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別特徵
頭較小,頭背皮膚光滑。背甲與腹甲以骨縫相連,甲橋明顯,有鮮明的黃色細線紋從吻端經眼和頭側,並沿頭的背腹面向頸部延伸。在頭和頸側至少有8條黃縱紋。四肢及尾亦滿布黃色細線紋。形態特徵
形態描述依據廣西5號標本,廣州1號標本等共8號標本描述:體較大,背甲長118~246mm,寬104~178mm,高56~1100mm。頭較小,吻錐狀,突出於上顎。鼻孔位於吻端略偏下處。上顎不鉤曲,有一清晰的中央缺刻。顎緣呈細鋸齒狀。眼大,眼裂斜置。鼓膜圓。頭背和頸部光滑,有細痣疣。
體較扁。背甲具3棱,脊棱明顯,略斷續。側棱由每枚肋板的一個突起相問連線而成。頸盾梯形或長方形。椎盾5枚,第一枚五邊形,第二至第四枚六邊形,寬均大於長。肋盾4對,呈不規則四邊形。緣盾12對,兩側的緣盾微向上翻。各盾片均有同心紋及中心疣輪。緣盾的中心疣輪位於外側後緣。肋盾的位於背上方。椎盾的位於後緣中線。
腹甲平,前緣平直,後緣凹人。各腹盾縫的長度依次為:腹盾縫>胸盾縫>股盾縫>喉盾縫>肛盾縫>肱盾縫。腋盾及胯盾大。無下緣盾。各盾縫不平直。甲橋明顯。四肢有橫列的大鱗。指、趾間滿蹼,前肢5爪,後肢4爪。尾長,末端漸趨尖細。
生活時頭及四肢背面栗色,頭的側面及腹面色較淡。有鮮明的黃色細線紋從吻端經眼、頭側並沿頭的背、腹向頸部延伸,總計約40條,在咽部還形成黃色的圓形花紋。腹部淡棕黃色,每塊盾片的中部有一栗色大斑。四肢及尾亦飾有黃色細縱紋。
骨骼特徵:頭骨長33.4mm,寬29.4mm,高20.2mm,額骨位於前額骨、眶後骨及頂骨間,不入眶。前額骨長。眶大,眶徑12.5mm×10.2mm。眶間距9.2mm,窄於眶徑。眶周圍以上顎骨,前額骨,眶後骨,軛骨(顴骨)。眶後骨大。方軛骨與眶後骨、軛骨相接,顴弓完整。上顎咀嚼面寬,中央有與顎緣平行的嵴。鼻孔開口與眶前緣位於同一平面上。下顎咀嚼面亦較寬,中央下凹,與上顎突出之嵴相對應。
背板寬167mm,頭寬僅占背寬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六邊形的頸板大,短邊在後緣,椎板8枚。第一枚長,近四邊形,余皆六邊形。第二至第八枚椎板的兩短邊位於前側緣。臀板1枚,矩形,後緣中央凹缺。臀上板3枚。前兩枚小,呈不規則狀,可能為一枚橫裂為二所致。肋板8對,均為椎板及臀板所分隔,不在中線相接。緣板11對。與椎板相癒合的椎骨呈側扁狀,肋骨纖細。整個腹板寬。內腹板寬大於長,肱胸盾縫橫切於內腹板最寬部的偏後處,咽肱盾縫切割內腹板的上角。骨橋明顯。腋柱與胯柱發達。腋柱沿第一肋向中線延伸,約占第一肋的四分之一。胯柱沿第五、六肋向中線沿伸,約占肋長的三分之一。
生活習性
該龜棲息於低海拔的水域裡,如池塘、運河,緩流的河流中。在台灣和海南島較為常見。植食性。人工飼養中曾餵以黃瓜、番茄、梨、蘋果等,亦食精肉。曾於產卵3枚,卵徑40mm×25mm。卵殼硬,鈣質。1995年2月,在海南見花龜隱藏於鳳梨田中的根邊草下。地理分布
中國分布: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台灣、香港;除河南安陽自殷墟出土的安陽龜外,再未有花龜欣分布的報導。國外分布:越南。
保護級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Ⅲ,asCuoraspp.其法律效力等同於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瀕危(EN)。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經濟意義
肉可供食用,龜板可入藥。藥用價值
採制
腹甲人藥。未經批准禁止捕捉野生物種,藥用人工養殖品。多在夏秋季捕捉。捕後無痛處死,取其腹甲,漂洗,去淨筋肉,曬乾備用。功能主治
具有滋陰潛陽、退虛熱之功效。主治陰虛內熱、陽亢頭痛、久咳咽乾、遺精陽痿、崩漏帶下、腰膝酸軟等。用法用量
內服,10~30g,煎湯,先煎。人工養殖
親龜來源
親龜宜選用野生或人工選育的非近親交配、已性成熟的成龜,形態應符合各自所屬種的分類特徵,要求活潑健壯,體形完整、無病殘、無畸形,體色正常、體表光亮,皮膚無角質盾片脫落,頸脖伸縮自如。年齡野生的5冬齡以上,人工培育的4冬齡以上,體重應在各自所屬種的正常生長範圍內。親龜培育
1、親龜池條件(1)水泥池結構面積以80m2~100m2為宜,龜池池底坡度約25°,分三部分,下部為水深30cm左右的蓄水池;中部為餵餌及活動場;上部為鋪放粒徑0.5mm~0.6mm、厚度30cm~40cm細沙的產卵場。龜池四周設50cm高的防逃牆。有進排水系統,進排水口設防逃欄柵。產卵場上有頂遮陽、擋雨。水池中放水浮蓮,約占池面的1/4~1/3。活動場上可種植部分花草植物。種龜池上拉一遮陽布,營造陰涼、安靜的環境。
