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特色
外形
福建土樓是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築,呈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樓最早時是方形,有宮殿式、府第式、體態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於神秘感,堅實牢固。樓中堆積糧食、飼養牲畜、有水井。若需禦敵,只需將大門一關,幾名青壯年守護大門,土樓則像堅強的大堡壘,婦孺老幼盡可高枕無憂。由於方形土樓具有方向性、四角較陰暗,通風采光有別,所以客家人又設計出通風采光良好的圓土樓。現存的土樓中,以圓形的最引人注目,當地人稱之為圓樓或圓寨。
作用
福建土樓屬於集體性建築,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造型大,無論從遠 處還是走到跟前,土樓都以其龐大的單體式建築令人震驚,其體積之大,堪稱民居之最。在我們參觀的土樓中最普通的圓樓,其直徑大約為50餘米,三、四層樓的高度,共有百餘間住房,可住三、四十戶人家,可容納二三百人。而大型圓樓直徑可達七八十米,高五六層,內有四五百間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從土樓這種民居建築方式體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風情。
從歷史學及建築學的研究來看,土樓的建築方式是出於族群安全而採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在當時外有倭寇入侵,內有年年內戰的情勢之下,舉族遷移的客家人不遠千里來到他鄉,選擇了這種既有利於家族團聚,又能防禦戰爭的建築方式。同一個祖先的子孫們在一幢土樓里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共存共榮,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
材質
福建土樓的牆壁,下厚上薄,厚處有的竟達1.5米。夯築時,先在牆基挖出又深又大的牆溝,夯實在,埋入大石為基,然後用石塊和灰漿砌築起牆基。接著就用夾牆板夯築牆壁。土牆的原料以當地粘質紅土為主,摻入適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經反覆搗碎,拌勻,做成俗稱的“熟土”。一些關鍵部位還要摻入適量糯米飯,紅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築時,要往土牆中間埋入杉木枝條或竹片為“牆骨”,以增加其拉力。就這樣,經過反覆的夯築,便築起了有如鋼筋混凝土般的土牆,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層防風雨剝蝕的石灰,因而堅固異常,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
布局
圓樓是當地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築,一般它以一個圓心出發,依照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展開,如同湖中的水波,環環相套,非常壯觀。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面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幾乎無秘密可言。
土樓結構有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於最裡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台、門廊、檐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
歷史沿革
形成階段
宋元時期(公元11世紀~13世紀),是福建土樓的形成階段。早期土樓規模較小,結構較簡單,大多沒有石砌牆基,裝飾也較粗糙,形式基本為正方形、長方形。關於最古老的土樓,最早記載“土樓”的文獻是《重修虔台志》。
發展階段
明代(14世紀末開始至17世紀初),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民愈益重視教育,置學館,設書院,勸民入學,漸成風氣。通過科舉致仕不斷湧現。這些發跡官宦之家,大興土木,按中原通都大邑的建築規制興建土樓,建築形式漸趨考究,功能也向多樣化發展,標誌著福建土樓進入發展階段。
鼎盛階段
17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葉(清代、民國),該地區條絲煙、茶葉等加工業蓬勃興起,銷往全國及東南亞各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生態環境認識的提高,居民對住宅的要求更加迫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人口的增長,為維護家族的共同利益,勢必建造更大規模的樓房,讓眾多的宗親幾十人或幾百人聚族而居。以適應家族的興旺,居住的安全。於是便建造了殿堂式的土圍樓以及方形、圓形等豐富多姿的土樓。其特點為規模宏大、類型多樣、工藝精湛、裝飾華麗等等。在晚期,外來文化影響在部分土樓的建造中並得到了一定的反映,這便是福建土樓的鼎盛階段。
延續階段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當地居民仍大量建造土樓,一直延續現在。這時期,土樓建築比較注重實用性,結構簡練,缺少華麗的裝飾。是福建土樓的延續階段。
所獲榮譽
1998年3月,永定縣獲知武夷山正在申報世界文化、自然遺產,開始重新打量自己土地上美如遺珠的土樓群。
