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永定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神化般的民居建築奇葩,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而聞名於世,在中國傳統古民居建築中獨樹一幟,被譽為“東方文明的一顆璀燦明珠”,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如果說永定是一個沒有大門的中國土樓博物館,那么位於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地―――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景區,就是濃縮的永定客家土樓博物館。景區內土樓建築獨特,其中有富麗堂皇的“圓樓王子”―――振成
樓、五鳳樓(府第式土樓)經典―――福裕樓、宛如布達拉宮的宮殿式建築―――奎聚樓、“袖珍圓樓”―――如升樓以及天后宮、土樓博物館等其他特徵土樓40多座。它們沿溪而上,氣勢恢宏,錯落有致,與青山、綠水、翠竹、拱橋、水車、農田和睦相處,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絢麗畫卷。
如今,儘管時移境遷,但是閩西客家人依然保留著特有的中原遺風,凝聚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土樓節中如舞龍、舞獅、擂大鼓、“鬧古事”、“迎花燈”、漢劇、木偶、“十番”演奏、民間藝人絕技、迎親、客家山歌等,民風之古樸異彩紛呈,無不洋溢著獨特的客家民俗風情,象徵著土樓人家對幸福和美好未來的無限追求。景區處處展現出華夏文明的風采,是廣大中外遊客旅遊、休閒、探秘勝地。
由來
土樓位於龍巖地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奇的山區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土樓分方形和圓形兩種。龍巖地區共有圓樓360座,方樓4000多座。永定土樓從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衛防禦的堅固樓堡,土樓用土石夯築,不用鋼筋水泥,但安如磐石。土樓的大門是用十厘米厚的雜木製成,外釘鐵板,有的樓門上還裝有防火水槽。圓形土樓一、二層不開窗戶,有雙層的外層開窗,除用於通風納光外,也便於狙擊入侵之敵。土樓最高層處設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敵情。土樓除防範外.還有防火、防震、防獸和通風采光等作用。而且冬暖夏涼,是一種特獨的建築。圓形土樓是客家人居住的典範民居。圓形一般由二、三圈組成,由內到外,環環相套。外圈高約10多米,高三至四層,共有一二百個房間。底層是廚房和餐房,二層是倉庫,三、四層是居室。二圈兩層,均有30~50個房間。中間是祖堂。是婚喪喜慶的公用場所。樓內有水井、浴室、磨坊等設施。
比較典型的土樓有振成樓、承啟樓和遺經樓。振成土樓位於永定縣湖坑鄉洪坑村,建於1912年,占地約5000平方米,分內外兩圈。外圈4層,每層48間,按八卦圖形設計,每卦6間,一梯樓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築有防火牆,以拱門相通。祖堂為一舞台,台前立有4根周長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間圈成內圈,二層廊道有精緻的鐵鑄欄桿。1986年4月,在美國洛杉礬舉辦的世界建築模型展覽會上,中國的振成土樓與雍和宮、長城並列為三大建築而名聞於世。目前振成土樓已對外開放,設有客房、餐館、浴室及衛生設備。汽車可直達該樓。
承啟土樓位於永定縣古竹鄉高頭村,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樓直徑73米,走廊周長229.3米,全樓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層,高11.4米,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總計400個房間。整個建築面積為5376.17平方米。1986年,中國郵電部發行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其中就有承啟樓為圖案的郵票。
遺經土樓位於永定縣高陂鄉上洋村,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屬於方形土樓。外牆東西寬136米,南北長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樓高17米,5.5層,是永定縣現有土樓中最高的樓房。主樓左右兩端分別垂直連線一座四層樓房,並與同主樓平行的四層“中廳樓”相連,合成一個巨大的方樓。遺經土樓共有280個房間,51個人小廳堂,整個建築布局規整。顯示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
旅遊文化節
舉辦土樓節,既是展示客家土樓風采和客家民俗風情,也是為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造勢,進一步提高土樓知名度,把土樓推向世界。開幕式上,走古事、舞龍、婚俗、山歌等客家民俗文藝表演豐富多采,民風古樸,吸引了海內外來賓的目光。來自歐美、港澳台、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各界人士參加了上午的土樓節開幕式。
為展示土樓豐富的文化內涵,客家土樓書法攝影展、《土樓迴響》大型交響樂演奏會、中國客家土樓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同期舉行,為土樓節營造了濃濃的文化氛圍。
參加土樓節的嘉賓還在福建的客家風味小吃一條街,品嘗客家美食,牛泳浴、牛肉丸等風味小吃,展現了頗具特色的客家觀念文化
