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河村遺址位於鄭州市北12公里處,面積約30萬平方米。從歷次發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遺蹟看來,這個遺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代文化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內容,文化層深達4-7米。最引人注目的是殘存的房屋。目前已發掘出房基30多座,建築方式各異,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其中一號房基的牆壁高達1米,距今已約5000年,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建築,為目前國內該時期房基所僅有。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紅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描有各種天文圖象如太陽紋、月亮紋、星座紋、日珥紋等。
這一發現,對研究仰韶文化的農業和古代天文學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發現
大河村遺址是黃河流域又一處新石器時期的遠古村落,它位於鄭州市東北,柳林鄉大河村西南約1公里的慢坡崗上,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初期河南省考古的重要收穫之一。1964年秋,楊槐村的一位村民在這片陽光燦爛的慢坡土崗上挖紅薯窖,他一鍬一鍬專心致志地向下挖,他們世代居住在這裡,每年都這樣做,但是這一次卻出現了意料不到的大事,震動了中國考古界,令人無不感到驚嘆。當這位農民挖下兩米深的時候,鐵鍬突然碰到一件金屬器。他蹲下身子,用手翻刨,發現原來是一面帶有紋飾的銅鏡。出於好奇,他繼續向下挖,結果挖出一座古代墓葬。他這時才感覺事關重大,立即帶上銅鏡來到鄭州市博物館,報告了銅鏡的出土情況。
經文物部門鑑定,這是一面唐代銅鏡。為了弄清墓葬的詳細情況,鄭州市博物館派李昌韜等人前往調查。他們在出土唐墓的土崗中部,發現一條西南至東北流向的古河道,將土崗切分為東、西兩部分。這便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後經過仔細勘察,又意外地發現地面上散存著大量新石器時代的一些陶片、紅燒土塊和殘破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而在陶片中又發現一些色彩明艷的白衣彩陶。據此,他們初步將其斷定為包含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1972年春,李昌韜等人在進行文物普查時,再次對這片遺址進行了複查,發現遺址東半部已被農民平整土地所破壞,露出散存的豐富遺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帶有清晰木柱、橫木及蘆葦束痕跡的紅燒土塊和大量的白衣彩陶片。
紅燒土,是考古上的術語,指被大火燒烤後陶化的土塊。白衣彩陶,是一種帶白色釉衣的陶器,這種陶器很少見。這是十分重要的發現,立刻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並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搶救性發掘。這年10月,李昌韜和郭愚夫對遺址進行了小面積的文物鑽探和試掘,結果在崗脊最高處發現大片紅燒土堆積層,紅燒土上清晰地保留著木柱和橫木的印痕,根據經驗他們知道這附近一定有古代房基和陶窯。
1972年10月10日,發掘隊把目標選在崗脊最高處進行試掘,當發掘到近1米深時,在探溝的南段發現幾段紅燒土牆,有的向東延伸到探溝外,有的呈拐角形向南延伸。紅燒土牆內布滿木柱和蘆葦束痕跡,牆壁內外兩側均塗抹沙質細泥牆皮。這些房基上面堆滿木材、紅燒土塊、竹篾等房屋倒塌後房頂和牆體的堆積物。這是一重要發現,可以初步斷定這裡是一處原始部落的建築基址,而且估計面積在30萬平方米以上。李昌韜帶領考古隊將這些殘留的堆積物一點點清除掉,房屋的輪廓便清楚地呈現出原形。這真是令人興奮的時刻,每個人都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激動。
此後,自1972年到1987年,李昌韜率鄭州市文物工作隊在大河村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調查和發掘工作,一乾就是15年。經過鑽探獲知遺址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以上,文化層厚達7米,最深至12.5米,為鄭州附近規模最大、堆積最厚的古代遺址,而且文化內涵豐富,包含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二里崗四個時代的堆積,前後延續時間長達3300年漫長的歲月。發掘隊曾先後對其進行了21次發掘,揭露面積達5000平方米。大河村的發現震驚了學術界,是黃河流域又一文明遺蹟的再現。