1998年5月,永定縣成立了土樓申報世界遺產機構,把土樓“申遺”列為繼棉花灘電站、梅坎鐵路之後的第三個重點工程,舉全縣之力推進這項工作。
1999年9月-1999年10月,永定縣政府和龍巖市政府先後正式向省政府、國家文物局呈報《關於請求將永定客家土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請示》,並邀請中外著名世界遺產專家10多批到永定實地考察,指導,專家們對客家土樓的價值給予了肯定,對土樓“申遺”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
1999年10月,華安縣委、縣政府正式啟動“華安大地土樓群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2000年大型交響樂《土樓迴響》在第16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成功上演。
2000年4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辦公會議決定把南靖、永定、華安三地土樓聯合起來,以“福建土樓”的名義联合申報世界遺產。
2002年2月1日,土樓“申遺”的申報文本報送到了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但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新規《蘇州決議》對申報名額的限制,“福建土樓”申報進程延緩。
2006年5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明確將“福建土樓”列為我國2008年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
2008年上半年,“福建土樓”順利通過了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的正式評估,贏得角逐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的“入場券”。
2009年8月,永定縣啟動福建土樓永定景區申報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
2009年10月,永定縣成立創建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福建省優秀旅遊縣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推動創建工作。
品牌建設
2004年1月,永定縣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洪坑村榮膺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0年2月,南靖土樓旅遊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1年4月6日,南靖縣成立福建土樓(南靖)景區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領導小組。
2011年8月30日,福建土樓(永定·南靖)景區榮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景觀特徵
世界獨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築,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理念,就地取材,選址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建築風格古樸粗獷,形式優美奇特,尺度適當,功能齊全實用,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組成了適宜的人居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 。
節慶活動
土樓節,既是展示客家土樓風采和客家民俗風情,也是為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造勢,進一步提高土樓知名度,把土樓推向世界。1995年11月,永定縣成功地舉辦了首屆“永定客家土樓文化觀光節”。開幕式上,走古事、舞龍、婚俗、山歌等客家民俗文藝表演豐富多彩,民風古樸,吸引了海內外來賓的目光。來自歐美、港澳台、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各界人士參加了土樓節開幕式。2001年、2011年永定縣也相繼成功舉辦了土樓節。
主要景點
二宜樓
二宜樓位於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它是我國圓土樓古民居的傑出代表,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它以規模宏大、設計科學、布局合理、保存完好聞名遐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宜樓”樓匾已收入《中華名匾》一書。
二宜樓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為“鄉飲大賓”蔣氏十四世蔣士熊所建,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坐東南朝西北,外環高4層、通高16米,外牆厚達2.53米,外徑73.4米。整座樓為雙環圓形土樓,分成16單元,共有房間213間。樓內空地中還有兩口井,分別為“陰泉”和“陽泉”,組成太極的陣型。即使井外溫度一致,兩泉的泉水溫度也會相差一度。
