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西周,今魚台縣境域為極國封地。
春秋魯隱公二年(公元前721年),極地入魯國,置棠邑。
戰國初期,置方與邑,屬宋國。楚頃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聯合滅宋,方與邑改屬魏。隨之楚國置湖陵邑。
秦代,置方與縣(治所在今張黃鎮古城集)、湖陵縣,屬薛郡。
西漢,境內置方與縣、湖陵縣、橐縣,屬山陽郡。
新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湖陵縣更名為胡陸縣。
東漢初年,胡陸縣復名湖陵縣,章帝時又稱胡陸縣。東漢永平二年(59年),胡陸縣、橐縣併入東平國。
三國魏,方與縣屬山陽郡。
西晉泰始元年(265年),改山陽郡為高平國。東晉,改高平國為高平郡,胡陸縣、方與縣屬之。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裁撤胡陸縣,其境域大部歸方與縣。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方與縣,入永昌郡。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方與縣,屬彭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方與縣屬金州。武德五年(622年),改金州為戴州,方與縣屬戴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戴州,方與縣改屬河南道兗州魯郡。寶應元年(762年),因境內有魯隱公觀魚台,方與縣更名為魚台縣。元和四年(809年),縣治遷至黃台(今舊城海子)。
五代,後梁魚台縣時屬兗州魯郡,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屬單州。
北宋,魚台縣屬京東西路單州。
金代,屬南京路單州。
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魚台縣改隸經州。至元二年(1265年),廢魚台縣,併入金鄉縣。(1266年),復置魚台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魚台縣屬徐州。洪武七年(1374年),改屬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濟寧府降為濟寧州,升兗州為府,魚台縣屬兗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魚台縣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寧直隸州。(1730年),改屬兗州府。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因洪水灌城,縣治遷至董家店(今魚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復屬濟寧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魚台縣署改稱縣公署。民國二年(1913年),魚台縣屬山東省岱南道,縣公署改稱縣知事公署。民國三年(1914年),屬濟寧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兗濟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魚台縣直屬山東省;縣知事公署改稱縣政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國民黨政權 | 日偽政權 | 人民政權 |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魚台縣城淪陷,魚台縣政府官員棄城南逃。駐單縣第七路軍推舉朱啟森任魚台縣長。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日軍再次占領縣城,縣政府逃至谷亭、南陽一帶;7月,縣政府被抗日武裝擊潰解體。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夏,國軍占領魚台縣第六區(湖東),建立縣游擊政府。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後,縣游擊政府時有時無。 |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魚台縣第二次淪陷,漢奸組建縣維持會,代行政府職權。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設立偽魚台縣公署,魚台縣屬偽山東省魯西道。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屬偽山東省兗濟道。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偽縣公署改稱“縣政府”。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戰勝利,日偽政權解體。 |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魚台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谷亭成立,由中共蘇魯豫區湖邊地委領導。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屬蘇魯豫區湖西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0月,湖西專區由山東省劃出,魚台縣屬冀魯豫區湖西專區;12月,改屬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一專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5月,在金鄉、濟寧、魚台毗連地區建立金濟魚抗日辦事處(縣級);8月,在魚台南部、豐縣北部建立豐魚縣,魚台縣撤銷。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撤銷豐魚縣和金濟魚抗日辦事處,恢復魚台縣,屬冀魯豫行政區第十一專區。 |
國民黨政權 | 人民政權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復建魚台縣政府;9月,國民政府軍占據魚台,魚台縣復屬山東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華東野戰軍攻克魚台縣城,縣政府解體。此後山東省政府4次委任縣長,組建縣政府。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魚台全境解放,魚台縣國民黨政權結束。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冀魯豫行政區第十一專區改稱冀魯豫第三專區,魚台縣屬冀魯豫第三專區;6月,魚台縣抗日民主政府改稱魚台縣民主政府。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魚台縣民主政府改稱魚台縣人民政府;8月,建立平原省,魚台縣屬平原省湖西專區。 |
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魚台縣隨湖西專區劃歸山東省。
1953年7月,撤銷湖西專區,魚台縣改屬濟寧專區。
1956年3月,撤銷魚台縣,併入金鄉縣。
1964年11月,恢復魚台縣建制,屬濟寧專區,縣治駐谷亭。
1967年7月,濟寧專區改為濟寧地區,魚台縣屬濟寧地區。
1983年10月,撤銷濟寧地區,設立地級濟寧市,魚台縣屬濟寧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明代,魚台縣設二十七里社:坊廓社、林丘社、降丘社、文香社、西方社、武台社、相里社、趙橋社、白沙社、東單社、垤斛社、馮莊社、班村社、義城社、湖陵社、向村社、永豐社、永安社、崇福屯、眉丘屯、苗村屯、朱村屯、大村屯、秦旺屯、馬陵屯、張莊屯、武台屯。
