,被書生楊天佑所救。楊天佑偶然間用八卦陣逼出了瑤姬的魂魄,因而了解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毅然決定用人命換神命,獻出自己的心,瑤姬告訴她,他們可以共用一顆心,只是二人身上可能會有一些未知的變化,於是楊天佑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心給了瑤姬,從此二人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對方的感受。在報答楊天佑的時候,瑤姬看到了楊天佑的儒雅善良,為之感動。
分別後,二人感受到了從未感受過的“想念”。幾個月後,二人不堪內心的煎熬,瑤姬回到了凡間,找到了楊天佑,兩人決定從此再不分離。成親後,他們有了三個孩子,大兒子楊昭(也有叫楊廣,楊震,楊蛟)二兒子楊戩(額間天生神目,擁有無限法力),三女兒楊蓮(也有叫楊嬋)。
瑤姬本想,天庭晚知道幾天,自己就可以守著夫君老死。但是天庭很快就知道了此事,玉帝派天蓬元帥和大金烏下界捉拿瑤姬,對楊家滅門,瑤姬帶領家人頑強反抗,楊天佑和楊昭喪命,天蓬非常感動,大金烏卻冷酷無情,執意滅門,天蓬請求由他執行,卻只對楊戩和楊蓮用了催歲掌使他們暫時昏厥。帶著撕心裂肺的痛和滿腔的仇恨,瑤姬被帶到了天上,面對玉帝哥哥的審問,瑤姬堅決不屈服,被玉帝貶下凡間,壓在桃山之下。
楊戩和楊蓮甦醒後開始了流亡生活,在女媧娘娘的安排下,楊戩從師玉鼎真人,楊蓮由女媧娘娘撫養,楊戩學成後,用恨煉成了金剛斧,劈開了桃山,卻無法劈開母親身上化做鎖鏈的天條。玉帝被劈山的震響驚動,狠心的派十大金烏下界,曬死瑤姬,小金烏不忍心對姑姑下毒手,卻也只能奉旨行事。
瑤姬死了,楊戩開始了對復仇和修改天條的努力。

人文歷史

文人與山水相得益彰。神女峰之靈山秀水給文人們以靈氣和靈感;而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跡和詩篇又使神女峰聲名遠播。
讓世人知道神女峰之名,宋玉之功不可沒。自從《高唐》、《神女》二賦問世之後,人們自然而然把他的名字同神女峰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其實,宋玉兩賦之所以傳頌千古、影響百代,固然在於他的文才,但也得益於三峽的神女峰,是神女峰流傳的古老神話給了他創作素材與神奇的想像,是神女峰地區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觀賦予他詩情畫意。神女峰之山林泉壤,乃宋玉文思之奧府。據考巫山神女並非宋玉杜撰的神話人物,他只不過取材於三峽民間,籍楚王淫惑之心態加以鋪陳渲染而已。
《高唐賦》與《神女賦》是內容上相互銜接的姊妹篇,兩賦皆以楚王與巫山神女的性愛故事為題材,但《高唐賦》側重寫巫山一帶山水風物;《神女賦》著重寫神女這個人物,即著力塑造巫山神女的美麗形象。如果說《高唐賦》中的神女“自薦枕席”屬於性開放型,那么《神女賦》中的神女則“發乎情,止乎禮”,屬於貞潔型的美人
現代學者對宋玉兩賦的研究,已不再著眼於瑣細的考證,而是著重探討高唐神女之源流與神性原型,特別是運用民俗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理論來解讀巫山神女傳說。早在上世紀30年代,聞一多先生就推出了他運用文化人類學理論研究兩賦的成果:《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學者們認為,此文是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拓荒之作,為現代的高唐神女研究奠定了基礎。80年代以來,高唐神女的研究一時成為先秦文學神話研究的熱點,許多學者參加了探討巫山神女之謎的行列,先後發表了一系列論著。

