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8歲從善寶臣習河北梆子,後向范廉泉問藝,改學京劇後,開始僅在天橋各戲園演出。1928年遷居天津,從王庾生研習譚派唱腔。1929年拜陳秀華為師深造。楊菊芬嗓音寬厚無雌音,表演無脂粉氣,且戲路寬廣。
20世紀30年代末,楊菊芬與清廷舊臣張彪之子張梃成婚,舊時禮教嫌她是戲子,夫妻雙雙被趕出“張園”宅第。她潔身自愛,隨夫暫居日本,雖息影舞台,但拋不掉己之所好,故時有歌唱自我消遣。1947年與其姐菊秋組班“菊社”,侯喜瑞、楊盛春、傅德威、李多奎等均曾搭此班社,琴師為楊寶忠,常演于吉祥、三慶等戲園。1951年經馬少波舉薦,與杜近芳同時被吸收國家劇團。在當時名為中國戲曲研究院京劇實驗工作團,後改為中國京劇團(院)。曾與雪艷琴、王泉奎合演《二進宮》、與嚴慧春演《浣紗計》、與景榮慶演《除三害》等,還曾在葉盛蘭、杜近芳主演的《牛郎織女》中傍演王母等。1958年到北京市戲曲學校任教,並任戲校藝委會成員。她教學認真,從不馬虎,一字一板、一腔一調都嚴格執教,深受戲校師生愛戴。1971年退休在家,為了京劇藝術事業,仍然課徒授藝,凡有登門問藝者,她不顧年高體弱,仍孜孜不倦地認真傳授,而且不取報酬。待學生演出時仍不放心,親自擠汽車趕往劇場。還積極參加街道文藝宣傳隊義務演出。
她自幼習詩讀史,有一定文學修養,且能書善畫。她為人正直,演戲極重戲德,私下急公好義,對貧困同人時常解囊相助,極受同人尊敬。恢復傳統戲後,她又應聘授藝,當時心情極為激動,致使心臟病復發,1978年病故於東四七條寓所,享年68年。她生有三男一女均未從藝。其丈夫張梃與其長子以清一起安度晚年。
常演劇目
有《擊鼓罵曹》、《坐樓殺惜》、《失街亭》、《洪羊洞》、《平貴別窯》、《汾河灣》、《戰宛城》、《戰潼台》、《打侄上墳》、《二進宮》、《除三害》、《武昭關》等,尤其《定軍山》,其唱腔工穩,白口有力、做表沉著、靠把嫻熟。《戰太平》、《胭脂寶褶》、《盜宗卷》、《鐵蓮花》等亦均享譽。曾於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困曹府》、《搜孤救孤》、《連營寨》、《烏龍院》、《武家坡》、《打嚴嵩》等唱片。中國戲曲研究所為其家中收藏之唱片進行編輯,於1997年由中華文化音像出版社為其出版了盒式錄音帶,為名女老生音響系列之一。楊菊芬享名後聲望極高,曾有“女叫天”之稱號。言菊朋對其深為器重。曾將《擊鼓罵曹》的私房大堂鼓贈送與她,惜此鼓失於“文革”。走近京劇生角演員(一)
京劇中的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