清康熙年間,歸併為十五里社:坊廓社、班村社、義安社、林丘社、降丘社、文香社、西方社、武台社、趙橋社、沙向社、馮胡社、相里社、東垤社、眉福社、西屯社。後又分里社為八方,以八卦冠方名。乾隆中期,將八方之名由八卦改為“孝弟忠信仁義禮智”;同時,全縣劃分為一個城區、七個鄉區(人和鄉、羅屯鄉、王魯鄉、谷亭鄉、南陽鄉、古村鄉、三鄉鄉),與八方相互重疊、交錯。
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城區,7個鄉區不變。
民國十九年(1930年),將原7個鄉改劃為7個區,下設81個鄉、8個鎮。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將各區鄉名分別以“和平奮鬥救中國”7個字為首字命名,全縣轄7個區,37個鄉、3個鎮。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9月,日偽魚台縣政權下設7個區:第一區(城關)、第二區(李閣)、第三區(谷亭)、第四區(王魯)、第五區(南陽)、第六區(古村)、第七區(閻集)。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7月,魚台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設7個區:一區(城關)、二區(羅屯)、三區(谷亭)、四區(王魯)、五區(南陽)、六區(古村)、七區(老砦)。
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第六區(古村)和第五區的南陽一帶劃歸湖東縣委。同年,日偽將第六區(古村)劃歸鄒縣。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5月,羅屯區(二區)、武台區(四區)和合集區劃入金濟魚抗日辦事處;8月,城關區(一區)、谷亭區(三區)、老砦區(七區)劃入豐魚縣,魚台縣撤銷。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撤銷豐魚縣和金濟魚抗日辦事處,復設魚台縣,城關區、谷亭區、老砦區、武台區和羅屯區的萬福河以南地區劃歸魚台縣。魚台縣設第一區(城關)、第二區(羅屯)、第四區(武台),改三區為谷亭區,新設李閣區、湖上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增設舊城區、谷亭鎮。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濟寧縣合集區、相里區劃歸魚台縣,將相里區併入羅屯區;8月,撤銷李閣區,併入城關區,撤銷谷亭鎮,併入谷亭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國民黨魚台縣政府撤銷區級建制,合併鄉和保。調整後,魚台縣轄3個鎮、10個鄉(大同鎮、谷亭鎮、南陽鎮、李閣鄉、周堂鄉、相里鄉、王魯鄉、武台鄉、宋寨鄉、羅屯鄉、黃山鄉、古村鄉、老砦鄉),163個保。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程子廟、大孫莊、壩上3個自然村劃歸沛縣;10月,復置李閣區;12月,湖上區、合集區合併為臨湖區,撤銷老砦區,併入谷亭區。調整後以序數稱謂為一區(城關)、二區(李閣)、三區(羅屯)、四區(武台)、五區(舊城)、六區(谷亭)、七區(臨湖)。
1952年7月,從第六區劃出11個行政村,第七區劃出4個行政村,設立第八區(老砦)。
1953年1月,區下建鄉;10月,魚台縣七、八區位於湖區的7個鄉81個自然村劃歸微山縣。
1955年11月,區名由序數改為地名稱謂,即城關區、李閣區、羅屯區、武台區、舊城區、谷亭區、臨湖區、老砦區。
1956年3月,撤銷老砦區、臨湖區、李閣區,撤銷魚台縣,併入金鄉縣。原魚台區域的谷亭區轄15個鄉,武台區轄14個鄉,舊城區轄7個鄉,魚城區轄13個鄉(含金鄉縣的周大莊、謝集、大李樓3個鄉),羅屯區轄13個鄉(將姜莊鄉併入金鄉縣高河店區)。
1957年5月,嘉祥縣新萬福河以南的王台、李早、小王莊、北劉樓、小吳、南陳、朱莊、軍城、車樓、北倪莊、南倪莊、陳莊、董莊、大武等14個自然村劃歸金鄉縣。
1964年11月,魚台縣從金鄉縣析出,並縣前原屬魚台縣的王莊、劉油坊、劉心田、姜井、姜莊、金魚店、殷樓、東夾河灘、西夾河灘、東李莊、北張莊等11個自然村劃歸金鄉縣,魚台縣轄谷亭、王魯、魚城、王廟、相里、羅屯、李閣、老砦8個人民公社。
1966年7月,析王魯公社82個自然村,設立武台公社;析相里公社64個自然村,設立東張公社;析羅屯51個自然村,設立石集公社;析魚城公社46個自然村,設立陳樓公社;析王廟公社64個自然村,設立周堂公社;析谷亭公社61個自然村,設立唐馬公社。全縣轄14個人民公社。
1982年1月,谷亭人民公社改為谷亭鎮;2月,東張公社更名為張黃公社,相里公社更名為清河涯公社。
1984年5月,實行鄉鎮制。魚城公社改為魚城鎮,清河涯公社改為清河鎮,其餘11個人民公社改為鄉。魚台縣轄3個鎮、11個鄉,389個行政村,共有930個自然村。
1995年5月,撤銷王魯鄉,設立王魯鎮。
1996年8月,撤銷張黃鄉,設立張黃鎮。
1998年7月,撤銷王廟鄉,設立王廟鎮。
2000年12月,撤銷武台鄉,併入王魯鎮;撤銷石集鄉,併入清河鎮;撤銷李閣鄉、陳樓鄉,合併設立李閣鎮;撤銷周堂鄉,併入王廟鎮。
2007年12月,王魯鎮的原武台鄉區域劃歸張黃鎮。
2010年6月,撤銷谷亭鎮,設立谷亭街道、濱湖街道;撤銷唐馬鄉,設立唐馬鎮;撤銷老砦鄉,設立老砦鎮。
2013年1月,撤銷羅屯鄉,設立羅屯鎮。
2016年10月,王魯鎮的佃戶李、七所樓、大李莊、於屯、吳集、陳年、後聶、大聶8個行政村劃歸濱湖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魚台縣轄2個街道、9個鎮。 縣人民政府駐濱湖街道觀魚大街。
行政區劃代碼 街道、鎮 | 行政區域面積 人口(2017年) | 所轄居委會、村委會(2018年) |
370827001 谷亭街道 | 33.20㎞² 29441人 | 建設居委會、和平居委會、愛國居委會、運南村、姜莊村、李莊村、周堂村、東段村、西段村、楊樓村、汪莊村、李更卜村、雙韓村、土樓村、蔣莊村、八里灣村、胡集村、繆集村、王子亮村、龍申村、西姚村 |
370827002 濱湖街道 | 38.86㎞² 39352人 | 新華居委會、新民居委會、解放居委會、套樓村、臨河村、勝利村、前進村、運北村、中心村、米灘村、張小樓村、七聖堂村、玉皇廟村、馬石莊村、彭莊村、高莊村、佃戶李村、七所樓村、大李莊村、於屯村、吳集村、陳年村、後聶村、大聶村 |
370827101 清河鎮 | 78.24㎞² 44717人 | 清河村、張油坊村、勺劉村、相東村、相西村、相南村、相北村、鞏莊村、蔡王村、王台村、於屯村、大程村、大薛村、袁家村、學屋村、吳莊村、大王村、王樓村、杜屯村、鑒窪村、張集村、孫橋村、潘莊村、石集村、鹿窪村、盛窪村、韓廟村、西田村、劉樓村、田莊村、魏莊村、陳莊村、馬河村、楊口村、趙店村、新劉村、田廟村、馬辛村、呂屯村、劉廟村、王莊村 |
370827102 魚城鎮 | 53.89㎞² 41916人 | 喬口村、王莊村、前蔣村、杜橋村、後蔣村、灣里村、田集村、馬峨村、李管村、王劉村、胡閣村、夏莊村、洪寺村、李白村、鞏堂村、卜橋村、尹樓村、喬莊村、顧樓村、郭莊村、陳馬村、李黨村、羅莊村、西洪村、東洪村、張莊村、華村村、崔莊村、中西北村、中東南村、中西南村、中東北村、雙東村、菜園村、楊邵村、雙西村、潘莊村、高莊村、楊樓村、林莊村 |
370827103 王魯鎮 | 38.54㎞² 33542人 | 王魯村、王響村、碌朱屯村、陳堂村、後閆村、耿莊村、劉莊村、竇閻李村、史樓村、張廟村、孟樓村、小周村、潘莊村、魏堂村、李集村、閆廟村、田廟村 |
370827104 張黃鎮 | 98.13㎞² 63600人 | 李早村、殷王村、朱莊村、南陳村、車樓村、小吳村、軍城村、袁窪村、闞家村、張黃村、陳店村、劉樓村、後解村、大陳村、鑒家村、楊廟村、梁崗村、大翟村、趙廟村、大安村、東張村、強家村、龍潭村、南林村、遲別村、王莊村、張集村、楊樓村、三里屯村、白廟村、後杜村、於梅村、楊莊村、杈王村、侯堂村、大閔村、仁祖廟村、武台村、樊莊村、卞李村、崔屯村、崔武村、常柳行村、高廟村、夏家村、丁閆村、吳家村、大田村、西劉村、小於村、吳馬村、宋灣村、齊樓村、大王村、金威社區 |
