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歷
1942年入上海戲校,工老生,後倒倉改拉京胡,得楊寶森親授,經常為楊寶森調嗓。他的唱功和表演以及琴藝皆得楊寶森先生之親授。他的胡琴既有楊寶忠先生之風味,但胡琴套子和墊頭與寶忠先生又有不同。不同之處乃寶森先生親自調教和要求的結果。所以他的琴聲又有寶森先生的風格。武正豪稱呼寶森為老師,稱呼寶忠為大爺。通常寶森先生為他說完戲,即由他吊嗓。日復一日,他對老師台上經常演出的折子戲,已是滾瓜爛熟,再由熟中取巧。加之老師不斷替他加工,他自己在後台又不斷仔細觀摩和揣摩杭子和先生的鼓點和路子,寶忠先生的尺寸勁頭,在20世紀50年代初,他的楊派技藝逐漸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機會不負苦心人。1951年抗美援朝,上海京劇界義演捐獻飛機大炮,周信芳主動願意和寶森先生合演一出《搜孤救孤》。這在當時上海是一件很轟動的大事。各地內外行趕來捧場的不計其數。但當天楊大爺寶忠先生在虹口收徒竟因貪杯而酩酊大醉。開羅前雖趕到後台竟不克上場。武正豪在寶森先生之授意下,可謂臨危受命救場,這也是楊先生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傳為一段佳話。開鑼後直到公堂一場,二黃原板老生對唱,觀眾甚至台上有些演員都以為胡琴仍然是楊大爺,及至原板唱完,堂鼓起哭皇天牌子,胡琴拉到激昂之時,弓子由單變雙,初如流水行雲,後似萬馬奔騰,加之杭先生的鼓套配合胡琴的節奏,輕重緩急猶如天衣無縫。文武場此時推波助瀾讓二位大師演員發揮到淋漓之至,全場掌聲如雷。演出結束謝幕才發覺胡琴是此堂樂隊的新人武正豪,真可謂一炮打響而成名於上海灘。
其實寶森先生一直有意培養武正豪成為寶忠先生之後備和接班胡琴,只是天時地理各種因素條件不全,加之寶森先生天不假年,未能成全。武后來輔助同門師兄關正明參加武漢京劇院。文革後受楊派老生蔣慕萍之邀請加入江蘇省京劇院。曾多次和上海京劇院合作演出、錄影,留有不少音像資料。其中京劇曲牌的夜深沉一曲,堂鼓和胡琴由他一人合成,該曲頗有楊寶忠先生當年留下此曲的風味和風範。後在江蘇戲校任教。武先生退休後受香港中文大學之邀請,在港發揚光大楊派十餘年,桃李滿天下,目前定居上海,各地慕名前來求教者仍然絡繹不絕。
科班院校
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班 學生
活動年表
上海戲劇學校最後一次公演
1945年9月20日,農曆乙酉年八月十五日:上海戲劇學校舉行最後一次公演
上海戲劇學校舉行最後一次公演,是為第981次公演,演於天蟾舞台。所有參加演出的“正”字輩學生,合計只有七十人。
演出劇目
《拾玉鐲》、《法門寺》帶《大審》(夏正蘭飾孫玉姣,薛正康飾傅朋,刑正浩飾前劉媒婆,陳正柱、王正方、刑正賢、劉正伯、張正全、柏正德、韓正信、陳正國飾校尉,王正廉飾賈桂,劉正禮飾劉瑾,周正壽、劉正宏、卞正鴻、金正堅飾小太監,吳正雪、陳正華、趙正芝、李正珍飾宮女,羅正民飾國太,房正年飾宋國士,顧正秋飾宋巧姣,景正茂飾和尚,陳正岩飾趙廉,張正芳飾後劉媒婆,楊正義、趙正慶飾衙役,張正榮飾劉彪,劉正紅飾劉公道)
全部《虹橋贈珠》(祝正志、金正堅、胡正安、張正武、沈正璜、朱正為、張正榮飾水妖,張正麟、季正琪、刑正賢、王正方、景正茂、陳正柱、柏正德飾小妖,梁正塋、魏正蓮、吳正雪、趙正芝飾女妖,顧正秋飾水妖,房正年飾白順天,趙正慶飾家院,黃正勤飾白廷芳,季正培、王正廉、卞正鴻飾雲童,陳正興飾韋陀,趙正芝飾善才,朱正琴飾大士,蔡正瓊飾龍女,刑正浩飾化身,楊正義、張正辰、劉正堂、劉正管、侯正仁、顧正君、陳正縣、陳正天、陳正雍、邵正博、武正豪、陶正鈞飾眾下手,張正榮飾靈官,施正泉飾玄壇,劉正裔飾金吒,關正良飾木吒,沈正璜飾銀吒,劉正山飾哪吒,章正元、朱正雷飾伽藍,景正飛飾孫悟空,夏正蘭、張正芳、陳正葆、張正芬、畢正琳、李正珍、魏正蓮飾眾水母,眾學生飾眾神將)
