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鞭[太極招式]

單鞭[太極招式]

上體後坐,身體重心逐漸移至左腿上,右腳尖里扣;同時上體左轉,兩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運轉,直至左臂平舉,伸於身體左側,手心向左,右手經腹前運至左肋前,手心向後上方;眼看左手。

太極拳招式

單鞭[太極招式] 單鞭[太極招式]

1.單鞭為太極拳二十四式第九式。

(2)身體重心再逐漸移至右腿上,上體右轉,左腳向右腳靠攏,腳尖點地;同時右手向右上方劃弧(手心由里轉向外),至右側方時變勾手,臂與肩平;左手向下經腹前向下劃弧停於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3)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側方邁出,右腳跟後蹬,成左弓步;在身體重心向左腿的同時,左掌隨上體的繼續左轉慢慢翻轉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與眼齊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點:上體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式時,右肘稍下垂,左肘與左膝上下相對,兩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時,要隨轉體邊翻邊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後突然翻掌。全部過渡動作,上下要協調一致。如面向南起勢,單鞭的方向(左腳尖)應向東偏北(大約15度)。

詩歌:單鞭一招最為雄,一字長蛇畫西東,擊首尾動精神貫,擊尾首動脈絡通。

動作:

動作1:接上勢,氣由右手收回于丹田。

動作2:接上勢,氣由左手收回于丹田,同時由丹田貫於右手腕。

動作3:接上勢,重心在右,氣勁隨開步略向左移一分。

動作4:接上勢,氣由丹田上行至左背部。

動作5:接上勢,勁由右腿纏至左腿,同時,氣由左背貫於左手。

單鞭[太極招式] 單鞭[太極招式]

前人有太極拳《各勢白話歌》一文,其中有“雙手推出拉單鞭”、 “回身拉成單鞭勢”、 “扭頸回頭拉單鞭”、 “更拉單鞭真巧妙”、 “回頭再拉斜單鞭”、 “轉身復又拉單鞭”等句。凡對“單鞭”式動作均用一個拉字。說明做“單鞭”式動作時,雙手臂須前後伸展如拉直了的一條鞭子。甩直了的鞭子自然是柔中有剛,擊拍響脆。在技擊上“單鞭”式是連消帶打,以守為攻的用法。如對方用左手對我迎面擊到,我即用右手勾手(撮勾)向右後側掛開來手,同時左腿插進對方襠內(或踩踏對方前腳)配合左手急擊其胸部,上下相隨,左右連貫,對方必然被擊後倒(圖5-10)。另一用法可以刁手掛開對方後迅即以手背、腕骨部分擊打對方下頜(圖5-11)。

2.單鞭屬硬門拳中的國中級套路。該套路動作剛勁有力,連線緊湊,手法多變,其風格特點較為突出。

兵器名

一般特指初唐大將尉遲恭的單鞭。

1、尉遲恭單鞭奪槊,講得是尉遲恭一天連續奪下唐軍三關十六寨 震撼唐軍 後歸唐後打斷單雄信長矛.救了李世民

2、民間又有“雙鐧打成唐世界,單鞭撐起李乾坤”之說,我們且來翻看歷史小說《說唐》:

劉黑闥兵犯紫金關,高祖手下,損兵折將,難以抗敵,只好派李世民招來秦瓊、尉遲恭等瓦崗寨英雄。之前,因朝廷有愧於瓦崗寨的“從前之過”,所以,聰明的高祖賜予鐧鞭,許諾有加:不論王親國戚,如有不法,先打後奏——御筆題鞭:“御賜鋼鞭付敬德,不論王親與國戚,若遇不法奸偽事,即行打死無停歇。”又題鐧寫道:“赦賜恩公鐧二根,專打朝中奸佞臣,不論王親並國戚,任從此鐧去施行。”