誰夢神女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夢見神女願薦枕席之人是“先王”(楚懷王),不是楚襄王!
玉(宋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
【“先王”游高唐時,夢巫山之女願薦枕席,神女臨去時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
這是宋玉對楚襄王講述的一個過去關於“先王”的故事。楚襄王僅是此故事的聽者。由於《高唐賦》在開頭寫的是“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望高唐之觀”,有人就誤以為此故事是楚襄王的,而實際上,做此“白日夢”者是“先王”。
楚襄王聽了這個故事後,很感興趣,也想夢見神女。楚襄王令宋玉作《高唐賦》追述先王之事。
《神女賦》:神女拒絕了楚襄王的無禮非分之想。
當天夜裡,楚襄王真的在夢中見到了神女,其美貌“上古既無,世所未見”。楚襄王就很激動,“私心獨悅,樂之無量”,但是神女拒絕了楚襄王的熱情,“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乾”,聖潔不可侵犯,最終離去。留下楚襄王“惆悵垂涕,求之至曙”。此即《神女賦》之內容。
另:《神女賦》中究竟是楚襄王還是宋玉夢見了神女存在爭議。因“王”與“玉”互訛。自宋代沈括起,有一種意見認為這篇序中的幾個「王」,「玉」弄錯了位置。
但不管《神女賦》中是誰夢見了神女,與神女有關係的只有“先王”一人而已。“既則神女但(只是)與懷王(先王)交御,雖見夢於襄(被襄王夢見),而未嘗(未嘗,即不曾)及亂也”。

文學影響

文學影響

巫山神女的神話傳說,引出了歷代一系列詩賦詞曲的文學作品,形成了描寫、詠嘆神女的韻文學長廊,足見其在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最早是東漢傅毅的《舞賦》,虛設楚襄王游雲夢,宴飲之間,以歌舞助興,使宋玉即舞作賦。其結構方式也刻意模仿宋玉《高唐》、《神女》二賦的寫法。曹魏時曹植的《洛神賦》,序中明言:“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正文中也用“精移神駭”寫迷離惝恍的幻想境界,有似夢境一般;鋪敘洛神的美麗,更是繼承宋玉《神女賦》的藝術技巧而有所發展。以美人比喻對理想的追求,則是承楚辭精神而來,難怪有人視之為“屈靈均之嗣聲”。南朝謝跳《七夕賦》:“曬陽雲於荊夢,賦洛篇於陳想。”江淹《別賦》:“君結綬兮千里,惜瑤草兮徒芳。”其中“瑤草”即化用巫山神女精魂化為瑤草的典故。李白《惜余春賦》:“披衛情於淇水,結楚夢於陽雲。”
詩詞中更是大量運用巫山神女的典故以寄興抒情。又可分為以下幾類:
瑤姬炎帝女瑤姬炎帝女

