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河北省獻縣張莊天主教堂,歷史久遠,建築宏偉,風格別具,中外馳名,有“華北第一堂”之稱。此堂位於縣城東張莊村,分東西兩個大院,占地共315畝。獻縣張莊天主教教堂是我國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隸東南棕座代牧區主教府——獻縣張莊總堂始建於1863年(同治二年),1866年初具規模,1937年“七七事變”前發展到鼎盛時期。總堂東西長約2華里,南北寬約1華里半,占地共七百餘畝。總堂被一條可行車、過轎的寬闊大路劃分為東西兩個院落。這兩座院落均有高約4米、厚約80多公分的堅固青磚圍牆環圍。總堂共建有六座聖堂,一十四座樓房,數百間平房,總計房舍有1300間。其中,於同治二年(1863)建成,坐落在東院的總堂耶穌聖心主教座堂是六座教堂中最大的一座。教堂歷史
據歷史資料記載,公元1856年(清鹹豐六年)5月,羅馬教廷決定從法國遣使會管理的北京教區劃一部分歸法國耶穌會管理,在河北東南部成立一個新教區,叫直隸東南教區,並委任上海教區法國耶穌會會士朗懷仁為第一任代牧主教。1861年3月,朗懷仁主教決定將直隸東南教區首府遷至獻縣,選定城東一公里處的張家莊(現張莊村)建立總堂,該教區位於東經111度至115度,北緯35度至39度之間,它的北部和東北部是北京教區,西部是直隸西南教區,南部是山東教區,南北約520公里,東西約120公里轄河間、大名、廣平三府,深、冀、景、開、磁五州及三十三個縣城及屬地教務。
教堂的環境
直隸東南教區總堂於公元1863年(清同治二年)10月動工興建(現有奠基石為證),1866年具規模,1937年發展到鼎盛時期,教堂院內樓房林立,布局合理,掩飾在綠樹叢中的歐式建築,錯落有序,藤羅攀繞,奇花綻開,環境幽雅。
教堂近代變故
張莊總堂迄今已有140餘年的歷史,其原始建築歷盡滄桑,雖有部分損壞,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風貌。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院內原主教堂於文革後期被拆毀,現經有關部門批准,又於2000年開始,在原址新建哥德式大教堂一座,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堂高46米,堂前廣場4900平方米。現成為獨具特色的西式建築群,為世人展現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