(2)土池結構面積以1000m2~2668m2,池深1.8m,水深1.2m~1.5m為宜。坡比1︰3,坡岸四周留1m~2m寬的空地供親龜活動,四周設50cm高的防逃牆。池內每千平方米設親龜曬背台4個~5個,每個5m2~8m2;設飼料台若干個,飼料台與水面呈15°~30°傾斜,上半部高出水面20cm。池中種植水草,面積占總水面的20%~25%。在池邊設產卵5d~7d後可放入培育池養殖。
2、稚龜質量要求:臍帶完全脫落、臍孔封閉,體質健壯、活動靈敏、無病、無傷。
3、養殖環境條件
一般為水泥池結構,池底具坡度,3/4為水池,水深10cm~30cm,1/4為陸地。龜池上方拉遮光布遮陽。水池中放水浮蓮,約占水面的1/3,為稚龜提供隱蔽的地方。稚龜池面積5m2到50m2均可,池要有進排水系統,進排水口設防逃欄柵。在稚龜入池前,龜池用15mg/L的高錳酸鉀浸泡全池消毒。
4、稚龜消毒:稚龜入池前用20g/m3高錳酸鉀溶液或5ml/m2聚維酮碘浸泡消毒5min~10min左右。
5、放養密度:以100隻/m2~200隻/m2為宜。
6、飼養管理
(1)飼料種類:以動物性餌料如魚、蝦、螺蚌畜禽內臟等為主,植物性的瓜果、蔬菜及穀物等為輔,也可餵食蛋白含量45%左右的配合飼料。
(2)投餵量:日投餌量一般為稚龜體重的3%~5%,如是配合飼料則為龜體重的4%~5%。
(3)投餵方法:分早、晚兩次投喂,做到定時、定量、定質、定點。
(4)越冬管理:當氣溫、水溫下降時,將室外飼養的稚龜移入室內水池加溫繼續飼養,保持水溫在25℃~30℃之間。
幼龜飼養
飼養密度為80隻/m2~100隻/m2為宜,規程30~100g/只食用龜飼養
1、養殖環境條件(1)水泥池:單養水泥池的面積一般以50m2~100m2為宜。池深1m,水深40cm~50cm。池可建成長條形,水面占3/4,陸地占1/4。陸地從常年水位線處以30°傾斜與水池相接,便於龜上陸地活動及攝食。食台設在陸地上。陸地上應有50cm高的防逃牆。有進、排水系統,進排水口設防逃柵欄。
(2)單養放養密度:放養密度在2kg/m2~3kg/m2。
(3)池塘混養:多為龜魚混養。池塘以667m~2668m2為宜,要求開闊向陽,水源充足,無污染。池塘一般為長方形,水池占3/4,灘面占1/4。灘面以25°~30°的坡度與水池相接,上鋪20cm~30cm厚的細沙。池塘四周留寬1m左右的空地,上亦鋪細沙20cm~30cm。外圍砌50cm高的圍牆防逃。在灘面與水池相接處設數個平台作餌料台。進出水口處設欄柵,防止龜魚逃逸。
(4)混養放養密度放養密度可控制在0.4kg/m2~0.5kg/m2
2、養殖管理
(1)水泥池單養管理
每天餵食2次,早晚各一次。鮮活料為龜體重的4%~5%;配合飼料為龜體重的2%~3%。飼餵做到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每月換水一次,同時用漂白粉2g/m3消毒。每天需認真觀察龜的活動、取食情況、注意天氣、溫度、水質的變化。要適時加注新水或換水。發現病龜應及時撿出,及時診斷,及時治療。
(2)池塘魚龜混養管理
龜、魚餌料分開投餵;勤巡塘,多查看,掌握龜、魚的生長情況,防止魚浮頭、泛池;防範蛇、鼠敵害。
病害防治
1、防病措施(1)龜池徹底清淤消毒。
(2)投餵優質飼料。
(3)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對水體、飼料台、飼養工具進行消毒。
(4)定期在池中潑灑有益微生物製劑。
(5)發現病龜及時隔離,查明病因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2、龜病治療
腐甲病:甲殼表面及頸部、四肢、尾部皮膚潰爛發黑,嚴重時腐爛成缺刻狀或骨骼外露。金黴素10mg/L水體浸浴連用3~5d鏈黴素10mg/L水體浸浴連用3~5d黃柏、黃蓮、白芍、蓮翹50g~60g/50kg龜體重拌料投餵連用3~5d。
膚霉病:體表長灰白色絮狀菌絲體,柔軟而厚長。食鹽+小蘇打食鹽400mg~500mg/L+小蘇打400mg/L~500mg/L浸浴連用3d。
腸炎病:精神呆滯,頭頸無力,少食或不吃食,糞便呈蛋清狀,黑褐色、腥臭,排泄孔發紅。嚴重時眼球下陷、皮膚松馳乾燥、無光澤。氟哌酸4g~5g/kg飼料拌投餵連用5d,慶大黴素40000IU/kg龜體重注射連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