①直接感詠巫山神女之事而表現艷羨或惆悵的:如南齊王、融《巫山高》:“彼美如可期,寤言紛在矚。憮然坐相思,秋風下庭綠。”梁武帝蕭衍《巫山高》:“張樂陽台歌上謁,如寢如興芳畸暖,容光既艷復還沒。復還沒,望不來。巫山高,心徘徊。”蕭詮《巫山高》:“別有仙雲起,時向夢王宮。”隋李孝貞《巫山高》:“枕席無由薦,朝雲徒去來。”唐閻立本《巫山高》:“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荊王夢。荊王夢裡愛穠華,枕席初開紅帳遮。可憐欲曉啼猿處,說道巫山是妾家。”王勃《雜曲》詩:“若向陽台薦枕,何啻得勝朝雲。”楊炯《巫峽》:“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劉希夷《巫山懷古》:“巫山幽陰地,神女艷陽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歸來高唐夜,金鈕焰青煙。頹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搖落殊未已,榮華倏徂遷。”沈儉期《巫山高》:“俯眺琵琶峽,平看雲雨台…何忍啼猿夜,荊王枕席開。”李白《宿巫山下》:“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皇甫冉《巫山峽》:“雲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清猿不可聽,偏在九秋中。”李端《巫山高》:“回合雲藏月,霏微雨帶風。愁向高唐望,清秋見楚宮。”孟郊《巫山曲》:“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艷姿,行雲飛去明星稀。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夢滴衣。”李賀《巫山高》:“楚魂尋夢風颼然,曉風飛雨生苔錢。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濕雲間。”李群玉《雲安》:“樹暗荊王館,雲昏蜀客舟。瑤姬不可見,行雨在高丘。”李頻《過巫峽》:“暮雨晴時少,啼猿渴下難。一聞神女去,風竹掃空壇。”陸龜蒙《巫峽》:“年年自雲雨,環佩竟誰逢?”宋、元、明、清亦續作不絕。
②借巫山神女諷諭女色禍國或斥子虛烏有之事:如魏阮籍《詠懷》之十一 :“三楚多秀士,朝雲進荒淫。”唐陳《感遇》之廿七:“巫山彩雲沒,高丘正微茫。佇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豈茲越鄉感,憶昔楚襄王。朝雲無處所,荊國亦淪亡。”劉禹錫《巫山神女廟》:“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來就楚襄王。”李商隱《有感》:“非關宋玉有微辭,卻是襄王夢覺遲。”又《岳陽樓》:“如何一夢高唐雨,自此無心人武關。”韋莊《謁巫山廟》:“朝朝暮暮陽台下,為雨為雲夢國亡。”袁郊《雲》詩:“荒淫卻入陽台夢,惑亂懷襄父子心。”宋陸游《三峽歌》之二:“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明月中”。
③借神女故事寄託男女愛情或身世之感、政治遇合的。如南梁蕭繹《古意》:“妾在成都縣,願作高唐雲。”唐駱賓王《憶蜀地佳人》:“莫怪嘗有千行淚,只為陽台一段雲。”李白《寄遠》:“美人美人兮歸去來,莫作朝雲暮雨兮飛陽台。”又《搗衣篇》:“明年若更征邊塞,願作陽台一片雲。”劉禹錫《和樂天題真娘墓》:“吳王嬌女墳相近,一片行雲應往來。”李商隱《重過聖女祠》:“一春夢雨常飄瓦,盡靈風不滿旗。”李群玉《贈人》:“曾留宋玉汨衣裳,意得巫山夢裡香。”宋柳永《傾杯》詞:“楚峽雲歸,高陽人散,寂寞狂蹤跡。”賀鑄《鴛鴦語》詞:“行雲行雨,非花非霧,為誰來為誰還去。”辛棄疾《水龍吟·愛李延年歌淳于髡語合為詞……》:“看行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下,襄王側。”金元好問《芳華怨》:“一片朝雲不成雨,被風吹去落誰家?”這類用典比興最多,不贅舉。
④借神女故事感嘆繁榮如夢、人事皆空的。如唐張九齡《巫山高》:“神女去已久,白雲空冥冥。惟有巴猿嘯,哀音不可聽。”宋晏殊《寓意》詩:“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往西東。”黃庭堅《減字木蘭花》詞:“襄王夢裡,草綠煙深何處是;宋玉台頭,暮雨朝雲幾許愁?飛花漫漫,不管羈人腸欲斷。春水茫茫,要渡南陵更斷腸。”元馬致遠[四塊玉·巫山廟]散曲:“暮雨迎,朝雲送。暮雨朝雲去無蹤,襄王漫說陽台夢。雲來也是空,雨來也是空,怎握十二峰。”
至於將巫山神女故事寫成戲曲的也不少。據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著錄,金院本有《病襄王》,宋官本雜劇有《楚巫山彩雲歸》,元明雜劇有楊訥《楚襄王會巫娥女》、王子一《楚陽台》、佚名《巫娥女醉赴陽台夢》、汪道昆《高唐夢》等。遺憾的是,除汪道昆的《高唐夢》今存於《盛明雜劇》中外,其餘劇本都全已散佚,具體已不可考。
此外,當代巫山地區還流行著神女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都賦予神女美麗善良、造福於民的性格,從而豐富了神女的人性內涵。
縱觀巫山神女傳說的發展演變,我們不難發現:那披著雲霞羽衣,佇立在朝雲暮雨、迷離惝恍的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是我國漫長封建社會那無愛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一片甘霖,滋潤著我們這古老民族在禮教現實的乾旱中那乾渴的心;她那明媚靚麗、膾炙人口的動人形象,宛如那漫漫長夜中一顆璀璨的晨星,昭示著真善美人性復歸的黎明。