二宜樓文化內涵豐富,樓內共存有壁畫593平方米、226幅,彩繪99平方米、228幅,木雕349件,楹聯163副,在福建眾多土樓中是獨有的,在中國古民居中亦屬罕見,堪稱民間藝術珍品。其建築布局獨具特色,防衛系統獨創,構造與眾不同,裝飾精巧華麗,堪稱“圓土樓之王”、“神州第一圓樓”。為福建省兩大民系土樓的代表。1996年11月,二宜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集慶樓
集慶樓坐落在初溪村北面溪邊,海拔500多米,高出溪面約30米,地勢險要。集慶樓為圓形土樓,兩環,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坐南朝北,占地2826平方米。該樓中軸線自北而南依次為門坪、樓門、門廳、天井、內環及內外環通道、天井、祖堂、後院。該樓高4層,底層53開間,二層以上每層56開間。底層為廚房,底層、二層不開窗;三層為糧倉;三層以上為臥室。集慶樓結構十分獨特,樓里底層內通廊式,全樓用72個樓梯分割成72個單元,木結構均靠榫頭銜接,不用一枚鐵釘,被稱為“樓梯最多、最奇特的土樓”。該樓為央視大戲《下南洋》等電視劇主要拍攝點。
洪坑土樓群
洪坑土樓群位於永 定縣東南面的湖坑鎮洪坑村,洪坑村東、西、北3面群山聳立、林木蔥蘢。洪川溪自北而南蜿蜒曲折,貫穿全村,兩岸地勢狹長,平緩。13世紀(宋末元初)林氏在此開基,2000年有638戶2310人居住在該土樓群內,距縣城鳳城鎮45公里。林氏先人在此開基時所建的方形土樓:崇裕樓、南昌樓已坍塌。現存明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峰盛樓、永源樓等13座,清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福裕樓、奎聚樓、陽臨樓、中柱樓等33座。它凝聚著古代中國勞動人民超絕智慧。建於不同時代、形態各異、規模不一的客家土樓以及林氏宗祠、寺廟、學堂等沿溪而建,錯落有致,布局合理,與青山、綠水、村道、小橋、田園完美結合、融為一體。其中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於2001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位於福建省南靖縣西部的書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為黃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樓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崬山半坡上,距南靖縣城60公里,由方形的步雲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雲樓、和昌樓、橢圓形的文昌樓組成,均保存完好。住戶均為黃氏族人。土樓凝聚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建築藝術瑰寶。在高聳入雲的半山腰處,由5幢土樓組成田螺坑土樓群。前低後高,從前廳到後廳堂層層而上,步步高升,高3層,每層22開間,共66間,占地1050平方米。田螺坑東、西、北面環山,南面為大片的梯田,5座土樓依“金、木、水、火、土”進行布局,一個方形土樓屬土居中,4座圓形樓環繞其上下左右。2003年11月所在村莊被公布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申報點之一。
初溪土樓群
初溪土樓群位於永定縣下洋鎮初溪村,由五座圓樓和數十座方樓組成。它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呈現出極高的美學藝術價值,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其中的集慶樓建於明永樂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是客家土樓中年代最久遠的土圓樓之一,其結構十分獨特,樓里有72部樓梯,一戶一梯。它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呈現出極高的美學藝術價值,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創造才能。1999年2月,這裡被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成為永定客家土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申報地之一。
福裕樓
福裕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富麗堂皇。其結構特點:在主樓的中軸線上前低後高,兩座橫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樓前有三個大門,在主樓和橫屋之間有小門相隔,外觀連成一體、內則分為三大單元。樓門坪和圍牆用當地河卵石鋪砌,做工十分精細與大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外形像三座山,
福裕樓風光(1)(20張)
隱含樓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樓名也是張星炳題寫。屋脊飛檐有5個層疊,如五鳳騰飛,壯觀氣派,造型獨特,外形為九脊歇山頂,故稱為五鳳樓。福裕樓坐西朝東,占地約4000平方米,三堂四落式。全樓共有166個房間、22個廳堂、28道樓梯、6個天井、2個側門、2口水井、6個浴室。
高北土樓群
