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龜

麗龜

太平洋麗龜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的溫水水域。在我國沿海,雖然從南海至黃海南部均有麗龜的分布, 但數量不多。該龜在我國的產量不多,並未作為經濟捕撈對象而大量捕捉。但在捕魚捕蝦中,常有所獲。所獲麗龜,往往供食用,作魚粉或供觀賞等。隨著對海龜保護措施的完善,人工收集並孵化海龜卵再放回大海的工作,已在海龜產卵地的有關國家和地區開始進行。

基本信息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的溫水水域。在東太平洋,分布於加利福尼亞灣至智利。在西太平洋向北分布到日本的南部。
麗龜 麗龜
在東太平洋,分布於加利福尼亞灣至智利。在西太平洋向北分布到日本的南部。我國沿海從南海至黃海南部均有分布,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台灣、海南及廣西等海域均有記錄。其中,上海的標本來自黃浦江。

生活習性

麗龜麗龜
習性:棲息於熱帶淺海海域,並在該地區繁殖。在水深80~110m的地區,用捕對蝦的拖網可捕到麗龜。
繁殖方式:每年9月
至次年1月產卵,繁殖時有集群上岸產卵現象。產卵後,在巢區附近海域或分散在覓食地活動。雌龜每次產卵100顆左右,一般在夜間生產,有時雌龜也會出現產卵季多次產卵的現象,雌龜可以將精液儲存在輸卵管內數年,即使在沒有與雄龜交配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生產出受精卵。
食 性:雜食,捕食底棲及漂浮的甲殼動物、軟體動物、水母及其它無脊椎動物,偶爾也食魚卵,亦吃植物性食物。

形態特徵

體形尺寸:海生龜類中最小的一種,一般甲長600mm左右,不超過800mm
識別特徵:海生龜類中最小的一種,一般甲長600mm左右,不超過800mm。頭背前額鱗2對。肋盾多,6~9對,第一對與頸盾相切。腹部有4對下緣盾,每枚盾片的後緣有一小孔。四肢扁平如槳。頭、四肢及體背為暗橄欖綠色,腹甲淡橘黃色。

估計數量

據J.Frazier及鄭輯等(1985)測量的24件麗龜標本中,22件來自福建,海南及浙江各1件,麗龜占所測量的福建各種海龜標本的31%;標本大多來自5~10月,以6月為多。上海自然博物館收藏來自東海的麗龜標本9件,捕獲於6~12月,以8月為多,其數量與棱皮龜相近,大大低於從東海捕獲的龜數。我國未發現有麗龜的繁殖地。

致危現狀

該龜在我國的產量不多,並未作為經濟捕撈對象而大量捕捉。但在捕魚捕蝦中,常有所獲。所獲麗龜,往往供食用,作魚粉或供觀賞等。

馴養繁殖

隨著對海龜保護措施的完善,人工收集並孵化海龜卵再放回大海的工作,已在海龜產卵地的有關國家和地區開始進行。

保護措施

許多國家已把麗龜列為保護動物。並已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保護協定附錄Ⅰ》禁止以商業性為主的國際貿易。我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1988年11月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已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並於1989年3月1日施行。

保護建議

我國的麗龜資源不多,理應保護。在麗龜洄游來我國沿海覓食時期應避免誤捕,一旦誤捕了應立即放回大海。並列入我國保護動物名錄。

生理結構

太平洋麗龜心臟位於胸部正中、稍偏右;食管內壁分布許多錐狀突起;小腸長240cm,占整個消化系統管道總長的53.1%,消化道總長與體長的比值(簡稱腸長比)為5.35;精巢1對,陰莖長30cm,可推斷為成年的雄龜。太平洋麗龜的生理結構估計與其肉食性有關,這對開展人工馴養繁育和物種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龜鱉目百科(二)

龜鱉目俗稱龜,其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爬行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