人神之戀

人神戀發展的三個階段
《楚辭》和楚賦是萌芽期.九歌中〈雲中君〉記雲神,男女戀愛時,常恐對方無情於我,既有情矣,又愁他或她中道變心,故常發生疑怨的心理.人對神的戀愛,到了極熱烈時,也是如此.「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表現想念神君長嘆息,憂心忡忡不安寧.〈山鬼〉由女巫扮演山神獨唱,敘述女巫迎神而神不臨的情狀,表達其不能接遇神靈的懷思,哀怨之情.及至楚賦〈高唐〉〈神女〉,表現的是精神戀愛,神女渴望人間生活,追求與人平等的地位,也從不帶功利性.
魏晉六朝是人神戀發的發展期.《搜神記》中〈董永〉一篇,因董永忠實善良和孝順,得天上的織女下凡,與他結為夫婦及幫助織布還債.《後搜神記》的〈白水素女〉,田螺姑娘見謝端少孤,特從天漢到來為其炊煙守舍.《幽明錄》中〈劉晨阮肇〉,兩人入天台山後而得女子,金銀,美餚,最後思鄉而回歸.此時人神戀愛始涉利益或利誘的關係.
至唐代為成熟期.〈柳毅〉中柳毅遇洞庭龍女,得聖婚,財富和長壽;〈裴航〉的裴航亦得到物慾和情慾的補償滿足.從《楚辭》的《九歌》到楚賦的〈高唐〉〈神女〉,初步奠定了神女的原型;再到漢魏六朝志怪小說,形成了人神戀模式的雛型;到唐代發展為成熟的傳奇小說,並為後世小說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神女賦〉為後世神女的美貌定位.
賦中描述了神女的美貌,令後來的小說中描寫的神女仙子大都是以這種模式出現.
於春秋時期還沒有出現神女的形象,《莊子·逍遙遊》中的神女形象較為鮮明,神性也很突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這位神女能超越時空,逍遙自在,是一位恬靜,嫻雅的美人.
〈神女賦〉中的神女比《莊子逍遙遊》進步,對神女的描寫更細緻,對楚王作出誘惑,突出神女的艷麗.由於〈神女賦〉最早較完整的神女的描寫,對神女的形象有典範的作用,使後世的文學作品也有所繼承.
例如《山海經》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其後的《漢武帝內傳》中描寫的西王母形象完全不同,「文彩鮮明」,「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西王母的形象有很大的改變,變為明麗美艷的女仙.

文學作品

《神女賦》

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王異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夢若何”王曰:“夕之後,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記:見一婦人,狀甚奇異。而夢之,寤不自識;罔兮不樂,悵然失志。於是撫心定氣,復見所夢。”王曰:“狀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諸好備矣。矣麗矣,難測究矣。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不可勝贊。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樑;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五色並馳,不可殫形。詳而視之,奪人目精。其盛飾也,則羅紈綺績盛文章,極服妙采照四方。振繡衣,披裳,不短,纖不長,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龍雲翔披服,脫薄裝,沐蘭澤含若芳。性合適,宜侍旁,順序卑,調心腸。”王曰:“若此盛矣,試為寡人賦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麗兮,含陰陽之渥飾。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近之既妖,遠之有望,骨法多奇,應君之相,視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獨悅,樂之無量;交希恩疏,不可盡暢。他人莫睹,覽其狀。其狀峨峨,何可極言。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濕潤之玉顏。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視。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質乾之實兮,志解泰而體閒。既於幽靜兮,又婆娑乎人間。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故縱而綽寬。動霧以徐步兮,拂聲之珊珊。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奮長袖以正衽兮,立躑而不安。澹清靜其兮,性沉詳而不煩。時容與以微動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遠兮,若將來而復鏇。褰余而請御兮,願盡心之。懷貞亮之清兮,卒與我兮相難。陳嘉辭而雲對兮,吐芬芳其若蘭。精交接以來往兮,心凱康以樂歡。神獨亨而未結兮,魂煢煢以無端。含然諾其不分兮,揚音而哀嘆!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乾。
於是搖佩飾,鳴玉鸞;奩衣服,斂容顏;顧女師,命太傅。歡情未接,將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態橫出,不可勝記。意離未絕,神心怖覆;禮不遑訖,辭不及究;願假須臾,神女稱邃。徊腸傷氣,顛倒失據,黯然而暝,忽不知處。情獨私懷,誰者可語?惆悵垂涕,求之至曙。