370827105 王廟鎮 | 95.82㎞² 63063人 | 王廟村、謝莊村、後樓村、馬莊村、南房村、常店村、宋莊村、古李村、苗莊村、程莊寨村、陳莊村、大奚村、小鄉村、孫莊村、張玉村、東謝村、西謝村、田吳村、趙古洞村、郭廟村、朱廟村、任廟村、仇莊村、王花園村、北堤村、後皮店村、北房村、於莊村、東堤村、楊店村、西高村、東高村、舊城村、袁莊村、舊城裡村、張集村、張莊村、前趙村、宋集村、南徐村、姑庵村、杜莊村、樹李村、林莊村、冀廟村、郝集村、陳廟村、小王村、周樓村、周堂村、蘇店村、大李村、炳靈村、大魏村、崔莊村、冀馬村、東陳堂村、大場村、西陳堂村、北徐村、毛王村、梁海村 |
370827106 李閣鎮 | 73.57㎞² 41984人 | 李閣村、董莊村、朱莊村、姜樓村、史廟村、太公廟村、林莊村、路屯村、許莊村、張寨村、田胡村、齊莊村、郭莊村、三雙村、張平村、柳店村、中王村、文集村、駱莊村、任寺村、申莊村、周莊村、李莊村、四聯村、陳樓村、胡樓村、任海村、范莊村、曹廟村、雙集村、老君村、宋窪村、高莊村、王廟村、陳集村、曹集村、李集村、楊莊村、焦堂村、陳峨村、張莊村、李樓村、房莊村 |
370827107 唐馬鎮 | 41.08㎞² 31678人 | 唐馬村、甄華村、大隨莊村、大朱莊村、古窪村、孫閣村、王堂村、郭樓村、後付村、楊宅子村、付小樓村、左堌堆村、石莊村、向陽村、安莊村、甄莊村、田莊村、楊新莊村、趙莊村、宋寨村、卷棚樓村、宗莊村、梁莊村、鄭莊村、陳丙村、陳莊村、大王村、宋莊村 |
370827108 老砦鎮 | 47.66㎞² 30421人 | 後六村、老西村、許樓村、盛莊村、城東村、城西村、後姚村、仁南村、仁北村、東里東村、東里西村、雙合村、獨山村、四合村、小砦村、劉寨村、晁莊村、魏莊村、老東村、邊莊村、張埝村、沙河村、前六村、義和村、老北村、閆集村、李集村、王莊村 |
370827109 羅屯鎮 | 54.45㎞² 32136人 | 羅屯村、堽上村、許劉村、隨集村、高莊村、安集村、屈莊村、馮樓村、前軍村、後軍村、趙樓村、孫樓村、王樓村、陳樓村、郭莊村、苗村、八戶村、吳莊村、劉莊村、隨海村、隨莊村、楊莊村、趙莊村、新駱村、沈集村、前李村、周樓村、蘆閣村、袁莊村、大閆村、沈莊村、張集村、矯窪村、郭河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魚台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臨南陽湖、昭陽湖,南與江蘇省沛縣、豐縣毗鄰,西與金鄉縣接壤,北以新萬福河為界與任城區隔河相望。縣域地處東經116°23′—116°49′,北緯34°53′—35°10′之間,南北最大距離23.5公里,東西最大距離37.5公里。 行政區域面積653.0659平方公里。
地質
魚台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華北陸台組成部分,處於尼山凸起西部凹陷區。境內無基岩顯露,整合覆蓋新生界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地質年齡距今約200萬年。二迭系至石炭系有煤系地層,在下第三系含岩鹽地層。第四系陸相沉積堆積較厚,375—400米之間多為礫石、沙、粘土。主要岩性為粘土、亞粘土。受燕山運動影響,境內斷層較發育,有魚台斷層、鳧山斷層、菏澤斷層、孫氏店斷層、濟寧斷層5條斷層過境。
地形
魚台縣地處黃泛沖積平原北部,地勢西南部略高,東北部稍低,地面坡降為1/10000—1/15000。平均海拔35米,最高點在魚城鎮,海拔37.3米,最低點在東部沿湖地區,海拔33.3米。東西相對高差3.5米,南北相對高差2.3米。 全縣可劃分為西南崗坡區、中部微斜平地區、東北部近湖窪地區3個地貌分區。
• 西南崗坡區:海拔36.5—37.6米,坡度1/5000,面積165.5平方公里,分布在羅屯鎮、李閣鎮西南部、魚城鎮全部、王廟鎮南部及老砦鎮西南角;地下水埋深1—2米,多屬壤質土壤,耕性適中,保水保肥性一般。
• 中部微斜平地區:在崗坡地以下,近湖窪地以上,海拔35—36.5米,坡度1/5000—1/8000,面積29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唐馬、王廟、李閣、羅屯、清河5個鎮以及王魯鎮南部、濱湖街道西南部;土壤質地多為重壤和黏土,地下水埋深約1米,保水保肥性能良好。
• 東北部近湖窪地區:海拔33.5—35米,坡度1/8000—1/10000,面積193.7平方公里,分布在老砦鎮北部、唐馬鎮東北部、張黃鎮北半部;土壤屬於濕潮土類型和潛育型幼年水稻土,土質黏重,保肥保水性強,生產率低,地下水埋深0.2—0.6米,夏季受湖水頂托,積水影響作物生長。
氣候
魚台縣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春季回暖快而變化劇烈,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氣候乾燥;夏季為暖濕的東南氣流所控制,炎熱多雨,多有雷雨大風;秋季光照充足,氣候宜人,日夜間溫差較大;冬季為寒冷的西北氣流所控制,低溫乾燥,雨雪稀少。年平均氣溫13.7℃;7月平均氣溫27.4℃,1月平均氣溫-1.3℃;極端最高氣溫40.6℃(1967年6月4日),極端最低氣溫-18.2℃(1967年1月4日)。年平均降水量697.0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58.9%。年均相對濕度72%。平均無霜期21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24.3小時。太陽輻射年平均總量492.1千焦/平方厘米。常年盛行風向為東南風,冬季多北風、西北風。自然災害以乾旱、雨澇、低溫、乾熱風為主,各類災害性天氣頻繁。
水文
魚台縣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共有大小河流17條,境內長度267公里,河網密度0.41公里/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0.46億立方米(年提湖水量1.8億立方米)。主要河道有一級河道京杭運河、東魚河、新萬福河、老萬福河、惠河、西支河、復新河、姚樓河8條,總長155.58公里;二級河道有白馬河、魚清河、東溝、幸福河、蘇魯邊河、金魚運河6條,總長88.97公里;三級河道有蘇河、俞河、郭河3條,總長20.1公里。最大河流為京杭運河,沿南四湖斜貫縣境東北部,境內長度32公里,流域面積19.84平方公里。東魚河為1967年新開挖的一條大型排水河道,總長172公里,流域面積59.23平方公里,其中境內長度30.7公里。
土壤
魚台縣土壤共有2個土類、3個亞類、6個土屬、33個土種。
• 潮土:主要分布在魚城、王廟、李閣、羅屯、清河、老砦等鎮,面積20500.4公頃,占耕地面積的50.8%。有潮土和鹽化潮土2個亞類、2個土屬、18個土種。由黃泛沖積物與湖積物受潛水作用發育而成,土壤剖面衝擊層次明顯,石灰反應強烈,層間質地差別大,心土層以下有較多的鐵錳銹紋、銹斑,底土層有碳酸鈣淋溶形成的細小砂姜。
• 水稻土:有幼年水稻土一個亞類,面積19830公頃,占耕地面積的49.2%,主要分布在老砦鎮、谷亭街道、濱湖街道、王魯鎮、張黃鎮、清河鎮東部、唐馬鎮東北部。水稻土是在潮土的基礎上改旱田為水田後形成的,耕作層向水稻土熟化的方向發展,有機質含量較潮土明顯增加。種稻時間長的土壤有明顯的黏化層,但還不具備水稻土的特徵,又不同於原潮土,故為幼年水稻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魚台縣可利用水資源量562.32萬立方米,人均占有量815.36立方米。多年地表徑流量7824.33萬立方米,地表水年平均入境水量6.05億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資源量2.2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總補給量1.76億立方米,淺層淡水總儲量17.8億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資源量1.01億立方米。 2017年,魚台縣供水總量2.5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91億立方米,地下水0.53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2017年,魚台縣總土地面積65307公頃,其中農用地51008公頃,建設用地11323公頃,水域2724公頃,自然保留地252公頃。 總體來看,魚台縣土地利用率高,類型多樣,農用地比重大;但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不高,耕地後備資源匱乏,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難度大,採煤導致土地塌陷嚴重,土地生態面臨退化威脅,微山“飛地”較多且管理難度大。