高祖這御筆水平縱然不可恭維,但內里含金量卻不容小覷:皇帝之下任何人等,有敢炸翅支毛者,不僅沒有好果子吃,性命難保呀!生殺大權在人家這鐧鞭上哩!而且,這高祖下了血本,又許諾:破敵之後,另有封賞。

言而有信,等徐茂公一班人馬得勝而歸,班師回朝,高祖看畢李世民呈上的功勞簿,龍心大悅,封誥一道,詔曰:

“所有開國功勳,今當一一赦封。恩臣秦瓊,臨潼救駕,佑朕掃平宇內,特封護國並肩王、天下都督大元帥,賜雙鐧,專打奸佞。尉遲恭單鞭救主,封為鄂國公,賜鞭先打後奏------”

這就是秦瓊雙鐧和尉遲恭單鞭巨大權力的“法律依據”。而且這聖旨末尾還寫明“建麒麟閣,表揚諸將功勳”。麒麟閣竣工,其楹聯云:“雙鐧打成唐世界,單鞭撐住李乾坤。”你瞧這二位英雄,大唐的開國元勛、老李家的救世主哇!要說得到這等特權,也是功該如此。

後來,殷齊二王,兩個逆子奸臣,於心不服,暗裡作祟,欺上瞞下,陰謀敗露,相繼死於這鐧鞭之下。對此,高祖雖“不覺淚下”,但仍表示“此朕之夙願也”;並傳位,從而才有了貞觀元年和唐太宗。

單鞭救主

原譜共1變著。提示:黑車換雙兵和。

車七退一 象5進3!

車七進二

如改走車七退二,則炮3進2,車七退五,車7進1,帥四進一,卒5進1!仕六進五,車7平3,兵三進一,車7退8!(如車7退7?則兵八平七,紅勝),兵六平七,將5進1,亦是和局。

........ 炮3退7

兵八平七 卒5平6

棄卒遮帥,解殺還殺!

仕五進四 將5平6

如改走車7進1?則帥四進一,車7平4,兵七平六!將5平6,後兵平五!車4退9,兵三進一!紅勝。

兵三平四

如改走兵三進一或兵六平五?黑方均走車7退1借將力捉士,紅仕六進五,則車7進2,帥四進一,車7退1,帥四退一,車7平5殺士占中,攻守俱利,紅劣黑勝。所以兵三平四遮將,緊要之著。

........ 車7平8

兵六平五 車8退7!

兵四進一 車8平6

兵五平四 將6進1

(和局)

按:紅方紅尾棄車,切題。《竹譜》一集第15局“蕭寺霜鍾”,著法綿密謹嚴,請另參閱。

泛淡單鞭

這裡說的“單鞭”,並非大將尉遲敬德單鞭奪朔之單鞭,也非呼延贊威震疆場的那一條單手鋼鞭,不是江湖上的單鞭拳,也非單鞭救主那一門功夫,也不是九節鞭、竹節鞭、也非蛇形鞭、虎尾鞭等器械,僅指拳術里的單鞭一式。

單鞭這一招拳式,其意在於出手似鞭的那一種非常之勁力。此式流傳廣泛,少林拳里有單鞭,武當內家拳里有單鞭,太極拳里同樣有單鞭。可是“單鞭”一式最早出自何方呢?

記述“單鞭”這一拳式較詳的,是在中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武術家戚繼光將軍所著的《拳經》里。《拳經》的第一式:“懶扎衣出門架子,變下式霎步單鞭。”;第四式:“拗單鞭黃花緊進。披挑腿左右難防,”;第二十四式:“一條鞭橫直披砍,兩進腿當面傷人”。《拳經》里所述拳術只有三十二式,卻有三式介紹單鞭,能讓一代武學大宗師如此看重的招式到底是什麼樣的奇招妙式呢?

少林和武當是中國武術兩大主要流派,兩派都有這一式,內家拳的最大流派之一太極拳也同樣有這一式,這原因何在呢?

