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20年隨父母家人逃荒到北京落戶。1928年拜京劇名琴師耿永清為師學習操琴;1931年始,在北京各京劇班、社,實習拉琴。
李德山先生天資聰穎,學習勤奮刻苦,練就一手好琴藝,很快得到同行的認可,先後為名旦角新秀陸蕊芳、吳素秋任專職京胡琴師。1933年初張君秋拜李凌楓為師,在1935末張君秋登台首次唱戲。而後,需要請一位好琴師為張君秋說戲、用功、提高。後經李凌楓特邀,李德山先生自1937年任張君秋的京胡琴師。合作期間,張君秋很快在京唱紅。後於1940年獲京城“四小名旦”之一,而一舉成名。李德山先生任張君秋早年琴師這五年多,使張君秋在藝術上的成長很快,並在京劇界初露鋒芒。李德山先生在張君秋從藝後的幾年間,對張的藝術成長、成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德山先生大量默默的幕前幕後的工作,功不可沒。張君秋成名後直至1942年,李德山先生與張君秋分手。
李德山先生自1942年至1949年間,曾先後為譚富英、葉盛蘭、梁小鸞專職京胡琴師。期間,曾應楊寶忠之邀與四大鬚生之一的楊寶森、徐氏雙東(徐東明、徐東霞)姊妹、李鳴盛、南鐵生、楊榮環、陳大濩諸多當時的京劇名家,多有合作。因此,李德山先生當年,在京劇琴界已很有名氣。
1950年李德山先生,由原太平京劇社轉入北京京劇團二團,該團由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張君秋等挑班,李德山先生在高手雲集的琴師隊伍中,任樂隊隊長兼琴師,時已具備其“六場通透”的功底。在此期間,再為李毓芳、羅蕙蘭、馬長禮、譚元壽等伴奏。李德山先生於1951年5月拜徐蘭沅先生為師,從而使其琴技再登上一個新的高峰,很快成為徐蘭沅先生門下大弟子,在京、津、滬享有名琴師之尊稱,被京劇界公認為著名琴師。
李德山先生生前在北京及外省市收了多名弟子。他收徒甚嚴,所收徒弟既注重琴技,更注重人品和藝德。有的弟子在京劇琴界已卓有成就,已成為京劇界的著名琴師。如:山東京劇院的當家琴師欒磐石,後又任山東省戲曲學校教授;北京京劇院的琴師、唱腔設計陸松齡,是現代京劇《沙家浜》與傳統京劇《三打陶三春》的唱腔音樂設計主創之一;中國京劇院的琴師、唱腔設計李廣伯,是現代京劇《紅燈記》的唱腔音樂主創之一。李德山先生在1960年至1964年,在北京實驗京劇團工作期間,傾盡心血,毫無保留地傳授,教化一代青年演員,為京劇事業的傳承和發展鞠躬盡瘁。培養出了生、旦、淨、末的名演員,張學津、李崇善、李玉芙、馬永安、孟俊泉、王曉臨等。
藝術經歷
1953年,李德山先生一無返顧,參加了“第二屆赴朝慰問團”,親赴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的朝鮮前線,帶著祖國億萬人民的掛念和委託,為赴朝參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慰問演出。1957年,李德山先生參加了“中國京劇藝術團”首赴香港演出,作為中央政府派出的文化使者,為香港同胞送去了中央的關懷,圓滿地完成了演出任務。1959年,李德山先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人生中多年的政治追求,開啟了他人生中的一個新起點。同年,李德山先生服從組織安排,調入梅蘭芳京劇團工作。在梅蘭芳劇團多次為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晚年的重要演出擔任京胡伴奏,與梅蘭芳近兩年的合作,是他人生藝術經歷中珍貴的一段時光。1960年末,李玉芙、張學津、李崇善、王曉臨、孟俊泉等首批青年新秀,從戲校畢業,北京市時任市長彭真同志等非常重視,為造就、培養青年人更快地成長,造就青年人施展藝術才華的舞台,北京市政府決定成立了“北京實驗京劇團”,李德山先生作為最佳人選,被市文化局調入該團,擔任樂隊隊長、當家琴師及唱腔設計工作。
李德山先生一生勤勉敬業,對藝術深鑽細研、精益求精,他精湛的琴藝,高尚的藝德,一直被京劇界的廣大同仁稱道,堪稱一代京胡大家,用他的師弟吳炳璋教授的話說:“德山師兄藝術高超,生旦淨末醜各行當,不同流派的伴奏風格和技巧,熟練在握。其操琴的最大特點是:運弓沉穩、技法嫻熟、音色純淨。由於他高超的琴技、嫻熟的技法,給舞台演出增添了無尚的色彩。同時,他那圓潤、爽朗、醒目、動聽的琴音也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光彩印象。那時只要是德山師兄出場京胡伴奏,在台上一露面,台下就是滿堂的喝彩聲。”李毓芳說:“李德山先生操琴藝術精湛,但從不刻意賣弄,始終堅持以演員為本,能夠根據演員臨場條件,巧妙地調整自己的伴奏,讓演員的演唱技能在舞台上得到充分的發揮。”李玉芙在談到與李德山老師的合作時說:“當時演員們都願意讓李老師給操琴,因為他伴奏可以帶著演員走,讓演員感覺很踏實,很舒服。”她還說“我的嗓子、唱功能在年過七旬的今天照樣登台,這與李德山老師當年的用功、教授是密切相關的。”