土地利用類別 | 面積(公頃) | 占土地總面積比例 | |
農用地 | 耕地 | 39502 | 60.49% |
園地 | 30 | 0.046% | |
林地 | 821 | 1.257% | |
建設用地 |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 | 8277 | 12.67% |
交通運輸用地 | 681 | 1.043% | |
水利設施用地 | 2365 | 3.621% | |
水域 | 河流水面 | 1910 | 2.924% |
湖泊水面 | 132 | 0.202% | |
內陸灘涂 | 682 | 1.044% |
礦產資源
據《魚台縣礦產總體規劃(2008—2015)》資料,魚台縣礦產資源種類較少,以沉積礦產為主。煤炭是魚台縣優勢礦產,含煤面積60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91.7%,主要分布在張黃、清河、老砦鎮等地,煤種以氣煤、氣肥煤為主;累計查明資源儲量6.68億噸,2007年保有資源儲量6.33億噸,占濟寧市煤炭資源保有量的4.95%,其中可采儲量2.05億噸,預測遠景資源量26億噸,是濟寧市煤炭工業發展的後備基地之一。建材類非金屬礦產有石膏、磚瓦粘土2種,主要分布在東魚河兩岸、羅屯鎮隨集村等地。磚瓦粘土分布廣泛,但禁止開採,粘土礦已全部關閉。魚台—王魯石膏遠景區位於魚台縣城及其以北,面積約63.2平方公里,是石膏成礦有利地區。
人口
人口數量
元末,魚台縣地曠人稀。明洪武、永樂年間,有山西之民遷入。1855年黃河決口,鄆城、巨野數千災民遷居老砦一帶。1919年,魚台縣人口195631人。1941年,魚台縣東北部湖區和鳧山地區的6個鄉約3萬人劃出。1949年,全縣共有206261人。1953年,將沿湖81個村7772人劃歸微山縣。20世紀60年代中期,微山縣湖區村莊遷入魚台縣2939人。50年代中前期、60年代中後期有兩次人口增長高峰。70年代實行計畫生育後,人口增長勢頭放緩。1976年人口超過30萬, 1991年突破40萬。
年份 | 總人口(人) | 非農業人口(人) | 性別比(女為 100 ) | 人口密度 (人 / 平方公里) |
1950 年 | 207289 | 16949 | 90.16:100 | 317 |
1960 年 | 202718 | 9260 | 95.32:100 | 310 |
1970 年 | 277959 | 8090 | 102.52:100 | 425 |
1980 年 | 318987 | 12961 | 104.16:100 | 488 |
1990 年 | 392678 | 34288 | 102.83:100 | 600 |
2000 年 | 448162 | 61260 | 102.90:100 | 685 |
2010 年 | 470935 | 82260 | 105.46:100 | 720 |
2017年,魚台縣常住人口45.32萬人,人口密度694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鎮人口18.51萬人,農村人口26.81萬人,城鎮化率40.85%;人口出生率為21.5‰,人口死亡率為7.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1‰。
民族構成
魚台縣絕大多數人口為漢族。2010年有少數民族人口2742人,占總人口的0.627%;其中回族2643人, 主要聚居在谷亭街道和平社區、魚城鎮中西南村、唐馬鎮楊宅子村和郭樓村、王廟鎮舊城裡村、李閣鎮滿莊村等地。 到2017年,魚台縣有少數民族24個,少數民族人口3765人。
經濟
綜述
年份 | 地區生產總值 | 第一產業增加值 | 第二產業增加值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1949年 | 0.0911 | 0.0841 | 0.0024 | 0.0046 |
1952年 | 0.1578 | 0.1428 | 0.0048 | 0.0102 |
1965年 | 0.3797 | 0.3357 | 0.0088 | 0.0352 |
1970年 | 0.3633 | 0.2944 | 0.0163 | 0.0526 |
1975年 | 0.7083 | 0.5422 | 0.0736 | 0.0925 |
1980年 | 0.9970 | 0.7071 | 0.1303 | 0.1596 |
1985年 | 2.7042 | 1.9351 | 0.2681 | 0.5010 |
1990年 | 5.6679 | 4.0676 | 1.0817 | 0.5186 |
1995年 | 19.3342 | 7.3568 | 7.9155 | 4.0619 |
2000年 | 23.1683 | 9.8926 | 5.6223 | 7.6534 |
2005年 | 48.1019 | 14.2169 | 20.1375 | 13.7475 |
2010年 | 93.9680 | 24.6926 | 40.2297 | 29.0457 |
2015年 | 156.12 | 33.41 | 63.71 | 59.00 |
2017年,魚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人均GDP為40313元;三次產業比例20.3 : 39.3 : 40.4。財政總收入14.35億元,同比增長17.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01億元,增長6.2%,其中國稅2.74億元,地稅5.2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5%;地方財政支出24.34億元,下降1.3%。固定資產投資161.80億元,增長4.1%。有市場主體22902戶,同比增長8.38%,註冊資本237.55億元,同比增長23.22%;民營市場主體22534戶,同比增長8.39,註冊資本196.49億元,同比增長23.5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1元,增長9.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1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3元,增長9.8%。 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產業結構不優,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強。
魚台經濟開發區始建於2002年,2006年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位於城區北部,規劃東部工業區為機械加工類產業園,西部工業片區為電商物流、輕工產業、食品加工等產業園,南部為老城改造區,北部為濱湖農旅觀光區,沿城市中軸線為產城融合區。到2017年,形成了機械加、污水處理、農副產品加工、電子信息、紡織服裝五大主導產業; 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山東著名商標5個,山東名片產品4個。
第一產業
綜述2017年,魚台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2.13億元,同比增長5.2%;農林牧漁服務業完成6.22億元,增長6.9%。第一產業投資5.81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3.6%;第一產業增加值37.04億元,增長4.8%,對GDP增長貢獻率為12.2%。
