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滏陽河](/img/3/a64/nBnauM3XwQzMxMjNxgjM3ATOyITM3QjM0AzMwADMwAzMxAzL4I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滏陽河支流繁多,處於太行山迎風坡,源短、坡陡、流急,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泄量上大下小。本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多風沙,平均氣溫攝氏13.4度。年均降雨量550毫米左右,多集中於7、
![滏陽河](/img/e/7ea/nBnauM3X1MTM1gDMyATN2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1Y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8、9三個月,占年降雨量70%,春季降雨稀少,因而形成春旱秋澇,旱澇災害交替發生。
滏陽河支流小河眾多,在邯鄲境內的主要的有牤牛河、渚河、沁河、輸元河、支漳河分洪道、留壘河。其中人工河道是支漳河分洪道和留壘河。滯洪區工程有黃粱夢滯洪區和永年窪滯洪區。
很早以前,沿河的航運和灌溉事業就有所發展,歷史上滏陽河曾是邯鄲至天津的主要航運交通線,往來船隻很多。清朝末年,寧晉縣十字河還設有船捐局和貨棧飯店等,商旅雲集。直到五十年代中期仍有貨船往返,沿河還可澆地51萬畝。70年代以來,由於上游工農業生產大量用水,河水減少,除汛期外經常斷流,航運已被陸路交通所代替.
滏陽河過去由於河道上大下小且有彎曲,過水能力與來水量很不適應,每到汛期渲泄不及,洪水經常泛濫成災。建國後進行了多次治理,沿河修建了橋樑、攔河閘、涵洞,開挖了向留壘河的分洪道,減輕了洪水對下游的壓力。現在滏陽河的總過水能力較前增加了許多,遇63年型的洪水可以安全通過,基本解除了滏陽河的水患。
源頭
![滏陽河](/img/4/d97/nBnauM3X1cTM0ATMwIjNxQTOyITM3QjM0AzMwADMwAzMxAzLyY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上洞洞口寬8米,高6米,洞內腰寬13.5米,洞深22米,洞頂呈黑色,由外向里傾斜向下漸漸變低:地面里高外低,成坡形。洞四周全是石壁,頂上是一塊青石板,整個洞的空間形似一個能放1000多人的大禮堂。洞正中有一個不知什麼朝代修建的小廟。廟後約兩米處有兩塊黑石,如象鼻,似獅子。四周洞壁上有數不清的條條小石龍,全是白色鐘乳石形成的。再往裡走,仰首可見名目繁多的各式小型圖案,有的像虎豹,有的像飛鳥,還有的象器具。洞頂部有無數個小小的石鐘乳,“滴答”、“滴答”四季滴水不斷。
沿洞往裡直去到22米處,分成東西兩個口,俗稱龍王的東庫和西庫。西庫寬3.8米,高1.5米,深5米,頂棚有4個圓形的大洞,深1尺多,四壁雕畫與洞外基本一樣,全呈黑褐色。只是人們伸手摸四壁,給人一種細膩光滑之感。
東庫分兩個進口,兩口間有石鼻樑隔開。黑幽幽的石筆梁,中間細,上下粗,猶如風葫蘆,十分好看。這兩個口寬分別為3米和6.5米,高皆為1.5米,東庫洞深16米,寬3-6米。該洞較低,人蹲下或者爬著才能進去,有趣的是洞的頂部有3個7米多高,直徑為2米的圓形通天洞,象抹過白水泥一樣,呈白色,人站在洞下說話有回音,低聲說話,聲能放大。在第一個通天洞壁還立著一人形巨石,高約丈許,象正在待命的衛士。最後是通天洞裡,洞壁圖象形狀不一,姿態各異。下洞構成與上洞基本一致,洞底也有通天洞,只是外洞比起上洞小得多。
河燈文化
![滏陽河](/img/5/f7a/nBnauM3XyEDO2YTN0YjM3ATOyITM3QjM0AzMwADMwAzMxAzL2I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滏陽河燈從唐代家戶單一放河燈,經宋、元兩代孕育、傳承和發展,逐步演變成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民俗文化。明、清兩代,因航運的發達,這一代商賈雲集,以河燈為寄託的各種形式的祈福和祭祀活動隨之風行,河燈文化達到鼎盛時期。解放後,因建東武仕水庫引水,致使滏陽河航運衰落,河燈文化在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傳承和發展。