早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李德山先生的操琴技藝就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因其對不同的流派、不同行當的嫻熟掌控,在京劇界倍受尊崇。他和楊寶忠、王瑞芝、費文治、沈玉才、李慕良等為齊名京胡大家之一。因李德山先生於1964年英年早逝,少被後人悉知。
李德山先生博學多才,他在京劇方面的造詣,還體現在京劇音樂的創作上。自一九五零年參加北京京劇團開始,至北京實驗京劇團,去世時止的十五年間,他提綱主創了傳統劇目和現代劇目高產有八部之多,曾與其老師徐蘭沅先生為趙燕俠的《碧波仙子》設計唱腔和音樂。李德山先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曾與其早年弟子陸松齡合作,為現代戲《黨的女兒》、《青春之歌》、《智擒慣匪座山雕》設計唱腔;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李德山先生再為傳統歷史劇《于謙》擔任唱腔設計,且這些劇目均曾上演並獲得好評。李德山先生對現代京劇的開拓是卓有見識的。“北京實驗京劇團”的建團公演劇目,是一出新編歷史傳統劇目《雛風凌空》,《雛》劇的音樂唱腔主創是李德山先生。《雛鳳凌空》一戲,在1961年首演便一炮打響,後獲國家優秀劇目獎。李玉芙的完美演唱也得以出名,其後《雛》劇以中華民族國粹藝術的優秀代表劇目,先後訪演於東南亞國家和歐洲音樂藝術的最高殿堂,至今已演出五百餘場。《雛》劇雖經幾代演員復排、演出,但仍久演而不衰。在1999年北京京劇院紀念建院二十周年、200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國慶的重大慶典之際,《雛鳳凌空》都作為優秀傳統保留劇目而隆重公演。
1963年,李德山先生再次擔任現代京劇《箭桿河邊》的唱腔設計,在創作過程中,他經常是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地進行唱腔創作。與此同時,李德山先生接受了又一部現代京劇《海棠峪》的唱腔設計創編,同時開始構思與案頭工作。1964年三、四月,《箭》劇唱腔設計全部完成後,該劇進入了緊張的排練階段,(《海》劇已進入創作)在《箭》劇排練現場,李德山先生因過度勞累而突發心臟病,倒在他的工作崗位上。1964年4月24日李德山先生不幸病逝,他永遠地離開了為之奮鬥終生的京劇舞台。在《箭》劇即將上演之際,此劇竟不幸成為李德山先生的絕筆之作,同時,李德山先生正在創作之中的《海棠峪》中途戳筆(《海》劇後於1965年上演)。現代京劇《箭桿河邊》一經上演,轟動了京劇界,因為就現代戲而言,這部戲是具有創新、具代表性的一部經典力作,它為運用古典的京劇程式、表現現代人們的思想和生活,開創了完美、成功的模式和先河。《箭》劇中主人公佟慶奎的成功演唱,使得京劇界又向廣大觀眾推介了一位年輕的優秀演員——張學津,其因此劇而瞬間走紅。
《箭桿河邊》這部戲中,李德山先生再次展現了他的藝術才華和多年的藝術積澱,劇中《勸賴子》大段的【反二簧】唱段,聲情並茂、行腔講究、膾炙人口,深受京劇界和票友們的稱讚、喜愛。李德山先生把自己的親身感受融入到《箭桿河邊》的劇情之中,他把對舊社會的訴與對新中國的頌,注入唱腔的每一個音符。這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唱段,流傳至今,久唱不衰。
李德山先生一生勤勉敬業、尊師愛徒、嚴律藝德、不逐名利、琴藝高超,堪稱一代大家,這是與其共事的同仁的一致評價 。
盤點京劇琴師
京劇演出前,在打字幕時,除打出什麼演員扮演什麼角色之外,還有琴師和鼓師的名字是必須示之於眾的,稱之為“操琴”與“司鼓”,可見這兩個行當的崇榮地位。本任務走近京劇琴師。完善本任務人物詞條,要求從個人簡介、藝術生平、藝術特色、主要作品、藝術影響等方面完善詞條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