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會於公元1998年6月3日向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註冊:NO.y2812320。
該會是以藝術表演藝術家傅全香命名的越劇愛好者團體,旨在介紹傅全香卓越的藝術成就,探討傅派藝術的特色,並欣賞越劇各流派的經典劇目,在澳大利亞多元文化政策的推動下,作一些向西方觀眾推薦的嘗試。
該會特邀傅全香女士任榮譽會長,沈鈺ZAPPIA任會長,馬健、陳嵐任副會長。許夢丹、范黎迪、畢妙澄、龔之梅、程功、張苹苹、沈壽慈、何肖樺等三十餘人為創始會員。
通過該會全體會員的一致努力,作了大量細緻的推廣工作,深入到華人社區,西人家庭,作了三十多萬字的文字翻譯,得到了坎培拉國立大學中文系,悉尼市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澳洲使館的大力促成下,成功的為傅全香女士摘取“多元文化傑出貢獻獎”的桂冠,這是澳洲歷史上,東方民族獲此殊榮的還是第一人。1999年2月14日在舉世矚目的雪梨歌劇院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隨傅全香去自中國浙江的周冠均、陳國良、洪芬飛、陳藝亦榮獲“中國越劇首次赴澳藝術使者”的稱號。
該會在新的世紀開始之際,有新的希望,新的打算,並歡迎優秀的越劇表演團體到澳大利亞去。
全國越劇培訓機構
早期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藝人,大都是落地唱書藝人出身,後繼者採取個別拜師學藝的形式。1923年,為培養女子紹興文戲藝人,在浙江嵊縣開辦了第一個(女)科班。建國初期,女子越劇科班曾在滬盛開,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很差,而收費卻較高,成為少數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稱作“野雞”科班。建國後越劇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國家舉辦藝術學校,同時開辦各種培訓班與招徒隨團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