農業
魚台縣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蒜、圓蔥、毛木耳、白蓮藕等。2017年,魚台縣農作物播種總面積103.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6.38萬畝,糧食總產36.31萬噸;農機總動力99.60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2839台,全年完成機耕作業面積67.57千公頃,機播面積29.07千公頃,機收面積45.48千公頃;農業總產值56.66億元,同比增長6.9%;增加值38.55億元,增長5.1%。
農作物 | 種植面積(畝) | 單產(公斤/畝) | 總產(公斤) |
冬小麥 | 335713 | 483.4 | 162282352 |
稻穀 | 309494 | 630.3 | 195086698 |
玉米 | 5384 | 561.2 | 3021535 |
大豆 | 13163 | 204.4 | 2690686 |
棉花 | 127001 | 83.9 | 10658795 |
蔬菜 及食用菌 | 233377 | 2888.6 | 674132636 |
香瓜 (甜瓜) | 11519 | 2791.2 | 32151915 |
畜牧業
以飼養大牲畜、生豬、三禽、羊為主。2017年末,生豬存欄10.18萬頭,同比增長-50.1;牛存欄496頭,增長-71.1;羊存欄4.39萬隻,增長-62.1。2017年,魚台縣肉類總產量32174噸,增長6.2%;奶類產量454噸,增長-53%;羊毛產量噸,禽蛋產量10666噸,增長-36.8%。牧業總產值9.69億元,同比增長10.7%。
漁業
以淡水養殖為主,養殖品種有草魚、鯽魚、鯉魚、鰱魚、鱅魚、鯿魚、魴魚、烏鱧、鯰魚、泥鰍、淡水龍蝦、甲魚、黃顙魚、黃鱔、河蟹等20餘種,養殖方式有池塘養殖、河溝養殖、湖泊養殖。2017年,魚台縣水產品總產量54868噸,其中捕撈4100噸,養殖面積6333公頃,產量50768噸;魚類45418噸,甲殼類5027噸。總產值8.44億元,同比增長2.0%。
林業
2017年,魚台縣果園面積1001畝,水果總產量163.76噸,同比增長-7.7%。其中桃園452畝,產桃62.27噸;蘋果園155畝,產量35.55噸;葡萄園121畝,產量19.05噸;產柿子16.2噸,紅棗12.61噸,杏11.91噸。全年造林134公頃,人工更新401公頃,零星植樹100萬株,森林撫育630公頃,森林面積達到0.6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4.75%;經濟林產量6.1萬噸,木材產量1.13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4.4%。
第二產業
綜述
2017年,魚台縣第二產業投資完成101.15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62.5%;第二產業增加值71.72億元,同比增長6.0%,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1.0%。
工業
2017年,魚台縣工業生產穩定增長,企業效益增勢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6.96億元,增長28.0%,利潤總額2.93億元,增長103%;利稅總額4.69億元,增長101.7%。
行業名稱 | 總產值(億元) | 主營業務收入(億元) | 利潤(億元) | 利稅(億元) |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 | 0.32 | 0.33 | 0.01 | 0.01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19.33 | 18.74 | 0.55 | 0.70 |
食品製造業 | 1.06 | 0.98 | 0.01 | 0.03 |
酒、 飲料製造業 | 0.37 | 0.44 | 0.01 | 0.06 |
紡織業 | 5.93 | 5.81 | 0.30 | 0.53 |
紡織服裝、 服飾業 | 1.85 | 1.97 | 0.16 | 0.22 |
竹木藤棕草加工製品業 | 4.00 | 2.81 | 0.12 | 0.21 |
造紙和紙製品業 | 0.39 | 0.39 | 0.01 | 0.01 |
文體用品製造業 | 3.28 | 2.75 | 0.19 | 0.23 |
石油加工、 煉焦業 | 9.92 | 12.80 | 0.64 | 0.90 |
化工業 | 4.08 | 3.90 | -0.12 | -0.04 |
醫藥製造業 | 2.09 | 2.54 | 0.16 | 0.23 |
橡膠和塑膠製品業 | 0.48 | 0.24 | 0.00 | 0.00 |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 1.67 | 1.59 | 0.12 | 0.16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1.94 | 2.00 | 0.00 | 0.00 |
金屬製品業 | 3.01 | 3.28 | 0.27 | 0.39 |
通用設備製造業 | 2.19 | 2.21 | 0.12 | 0.17 |
專用設備製造業 | 4.64 | 5.03 | 0.36 | 0.46 |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 2.59 | 2.82 | 0.07 | 0.27 |
電子設備製造業 | 1.50 | 1.54 | 0.08 | 0.13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1.51 | 1.51 | 0.34 | 0.55 |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 0.64 | 0.64 | 0.07 | 0.07 |
建築業
2017年,魚台縣有資質以上建築企業16家,總產值18.24億元,增長7.6%,期末從業人員7559人,房屋施工面積13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89.87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綜述
2017年,魚台縣第三產業投資完成54.84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33.9%;第二產業增加值73.67億元,同比增長9.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6.8%。
2017年,魚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03億元,同比增長10.2%,城鄉消費市場繁榮,購銷活躍,居民購買力增強。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5.1%,是消費品市場的主力軍。按城鄉看,城鎮占總額的71.1%,鄉村占28.9%,城鎮消費是拉動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2017年對外貿易小幅增長,利用外資增長較快,進出口總額6.481億元,增長0.7%;其中出口6.27億元,增長8.1%;實際利用外資4361萬元,增長195.2%。
金融業
2017年末,魚台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0.23億元,比年初增加17.8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25.32億元,比年初增加13.54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6.94億元,比年初增加4.40億元。其中,住戶貸款33.68億元,比年初增加4.32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3.27億元,金融信貸運行平穩。 2017年保費收入6.84億元,同比增長21.7%;賠款支出2.35億元,同比增長18.2%。
