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啟母闕位於河南登封縣嵩山南麓,距離縣城二公里的嵩山萬歲峰下。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記載
啟母闕為啟母廟前的神道闕,與太室闕、少室闕並稱“中嶽漢三闕”。闕的北邊190米處有一開裂的巨石,即是啟母石,根據文獻《淮南子》記載,上古時期大禹奉命治理泛濫的河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妻塗山氏化為巨石,巨石從北面破裂而生啟。西漢武帝遊覽嵩山時,為此石建立了啟母廟。東漢延光二年(123年),穎川太守朱寵於啟母廟前建神道闕,即是啟母闕。漢代因避漢景帝劉啟的諱,曾一度改名為開母廟、開母湖。結構概況
啟母闕是中嶽漢三闕中損壞最為嚴重的。西闕現存高3.17米,東闕現存高3.18米,兩闕間距6.80米,整體結構和太室闕相同。闕頂已經部分遺失。闕身用長方形石塊壘砌而成,上面有長篇小篆銘文,記述了夏禹及其父親鯀治水的故事,字型遒勁俊逸,是漢代書法中的精品,一直為國內外金石學家所注重。闕的下部是東漢嘉平四年(175年)中郎將堂溪典所書《請雨銘》,字型為隸書,只是大部分已經剝落。闕身的四周雕刻有宴飲、車馬出行、百戲、蹴鞠、馴象、鬥雞、獵兔、虎逐鹿以及“大禹化熊”、“郭巨埋兒”等歷史故事畫像六十餘幅,其中的蹴鞠圖,刻畫有一個頭挽高髦的女子,雙足跳起,正在踢球,舞動的長袖輕盈飄揚,女子兩旁各站立一人,擊鼓伴奏,再現了漢代蹴鞠運動的真實場面。記載內容
闕上有兩方闕銘,皆在西闕北面。一方為啟母闕銘,一方為堂溪典嵩高廟請雨銘。啟母廟闕銘,篆書,內容分兩部分,前12行為題名,滿行7字;後24行為四言頌辭和仿楚辭體裁的賦,滿行12字。闕銘的前一部分,回顧中國古代一次觸目驚心的特大洪水,鯀因用堵的方法進行治理失敗而喪生;禹吸取教訓改用疏通河道排洪泄水的方法,終於成功。讚頌因為征服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可貴精神,以及隨著歲月的流逝和秦王朝的統一,禹和他的事跡逐漸埋沒無聞的經過。後一部分著重敘述漢王朝的聖德廣布天下,在這裡興祠廟祭祀神明,上天的靈應顯示了種種瑞兆,風調雨順護佑了百姓,為此立闕刻銘,使光輝業績傳之乾秋萬代。堂溪典嵩高廟請雨銘,在啟母闕銘下,東漢熹平四年(175年)刻。隸書,計18行,行5字。前6行已泐毀,“其言惟何”後也不存,現存11行,共55字。
銘文間隙處及其他石塊上浮雕人物畫像、幻術、騎馬出行、鬥雞、馴象、吐火、進謁、倒立、飲宴、日御羲和、啟母化石、夏禹化熊、郭巨埋兒、月宮、蛟龍穿環、犬逐兔、果下馬、蹴鞠、鶴叨魚、虎撲鹿、孔甲畜龍等畫像70餘幅。
中國著名漢闕
名稱 | 簡介 |
---|---|
樊敏闕 | 位於四川省蘆山縣,北宋時即已倒塌,1957年修復左闕,蘆山地震中主闕震斷 |
高頤闕 | 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是中國漢闕中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蘆山地震中闕體震裂 |
馮煥闕 | 位於四川省渠縣土溪鄉趙家村,西闕及子闕已不存,現僅存東闕 |
沈府君闕 | 位於四川省渠縣漢碑鄉燕家村,現存雙主闕,子闕已廢,闕形制及風格與馮煥闕相近 |
平陽府君闕 |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一處雙出墓闕 |
烏楊闕 | 位於重慶市忠縣烏楊鎮,是所有漢闕中第一個作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漢闕 |
楊公闕 | 位於四川省夾江縣甘江鎮雙牌村,又稱雙楊府君闕、二楊闕 |
東漢三闕 | 位於河南登封,分別為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築遺存 |
登封天地之中建築群申遺相關知識
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鄭州市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到十七世紀,城牆也只有4.5公里長。十九世紀初,由於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的建成,鄭州成為中國東西、南北大動脈的紐帶,它的經濟地位才開始逐步上升。 |
景點 | 康百萬莊園 | “二七”紀念塔 | 打虎亭漢墓 | 大河村遺址 | 杜甫故里 | 飛龍頂 | 浮戲山雪花洞 | 古滎冶鐵遺址 | 河南博物院 | 花園口 | 黃帝宮 | 黃帝故里 | 黃河博物館 | 黃河大觀 | 黃河遊覽區 | 吉鴻昌墓 | 紀公廟 | 裴李崗遺址 | 三皇山 | 商城遺址 | 宋陵 | 原武溫穆王壁畫墓 | 鄭州城隍廟 | 北宋永昭嶺 | 鄭州市森林公園 | 嵩山 | 黃治三彩窯址 | 後周皇陵 | 新鄭博物館 | 登封 | 新鄭 | 嵩山國家森林公園 | 虎牢關 | 漢霸二王城 | 白沙湖風景區 | 歐陽修陵園 | 鞏義石窟寺 | 環翠峪風景區 | 官渡古戰場景區 | 神仙洞景區 | 鄭韓古城 | 劉禹錫墓 | 黃河遊覽區 | 啟母闕 | 少室闕 | 太室闕 | 鄭州商代遺址 | 金鷺鴕鳥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