高北土樓群位於永定縣東南面的高頭鄉高北村,背靠海拔近800餘米的金山。全村幾十座土樓,依山傍水、高低錯落。樓群分布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東南的高頭鄉11個自然村內。凝聚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物,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建築藝術瑰寶。承啟樓坐落在高北土樓群的核心位置,東為世澤樓、五雲樓,西鄰僑福樓,均保存完好。眾土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呈現一派美妙無比的田園風光。高北土樓群位於永定縣東南面的高頭鄉高北村。
虎豹別墅
虎豹別墅坐落在下洋鎮中川村,坐南朝北。別墅占地面積約2700平方米,其中門外大坪約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50平方米。樓的前堂用青磚砌牆,中間部分橫向兩邊為3層方形土樓,高12.5米;頂層是重檐閣樓,歇山瓦頂,但重檐向前伸出,頂住它的是兩根花崗石打造的大方柱。前堂兩端,各鑲著一座占地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小“圓樓”,也是3層,頂層也是閣樓,不過戴著的是個八角重檐亭子的頂。穿過門廳,迎面是250平方米的大天井。天井後邊,矗立著後堂正樓。生土夯牆,包括閣樓共4層,比前堂略高,也是歇山瓦頂重檐,一字並排7間,正中一間是廳堂。堂前豎著兩根高大石柱。天井兩旁建起兩層高的廂房,把前後堂連線起來。承接後堂的兩端,各留3米多寬的梯巷,然後一連3個房間。二樓各間後面都附設3米多寬的陽台,屋頂則是個大陽台。前堂、後堂、廂房,圍繞天井都有走廊,廊寬3.2米。
振福樓
振福樓坐落在永定縣湖坑鎮西片村,其建樓者是蘇振泰。 該樓坐北朝南,呈圓形,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共有3個廳堂,96個房間。 振福樓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圓樓,它按八卦布局設計,樓內用了許多石料和磚料,雕刻精細,也是一座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土樓,被稱為振成樓的“姐妹樓”。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該樓由內外兩環同心圓建築組成,外環高3層,直徑43.5米,土木結構,以中國傳統的《易經》八卦格局建造,計3廳96間。外環底層、二層不開窗,底層為廚房、餐廳,二層為糧倉,三層為臥室。8集電視連續劇《土樓人家》的片頭,就選取了這片風景為主體畫面。
永隆昌樓
永定縣撫市鎮的永隆昌樓,坐落於永定區撫市鎮新民村,建於1851~1874年,歷時20多年建成,以高大著稱。該樓其實是兩座大型方樓福盛樓和福善樓的聯合體。福盛樓的門樓上刻著“大夫第”三個字,福善樓的樓門上則是“中議第”。因受地形限制,部分以沙灘為基地,填平工程特大,主樓高五層半,占地都有一萬多平方米。主樓為福盛樓和福善樓兩座,合計有92個廳,746個房間,144座樓梯,7口水井,樓內有20個天井。永隆昌樓是永定區占地面積最大的土樓,也是永定最高的土樓,主樓高6層。2010年4月入選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還是配套設施最為完善的土樓之一,還有私塾、馬廄、賬房等等,一應俱全。
裕昌樓
裕昌樓坐落在南靖縣書洋鎮下坂寮村, 創建於元朝中期。裕昌樓為圓形土樓,高5層,直徑36米,50個開間,內環樓一層,中心是祖堂,後半部由於靠山地下泉水旺盛,裕昌樓最為奇特的是,樓間欄桿多是傾斜的,或左或右或前或後,相依相靠相接相連,人稱斜樓。
和貴樓
和貴樓位於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距南靖縣城53千米。建於清代雍正十年,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樓。這座土樓建在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定,保存完好。
河坑土樓群
河坑土樓群位於書洋鎮河坑村。河坑土樓群距南靖縣城5 8千米。包括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等6座方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等6座圓土樓和五角形的南薰樓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於1549年。
齊雲樓
華安縣沙建鎮的“齊雲樓”,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有確切紀年的土樓。為中型橢圓形土樓,樓高2層,以普通夯土與部分泥磚成牆,底牆厚1.5米。樓呈橫式,與屋後山體平行。
秀篆土樓
漳州詔安縣秀篆鎮的土樓大小 共有100多座,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主要有圓形樓、方形樓、半月形樓、橢圓形樓等,座落在龍潭樓周圍的土樓還有會龍樓、東泰樓、光裕樓、龍雲樓、長源樓、和陽樓、百順樓、坎下樓、慰文樓、超然樓、茶盤樓、尚學樓、梅先樓、順安樓、龍田樓、會順樓等17座,形成一個較大的土樓群。
僑福樓
僑福樓坐落在高頭鄉高北村,為圓形土樓,建於1962年,坐北朝南。直徑45米,高3層,內通廊式。全樓有30間(廳),設1座大門。第二層通廊由木質結構懸挑,第三層通廊挑出更多,且設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閉作貯藏室。祖堂中西合璧,在後側中軸線上,向內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圓形石柱。內院以花崗石鋪地。門外圍牆包圍,設外大門,形成一個院落。
世澤樓