2017年,魚台縣有房地產企業10家,利潤總額3.2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3.78億元,增長154.9%。房屋施工面積63.07萬平方米,增長21.9%;商品房銷售面積23.10萬平方米,增長37.1%,銷售額7.97億元,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0.24萬平方米,銷售額6.44億元。
旅遊業
截至2017年,魚台縣有主要旅遊景點4處,正在建設5處。 其中A級景區3個(AAA級景區1個,AA級景區2個),旅遊特色村13個,鄉村旅遊點(四星級農家樂、工農業旅遊示範點、精品採摘園等)19個。
交通
公路
截至2017年,魚台縣公路通車裡程1181.4公里,其中國道36.3公里,省道70.8公里,縣道88.6公里,鄉道217.8公里,村道767.8公里;高速公路26.5公里,一級公路37.5公里,二級公路73.4公里,三級公路38.7公里,四級公路1000公里,等外級公路5.4公里。 有計程車150輛,長途公共汽車221輛,公交線路20條。
• 濟徐高速公路魚台段全長26.7公里,途經清河、羅屯、李閣、王廟鎮29個村莊,雙向四車道,設計行車速度120公里/小時,設金鄉東、魚台西2個互通立交,1個服務區,與江蘇交界處設有魯蘇界主線收費站,2016年12月通車。
• 棗菏高速公路(跨微山湖高速公路)魚台段全長23公里,連線線2.8公里,途經張黃、清河、李閣鎮的28個自然村,跨越濱湖大道、251省道,與濟徐高速交匯,西南進入金鄉縣。2016年底開工,預計三年內建成通車。
• 251省道(S251,濟寧—魚台)魚台段長23.3公里,途徑清河、石集、武台、王魯至魚台外環,為濟寧至魚台的幹線公路。2012年金鄉界至王魯段改建為一級公路, 2016年自西劉莊改道至蔣莊接348省道。 2016年底升級為237國道(濟寧—寧德)。
• 348省道(S348,棗莊—曹縣)境內長35公里,途徑老砦、魚台縣城、王廟、魚城等地,為二級公路。
• 346省道(S346,東明—豐縣)自魚城鎮杜莊村西入境,向西南經魚城至胡閣村南出境,境內長13公里,為二級公路。
• 濱湖大道魚台段全長13.93公里,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路面寬20米。2013年建成通車。 2016年南延至江蘇徐州界。
縣道有魚清線(魚城—清河)、武張線(武台—張黃)、清張線(清河—張黃)、金清線(金鄉—清河)、皮李線(皮店—李閣)、豐魚線(豐縣—魚台)等。
水路
2005年,魚台縣有港口4個,作業區4個,泊位9個,吞吐能力200多萬噸,各類運輸船舶900艘,淨載重1.3萬噸,水運企業7家,造船廠2家。各作業區臨近煤礦,以長航運輸船舶南運煤炭為主,下行至江浙滬一帶;短途運輸船舶主要從微山、鄒城等地途徑魚台向金鄉、沛縣、豐縣運輸砂石。港口碼頭有谷亭新港、富民客運碼頭、金威港、津魚港、大安港、老砦海洋港、魚城碼頭、王魯碼頭、清河碼頭等,渡口有谷亭新港北渡口、西姚渡口、張黃運河沿岸渡口、吳坑渡口、王魯惠河沿岸渡口、齊樓河頭渡口。
2010年,魚台縣航道總里程280公里,通航能力220公里,沒有上檔次、上規模的碼頭,天然航道建設滯後,航道利用率低。規劃的高等級航道有上級湖湖西航道、老萬福河航道、新萬福河航道等,其中京杭運河(上級湖湖西航道)境內長32公里,通航能力1200噸(枯水期約600噸)。
航運事務由魚台縣航運管理局、濟寧市港航局魚台港航管理處(濟寧市地方海事局魚台辦事處)管轄。2015年,魚台港航管理處轄區內出港貨運量254萬噸,進港貨運量502萬噸,辦理船舶進出港簽證6166艘次,船舶安全檢查792艘次,船舶法定檢驗1500艘次。 2016年夏取締全部非法建設碼頭,拆除碼頭吊機246個。
社會事業
城建
2017年,魚台縣城市建成區面積16.42平方公里,城市公園綠地面積390.64公頃, 城市公共綠地面積151.62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33.53%。自來水供水能力1.2萬立方米/日,全社會供水總量1211萬立方米,用水普及率100%;有污水處理廠1個,污水排放量1034萬立方米,處理量996萬立方米,集中處理率96.32%;天然氣用戶1.26萬戶,城市燃氣普及率95.91%;集中供熱面積67萬平方米。
教科
2017年,魚台縣有國小77所,在校生31910人;普通國中17所,在校生11522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8263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45人。
國小 | 魚台縣實驗國小、魚台縣第二實驗國小、魚台縣濱湖中學國小部、濱湖街道中心學校、後屈國小、於屯國小、谷亭鎮中心國小、周堂國小、八里灣國小、建設國小、繆集國小、李閣鎮中心國小、陳峨國小、路屯國小、陳樓國小、文集國小、老砦鎮中心國小、東里國小、許樓國小、人和國小、劉砦國小、羅屯鎮中心學校、沈集國小、大閆國小、趙樓國小、苗村國小、沈莊國小、唐馬鎮中心學校、左堌堆國小、明德國小、甄莊國小、楊辛莊國小、王廟鎮中心國小、任廟國小、三堂國小、舊城國小、西謝國小、梁海國小、周堂國小、炳靈國小、明德國小(陳堂完小)、清河鎮中心國小、前張國小、蔡王國小、杜屯國小、石集國小、張所國小、王莊國小、姚廟國小、王魯鎮中心國小、碌朱屯國小、宋莊國小、張廟國小、魚城鎮中心國小、高莊國小、夏莊國小、前蔣國小、洪廟國小、喬莊國小、郭莊國小、李管國小、張黃鎮中心學校、小吳國小、李早國小、強家國小、明德國小、武台國小、常柳行國小、後杜國小、吳馬國小 |
國中 | 魚台縣實驗中學、魚台縣濱湖中學、谷亭街道中學、唐馬鎮中心中學、王廟鎮中心中學、王廟鎮周堂中學、李閣鎮中心中學、老砦鎮中心中學、王魯鎮中心中學、清河鎮中心中學、清河鎮石集中學、羅屯鎮中心中學、張黃鎮武台中學、張黃鎮中心中學、魚城鎮中心中學 |
高中 | 魚台縣第一中學、魚台縣第二中學 |
職業教育 | 魚台縣職業中專、魚台縣技工學校、山東星源技工學校 |
特殊教育 | 魚台縣特殊教育學校 |
2017年,魚台縣專利申請量209件,授權專利135件。
文體
2017年,魚台縣有各類文化經營場所53家,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有線電視用戶4.63萬戶,有線電視覆蓋率100%;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9枚,其中金牌6枚。 2018年,魚台縣建有全民健身廣場1個,擁有6套40件健身器材、5個標準籃球場、2個門球場、2個羽毛球場、1個籠式足球場、10張桌球台;有農村體育健身器材407套。
衛生
2017年,魚台縣擁有衛生機構22所,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9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室(診所)415個、城市服務中心2個、民營醫院2個;衛生技術人員1846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563人,註冊護士697人;醫療床位1615張。
風景名勝
五里三賢景區 | 五里三賢景區 位於張黃鎮武台村和大閔村,有閔子祠、樊遲墓、魯隱公觀魚台、超化寺等景點。魯隱公觀魚台遺址(武棠亭遺址)位於武台村西,為春秋時期棠邑治所,魯隱公五年(公元前718年)魯隱公在武棠亭觀魚,遺址南北長125米,東西寬96米,高3米。現存“魯隱公觀魚處”碑,碑陽文字是崇禎九年(1639年)所刻,碑陰文字“重修武棠亭魯侯觀魚處記”是清雍正三年(1975年)所刻。閔子祠位於大閔村,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康熙六十年重建,雍正三年欽賜“門宗孝行”匾額,懸掛於閔大殿正中。樊遲墓位於武台村西南,高出地面0.8米,周長10米。超化寺座落於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於唐鹹通五年(864年),2006年重修伽藍殿,恢復佛教活動。 |
