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背麝香龜

平背麝香龜

平背麝香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原產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Black Warrior River(黑戰士河)水系。平背麝香龜以清晨最為活躍,是一種羞怯的小型水龜,一般出現在Black Warrior River水系的上游和下游,傑佛遜、馬歇爾、勞倫斯,沃克爾等地方以及中等大小的小河與寬闊的小溪甚至水壩都是其理想的棲息地。

基本信息

平背麝香龜平背麝香龜
平背麝香龜是小型的淡水龜,一般出現在阿拉巴馬的水域的上游和下游,傑佛遜馬歇爾勞倫斯沃克爾等地方,中等大小的小河與寬闊的小溪甚至水壩都是其理想的棲息地,平背麝香龜需要4-8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性成熟,通常在一年中只產1-2窩,且每窩蛋有1-3個。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多種因素嚴重的威脅到平背麝香龜長期的生存,這個種群的龜在慢慢的消退。

簡介

平背麝香龜頭部形態
拉丁文學名:Sternotherus depressus
英文名稱:Flattened Musk Turtle

科屬分類:爬行綱龜目澤龜科

體長:7.6-11.4cm

原產地:阿拉巴馬州的Black Warrior River水系。

棲息環境:底部鋪著岩石的溪流,及其周圍的積水。

外型特徵

平背麝香龜外形特徵
平背麝香長度一般很少超過為12cm,背甲非常的平坦,兩側的斜坡形成了一個大於100度的角度。幼體時,斜面的角度與高度的比率大約為9.5:1。背部中央有一條比較鈍的、不太明顯的脊椎骨

背甲前端兩側的緣盾略微呈鋸齒狀,每塊脊椎盾甲都與後方盾甲前端交迭,第1塊脊椎盾甲比較的長,從不於第2塊緣盾相接觸,另外4塊脊椎盾甲的寬度大於其自身的長度,第5塊則向後方擴展。背甲的顏色為黃褐色咖啡色,伴有黑色或咖啡色的斑點與條紋。盾甲間有明顯的黑色交界線,腹甲為粉色和黃褐色,有唯一的一塊喉盾

在腹盾的前端是一塊不太清晰的鉸鏈蓋,腹甲大小排列的順序為:腹盾胸盾臀盾肋盾>喉盾。頭部的大小適中,有不完全類似於鉤狀的上顎,在橄欖色頭背部是完美的黑色網狀條紋和斑點,在成體後有適度的擴大。某些成體的平背從鼻孔處到眼眶有著黃色的條紋,頸部有縱向的斑紋圖案,條紋比較窄,不如虎紋麝香那么明顯。下顎有一對觸鬚,四肢有腳蹼,雄性尾巴粗而長,顏色一般為褐色。

地理分布

平背麝香龜平背麝香龜
研究顯示該種類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肯定的是已經明顯的減少。多半的歷史地理分布由(Mount1981,Dodd1988,Ernstetal.1989)等人指出,只有小部分以前的分布狀態普遍包含該種類的健康狀況。該種類的減少起初由水質和地面過快的沉降等幾個因素造成。

中等大小的小河與寬闊的小溪甚至水壩都是理想的棲息地,平背一般出現在阿拉巴馬的水域的上游和下游,(傑佛遜、馬歇爾、勞倫斯,沃克爾等地方)。在歷史上,平背麝香被報告和發現生活在布萊克,沃瑞河,準確的數量不被人所知,在當前的情況下,大約只有15%棲息地保留著這些健康可繁殖的龜,所以這個種群的龜在慢慢的消退。

種群背景

平背麝香龜腹殼
麝香龜在美國東南地區十分普遍。20世紀50年代的早期人們對於美國河域龜類的調查進入到墨西哥灣的北部地區,調查人員發現了Sternotherus的形態形式,不久以後它們就被列為了一種新的種類,即S. depressus(Tinkle&Webb)。這種平背麝香龜與其他的麝香龜(S.minor minor和S.m.peltifer)相類似,但區別於它們不同的頭部圖紋和顯著的平背龜殼。S. depressus棲息在美東瀑布線之上的BLACK WARRIOR河域生態體系中。它們的棲息範圍在S.m.peltifer地區的環繞之中。

20世紀70年代從對Cahaba河域生態體系的上游及BLACK WARRIOR河域生態體系的西部群落的研究中產生了關於S.m.peltifer地區與S. depressus地區種群間的形態交融的報告。Estridge(1970)指出S.m.peltifer地區與S. depressus地區種群間已有了相互的基因交換,正是基於這些原因Mount(1975 1981)將平背麝香龜列為S.minor(S.m. depressus)地區的次級生物種類,其他學者也做出了相同的判斷。但是Siedel和 Lucchino(1980)闡明了異種酶和形態學資料,並提出S. depressus和S.minor地區的種群在基因上是獨有的,並以此宣告此前的“基因滲入”說是無根據的。雖然大多數學術文獻仍舊或繼續在使用“平背麝香龜”來稱呼整個種類,但學術界並不確定它們的進化狀態。