世澤樓坐落在高頭鄉高北村,為長方形土樓,建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坐北朝南,占地約5100平方米。高4層。寬40.8米,11開間;長41.2米,12開間。每層38開間。主牆厚1.6米,一、二層不開窗。一、四層為內通廊式,二、三層四面各有兩間伸至迴廊外邊,不能相通。二層以上不設廳堂。樓內側每隔一間以生土牆承重,每兩間之間以土坯磚相隔。中廳已廢,兩側為石木或土木結構單層廂房。後廳為祖堂,上方懸掛匾額“邦家之光”。全樓設4道樓梯、1座大門,內院兩邊各有1口水井。
永康樓
坐落在龍巖市永定區下下洋鎮霞村,距縣城38公里。為圓形土樓,系民國27年 (1938年)新加坡華僑胡來興所建,2000年有4戶21人居住。坐東南朝西北,單環,直徑36米,高3層,每層26間,內通廊式。樓內中心的方形大廳(祖堂)磚木結構,與前門廳、後堂同在中軸線上,與後堂之間的兩個側廳以廊道相連;祖堂雕樑畫棟,前側和兩側門扇鏤刻鎦金古代人物和花鳥。
如升樓
如升樓俗稱“米升樓”,建於公元1901年。如升樓像客家人昔時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許多遊客稱之為“袖珍土樓”。如升樓是單圈結構,樓周長只有56.6米,直徑為18.2米,屋內天井圓形,屋頂瓦面內側連緣為八卦形,外側邊緣為圓形。樓內住有六戶人家,家居緊湊,井然有序。
光裕樓
光裕樓建於1775年,距今約230年。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 米。大樓為三層建築,總計102間。樓內石門樗窗精雕細刻,盡顯昔日輝煌。此樓是洪坑村最早、最完整的正形土樓,舊稱城內。
振成樓
振成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建於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形成樓中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前門是“巽卦”,而後門為“乾卦”。外樓圈4層,每層48間,每卦6間;每卦設一樓梯,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有一廳、二井 (暗合“八卦”中的陰陽兩極)、三門( 即正大門和兩頭邊門,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個單元。卦與卦之間是隔火牆;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祖堂似一個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長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圈成一個內圈,二層廊道精緻的鑄鐵花格欄桿。
環極樓
環極樓坐落於南中村。全樓四層,高約20米,樓的直徑43.20米,周長130米,底層牆厚1.70米,牆頂0.9米;第一層32間(作廚房與餐廳),並設有一個較大的門廳與正廳、第二層34間(作貯倉),第三、四層各34間。樓的內環建有二廳十室(作待客之用)與男女浴室各二間。樓內走廊寬1.56,樓外檐廊寬1.82米。樓門高2.96米,寬3.4米,加釘了鐵皮。樓的內外各有水井一口。樓外附屬建築還有臥室16間、馬房8間、碓磨房6間。環極樓現住有21戶,116人。環極樓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
承啟樓
承啟樓位於高頭鄉高北村,承啟樓直徑73米,走廊周長229.34米 ,全樓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層,高16.4米,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共有400個房間,3個大門,2口水井,整個建築占地面積5376.17平方米。全樓住著60餘戶,400餘人。
遺經樓
遺經樓位於高陂鎮上洋村,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方形土樓。外牆東西寬136米,南北長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樓高17米5層。主樓左右兩端分別垂直連著一座四層的樓房。中間為祖堂。前樓一左一右建有兩所學堂,學堂中間是個石坪,前建有大門樓,大門高6米寬4米。在主樓後面有花園一座、魚塘一口以及碓房、牛舍等附設建築。遺經樓共有280個房間。遺經樓共有房間二百六十七間,51個大小廳堂,占地五公頃,建築面積四千餘平方米。
深遠樓
深遠樓地處永定古竹鄉井頭村,是客家土樓中最大的一座,直徑達80米之巨。樓里三圈,直徑80米,周長250米,外圈四層,房子260間;中圈二層,房子60間;里圈一層,房子8間。共有房子328間,裡頭住著80房500人。
裕隆樓
裕隆樓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歷時六年建成。門楣上留有" 大夫第"三字,掛著"父子登科"的匾額。全樓縱深108米,寬58米,主樓高11.4米,全樓計有25個廳,118個房間。門樓外有17米寬的曬平,30米寬半圓形的魚塘一口,正樓後是山坡,有一道55米長的扇形圍牆,全樓占地近萬平方米。中廳、前廳支柱承重,木雕屏風,屏柱休漆,巨大的出檐,封以九脊瓦頂。
福裕樓
福裕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公元1880年開始興建,占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 其結構特點:在主樓的中軸線上前低後高,兩座橫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樓前有三個大門,在主樓和橫屋之間有小門相隔,外觀連成一體、內則分為三大單元。樓門坪和圍牆用當地河卵石鋪砌。樓名是張星炳題寫。
馥馨樓
