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孫興珠,京劇女老生,畢業於中國台灣復興劇團,曾有“最有韻味的老生”之譽。台灣國立復興戲校第二期畢業的孫興珠,也是台灣目前唯一的女老生、文武老生,曾受業於台灣前輩名角李金棠、周正榮,並曾赴大陸拜過馬派名鬚生馬長禮門下,幼工紮實,嗓音清亮而醇厚。
人物生平
孫女士留校加入了“實驗劇團”。她身材修長,嗓音蒼勁,臉型尖長,扮相尤佳,被文藝老前輩練定山譽為“扮相酷肖孟冬皇”。後又轉入“陸光國劇團”,兩年內除與名老生周正榮分飾《四郎探母》的楊延輝及《龍鳳閣》的楊波等角色外,曾主演《鎖潭洲》、《龍鳳呈祥》、《群英會》、《失空斬》、《珠簾寨》,還與該團名青衣胡陸蕙、吳陸君合演《武家坡》、《大登殿》、《寶蓮燈》、《蘆花河》、《游龍戲鳳》等戲,並多次參加國劇聯合大公演。所有大型晚會均見其倩影,頗蒙台北劇評家讚許。由於與生俱來的天賦,孫女士很快脫穎而出,並在藝術界嶄露頭角。
孫女士在校期間修習的是鬚生。鬚生俗稱老生,在國劇各種角色中居領袖地位。老生飾演的多為中年以上,正人君子的角色,也是最難演的一行。老生不像其他角色,可用假嗓藏拙,用武打少唱工,或用話白逗哏以鬨堂。飾老生的,由於劇情複雜,唱念繁重,並用本嗓,不能有絲毫的隱避,必須有天賦卓越的資質才能勝任。所以在中國的國劇史上,傑出的老生不多,傑出的女扮男妝的老生就更是寥寥無幾了,而孫女士可謂是寶島上屈指可數、能獨當一面的驕驕者。
1977年,孫女士被“台視國劇社”及“明駝國劇團”應邀為基本演員,並由名導演惠群精心指導。陪伴的文武場,均為台灣的著名琴師。《聯合報》稱:“興珠邇來勤學苦練,劇藝猛晉,諸凡行腔使調,字眼氣口,均有長足之進步。”在台視,她曾與張安平演出《梅妃》,並與王鳳雲及誤柏茜演出《大登殿》。後又錄影《大登殿》、《梅妃》、《珠簾寨》、《王佐斷臂》等。特別是《王佐斷臂》,唱念做表極為精彩﹐並與其他名角搭配,被譽為“一流硬配,眾星捧月”。她主演的《奇冤報》在台北可謂是膾炙人口,場場爆滿,是復興劇校在台北最叫座的劇目之一。其中有幾段唱段,極為悲慘淒涼、韻味悠揚,再加上反身劈腿、繞場仰倒、工架純熟,引得觀眾掌聲不斷,真是一場難忘的好戲。在台灣,孫女士以她深厚的藝術功底及彬彬有禮、和藹可親的為人,榮獲了無數的獎勵。
1970年,孫女士剛剛畢業就隨復興劇校來美訪問﹐在東西兩岸巡演三個月,演出了多部名劇。在金山時,她首次登台飾《四郎探母》中的楊六郎,雖是配角,但扮相英俊瀟灑﹐一段“原板”字正腔圓,獲得觀眾的熱烈掌聲,可謂一鳴驚人。後又演《蘆花河》、《武家坡》、《龍鳳呈祥》、《群英會》等劇目。她扮相好,身段美,韻味濃厚,颱風瀟灑,風靡兩岸觀眾,香港《中外畫報》特以全頁圖文並茂地介紹她。1978年孫女士再次訪美,仍是盛況空前。在金山演《珠簾寨》時,金都劇院的樓上樓下3550個座位竟是座無虛席,造成海外國劇觀眾空前的記錄。
1988年,孫女士移居美國,與在美的華人戲迷們再續前緣。定居後,她應紐約各大票房及各地華人團體之邀,獻藝無數次,使旅居美國的華人們大飽眼福。幾年前又加入了由著名琴師劉震國主持的“震國京劇舫”,與同宗藝人們切磋技藝,並對京劇業餘愛好者進行輔導和教唱,為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從拜師、苦讀、成名、到回饋觀眾,一步步走來,孫女士的演技已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這次6月10日的紐約公演,觀眾們將有幸再次目睹她瀟灑的颱風及精湛的技藝。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陣容強大,是東岸近幾十年來頭一次上演的專業高水平的銅錘花臉戲,也是“震國京劇舫”獻給京劇愛好者們的一份厚禮。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喜愛京劇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極好的機緣。讓我們隨著孫女士那悠揚、蒼勁的唱腔,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浩瀚無垠的傳統文化藝術領域中翱翔吧!
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
戲曲藝術家
這些人物都是戲曲名人,大部分還沒有創建,就算已經有的詞條也很不完善,需要大家補充內容。如果你發現了新的示創建的詞條歡迎添加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