魚台縣 | 孟樓濕地旅遊景區 位於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規劃面積8470畝,主要景點包括觀魚文化島、淡水魚世界、歡樂魔法島、孝賢文化島、濕地科普島、漁家風情水街、國際垂釣基地、水上運動中心、水上植物精品花園、水巷森林、魚台水產展示交易中心、鳥語島等,計畫2017年建設。 |
舊城海子 | 舊城海子 位於王廟鎮舊城裡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唐元和四年(809年)魚台縣治由古城集遷此。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洪水灌城,城沒於水。遺址南北長2000米,東西寬1500米,面積30萬平方米。 2016年啟動改建工程,景區規劃為綜合服務區、水上遊樂區、鄉村田園區、古城探秘區、特色養殖區、休閒垂釣區、荷塘蓮藕採摘區七個區域,主要景點有古城博物館、清真寺、動植物野生園、觀光生態農業區、天然浴場、水上遊樂中心、垂釣中心、千畝荷塘、古城六景(龍台飛雨、郎橋夜月、金莎曉行、古塔凌雲、荷荷歸帆、浦城晴煙)等。 |
太公廟 | 太公廟景區 位於李閣鎮太公廟村,始建於唐貞觀初年,毀於民國兵患水災。2002年,姜太公141代孫姜廣祥等族人籌資在其舊址重建,有大殿、東西廊坊、大王殿、隨緣門、全神殿、碑亭等建築,存古碑七通,廟內共有泥塑神像85尊。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批准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成為AAA級旅遊景區。 |
魚台縣 | 孝賢文化公園 位於縣城湖陵二路以東、西支河以北,主要景觀包括廣場、孝賢閣、風雨廊橋、櫻花園名人故事景區、釣魚台景區、閔子騫雕像、五里三賢雕像、地雕、二十四孝景觀牆等。 |
歷史文化
文物古蹟
古遺址 | 棲霞堌堆、前李堌堆、左堌堆、香城堌堆、徐莊堌堆、後駱莊堌堆、文集堌堆、馬堌堆、極亭、武棠亭遺址、寧母亭、方與古城、舊城、重鄉故城遺址等 |
古墓葬 | 樊遲墓、勺頭劉宋墓、隨集漢墓群、谷亭西支河漢墓群、張澄甫等 |
古建築 | 魚台孔廟大殿、閔子祠、超化寺、太公廟遺址、魚城清真寺、梁子祠、翟氏家祠等 |
古石刻 | 漢畫像石、唐樓台出列圖浮雕、大唐方與縣故棲霞寺諱堂佛鐘經碑、唐棲霞寺講堂佛經碑、唐密多心經碑、元赤琖公墓銘碑、魯隱公觀魚處碑、明王世聰墓志銘、韓氏墓碑、至聖先師孔子贊並序碑、康熙御碑、漢楊叔恭殘碑、麒麟畫像石、龍頭碑、明天啟四年律碑等 |
方與古城:位於張黃鎮古城集村北,城址高出地面0.5米,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00米。村中水坑斷崖處有漢代陶片;村西60米處有夯土層,夯窩3~4厘米;村北有古墓葬。出土文物有陶罐、陶馬、漢瓦當等。
左堌堆:位於唐馬鎮駐地東南3.3公里,為商周文化遺址。遺址高出地面3米,長70米,寬60米,面積2200平方米。自頂部1米以下為灰褐土,層次清楚,出土文物有陶罐、陶片、鬲口、鬲足等。
香城海:位於羅屯鎮駐地西南5.4公里。為商代至漢代文化遺址。據考,此村春秋時為重館,後建重鄉邑。明代改稱文香社,後因此地殘存舊城海子,故又稱香城海。遺址高出地面0.5米,長60米,寬50米,面積3000平方米。土質為灰褐土、紅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豆把、甑口沿、陶壺、陶罐、陶馬、陶人、銅鏡、銅佛像等。
孔廟大殿:位於魚城鎮魚台二中院內。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主體建築大成殿長23.7米,寬15.3米,高15.5米,占地面積362平方米。為五脊歇山式,七楹四十二柱,單層飛檐。殿兩側東西兩廡各九楹,前有戟門、欞星門各三楹。中為泮池,東西列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節孝祠。殿東北有啟聖祠,後有明倫堂,堂後有敬一亭。1945—1948年,附屬建築相繼拆毀,僅存大成殿。1994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俗文化
曲藝 | 山東清音、墜子、落子、山東快書、湖濱大鼓 |
民間文學 | 閔子騫傳說、樊子遲傳說、宓子賤傳說、魯隱公觀魚處的傳說 |
民間美術 | 木板年畫 |
民間音樂 | 夯歌 |
傳統舞蹈 | 跑竹馬 |
傳統醫藥 | 紅丹膏藥 |
傳統手工技藝 | 綰結葫蘆 |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獨桿子橋 |
山東清音,又名“平調三弦”、“平調清腔”,是山東省內稀有曲種之一,流傳並盛行於魚台及周邊地區主要樂器是鋼板、鋼棍,伴奏使用揚琴、大阮、墜胡、二胡、木魚等,主要板式和曲牌有起板、評調、大小清腔、串子、大小曲溜子、平頭、彩腔9種,經典劇目有《劉公案》《白蛇傳》《盜靈芝》《雷峰塔》《合缽》《三省莊》《鶯鶯聽琴》等以及新編劇目《買嫁妝》,故事有頭有尾、短小精悍,情節曲折連貫,唱詞通俗易懂。山東清音曲調過於委婉,適於唱短小精悍的故事,難唱大書,經典劇目多是中篇唱段,逐漸被琴書、墜子取代,其傳承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2016年,山東清音被列入山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孝賢文化
鞭打蘆花(蘆衣順母)
閔氏先祖是魯國第四代國君魯閔公,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居魯國武棠邑閔染坊(今魚台縣張黃鎮大閔村)隱耕為農。 相傳,閔子騫七歲時,其生母姜氏病故。不久,繼母樂氏進門,又生二子。一年臨近年關,其父攜三子外出訪友,閔子騫趕車,行至半路,天氣驟變,寒風刺骨,閔子騫手指凍僵,將牛韁繩和鞭滑落在地,牛車翻倒。其父見狀非常生氣,以為閔子騫懶惰無用,拾起牛鞭抽打,不料鞭落衣綻,露出蘆花,蘆英紛飛,其父見此驚奇不已。撕開其他兩個兒子的衣服,皆是絲絮。這才恍然大悟,急忙返家,鞭打後妻,當場寫下休書。閔子騫長跪在父親面前,哀求父親不要趕走後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閔父遂罷,繼母深受感動,痛改前非,待三子如一。
五里三賢、五里三進士
閔子騫十五歲時,投師孔門,成為孔子的首批弟子之一。孔子逝世,弟子守墓三年後,為躲避戰亂,閔子騫同樊子遲(樊遲)、宓子賤自魯國都城(今曲阜)遷移至棠邑(今魚台)設壇講學,從學者數百人,因三人居所相距不過五里,故稱“五里三賢”。
明代天啟年間,舊城北王集的王四聰鄉試、會試連中,聲名籍甚,初任戶部郎署,後遷永平知府,順治八年奉旨入鄉賢祠。清順治十五年,舊城裡劉芳聲與同鄉朱之玉同榜中進士。世人稱王、朱、劉為“五里三進士”。
後世紀念
歷史上,先後有十多位帝王對閔子騫嘉封,其中宋度宗封其為“篤聖”,清康熙三十八年封閔子騫第65代傳承人為世襲翰林五經博士。為弘揚孝賢文化(“孝”是精心侍親,“賢”是德才兼備),2008年起,魚台縣每年舉辦魚台孝賢文化節。2017年舉辦了紀念閔子誕辰2553年公祭活動暨2017年中國(魚台)孝賢文化論壇。
稻改精神
1964年以前,魚台地勢低洼,十年九澇。在魚台縣委的“稻改”號召下,1964年冬到1965年春,全縣大幹150多天,付出勞動日286萬個,開挖乾支斗渠7296條、2753公里,完成土方工程1500萬立方,磚石工程8.5萬立方,修建渠系建築物3500餘個,疏通舊河道4條、100多公里,新建、改建排灌站46座,把荒湖澇窪建設成體系的排灌系統。1965年即取得大豐收,每畝平均收成330斤,總收成1.15億斤以上,魚台縣由解放以來一直靠吃統銷糧的缺糧縣一舉變成了餘糧縣。1968年,魚台縣被評為山東省模範縣,成為全省農業學習的典型。1973年12月1日,《人民日報》報導魚台縣1970年以來糧食總產以40%的速度增長,1972年糧食總產達到2.63億斤,畝產第一次上綱要,提供商品糧6320萬斤,是山東省人均向國家貢獻商品糧最高的縣。四十餘年來,魚台縣整挖了十七條河流,建排灌站182座,打機井萬餘眼,渠系聯網配套,形成湖、河、站、井、溝、渠、路、林、田一體化格局。“稻改”見證了魚台人民同心同德、眾志成城、艱苦創業、改變現實、造福後代的實踐,居弱圖強、同心同德、艱苦創業、拼搏奉獻的“稻改”精神成為魚台的精神符號。
