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是李白的文學作品,該作品創作於盛唐。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昔游三峽見巫山⑴,見畫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蕭颯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⑵。

錦衾瑤席何寂寂⑶,楚王神女徒盈盈⑷。

高咫尺,如千里⑸,翠屏丹崖粲如綺。

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⑹。

水石潺湲萬壑分⑺,煙光草色俱氳氛⑻。

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⑼,疑入嵩丘夢彩雲。

注釋

⑴《太平寰宇記》:巫山縣有巫山。盛弘之《荊州記》云:沿峽二十里有新崩灘至巫峽,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舊云:自三峽取蜀,數千里恆是一山,此蓋好大之言也。惟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略無缺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日月,所謂高山尋雲,怒湍流水,絕非人境。神女廟,在峽之岸。

⑵《四川省志》:巫山在夔州巫山縣東三十里,形如“巫”字、有峰十二,曰:“望霞、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棲鳳、登龍、望聖也。此十二峰者,不聚一面,乃江繞此山,周遭有十二峰,繪者不得不匯為一圖耳。陽台山,在巫山縣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間。

⑶《楚辭》:“瑤席兮玉瑱。”王逸註:“瑤玉為席。”湯惠休詩:“錦衾瑤席為誰芳。”

⑷《高唐賦》載巫山神女與楚王夢遇,自言“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是也。後人立神女廟于山下,今謂妙用真人祠。

⑸《南史》:蕭賁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⑹荊門,在巫山之下流。巴水,在巫山之上流。《一統志》:荊門山,在湖廣荊州宜都縣西北五十里大江南,與虎牙相對。《水經注》:巴水出晉昌郡宣漢縣巴嶺山,西南流,歷巴中,經巴城故城南,李嚴所築大城北,西南入江。《四川通志》:巴江,在重慶府巴縣東北,閬水與白水合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因名巴江。琦謂:詩中所云巴水,似指巴地所經之水而言,不專謂曲折三回之巴江也。

⑺《廣韻》:“潺湲,水流貌。”

⑻氛氳,祥氣也。

謝靈運詩:“緬邈區中緣。”張銑註:“緬邈,仿佛也。”

譯文

以前我曾經遊覽過三峽的巫山,

現在看你屏風圖畫倒真的很相似。

感覺遠在天邊的巫山十二峰,

全飛到你家彩色屏風中。

看畫中寒俊的古松,就仿佛聽到它發出的蕭瑟吟聲,

也感覺到陽台上朝雲暮雨的纏綿情緒。

神女雖然擁有錦繡衾被,白玉瑤席,

可是孤女寡婦的多寂寞,徒然天生一幅曼妙姿態。

屏風不過幾尺見方,卻將數千里江山囊括。

高聳直立的丹霞岩壁上翠綠蔥蔥,宛如織錦般的雲霞。

高大蒼勁的古樹林圍繞在荊州城的四周,

風濤連天的巴水中,商船魚舟穿梭來往。

江邊奇峰深壑無數,溪流水石潺湲,

青草離離,煙霧籠罩,氛氛氳氳。

溪邊的鮮花笑盈盈地問:太陽什麼時候出來的?

江上的遊客愁聽猿啼幾年了?

一見此畫,我的深藏心底的幽居情結立即被牽動,

好像在嵩山夢見彩雲飄飄,仙女佼佼。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