上海舉辦紀念余叔岩誕辰100周年專場演出
1990年12月3日,農曆庚午年十月十七日:上海舉辦紀念余叔岩誕辰100周年專場演出
上海國際京劇票房等單位在人民大舞台聯合舉辦紀念余叔岩誕辰100周年專場演出。
參加此次紀念演出的有遲世恭、李玉聲、張學津、孫鈞卿、陳志清等余派名家,並特邀艾世菊、王正屏等名角,特邀鼓師高明亮、王玉璞,特邀琴師武正豪、尤繼舜。總顧問是李儲文、俞振飛、束紉秋,學術顧問翁偶虹、劉曾復、吳小如。
演出自12月3日至5日,總計三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觀看了首場演出,並上台接見了此次紀念演出的總策劃翁思再及余叔岩次女余慧清。
武正豪演出劇目
《洗浮山》(奚中路)
《李陵碑》(許錦根)
《奇冤報》(陳志清,艾世菊)
《洪洋洞》(陳志清,王正屏)
《珠簾寨》(陳志清)
《上天台·打金磚》(李寶春)
《定軍山》(李玉聲)
《挑滑車》(李玉聲)
《小商河》(李玉聲)
《擊鼓罵曹》(張學津)
《戰太平》(孫鈞卿)
《秦瓊賣馬》(遲世恭,艾世菊)
上海戲劇學校七十周年同學會
2009年5月20日,農曆己丑年四月廿六日:上海戲劇學校(正字輩)七十周年同學會舉行上海戲劇學校(正字輩)七十周年同學會在上海戲劇學院(蓮花路)四樓會議室舉行,來自上海、北京、江西、江蘇等地的近20位耄耋之年的京劇“正”字輩老藝術家相聚。
與會有張正芳、孫正陽、孫正琦、周正雯、陳正葆、趙正珠、賈正雲、武正豪、陸正梅、陸正紅、朱正志、朱正琴等。雖然遠在台灣的顧正秋等因行動不便無法與會,卻都托老同學帶來了書信或口信。
84歲的“大師姐”周正雯一段《鳳還巢》引發了同學們的興致,78歲的“小師弟”孫正陽自告奮勇來了段《八五花洞》中武大郎的念白,80歲的研討會主持人張正芳也興致勃勃地拉著師妹賈正雲、陸正梅演起了《八五花洞》中的真假潘金蓮。
雖然與會的大都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但說起當年在校學藝時的情景,一個個眉飛色舞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孫正陽總結了“正”字輩的成功原因主要在於“學得多,看得多,演得多”,當年他們曾演出了200個劇目,而學校成立僅9個月時便排出了9個劇目。
張正芳還把書法家歐陽中石為此次聚會書寫的墨寶轉交與上海戲曲學院院長徐幸捷,由學院珍藏在學院檔案室。“同門正字盡高賢,紅遍高台譽滿天,更慶今朝重聚首,大家溫慰話當年。喜聞正字眾藝家相約合聚不勝高興奉屬特獻短句以賀。中石拜揖。”
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院長徐幸捷表示,京劇史上有不少著名的科班,在這些科班裡演員的成才率都非常高,但現在缺乏對這些科班的辦學經驗的總結和研討,在京劇史志上這一方面的內容也很薄弱,他們希望通過參與這樣的研討會來積累資料,彌補這方面的“缺憾”。
相關報導
紀念楊寶森先生百年誕辰暨楊派嫡傳弟子、著名京胡演奏家武正豪先生收徒、上海京劇院琴師周曉銘小姐拜師儀式,2009年4月18日晚在上海政協禮堂隆重舉行。伶票兩界前輩、同仁、朋友兩百多人濟濟一堂,拜師會由名票勵靖克主持。會前進行了助興演唱。
拜師會是上海乃至全國京劇界的盛事。參加拜師會的祝賀嘉賓有上海京劇院院長孫重亮先生、上海京劇院一團團長王國建先生、大將粟裕的後人粟光彬先生、年逾九旬、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王玉田、張鑫海、八十高齡的王玉璞、正字輩周正雯、孫正琦、早年的舞台夥伴錢更生、顧永湘,上海京劇院著名老旦王小磚、來自武漢的早年的弟子、現為聞名全國京劇研究專家蔣錫武先生。
會前正字兄弟合影留念,左起武正豪、周正雯、鄭正學、夏正峰