著名人物
閔子(前536—前447),名損,字子騫。春秋末魯國人。孔子弟子,以德行與顏回並稱,被尊為“篤聖”。有“鞭打蘆花”(蘆衣順母)的典故。孔子逝世後為避戰亂,與樊子遲、宓子賤遷至棠邑(今武台)辦學,定居於今大閔村。大閔村建有閔子祠。
樊遲,名須,字子遲,通稱樊遲。春秋魯國(一說齊國)人。孔子弟子。曾任“車右”,在伐顓臾之戰中立下戰功。後從孔子學。孔子逝世後定居於今樊莊村。武台村有樊遲祠、樊遲墓。
宓子,名不齊,字子賤。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弟子。孔子逝世後定居於今侯堂村後的宓家堌堆。
屈萬里(1907—1979),字翼鵬,東華村人,圖書館學家、目錄學家、經學家。先後任魚台縣立圖書館館長、山東省立圖書館館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助理研究員、國立中央圖書館編纂及特藏組長等職。1949年赴台灣,歷任台灣大學教授、“中央圖書館”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等。著有《詩經釋義》《尚書釋義》《古籍導讀》《尚書今注今譯》《漢魏石經殘字校錄》、《漢石經周易殘字集記》等。
聶補吾(1908—1989),原名繼昌,大聶村人。1932年考入北大數學系。1938年回鄉參加革命。歷任魚台縣抗日動員委員會宣傳部長、冀魯豫邊區抗日聯合會政治部秘書、魚台縣抗日民主政府湖田局局長、平原省文教廳視導主任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參與創建平原大學(今河南師範大學),先後任學校黨組書記、副院長、院長、黨委書記、校長等職。
金燦然(1913—1972),原名金心聲,編輯出版家,唐馬鎮梁莊村人。1936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38年赴延安。歷任國家出版署編審局辦公室主任、圖書期刊司副司長、出版局局長、文化部出版局局長、國務院規劃委員會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中華書局總經理兼總編輯等職,創辦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主持了一大批重要古籍點校和影印出版工作,使中華書局成為全國古籍整理出版中心。
董小吾(1920— ),原名董慎吾,谷亭和平村人,現代劇作家。1938年赴延安入陝北公學,後又入魯迅藝術學院學習。歷任晉西北八路軍120師359旅劇社副社長,晉綏野戰軍戰鬥劇社副社長,西南軍區戰鬥文工團團長,總政文工團第一副團長兼歌舞團團長等職。作品有話劇《南京與重慶》、歌劇《新舊光景》《劉胡蘭》、歌曲《黃繼光》等。
郭路生(1948— ),筆名食指,籍貫王廟鎮程莊寨村,生於朝城縣(今併入莘縣),當代詩人,朦朧詩代表人物。其作品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廣為流傳。2001年獲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代表作《相信未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魚兒三部曲》《海洋三部曲》等,被稱為“新詩潮第一人”。
李貫通(1949— ),王廟鎮三教堂村人,當代作家,80年代文壇魯軍代表作家之一。畢業於聊城師範學院中文系,任魚台縣文化館副研究館員,後調入省作家協會,任作協理事、創作室副主任。1988年獲第八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出版詩集《正是樑上燕歸時》《洞天》《天下文章》《天缺一角》《魚渡》《無邊波瀾》《水性》《迷濛之季》等。
蘇小明(1957— ),山東魚台人,海軍政治部歌舞團演員,歌唱家。在北京海軍大院長大。1975年進入海政歌舞團。1980年在北京“金秋新星音樂會”上演唱《軍港之夜》一曲成名。
此外,還有革命烈士馬霄鵬、郭耕夫、聶峨亭,教育家趙紫生等。
名優特產
魚台大米:選用魚農1號等達到魚台大米質量特色的優質品種,稻穀收穫後進行清理(磁選)、去雜、礱穀、谷糙分離、碾米、白米精選、色選、拋光、白米分級、檢驗、包裝、入庫等流程。米粒呈半透明,有光澤,堊白小,堊白率低,外形呈短橢圓形。米飯飯粒潔白完整,有油光,軟而不粘、有韌性,氣味清香,軟硬適口,涼後仍能保持良好口感。直鏈澱粉含量15.0%—20.0%,膠稠度≥65mm,堊白粒≤15%,堊白度≤3%,鹼消值6至7級,蛋白質含量7%—10%。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魚台甲魚:體色為黃褐色或土黃色,腹部呈黃白色,體形橢圓,裙邊大而薄,爪尖而長,體質健壯,翻轉靈活,蒸煮後,肉質鮮香富有韌性。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魚台龍蝦:個體大長,頭胸甲、腹甲及螯足、步足呈褐色,體表光潔,無附著物,腹部潔淨,腸管清晰可見,蒸煮後甲殼呈鮮紅色,殼薄而光滑,肉質潔白細嫩,味道鮮美。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魚台毛木耳: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全縣毛木耳種植面積6500畝,產值超10億元,從業人員約3.5萬人,為全國毛木耳生產規模最大縣。2015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為食用菌“全國優秀主產基地縣”。
魚台縣十佳旅遊商品 | 魚台縣優秀旅遊商品 |
微湖一建荷葉茶茶雕 鶴來香湖珍雜糧 湖珍松花蛋、鹹鴨蛋、雜糧 羅屯鎮根雕 美晶魚台大米 天灡山荷葉茶、荷花茶、天然荷葉水 綰結葫蘆 微湖一建荷葉茶 微湖一建木耳醬 張黃鎮柳編 | 豐谷大米 荷香酥魚 黑蒜 孔府宴“荷風漢韻” 羅屯鎮蓮子佛珠 羅屯鎮木板年畫 三賢佳釀 天晴食用菌掛麵 一品香鵝 魚台龍蝦 |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
濟南市 | 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
青島市 | 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
淄博市 | 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
棗莊市 | 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
東營市 | 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
煙臺市 | 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
濰坊市 | 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
濟寧市 | 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
泰安市 | 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
威海市 | 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
日照市 | 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
萊蕪市 | 萊城區 | 鋼城區 |
臨沂市 | 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
德州市 | 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
聊城市 | 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
濱州市 | 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
菏澤市 | 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