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海市越劇愛好者協會在1987年初,上海市民眾藝術館為了加強對業餘越劇活動的組織輔導,探索改革開放時期輔導工作的新經驗,鞏固和壯大越劇愛好者隊伍,經越劇輔導幹部胡孔明等對基層越劇活動的調查研究,決定成立越劇愛好者協會。協會以發揚團結、改革、聯誼精神,並有計畫地組織開展各種輔導活動,使之發揮業餘與專業聯繫的橋樑、紐帶作用。經上海市文化局批准,於9月20日晚上在靜安區體育館舉行有2000人參加的越劇藝術家與愛好者的聯誼會上宣布協會成立。協會名譽會長為袁雪芬,會長紀廣山(市群藝館館長),副會長顏南海、邱士龍,秘書長何其美,副秘書長鬍孔明,林良敏、徐萍、沈麗鈺等為理事。聘請尹桂芳、范瑞娟、徐玉蘭、傅全香、王文娟等23人為顧問。會員500餘人,來自本市大學和中學、市工人文化宮及部分區、縣文化館和工人俱樂部等越劇組織、團體和個人。
特色
協會旨在弘揚民族文化,為振興越劇、培養越劇新觀眾、促進越劇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民眾基礎。
協會自成立以來,舉辦了各種藝術沙龍,組織會員參加各種觀摩、劇評與藝術欣賞交流,舉辦了各種越劇流派藝術的交流演唱研討會。為提高會員表演水平,還多次舉辦培訓班,排演折子戲,數次選派骨幹參加越劇界的重大學術研討活動,為發展越劇事業獻計獻策。1990年,協會領導班子作了調整,由顏南海任常務副會長、代理會長,胡孔明任秘書長。會員已發展到1000餘人。
全國越劇培訓機構
早期演出的小歌班男班藝人,大都是落地唱書藝人出身,後繼者採取個別拜師學藝的形式。1923年,為培養女子紹興文戲藝人,在浙江嵊縣開辦了第一個(女)科班。建國初期,女子越劇科班曾在滬盛開,但大多數規模較小,教學條件很差,而收費卻較高,成為少數不肖之徒的牟利工具,被同仁稱作“野雞”科班。建國後越劇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國家舉辦藝術學校,同時開辦各種培訓班與招徒隨團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