福建土樓是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中五個已經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中心審查並被受理的申報項目之一,有望在未來幾年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土樓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起源於唐末宋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永定土樓是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縣有土樓20000多座,其中圓樓360多座。該縣湖坑鎮洪坑村的振成樓,以其結構獨特,保護完好,而聞名於世,已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文物保護單位。振成樓的模型曾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國際建築模型展覽,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別具一格的造型,被稱為客家人聰明智慧的結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福建土樓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在龍巖永定土樓舉行。來自新加坡、泰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以及香港地區的千餘名客商齊聚“振成樓”,感受這一“天、地、人、歷史與文化和諧統一”的傑出文化景觀。
土樓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起源於唐末宋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福建土樓是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中5個已經通過世界遺產中心審查並被受理的申報項目之一,有望在未來幾年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永定土樓是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該縣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拆除與土樓不協調的周邊建築3萬多平方米,並建立了永定客家土樓博物館、永定客家土樓文化博物館、客家民俗博物館等,使客家土樓的文化內涵得到全方位、真實的展示。
不久前,福建土樓旅遊文化節開幕式在閩西永定土樓舉行。來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以及香港地區的千餘客商聚會“振成樓”,感受這一“天、地、人、歷史與文化和諧統一”的傑出文化景觀。由客家女、著名音樂指揮家鄭小瑛執棒的廈門愛樂樂團演奏了《土樓迴響》交響樂,受到海內外人士的嘖嘖稱讚。祖籍永定下洋的新加坡曾兄弟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主席曾良材先生激動地說 “福建土樓旅遊文化節辦得好 ”文化風情濃 :地處福建西部山區的永定縣,是聞名遐邇的“土樓之鄉”,土樓數量之多,結構之奇巧,歷史之悠久,堪稱世界之最。據統計,該縣現存土樓三十多種、兩萬三千多座。其中承啟樓、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已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湖坑鎮已被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洪坑村建成為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
開幕式上,走古事、舞龍、婚俗、山歌等客家民俗文藝表演豐富多采,民風古樸,吸引了海內外來賓的目光。來自歐美、港澳台、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各界人士參加了上午的土樓節開幕式。
據稱,此次時值“十一”的旅遊黃金周舉辦土樓節,既是展示客家土樓風采和客家民俗風情,也是為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造勢,進一步提高土樓知名度,把土樓推向世界。為展示土樓豐富的文化內涵,客家土樓書法攝影展、《土樓迴響》大型交響樂演奏會、中國客家土樓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同期舉行,為土樓節營造了濃濃的文化氛圍。 參加土樓節的嘉賓還在福建的客家風味小吃一條街,品嘗客家美食,牛泳浴、牛肉丸、芋子(米+反)等風味小吃,展現了頗具特色的客家觀念文化。如果說永定是一個沒有大門的中國土樓民居博物館,那么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儼然就是濃縮永定客家土樓的博物館。
洪坑,一個居住著500餘戶人家,2000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群山環抱。洪川溪,清澈,活潑,小巧,蜿蜒,穿村而過;站在溪橋上,看青山,如黛,連綿起伏;看兩岸,土樓,雄偉古樸。這個平常的自然村落,就因至今猶存30多座大小不一、方圓各異的客家土樓而名揚天下。村中有最富麗堂皇的“土樓王子”振成樓,有最小的“袖珍圓樓”如升樓,有布達拉宮式的奎聚樓,有府第式的福裕樓,還有土牆最厚的景陽樓……其中,振成樓、奎聚樓、福裕樓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們天然鑲嵌於梯田山谷間、彎曲溪岸上,與山林、小溪、自然村落組成鏇律優美的田園樂章。一座座土樓,凝固成一部雄渾的樂章、一段定格的歷史,在大山重圍的小山村中向世人訴說著客家人的創業精神和生活文明。
民俗風情
群山高聳,峻岭飛走,這如濤如浪如畫如詩的青山秀水,掩藏著多少古樸奇特的客家民風。翻開閩西各縣的歷史,走過這塊一萬九千多平方公里的南國熱土,客家人所創造的五彩紛呈的文化和千姿百態的民俗風情給人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勤勞智慧的客家兒女用自己的雙手譜寫了輝煌的篇章,便閩西各縣贏得了“文化之鄉”的美譽。土樓節真正形成,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百年歷史,然而客家人所創造的絢麗多彩的文化、獨特的風情風貌卻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千百年來,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和頻繁的遷徙中;不僅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優秀文化傳統,而且還吸收了閩越、畲、瑤等族的優秀文化和風俗,從而土樓節千情萬種、雲蒸霞蔚、獨具特色.成為漢民族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頁!