單鞭一式在數百年的傳承中發生過什麼故事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是少林寺僧曾奮勇抗擊倭寇,戚繼光亦是抗擊倭寇的明將,這可能和少林功夫里有單鞭一式不無關係;戚繼光與內家拳名家張松溪同在江浙一帶活動時間甚長,又同處明朝嘉靖年間,這可能和單鞭一式出現在武當內家拳有所聯繫。太極拳和武當內家拳同屬內家拳,而有些技法確實相似,這傳承又有什麼故事呢?還有待史學家能得出權威的結論,在下此文只想從單鞭技法上追尋一二,緬懷一下古代絕殺的風采。

從外在的形式上講,少林拳的單鞭式,武當拳的單鞭式、太極拳的單鞭式從大形上看差別不大,在發力上也都有同一種意念,注重拋甩之力所發出的鞭勁,殺傷力較強。應該說,這一式,即屬於外家拳,也在內家拳之中。

不過架式雖近,意義上的差距不小。

表現在具體運用上,少林的“單鞭”主打,以拳形為主型,以身帶臂發力掃擊,有消帶其勁發力掃擊的意義,較為剛猛。

武當的單鞭式,則與《拳經》較近,從拳訣的“霎步單鞭”上看,我認為“單鞭”運用時一定要突出一個“快”字,而這個“霎步”應有“快步”的含義在內;在武當拳里拗單鞭和順單鞭,進單鞭都是連劈帶打,運用擒帶技法,快步跟進,封敵人退路,在劈擊的同時快速破壞對方重心;還可以加入推擊、甚至彈踢,使敵人摔跌出去或為我殺傷的打法。正如《拳經》云:“搶步上前連劈揭”和“兩進腿當面傷人”。

目前流傳的太極拳的單鞭,在這三種“單鞭”里架式無疑是最漂亮的,可是在真正的搏殺中卻不一定了。太極拳式訣里有:“一式單鞭最為雄,一字長蛇畫西東”之句,言之較為玄妙,取長山之蛇的意境在內。有擊尾首應,擊頭尾應,擊中則雙應之心法。取避讓或控住敵人的攻擊,隨後反擊的意義。可以單封雙,同時進步也可以運用跌法制敵。從上乘上講,對太極的纏絲勁要求較高,講究“鋼鞭一式追人魂。”發力兇狠毒辣。

只要練習單鞭,都必須左右均練,架式可高可低,發力可剛可柔,運用可巧可拙,左右均練習可化單為雙,也可以以雙及單,用時可分明暗兩條線,暗手可明,明手可暗,武學的奇正之變藏於其中。

中藥材

【拼音名】 Dān Biān

【別名】 三兩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黃楊科植物東方野扇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rcococca orientalis C.Y.Wu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東方野扇花 灌木,高0.6-3m。有根莖;小枝具縱棱,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5-8mm;葉片薄革質,大多數呈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通常長6-9cm,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葉面中脈常稍被微柔毛,最下1對側脈從葉基或葉柄出發上升甚長,和中脈成基生三出脈,兩面均明顯,其餘側脈僅在上面稍分明;邊緣下曲。花序近頭狀,長約1cm,花序軸被微細毛;苞片卵形;雄花3-5或較多,生於花序軸上部,雄花無花梗,有2小苞,萼片闊卵形,花絲長約5mm;雌花1-3或較多,生於花序軸下部,連柄長3-5mm,小苞片卵形,覆瓦狀排列,萼片和末梢小苞形狀相似。核果卵形或球形,直徑約7mm,熟時黑色,宿存花柱2,直立,先端稍外曲,果柄長3-5mm,傘房狀集生於短花序軸上。花期3-9月,果期5-6月或11-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50-1000m的林下或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

【性味】 辛;微溫

【功能主治】 活血舒筋;祛風消腫。主跌打損傷;老傷瘀痛;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太極拳運動相關知識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一種,歸類為內家拳。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作為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