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新新鳳舞台,學徒來自劉、任兩家的女兒及鄰里。入科後,食宿自理,並輪流供師傅膳食。任培根系“落地唱書”藝人,從未上台演過戲,故班內不教基本功,所教啟蒙戲《七美圖》等,只按唱書唱詞筆錄分發給藝徒背熟,“串紅台”時,藝徒僅在台上輪流背誦唱詞,不會表演,觀者啼笑皆非,一時諷言四起,科班一度陷入窘境。後由鎮上布店老闆鍾慶雲接班,聘金榮水執教。金十分重視身段、表情、台步、手姿等基本功,故三個月後科班面貌即改觀,演出反映良好。此後,由俞傳真為領班,演於嵊縣、新昌各地。其演出收入由師傅、後場、領班三者評議分成。藝徒初時僅發生活費,一年後按月拿三四十元的包銀。1931年,鍾加昌代竺榮昌買下科班到寧波演出,改名為“錦新舞台”。1932年前後,錦新舞台在寧波、餘姚、慈谿一帶演出後散班。其間培養出較著名的演員有小生李艷芳(時髦牌)、魏素雲,小旦葉彩金、王明珠,老生俞漢香,小丑袁金仙等。全國越劇培訓機構
早期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藝人,大都是落地唱書藝人出身,後繼者採取個別拜師學藝的形式。1923年,為培養女子紹興文戲藝人,在浙江嵊縣開辦了第一個(女)科班。建國初期,女子越劇科班曾在滬盛開,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很差,而收費卻較高,成為少數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稱作“野雞”科班。建國後越劇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國家舉辦藝術學校,同時開辦各種培訓班與招徒隨團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