閩西漢劇
具有獨特風格,廣泛流行於閩西客家地區和龍巖、漳平等地,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分生、旦、醜、淨四門行當;樂器方面有頭弦、月琴、三弦、琵琶4大件,還有二胡、笛子、嗩吶、大小鑼,銅鑼、碗鑼、堂鼓、大小錢板、夾板等。經收集記錄有本子的傳統劇目達200多個。
閩西木偶戲
木偶多至36個,每個木偶由10多條線操吊,木偶身長76.59厘米,頭約8.32厘米,眼珠會轉、嘴會張合和四肢能活動。分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醜、老旦,文、武淨和文丑等角色。音樂唱腔分“高腔”和“亂彈”兩種。“高腔”的基本曲調為“九調十三腔”,以清為主,用客家話演唱;“亂彈”則吸收閩西漢劇的西皮、二黃唱腔,用官話演唱,木偶戲劇目有幾百個。50年代,閩西木偶戲代表隊曾赴上海參加華東區地方戲曲會演,榮獲“特種藝術表演獎”。
文化內涵
經過漫長而動盪不安的生活,客家人終於能在異地開基,重建家園。他們根據所處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按照自己傳統生活方式和需要,採用從中原傳承而來的建築工藝,修建出神奇的土樓住宅建築物,並蔚然成風,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類型的客家土樓。客家土樓不僅以其氣勢宏偉的建築構造引起世人矚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樓文化內涵發人深思。每一座土樓,從整體到各個不同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有它獨立的作用和功能,整座樓具有通風采光、防潮保溫、防風抗震、安全自衛的特點。以其整體功能而言,堅固厚實的土圍牆,如一道天然屏障,既維護全族人聚居凝結的向心力,也為全族人在社會出現各種矛盾鬥爭,或與大自然拼搏中,有效地保護族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土樓尤其圓方樓形同城堡,易守難攻,防禦性能極強。土樓不論大小都設廳堂,作全樓活動中心。在此可以進行宗族議事,或婚喪喜慶,或接待親朋好友,或宴請賓客及其他關係全樓人的大型活動;土樓天井是樓人工余休閒的好場所;大多數土樓有門坪,作晾曬稻穀和樓人與村民室外節日活動之地;樓內設學堂,體現了客家人重教興學好傳統;其他附屬建築如浴室、礱穀間、廁所、牛欄、豬舍等一應俱全。功能齊全的土樓如同一個小社會,折射出客家社會的風貌。當你參觀土樓時,可以感覺到土樓以其堅固封閉,高大對稱,自成一體的建築風格,蘊含著深刻的
第一、蘊含著客家同宗血緣凝聚力,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樓集體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強烈的家族倫理制度。土樓的建造,一般都是在同宗血緣家族的最高大的樓體和堅固的牆基穩重存在和發揮作用。同宗聚居的土樓里,一樓之內乃“一公之孫”。樓內數十、數百人中,有父母、兄弟、叔侄、妯娌、婆媳等宗親關係,多代同堂,擁有共同的祖輩,最高長輩具有絕對權威,同樓人聚居共財。對這種情況,日本學者茂木計一郎等人在考查了土樓後曾感慨地說:“幾世同堂的大家族制度在中國是自上而下就可見的習俗制度,但象客家人那樣,至今保持了富於共同協作的家族觀念的大家族制度,想來是非常罕見的”。土樓的造型結構亦體現了客家倫理制度的不可動搖性。五鳳樓的構造最是層次分明,等級不可逾越。其上、中、下中軸三堂廳、中軸廂房和後樓及橫屋房間,按倫理等級分定,中堂為核心,後堂輩位最高,下堂廳次之,朝南靠後為大,朝北靠前為小。家族長居後樓或中堂兩側正統間,長房或家長居朝南,其餘依輩分排定。方樓圓寨簡單看似乎一切明確平等,家長制不明顯。實際上客家方樓圓寨平面布局中隱藏著三堂屋軸線意識,強調聚族而居所應遵守的尊卑秩序。方樓圓寨均在中軸線中心位置建一高大廳堂,作全樓的中樞和向心點,樓內每環每層每間房屋朝向中樞,體現了客家人的家族向心力和統一性。
第二、八卦土樓包蘊了道家深刻的哲學思想。八卦是中國古代最神聖的文化符號,對古代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哲學、醫學、文學、宗教、建築、養身等方面,都產生極大影響。不誇張地說,八卦自古至今深深滲透於中國人社會物質精神生活之中。客家人肇自中原漢民族,承繼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和勞作中,毫無例外地或多或少體現出道家八卦的哲學因子。在客家土樓建造中,八卦的運用可謂精彩絕倫,不僅八卦土樓完全以八卦精髓為建樓指南,而且其他類型的土樓建造亦多用八卦擇地定位,鎮宅禳邪,出煞保全。現存有名的八卦土樓是:在田樓,西陂天后宮塔樓,振成樓,八卦堡,葸茅圍屋等。在田樓,建於樟州市詔安縣官陂鄉大邊村,其建造完全按八卦精義進行。主樓共分八卦、八大部分,每卦八開間,合六十四卦六十四開間。八卦八等分勻稱,每等分之間從一層直起泥牆作防火牆。八卦樓內門戶講究,每家的家門都有門楣和堂號。門框懸帖各種八卦平安符,樓上樓下除精美鏤雕花窗外,還有特殊的八卦保全厭勝吉符意義的門窗彩畫,全樓洋溢一派典型的中國傳統道家哲學心理文化氣息。踏入樓內,尤置身於古老民眾信仰的氛圍中。廣東翁源縣江尾鎮的葸茅圍屋,
