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岙女子科班

施家岙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越劇)科班。1923年5月在嵊縣施家岙村陳明輝家開辦。由在滬經商的嵊縣人王金水出資,男班藝人金榮水為教師。

簡介

施家岙女子科班因系首次舉辦的女子文戲科班,雖以供膳宿、滿師後發給金戒指、旗袍、皮鞋為優惠條件廣為招徠,但應召者仍寥寥。歷時數月,方招得11至14歲女孩20餘名。規定學藝三年,幫師一年,中途不得離班。金榮水和任阿求任教戲師傅。始用男班藝人的“賦子”施教,再按角色分抄單片,教了《揀茶葉》、《繡荷包》、《賣夏布》等小戲及大戲《雙珠鳳》。三個月後,在住地“串紅台”,為女班首次登台演出。劇目為《雙珠鳳》,由施銀花、屠杏花、馬秋霞、俞菊英分別飾演霍定金、文必正、丫環秋華、倪賣婆等角色。之後又教了《四香緣》、《龍鳳鎖》、《玉連環》、《玉蜻蜓》及《養媳婦歸娘家》等。年底,王金水與金榮水率班抵滬,以“紹興髦兒戲”之名稱演於昇平歌舞台。因初上舞台,藝技敵不過鼎盛時期的男班,僅演數場,即轉至小茶樓演唱。為扭轉局面,科班請來京班的王和千教武戲。勉強支撐三個月後,被迫折回嵊縣,後流轉於嘉興紹興、餘姚、慈谿、東陽、天台等地演出。當時,女子演戲被視為“傷風敗俗”,屢遭官府禁演、拘捕,故生存艱難,連連虧本。1925年全班轉賣給嵊縣崇仁人裘光賢

全國越劇培訓機構

早期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藝人,大都是落地唱書藝人出身,後繼者採取個別拜師學藝的形式。1923年,為培養女子紹興文戲藝人,在浙江嵊縣開辦了第一個(女)科班。建國初期,女子越劇科班曾在滬盛開,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很差,而收費卻較高,成為少數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稱作“野雞”科班。建國後越劇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國家舉辦藝術學校,同時開辦各種培訓班與招徒隨團培養。
澳洲傅全香藝術協會
杭州越劇藝術研究會
天津越友會
賽麗南京越迷俱樂部
寧波市劇協越研會
新新鳳舞台
福建省越劇之友聯誼會
上海越劇院三團之友聯誼會
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
傅全香藝術研究會
上海越劇聯誼會
上海市越劇愛好者協會
北京越劇藝術研究會
常州市越劇之友聯誼會
上海市越劇工會
越劇職業工會
新昌縣越劇培訓班
象山藝術學校
象山小芳華越劇團培訓班
紹興縣戲曲職業學校
浙江越劇“小百花”集訓班
喻傳海科班
舟山地區越劇團藝術訓練班
諸暨市戲曲培訓學校
上碧溪女班
越劇之家
上海越劇院舞台美術班
虹口區專業劇團學館
南市區戲曲學校越劇班
靜安區戲曲學校越劇班
上海越劇院學館
施家岙女子科班
江蘇省戲曲學校
上海南匯縣戲曲學校
寧波市文藝學校
南京市戲曲學校
溫州戲曲學員訓練班
浙江藝術學校
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
群立越藝社
出新越藝社
崑崙越劇社
青年越藝社
金龍女子越劇團
玉字班
忠孝班
少少劇團
陶葉劇團
四季班
鴻興舞台
中興舞台
春風舞台
聯升舞台
嵊劇藝伶訓練班
天星舞台
龍鳳舞台
小高升舞台
吉慶舞台
天蟾舞台
文明舞台
陽春舞台
四季春班
東安劇社
魯家班
鳳鳴舞台
群芳舞台
大華舞台
天蟾鳳舞台
越新舞台
鏡花舞台
霓裳仙雲社
高升舞台
群英舞台
杭州市藝術學校
嘉興地區越劇團
越劇博物館
紹興藝術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