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群英舞台先後招收學徒20餘名,供膳宿。文戲師傅為男班藝人竺煥全,武戲師傅為紹興亂彈名醜竺基煥(綽號“羊腳骨”)。後又請姚毛頭、趙樟全、趙永潮等入班執教。坐唱班出身的股東竺岳興、竺順興等及班主竺鋆堂亦兼任樂師和教唱。以《賣青炭》為啟蒙戲,用“呤喔調”清板訓練咬字、發聲能力。後開教《梅龍鎮》、《玉連環》、《碧玉簪》等大戲,又請新大三慶紹興亂彈班的武功演員傳授了《鐵公雞》、《盜仙草》、《台州府》等武戲。學藝三個月後即“串紅台”,相繼在嵊縣、新昌、上虞、慈谿、餘姚等地鄉村演出,年底演出於紹興布業會館戲台。被譽稱“文武雙全第一班”。群英舞台培育出姚水娟、竺素娥、姚月明、陳彩娟、姚月花、王月歧、范月樓、竺雲亭、魏明娟等著名女子越劇演員。1932年春,因台柱姚水娟、竺素娥被越新舞台聘為客師而散班。全國越劇培訓機構
早期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藝人,大都是落地唱書藝人出身,後繼者採取個別拜師學藝的形式。1923年,為培養女子紹興文戲藝人,在浙江嵊縣開辦了第一個(女)科班。建國初期,女子越劇科班曾在滬盛開,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很差,而收費卻較高,成為少數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稱作“野雞”科班。建國後越劇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國家舉辦藝術學校,同時開辦各種培訓班與招徒隨團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