另外,雖然一些科學家所作的形態和蛋白質的分析大體上是支持S. depressus種群與S.minor種群是不同的,但研究資料中的基因型並沒有得出平背麝香龜或其他泥龜在關於S.minor地區的地理種群的系統發育落點的結論。有一個尚未被排除的可能就是麝香龜的平背形狀“僅僅”是近些年來的龜的“生存適應”(也可能是由於其本身的基因所導致的,或在生存發展中為適應環境而產生的)。Jackson強調說Sternothreus有習慣性地擠進狹窄的縫隙行為,而他認為這種防禦性的行為方式其實並非因為防禦而產生的。而它們之所以習慣鑽進狹窄的縫隙首先源於麝香龜良好的體型優勢,更重要的是在BLACK WARRIOR河域生態體系中河床是由大量的階層式岩石構成的。

最後利用分子生物技術,科研人員通過對基因差異性的研究發現:平背麝香龜有著牢固的單源基因群,和從S.minor種群有著很大的差別;對S. depressus與S.minor的種群的基因分離結果的結果觀察並不亞於泥龜不同屬種群之間基因分離的結果。

稀有程度:在由於因為原生地受到破壞,平背麝香的數量相當稀少,現在也僅有美國本土,歐洲和日本的少數人擁有。

食物

平背的食物最初是進食軟體類動物,有時也吃昆蟲蠕蟲

對於成體的個體來說主要以蝸牛類為食。幼體吃小的蝸牛,但顯然主要依賴於昆蟲甚過成體。一個緊密的關聯是豐富的食物和在一個地方種群的密度。

棲息地

雖然平背麝香可以生活在不同情況的小溪和湖泊中,他的棲息地更適合於自由流淌的小溪和小河中,並且長有大約2英寸深的水生植被

河面上突起和疊加的岩石都積聚著豐富的軟體動物,淺淺淤泥和堆積物,中等的營養成分以及適宜的細菌數量,適當的水溫、較低的污染,加上不斷有沙子的累積並不會有危害的存在。

活動範圍

害羞、神秘的平背很少曬太陽,偏好於黃昏的微弱陽光夜晚出來活動,尤其在盛夏時節。在白天幼體比成體顯然更善於活動,雄性雌性有更大的活動範圍,在一個季節內和一個地區內,更多的成體,公龜和母龜活動的範圍主要保持在20-30以內。

繁殖

雄性達到性成熟需要4-6的時間,背甲在6.0-6.5CM之間,而雌性達到性成熟則需要6-8年的時間,背甲在7.0-7.5之間,雌龜在一年中可產下兩窩,(五月到六中旬或者七月初)每窩大概有1-4個,雌性往往將蛋產在沙地和並不深的洞穴中或則河邊的附近。

當年幼時,時常被涉水鳥或則一些掠食性魚類捕食,對於成體來說渙熊是主要的捕獵者。巨大的鱷龜也是捕食幼體和成體的掠食者,他們的壽命一般在30-40年。

生存威脅

平背麝香龜平背麝香龜
平背麝香受到了疾病的威脅,水也受到了採礦的污染,林業的砍伐、工業的發展、農業的開墾和下水道排出的污水等各方面的危害,平背的批發價格已被列出,每個在80美金以上。大量的收藏已經開始。以往很多的平背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在這些年中不斷的被買賣,所以導致了平背數量的急劇減少。阿拉巴馬立法機構於1984年五月立定法案,禁止捕獲和交易平背麝香龜,對於帶有商業性質交易該龜種是很好的威懾。

最初土壤的流失所導致淤泥的沉積是影響平背棲息地的主要因素,不利的影響:
1、軟體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減少
2、具有岩石棲息地的自然環境變化以至於無法尋找食物和隱蔽的地方進行躲藏
3、尋找金屬物質和化學物質而開發底下土層進一步毒害了平背麝香。

平背容易受化學品和下水道污染而導致貝殼被侵蝕,傳染病是第二個影響的要素,失去了軟體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等食物,污染源來自於礦山排出的酸性水,農業上的化學藥品、工業的廢棄物和人類的生活垃圾,疾病是污染的副產品,最終的結果是影響了龜的各個方面,緩慢的生長和較底的繁殖率。

相關詞條

龜鱉目百科(二)

龜鱉目俗稱龜,其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