美貌描寫(譯文)

“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簡直是無可挑剔;她那豐盈嫵媚的儀態也無法尋根究底。上古時代完全不曾有,當今人間根本找不見;她那珍奇寶石般的風采,最好的讚美還會有疏漏。她剛開出現的時候,燦爛的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樑。當她走進一些的時候,皎潔的像明月灑下的光芒。只一會功夫,她的美妙風采我已領略不盡。時而亮麗的如同鮮花,時而柔和的好似

瑤姬瑤姬
美玉。五種顏色一起散發,我無法一一具體描繪。想要仔細觀看,卻被她的光采照得目暈眼花。她那華麗的服飾,就像上等絲綢織繪出精美的圖案。絕妙的服飾無論在哪裡都光彩照人。她揮動著身上的銹衣,那衣裙非常合身,既不顯瘦,也不見長。她邁著嬌嬈的步子走進明亮的殿堂。忽而又改變姿態,宛如游龍乘雲飛翔。她身穿的麗服盛飾,非常合適的將她的侗體包裹。她身上沐浴過蘭草的雨露,時時散發著宜人的芳香。她的性情溫柔嫻雅,很適合侍奉在君王身旁。她懂得長幼尊卑的禮儀,還會用善解人意的花語調節情緒。”大王說:“這么美妙誘人的神女啊!你就嘗試著為我描摹吧。”宋玉說:“好的,好的。”

要說神女姣艷的美麗啊,那真是得天獨厚美質。身披著水草般的衣裙,就像張開翡翠色的翅膀。那相貌是舉世無雙,那美妙乃人間極品。毛嬙見了她舉袖遮面,自知無法比量;西施與她照面雙手捂臉,怎敢和她爭艷。近處瞧已叫人神魂顛倒,遠處望更讓人魂牽夢繞。她還有非凡的氣質風度,分明是陪伴君王的命相。看見她可是君王大飽眼福,誰會讓她從眼前悄悄溜過?心想和她私下結為相好,傾慕她的心情無法估量。只可惜和她交往太少,不敢冒昧地傾吐衷腸。心愿別的人莫要和她相見,那會把她的體態和我分享。神女的美麗是那么豐盛,怎可能一下子說完道光?她的體態豐滿莊重,她的容顏溫潤如玉。她的美眸炯炯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轉有神。彎彎的細眉象蠶蛾飛揚,鮮亮的紅唇似點過硃砂。嬌嬈身段富有彈性,嫻雅的神態安閒無躁。既能在幽靜處表現文靜,又能在眾人面前翩翩起舞。高唐殿這寬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盡情歡舞或是信步徜徉。[1]

李白詩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蕭颯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氳氛。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杜甫詩

詠懷古蹟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劉禹錫詩

巫山神女廟》唐 劉禹錫

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
星河好夜聞清佩,雲雨歸時帶異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來就楚襄王。

李商隱詩

《有感》李商隱

非關宋玉有微辭,卻是襄王夢覺遲。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

閻立本詩

《巫山高》閻立本一作閻複本詩
君不見巫山高高半天起,絕壁千尋盡相似。
君不見巫山磕匝翠屏開,湘江碧水繞山來。
樹春嬌明月峽,紅花朝覆白雲台。台上朝雲無定所,
此中窕窈神仙女。仙女盈盈仙骨飛,清容出沒(mò)有光輝。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荊王夢。荊王夢裡愛穠華,
枕席初開紅帳遮。可憐欲曉啼猿處,說道巫山是妾家。