馥馨樓位於湖雷鎮下寨村。建於公元七六九年。占地12 75.76平方米,高四層,牆身通體以生土夯成。馥馨樓沒有石基。樓四周有四米寬的護樓壕溝,門前設有吊橋通行,其底牆生土摻拌有石灰、紅糖。
奎聚樓
奎聚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 奎聚樓建於1834年,用了近五年時間建成,占地6000餘平方米,高約15米,現住24戶,107人。奎聚樓的建築特點是中廳高,兩廂低,經160多年風雨。樓內檐梁雕刻“文革”期間受到破壞。
衍香樓
衍香樓是一座圓形土樓,坐落在新南村,建於1880年,創建人是蘇谷春。 衍香樓主體直徑40米,底牆厚1.5米,頂牆厚0.7米,牆高14.5米,有1個大門,2口水井,3個廳堂,4副樓梯,每層34間,4層共136間。底層樓梯旁分布有4個衛生間,廳邊6個洗浴間。一層為各家廚房餐廳,二層為糧倉,三四層為臥室。大門釘有鋼板,門內的頂端設有滅火的水喉水箱。主樓也按八卦構建有後堂、中堂、前堂,廳左右側有廂房。廳內及樓外圍牆、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
五鳳樓
九脊歇山頂,屋脊飛檐為5層疊。其型制與府第式方樓、殿堂式圍樓相似,樓內也設廳堂,樓兩側為橫樓;有的五鳳樓樓內不設中堂,整座樓簡化成“兩堂兩橫式”,被稱為縮簡式的五鳳樓。五鳳樓與府第式方樓、殿堂式圍樓最大的區別在於,五鳳樓前低後高,逐級升高,整個天面的屋脊為5層疊,這是後者所沒有的,其落差也比後者要大得多;如若地基為山地斜坡,則樓內廳堂、兩側橫樓都隨著地勢而呈階梯式升高,樓內地面亦呈多級階梯形。
交通信息
公共汽車
福州方向遊客到福州南、北乘坐到龍巖、漳州的車,到達龍巖汽車站後轉龍巖到永定土樓的旅遊直通車即可,一天多趟。廈門方向遊客可到廈門湖濱南路乘車到福建土樓各大景區。(請參考各大車站最新時間表)
自駕車:從福州、廈門方向到福建土樓:經福銀高速——瀋海高速——龍巖西——永定土樓出口下高速,永定土樓高速出口到洪坑、高北、初溪土樓群車程一般在20分鐘左右,全程均有路牌指引。往南靖土樓遊客可在南靖出口下高速。
從廣州方向到福建土樓:經廣河高速——梅河高速——梅州城東鎮/雁陽出口下高速——福建龍巖方向(交界處有指示路牌),約19公里到達永定客家土樓下洋景區,或梅河高速——梅州——經上杭——龍巖——永定土樓下高速,永定境內全程路牌指引。待連線至廣東梅州大浦的梅永高速開通後,可走梅河高速—梅州—大浦—永定土樓下車。往南靖方向遊客可在龍巖往漳州或汕頭往漳州方向南靖出口下高速。
從江西方向到福建土樓:經溫沙高速——濟廣高速——廈蓉高速——龍長高速公路——莆永高速永定土樓高速出口下高速,全程均有路牌指引。到達漳州土樓遊客可在溫沙高速——濟廣高速——廈蓉高速—南靖或漳州出口下高速。
動車
福州到龍巖的動車共有九趟,途經莆田、廈門、漳州、龍巖等。時間分別為:07:09、08:40、11:12、12:20、12:37、14:57、17:46、17:55、18:03、18:59、19:19、21:25(請參考動車站最新時間表)。到達龍巖汽車站後轉龍巖到永定土樓的旅遊直通車,或是在火車站出口拼車前往永定縣城或土樓景區即可。往漳州土樓方向可在南靖站下車後坐車前往。
火車
廣州到永定火車共有二趟:20:40、19:26,深圳到永定火車共有二趟:21:22、07:40,江西方向到龍巖或途經龍巖的火車班次較多,遊客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上網查詢。往漳州土樓遊客可乘坐廈門方向火車漳州站下車。
飛機
全國各大旅行社均有提供超值的廈門、土樓雙飛遊行程,不想參團的遊客也可以自行搭乘直航到廈門中轉。廈門當地幾乎所有酒店和商務賓館均可報名參加福建土樓各大景區旅遊行程。
歷史信息
福建土樓 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世遺土樓中最古老和最年輕的圓樓均在永定初溪土樓群,直徑66米的集慶樓已屆600“高齡”,直徑31米的善慶樓則僅有30年歷史。福建土樓的形成與歷史上中原漢人幾次著名大遷徙相關。西晉永嘉年間即公元4世紀,北方戰禍頻頻,天災肆虐,當地民眾大舉南遷,拉開了千百年來中原漢人不斷舉族遷徙入閩的序幕。
旅遊信息
編輯
交通
公共汽車:福州方向遊客到福州南、北乘坐到龍巖、漳州的車,到達龍巖汽車站後轉龍巖到永定土樓的旅遊直通車即可,一天多趟。廈門方向遊客可到廈門湖濱南路乘車到福建土樓各大景區。(請參考各大車站最新時間表)
自駕車:從福州、廈門方向到福建土樓:經福銀高速——瀋海高速——龍巖西——永定土樓出口下高速,永定土樓高速出口到洪坑、高北、初溪土樓群車程一般在20分鐘左右,全程均有路牌指引。往南靖土樓遊客可在南靖出口下高速。
從廣州方向到福建土樓:經廣河高速——梅河高速——梅州城東鎮/雁陽出口下高速——福建龍巖方向(交界處有指示路牌),約19公里到達永定客家土樓下洋景區,或梅河高速——梅州---經上杭---龍巖—永定土樓下高速,永定境內全程路牌指引。待連線至廣東梅州大浦的梅永高速開通後,可走梅河高速—梅州—大浦—永定土樓下車。往南靖方向遊客可在龍巖往漳州或汕頭往漳州方向南靖出口下高速。
從江西方向到福建土樓:經溫沙高速——濟廣高速——廈蓉高速——龍長高速公路——莆永高速永定土樓高速出口下高速永定土樓高速出口到洪坑、高北、初溪土樓群車程一般在20分鐘左右,全程均有路牌指引。到達漳州土樓遊客可在溫沙高速——濟廣高速——廈蓉高速—南靖或漳州出口下高速。
到達景區後均有國道、省道互通福建土樓各大景區,景區交界處有指示路牌。永定土樓景區範圍內都是旅遊公路。
動車:福州到龍巖的動車共有九趟,途經莆田、廈門、漳州、龍巖等。時間分別為:07:09、08:40、11:12、12:20、12:37、14:57、17:46、17:55、18:03、18:59、19:19、21:25(請參考動車站最新時間表)。到達龍巖汽車站後轉龍巖到永定土樓的旅遊直通車,或是在火車站出口拼車前往永定縣城或土樓景區即可。往漳州土樓方向可在南靖站下車後坐車前往。
火車:廣州到永定火車共有二趟:20:40、19:26,深圳到永定火車共有二趟:21:22、07:40,江西方向到龍巖或途經龍巖的火車班次較多,遊客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上網查詢。往漳州土樓遊客可乘坐廈門方向火車漳州站下車。
