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南京市戲曲學校1958年7月成立,同年9月1日開學。設京劇、越劇、揚劇三個班。校址在南京市香鋪營29號。南京市文化局局長董昌達兼校長,李碧瑩及京劇老藝人苗勝春任副校長。京劇班學員45名,主要教師有:孫瑤芳(小生)、張九奎(老生)、王多壽(醜)、趙鳴慧(花旦)等,新艷秋亦曾任教。越劇班學員30名,教師有梅月樓(花旦)、黃笑笑(醜)等,竺水招、商芳臣亦去校兼課。揚劇班學員28名,教師包桂卿等。該班除在本校學習外,還在江蘇省戲曲學校揚劇短訓班學習部分課程。
1959年元旦,三個班學員演出了《武家坡》、《黃鶴樓》(京劇)、《鴻雁傳書》(揚劇)、《盤夫》(越劇)等劇目。
1960年,該校遷至峨嵋路。不久,因師資、經費問題,揚劇班調歸江蘇省戲曲學校;越劇班中女學員調南京市越劇團,男學員調南京市所屬各縣劇團。個別人轉京劇班。京劇班繼續辦學,改名為南京市京劇學館。1970年撤銷,改建為南京市京劇團。
越劇班學員袁小雲等成為優秀演員。
全國越劇培訓機構
早期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藝人,大都是落地唱書藝人出身,後繼者採取個別拜師學藝的形式。1923年,為培養女子紹興文戲藝人,在浙江嵊縣開辦了第一個(女)科班。建國初期,女子越劇科班曾在滬盛開,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很差,而收費卻較高,成為少數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稱作“野雞”科班。建國後越劇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國家舉辦藝術學校,同時開辦各種培訓班與招徒隨團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