馬頭鎮和張莊橋村放河燈有固定水域段,沿水流方向放河燈。河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岸上有“火龍”、跑燈、煙花等種類;水中有龍船、河燈,跑燈人完成陸上表演活動後,棄陸登上八條魚鷹船,在水面上圍繞龍舟表演跑燈。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周邊方圓二十餘里的民眾前來觀看,放河燈人數達三萬餘人,已成為馬頭鎮、張莊橋村一帶的一大文化特色,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歡迎。河燈也叫“荷花燈”,傳統河燈一般是在紙質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河燈的製作融合了紙紮、竹扎、剪紙、彩繪、糊裱等多項工藝手法。傳統河燈使用木質底座,所用的紙張為了防水一般都經過蠟或油處理,現在河燈的製作工藝不斷創新,使用的材料已不局限於紙和木,其造型也更為豐富。張莊橋河燈最常見的造型有花鳥魚蟲、十二生肖,大型的有“夜觀春秋”、“八仙過海”、“雙龍戲珠”等。
滏陽河燈以其特定的地域性、宗教性、娛樂性和獨創性,成為中原河燈文化的代表之一。發掘、保護和發展滏陽河燈文化,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學術價值。
景觀
![滏陽河](/img/8/4c2/nBnauM3X2gDM2ITO2EzM3ATOyITM3QjM0AzMwADMwAzMxAzLxM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滏陽公園位於邯鄲市滏河大街南段,是一座大大型古建築式的公園,占地面積為360畝。園內布局以70畝大的人工湖為主,配以亭台樓榭,山水相間,綠樹成蔭。整個公園以常綠植物和名貴花草,灌木點綴,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形成山水相映,亭榭成趣。每日早晚晨練的人很多,常能見到打太極拳的,也是家鄉特色!
生態修復
![滏陽河](/img/4/137/nBnauM3X3UDM1MTMwMjNxQTOyITM3QjM0AzMwADMwAzMxAzLzY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衡水市河渠水系保護與修復建設,要利用現代水利工程學、環境科學、生物科學、生態學、美學等學科,研究生物技術綜合治理衡水市河渠水系建設的辦法,使其達到淨化污水、美化環境之目的,來打造城市河渠。創造水體和土體、水體和生物相互涵養且適合生物生長的現代城市河渠。為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舒適宜人的城市河渠,使水體“淨、秀、活”起來,把衡水市河渠水系建設成真正意義上的親水生態城市。
連續的乾旱,滏陽河上游沒有水下泄,滏陽新河、滏東排河也只有少量污水流過,這就給市區水環境狀況帶來危機。十幾年來,衡水湖幾乎每年通過引黃河水、岳城水庫水來供給,但這也只能維持衡水湖生態發展和衡水電廠用水需求,難以從根本上改善目前情況下衡水市區生產生活用水、水環境及生態用水狀況。外來水源不能滿足我們的目標,只能內部挖潛,建設滏陽新河人工濕地、衡水市河渠水系水質淨化系統,實現衡水市河渠水系水體“淨、秀、活”起來。
![滏陽河](/img/d/243/nBnauM3XzcTM3IjN0MjNxQTOyITM3QjM0AzMwADMwAzMxAzLzY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銅幫鐵底”
![滏陽河](/img/7/309/nBnauM3XxADN5kTO4MjNxQTOyITM3QjM0AzMwADMwAzMxAzLzY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由於毛遂請兵有功,趙王封他為諫議大夫,封邑曲梁(今河北永年)。當時該地土地肥沃,但由於地勢低洼,滏陽河、洺河洪水經常泛濫成災,百姓生活十分貧窮。毛遂到任後,非常關心百姓疾苦,首先修築防洪大堤,迫洺河改道北移,同時治理滏陽河,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為防止滏陽河決口,毛遂特意令民用紅膠泥土和泥把河底、河幫全部抹厚四五尺,不留一點空隙。從此之後,滏陽河不僅解除了潰決之虞,而且河道暢通。水利的興修,使永年一帶農業得到了很大發展,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後來趙王視察民情,人們便把毛遂治理滏陽河之事報告了他。趙王聽後十分高興,連連誇獎說:“這滏陽河不就成了銅幫鐵底了”。從此,銅幫鐵底滏陽河的說法便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大清河水系的河流
大清河水系位於海河流域的中部,西起太行山區,東至渤海灣,北界永定河,南臨子牙河。流域面積43060k㎡(其中山區占43%,平原占57%),流經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四省(市)。上游分為南、北兩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