第三、土樓內設學堂、題對聯詩文,使土樓深具濃厚的文化性。客家人重視文化教育,在中國山區農村中早已形成一種特別的風氣。尊師重教的傳統,使許多土樓內專設學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學堂,供本樓及鄰近子弟學習文化。如永定遺經樓內大型的私家學堂、永定下洋胡氏湯子閣私塾、南靖縣懷遠樓斯是室私塾、永定高陂鎮裕隆樓的學堂樓等等。在土樓成群的永定,興學之風極盛,以至一座土樓,往往能培養出幾個至幾十個成功成名的人才。土樓家族有一習俗,族中有人中了秀才以上科場功名之後,都在祠堂前池塘外沿兩邊豎石筆一對。石筆,古稱“謗木”,即後來的華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榮耀的象徵。石筆是一種華麗而壯嚴的石雕物,依中舉級別、品位高低和文武不同,石筆長短、底座式樣和筆身雕刻均各不同。在客家地區,不少土樓門前豎有石筆。一些開基數百年經二、三十代的家族,其土樓前的石筆成林。如永定縣下洋鎮中川村胡氏家廟前,原有石筆25支,現存15支聳立祠堂前。這些石筆與客家土樓交相輝映,不僅組成了絕世人文景觀,而且成為客家重教的物證,更是後代學子的楷模。
土樓家族還很注意“興詩立禮”,樓內隨處可見的對聯無時不在激勵後輩學子求上進。土樓明珠振成樓,除具獨特的八卦建築風格外,樓內一幅幅對聯和題詞,就是前輩期望後輩知書識禮成大器的家訓,深具典型意義。如:大門聯“振綱立紀,成德達材”;二道門臨摹明代海瑞書法“乾國家事,讀聖賢書”;內廳堂四大石柱聯:“振乃家聲好就孝弟一邊做去;成些業端從勤儉二字得來;能不息患挫志,自不為安樂肆志;在官無儻來一金,居家無浪費一金”。正廳正面是“言法行則,福果善根”;“振作那有閒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這些自勉或勉後人的家訓,是土樓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樓文化內涵豐蘊的極好寫照。
第四、土樓節由封閉式向半封閉開放再到開放式的轉變,反映了客家人作為一個民系由弱而強,反客為主的歷史變化。當年,客家先民被迫由中原南遷,輾轉來到南方的荒郊野嶺山區落居。面對丘陵盆地,灌木叢林,野獸出沒,強悍土著,他們既需要聚居又受地域限制而各族散居,不得已在建族樓時,採用高大,堅固,封閉的土樓形式。有資料證明,較古的客家村落,最初僅一座或幾座土樓,隨歷史推移,才逐漸出現了當代人看到的多座或一群土樓,說明客家村落的形成是由最初的幾族為村到人口繁衍、族群增多,土樓比鄰而建,其中固然有經濟發展的因素,但客家人逐漸站穩腳跟,由“客人”向“主人”轉變。民系的強大反映到住宅風俗上,即較古的土樓、土樓節封閉性極強,以後逐漸半封閉到半開放。
土樓文化藝術節
在福建土樓之鄉南靖縣舉行“首屆福建土樓文化藝術節暨第二屆漳州旅遊節”。據悉,本屆文化節由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旅遊局主辦,中語媒體投資有限公司、廣州嘯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中共南靖縣委、南靖縣人民政府、漳州市文化與出版局、漳州市旅遊局、中文寰亞(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文化節的主題為“迎北京奧運盛會,展福建土樓風采”,旨在以樓迎賓,以花為媒,以茶會友,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讓世界了解土樓,讓土樓走向世界。
屆時,中央電視台“歡樂中國行”劇組將在南靖舉辦“歡樂中國行•福建土樓•魅力南靖”大型文藝演出,南靖縣將舉行茶王賽暨茶王拍賣會、蘭花展暨蘭花拍賣會、南靖縣旅遊產品推介會、茶藝表演、“福建土樓”民俗文化研討會、20集電視連續劇《希望之光》新聞發布會、土樓民俗文化活動、項目簽約奠基剪彩儀式及“福建土樓”攝影、美術、書法、工藝品藝術展等一系列活動,全面展示“福建土樓”的獨特風采。
傳統節日3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