飛機:全國各大旅行社均有提供廈門、土樓雙飛遊行程,不想參團的遊客也可以自行搭乘直航到廈門中轉。廈門當地幾乎所有酒店和商務賓館均可報名參加福建土樓各大景區旅遊行程。
美食
永定牛系列,如牛肉丸、牛肉兜湯、牛雜湯等,客家泡鴨爪、梅菜扣肉、釀豆腐、鹽水鴨,芋子包,炒發粄,客家米酒,土雞、雲水謠砂鍋和溪魚
人文歷史
土樓文化內涵
同宗血緣凝聚力
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樓集體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強烈的家族倫理制度。土樓的建造,一般都是在同宗血緣家族的最高大的樓體和堅固的牆基穩重存在和發揮作用。同宗聚居的土樓里,一樓之內乃“一公之孫”。樓內數十、數百人中,有父母、兄弟、叔侄、妯娌、婆媳等宗親關係,多代同堂,擁有共同的祖輩,最高長輩具有絕對權威,同樓人聚居共財。
道家哲學思想
在客家土樓建造中,八卦的運用可謂精彩絕倫,不僅八卦土樓完全以八卦精髓為建樓指南,而且其他類型的土樓建造亦多用八卦擇地定位,鎮宅禳邪,出煞保全。在田樓,建於樟州市詔安縣官陂鄉大邊村,其建造完全按八卦精義進行。主樓共分八卦、八大部分,每卦八開間,合六十四卦六十四開間。八卦八等分勻稱,每等分之間從一層直起泥牆作防火牆。八卦樓內門戶講究,每家的家門都有門楣和堂號。門框懸帖各種八卦平安符,樓上樓下除精美鏤雕花窗外,還有特殊的八卦保全厭勝吉符意義的門窗彩畫。
濃厚的文化性
客家人重視文化教育,在中國山區農村中早已形成一種特別的風氣。尊師重教的傳統,使許多土樓內專設學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學堂,供本樓及鄰近子弟學習文化。土樓家族有一習俗,族中有人中了秀才以上科場功名之後,都在祠堂前池塘外沿兩邊豎石筆一對。石筆,古稱“謗木”,即後來的華表,它是功成名就、地位榮耀的象徵。石筆是一種華麗而壯嚴的石雕物,依中舉級別、品位高低和文武不同,石筆長短、底座式樣和筆身雕刻均各不同。在客家地區,不少土樓門前豎有石筆。土樓家族還很注意“興詩立禮”,樓內隨處可見的對聯無時不在激勵後輩學子求上進。土樓明珠振成樓,除具獨特的八卦建築風格外,樓內一幅幅對聯和題詞,就是前輩期望後輩知書識禮成大器的家訓,深具典型意義。
居住文化
客家人建造土樓,聚族而居,主要是源於對中原傳統文化的認同,土樓表現出來的向心性、勻稱性和前低後高的特點,以及血緣性聚族而居的特徵。在永定範圍內,無論是哪一座土樓,樓內的男姓居民只有一個姓,而且都是血緣關係較近的同宗同族人。一家之內,家長說了算,一樓之內或全村同族之內,族長說了算,這是土樓客家人在漫長的封建時代所嚴格遵奉的一條原則。土樓中的祖堂是是土樓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標誌性建築,處於全樓的核心地位。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即是全樓居民祭祀列祖列宗的場所,又是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有限的生存空間是土樓客家人建造土樓,聚族而居的重要客觀原因之一。
客家土樓的故事
生土建築的活化石
唐末宋初以前永定就有客家先民居住。永定客家土樓是永定客家人從黃河流域輾轉遷徙到永定之後,將遠古的生土建築藝術發揚光大並推向極致的特殊產物。公元13世紀(元代)以後,永定客家土樓已相當普遍。公元15世紀70年代(明代中葉)以後,永定客家土樓進入了成熟期,建築工藝爐火純青,造型多樣化,功能日趨完善。公元17世紀50年代(清代初)以後,永定客家土樓進入了全盛時期。甚至到了2001年仍有人建土樓。從明代起,隨著永定人遷居鄰近地區南靖、平和、新羅、大埔等地的人口漸多,永定客家土樓的建築工藝也開始傳播到那裡。
永定土樓之最
現存最古老的土樓——龍安寨。方形土樓,坐落在城郊鄉古二村,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沒有石腳牆基。今存遺址(包括部分殘牆)。
最富麗堂皇的圓樓——振成樓。坐落在湖坑鎮洪坑村,建於民國元年(1912),被稱為“土樓王子”,以中西合璧、內部空間設計精緻多變而著稱。2環,外環高4層,直徑57.2米。
最令人震撼的土樓群——初溪土樓群。位於下洋鎮初溪村海撥400-500米大山深處的山腰上,山勢峻峭,形成於明代初(公元13世紀初)至現代。包括5座圓樓在內的近百座土樓,是人與自然完美結合、和諧相處的典範。
規模最大的圓樓——承啟樓。坐落在高頭鄉高北村,又名天助樓,被稱為“福建土樓王”。始建於明祟禎年間(1628年~1644年),直徑73米。“高四層,樓四圈,上下四百間;圓套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鼎盛時期住過800多人。
現存年代最久的五鳳樓——裕隆樓。坐落在高陂鎮富嶺村,始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占地面積5113平方米,3堂2橫式。1959年出版的《中國古代建築史》一書對該樓作過詳細介紹。
占地面積最大的土樓——永隆昌樓。府第式方樓,坐落撫市鎮新民村,建於清鹹豐年間(1851年~1861年),占地面積達11519平方米。全樓共有95個廳堂、624個房間、144道樓梯、7口水井、8個門坪、16個大小樓門。
華安土樓之最
二宜樓位於華安縣仙都鎮大地村,它是我國圓士樓古民居的傑出代表,素有“土樓之王”“國之瑰寶”之美譽。二宜樓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為“鄉飲大賓”蔣氏十四世蔣士熊所建,占地面積9300平方米,坐東南朝西北,外環高4層、通高16米,外牆厚達2.53米,外徑73.4米。2008年7月6日,包括二宜樓在內的“福建土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更好保護該世界文化遺產,福建省劃撥數百萬專項資金用於該土樓群的消防保護。