武正豪先生於1931年生,十歲入上海戲劇學校,以正字輩坐科,學老生。1945年抗戰勝利梅蘭芳復演美琪大戲院,就以上海戲劇學校學生為班底,武正豪演出了開鑼戲《上天台》、《戰北原》、《戰蒲關》、《馬鞍山》、《空城計》等戲。1947年隨梅、楊同去北京,加入梅劇團得以深造,1948年17歲正式在北京宣武門外麻線胡同楊宅拜楊寶森先生為師,參加拜師禮的嘉賓還有徐蘭沅、白登雲、姜妙香、譚富英等,1947年因倒倉為李鳴盛專業操琴。1950年應國際紅十字之約楊先生在天蟾舞台義務演出兩場《搜孤救孤》,楊寶森飾程嬰,周信芳飾公孫杵臼,裘盛戎飾屠岸賈,其中一場楊寶忠因病由武正豪為全劇操琴。武不但為楊寶森、李鳴盛操琴,同時他還為程正泰、關正明、汪正華、王琴生、蔣慕萍等操琴。1957年武正豪為楊寶森與程硯秋的《武家坡》操琴的錄音完成後,楊又致信武,將與程錄製《賀後罵殿》、《三娘教子》、《汾河灣》、《朱痕記》四部戲,請武為其操琴,可惜1958年程、楊二位藝術家先後去世,造成終身遺憾。
武正豪退休後在上海定居,由於他曾長期在南京工作,因此他在南京有著相當數量的冬粉和知名度,在網上我多次在帖子上讀到那些冬粉對武先生的思念,回憶他在南京創下的輝煌,並為他仍心繫京劇,舉辦京劇沙龍,在上海也有眾多票友生活在他周圍感到高興。
周曉銘是飲譽滬上的上海京劇院著名女琴師,自九七年從中國戲校畢業參加工作後,在上海這個戲碼頭的京劇舞台上已經耕耘了十多個春秋,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在第六屆青京賽上,為傅希如的參賽劇目《秦瓊觀陣》保駕護航、奪得金獎功不可沒。
從小愛好京劇的周曉銘,1973年生,從江西考入北京這個梨園的最高學府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在吳丙璋老師的教導下進步很快,在校期間又先後得到何順信、王鶴文、唐在忻的指導。2002進音樂學院研修班進修,得到何占豪的西樂啟蒙,並跟隨何占豪學習作曲,在京胡伴奏上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周曉銘在京胡演奏中雙手配合很好,擻音動聽、悟性和靈感較高,颱風亮麗灑脫、富有激情。而且她還會唱,她嗓音甜美、運腔委婉動聽。
拜師會上,院長孫重亮在發言中,對周曉明的拜師表示了肯定和支持,希望她拜師之後,技藝上取得突破,更上一層樓。另外,蔣錫武和正字輩的代表也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拜師會上,周曉明向武正豪先生行拜師禮三鞠躬,師徒互贈了禮物,周曉銘在發言中也答謝在座各位領導、嘉賓對她的支持。
周曉銘不僅業務好,在專業圈內讚譽頗多,而且在票界也頗有人緣,其中大華京劇票房受到她的幫助最多,每逢大華票房有比較重要的演唱活動,她都會應邀參加,沒有一點架子,還會客串為票友操琴。這次拜師會又邀請了許多大華票房的票友來參會,筆者便是受邀者之一,因此感到非常榮幸。大華票房的一位唐姓票友向周曉銘贈送了用紅木鏡框裝幀的一幅放大的1931年在杜氏祠堂全體梨園名角的照片以示祝賀。周曉銘還非常感恩,在拜師會上,對她的乾媽、來自大華票房的陳捷女士在她來滬工作的十多年裡對她生活上,以及方方面面的關照表示由衷的感謝,並向乾媽獻上一束美麗的鮮花。
參加拜師會的還有:許錦文、鄭正學、夏正峰、陸正梅、陸正紅、關松安、陳平一、焦寶宏、王文軍、郭仲欽、張金根、顧志紅、栗培敏、薛永寧、樓莊東、王誠沛等。
汪正華因事赴港、孫正陽在電視台錄製節目故而缺席。
盤點京劇琴師
京劇演出前,在打字幕時,除打出什麼演員扮演什麼角色之外,還有琴師和鼓師的名字是必須示之於眾的,稱之為“操琴”與“司鼓”,可見這兩個行當的崇榮地位。本任務走近京劇琴師。完善本任務人物詞條,要求從個人簡介、藝術生平、藝術特色、主要作品、藝術影響等方面完善詞條內容。 |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