大河村的發掘,是一個異常艱巨的工程,從1972年10月至1984年年底,考古隊前後連續發掘19次,共開探方50多條,但是由於大河村地下水位高,而周圍多為稻田,每次發掘至地表0.8米—2.5米時,地下水就噴泉似的向上涌,工作被迫中斷,成為困惑發掘工作的重要原因。李昌韜為此十分苦惱,想了多種辦法繼續下挖,但是終究沒有挖到底。他們發掘最深的一條探方達到9.7米,考古隊一邊用抽水機向外排水,一邊向下深挖,最後還是因為水量過大而停止發掘,所以考古隊始終對於大河村遺址下部地層堆積情況和早期文化內涵不甚了解。
這種情況引起考古學界和各級領導的關注,他們一再到大河村視察、參觀,提出很多良好的建議,希望考古隊克服困難,把大河村遺址發掘到底,對大河村的性質作一全面的解剖。李昌韜和考古隊的工作人員在一起經過多日的研究後,制定出一個全面周密的工作計畫,於1985年3月開始進行深方發掘。他們選擇出土遺蹟較為豐富的幾個探方,將其連成一體,在此基礎上向下深挖,面積總計961平方米。為防止塌方和便於出土,考古隊計畫把口部至底部分為五級台階式向下遞進。
發掘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洶湧的地下水,為此考古隊借來兩部發電機、七部定點機。定點機分別安裝在第二、三、四級台階周圍,這樣不僅可以將探方內的水及時排出,而且還可以把探方四周的地下水截住不往探方中滲入。發掘至淺層位時,進行還比較順利,地下水一直低於工作面以下0.8米,但是越向下深入,困難就越大,簡直讓人感到束手無策。當探方挖到10米深時,由於文化層內含沙量過大,土質較鬆散,再加上地下水量過大,因此幾天之內接二連三出現塌方事件。為此李昌韜只好改變原計畫,臨時決定縮小發掘面積,將原1.5米的第五層台面增寬到3米,使最下層的發掘面積由原來的11米×11米改為8米×8米。
20世紀80年代初,我曾兩次到大河村參觀,那時正是發掘的緊張階段,我每次看到李昌韜時,他都是正在探方中忙活著,不停地跳上跳下,揮動著雙手向周圍喊著什麼,像是在指揮大兵團作戰。那時我剛調入河南省博物館工作,對於發掘還不甚了解,但是知道他一定是在指揮排水工作,因為坑位中的水已經漫至第五台階的邊緣,甚為危急。探方周圍挖出的土堆積如山,如崖似壁,幾部抽水機不停地工作著,抽出的水和挖出的泥攪成一團,像小河一般四面流淌,處處都十分難走。我爬上高高的土堆,向探方中觀看,水位上升很快,坑下的人正在緊張地想辦法往外排水。
在我計畫寫仰韶文化時,曾採訪了李昌韜,他已經結束了大河村的發掘工作,在編寫《鄭州大河村》遺址發掘報告,他仍然是異常繁忙。他的案頭擺滿成堆的發掘資料,我們見到他時,他正伏案整理。我講明來意,他熱情地接待了我,向我講述了一些往事。他說他當時的精神壓力很大,整個考古界都在注視著他的動態,什麼樣的議論都有,他似乎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是,不論發掘結果如何,他都不能半途而廢,必須堅持到底。
那次的發掘一直到5月初才結束,終於在挖掘到12.5米深時見到了生土,李昌韜率領考古隊成功地完成了深層探方的發掘任務,解決了十餘年以來都沒有解決的地層問題。李昌韜帶隊在大河村工地堅守38天,從沒有回過家,考古界的同行都開玩笑地戲稱他為“大河村長”。
門票價格
門票:10元/人
交通提示
交通:乘308路公車可到。
相臨景點
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鄭州市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到十七世紀,城牆也只有4.5公里長。十九世紀初,由於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的建成,鄭州成為中國東西、南北大動脈的紐帶,它的經濟地位才開始逐步上升。 |
景點 | 康百萬莊園 | “二七”紀念塔 | 打虎亭漢墓 | 大河村遺址 | 杜甫故里 | 飛龍頂 | 浮戲山雪花洞 | 古滎冶鐵遺址 | 河南博物院 | 花園口 | 黃帝宮 | 黃帝故里 | 黃河博物館 | 黃河大觀 | 黃河遊覽區 | 吉鴻昌墓 | 紀公廟 | 裴李崗遺址 | 三皇山 | 商城遺址 | 宋陵 | 原武溫穆王壁畫墓 | 鄭州城隍廟 | 北宋永昭嶺 | 鄭州市森林公園 | 嵩山 | 黃治三彩窯址 | 後周皇陵 | 新鄭博物館 | 登封 | 新鄭 | 嵩山國家森林公園 | 虎牢關 | 漢霸二王城 | 白沙湖風景區 | 歐陽修陵園 | 鞏義石窟寺 | 環翠峪風景區 | 官渡古戰場景區 | 神仙洞景區 | 鄭韓古城 | 劉禹錫墓 | 黃河遊覽區 | 啟母闕 | 少室闕 | 太室闕 | 鄭州商代遺址 | 金鷺鴕鳥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