煙魁文化
永定客家人依靠土樓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不僅孕育了土樓文明,還發展了生產力,而大規模種植菸草,奠定了“煙魁”文化繁榮的基礎。永定客家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發展於明代早、中期,成熟於明末、清代、民國時期。永定也是我國最早種植菸草的地區之一,有著400多年的種煙歷史。一批菸草行業的人才,就是從永定客家土樓走出來的客家人,而全國性的名優捲菸品牌七匹狼,就是“煙魁”文化的代表。永定菸葉顏色特佳、光彩鮮明,是高級捲菸的理想原料,1957年被國家評為清香型菸葉的代表。永定也是七匹狼捲菸品牌的故鄉,是打造了七匹狼捲菸優良品質的清香型菸葉的原料基地之一。福建中煙工業公司旗下捲菸品牌“七匹狼”,創牌於1995年。
土樓神韻
2012年2月14日,在中心城市群藝館內,我市本土畫家梁明正在為其創作的國畫“土樓神韻”進行最後的潤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梁明長期深入土樓採風,自2011年7月開始構思創作小稿截止2017年,一幅6米×4米巨幅土樓國畫歷時半年現己基本完成。這是2012年為止世界上最大畫幅的土樓國畫。
相關趣聞
沙石蛋白建堅固土樓
福建土樓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現今逾千座土樓分布於福建西南山區,主要分為圓樓、方樓及五風樓等,建築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紅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墻厚達一米至二米的土樓,堅固得可以抵禦野獸或盜賊攻擊,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涼等功用。
美國曾誤為核彈發射井
形狀獨特的客家土樓,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戰時期,被美國誤為核彈發射井,雖經過20年的研究,用間諜衛星拍下無數圖片(土樓的俯視圖),但仍無法了解1500座“核彈發射井”中的“機密”,中情局在1985年終派出一對夫婦偽裝遊客,到福建閩西永定縣調查,終於發現那些“發射井”,原來是歷史悠久的土樓,絕不是間諜衛星所發現的“核武設施”,才令美國當局鬆了口氣。
客家土樓國際陶笛名家音樂會在京上演
2011年7月17日,由國家大劇院、福建省客家土樓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客家土樓.千年風雅——國際陶笛名家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傾情上演。此次音樂會以中國大陸地區陶笛大師周子雷先生為主,並特邀台灣地區陶笛大師劉永泰先生、義大利陶笛大師喬治·帕契歐尼GiorgioPacchioni先生和日本陶笛大師大澤聰SatoshiOsawa先生等人參加。此次陶笛音樂會分中國風、西歐古典風和當代流行樂3個部分,以客家土樓文化為背景,把一系列國際大師級陶笛音樂作品演繹得靈動鮮活,呈現出精美絕倫的華彩樂章。取材於土樓文化的《土的交響》和《土樓謠》等曲目。
煙魁文化
福建土樓永定客家人依靠土樓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不僅孕育了土樓文明,還發展了生產力,而大規模種植菸草,奠定了“煙魁”文化繁榮的基礎。永定客家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發展於明代早、中期,成熟於明末、清代、民國時期。永定也是我國最早種植菸草的地區之一,有著400多年的種煙歷史。一批菸草行業的人才,就是從永定客家土樓走出來的客家人,而全國性的名優捲菸品牌七匹狼,就是“煙魁”文化的代表。永定菸葉顏色特佳、光彩鮮明,是高級捲菸的理想原料,1957年被國家評為清香型菸葉的代表。永定也是七匹狼捲菸品牌的故鄉,是打造了七匹狼捲菸優良品質的清香型菸葉的原料基地之一。福建中煙工業公司旗下捲菸品牌“七匹狼”,創牌於1995年。
國畫土樓神韻
2012年2月14日,在中心城市群藝館內,我市本土畫家梁明正在為其創作的國畫“土樓神韻”進行最後的潤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梁明長期深入土樓採風,自2011年7月開始構思創作小稿,一幅6米×4米巨幅土樓國畫歷時半年現己基本完成。這是2012年為止世界上最大畫幅的土樓國畫。
沙石蛋白建堅固土樓
福建土樓福建土樓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現今逾千座土樓分布於福建西南山區,主要分為圓樓、方樓及五風樓等,建築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紅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墻厚達一米至二米的土樓,堅固得可以抵禦野獸或盜賊攻擊,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涼等功用。
美國曾誤為核彈發射井
形狀獨特的客家土樓,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戰時期,被美國誤為核彈發射井,雖經過20年的研究,用間諜衛星拍下無數圖片(土樓的俯視圖),但仍無法了解1500座“核彈發射井”中的“機密”,中情局在1985年終派出一對夫婦偽裝遊客,到福建閩西永定縣調查,終於發現那些“發射井”,原來是歷史悠久的土樓,絕不是間諜衛星所發現的“核武設施”,才令美國當局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