蘇軾詩

《神女廟》節選宋·蘇軾 ……
縱橫若無主,盪逸侵人寰。上帝降瑤姬,來處荊巫間。
神仙豈在猛,玉座幽且閒。飄蕭駕風馭,弭節朝天關。
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艱。古妝具法服,邃殿羅煙鬟。
百神自奔走,雜沓來趨班。雲興靈怪聚,雲散鬼神還。
茫茫夜潭靜,皎皎秋月彎。還應搖玉佩,來聽水潺潺。

蘇軾詩

《巫山》節選宋·蘇軾

……
遙觀神女石,綽約誠有以。俯首見斜鬟,拖霞弄修帔。人心隨物變,遠覺含深意。
……
楚賦亦虛傳,神仙安有是。次問掃壇竹,雲此今尚爾。
翠葉紛下垂,婆娑綠鳳尾。風來自偃仰,若為神物使。
……

陸游詩

三峽歌》宋·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毛澤東詞

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今日得寬餘(y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qiàn)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唐劉方平《巫山神女》
神女藏難識,巫山秀莫群。
今宵為大雨,昨日作孤雲。
散漫愁巴峽,徘徊戀楚君。
先王為立廟,春樹幾氛氳。
《惜奴嬌·巫山神女》
瑤闕瓊宮,高枕巫山十二。
睹瞿塘、千載灩灩雲濤沸。異景無窮好,閒吟滿酌金卮。
憶前時。楚襄王,曾來夢中相會。
吾正鬢亂釵橫,斂霞衣雲縷。向前低揖。問我仙職。
桃杏遍開,綠草萋萋鋪地。
燕子來時,向巫山、朝朝行雨暮行雲,有閒時,只恁畫堂高枕。
唐李白《感興八首》
瑤姬天帝女,
精彩化朝雲。
宛轉入宵夢,
無心向楚君。
唐彥謙《鹿門集·拾遺·楚天》
不會瑤姬朝與暮,
更為雲雨待向人。

巫山神女峰

瑤姬巫山神女峰
在巫山縣東巫峽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一。從遠處眺望,此峰宛如一位矯健的少文,亭亭玉立,俯視長江。因為她站在群峰雲巔,每天第一個迎朝霞,最後一個送晚霞,所以江名望霞峰
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龍騰空,有的如雄獅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鳳凰展翅,千姿百態嫵媚動人,其中以神女峰秀麗有名。神女峰聞名古今,歷代騷人墨客慕名而來,為此峰寫了許多詩詞歌賦。唐代詩人劉禹錫游神女廟後賦詩說:“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星河好夜間清佩,雲雨舊時帶異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眸就楚襄王。”李商隱一首無題詩中,有“神女生涯原是夢”一句,也是源出於此。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瑤姬的化身,曾助夏禹開鏨河道排除積火,水患消除後,毅然決定留在巫山,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後人尊敬奉祀。根據《巫山縣誌》記載:“赤帝女瑤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陽為神女。”神女峰對岸飛鳳峰下現存授書台,據說是瑤姬授書夏禹處。縣城東西原有神女頌,後來改名凝真觀

巫山神女像

2003年下半年,巫山縣建138米高(世界最高)的“神女塑像”訊息傳開,立即引起中國數十家媒體關注。2004年1月,重慶市長王鴻舉在全市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這一人造塑像將有損三峽自然景觀。他告誡要尊重自然,對這一項目建設要慎重。巫山縣旅遊局局長龔立說,該項目只做了一些前期準備工作,從2004年開始就明顯冷了下來,日前縣裡已正式決定停建該項目。雖然停建這一塑像,但巫山旅遊還將圍繞神女峰來做“文章”。龔立說,神女峰景區開發包括兩方面:一是巫山準備從5月初推出神女溪旅遊線,在溪上遊客還可漂流。二是徒步攀登神女峰。遊客可在不同的高度欣賞高峽出平湖的景致。

相關詞條

中國上古人物3

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逐日,共工撞山,燧氏取火,倉頡造字……一切的一切都包含著我華夏兒女在萬年以前那個凶獸橫行的時代,與天地抗衡的鋼鐵精神。而如今,剩下的只有一段段隻言片語的傳說。在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我華夏兒女更應知道我們祖先的事跡,因為那裡有我們中華民族的魂魄!炎黃皆非尋常人,中華豈只五千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