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楊闕發現於忠縣烏楊鎮,2001年,在三峽文物保護搶救工作中發掘出土, 是我國目前倖存的、大多數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的30餘處漢闕中,唯一通過考古發掘復原,並發現了相關的闕址、神道、墓葬的闕。烏楊闕今陳列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中庭,也是所有漢闕中第一個作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漢闕。
闕為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具表征意義的樓觀,常左右成對。復原後的烏楊闕為重檐廡殿頂雙子母石闕,具有頂蓋出檐寬、闕體收分大、構造簡潔的特點,因而顯得造型格外挺拔、巍峨,具有鮮明的重慶地方特徵和時代風格,其建造時間大致在東漢末至魏晉時期。
闕身雕刻豐富。其仿木構建築雕刻對於無一倖存的漢代木構建築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狩獵圖、習武圖、送行圖等,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生活場景;長達兩米多的青龍、白虎雕刻,造型生動,展現了漢代雕刻藝術神韻。
漢代石闕,是我國現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築,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堪稱國寶級文物。
忠縣烏楊闕發現始末
撰文/蒙和平
烏楊,是長江邊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鎮,坐落在長江北岸,離忠縣縣城約10公里。在烏楊鎮西邊約4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處叫花燈墳的矮小山樑。在一般人眼裡,這個江邊的小山樑除了視野較為開闊外,完全沒有什麼異樣。站在山樑上往下看,長江像只大彎弓,彎著從遠處流來,又彎著向遠處流去,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麼稀奇事了。
然而,北京大學三峽文物調查隊制定的《忠縣文物古蹟保護規劃》認為:“花灶墳墓地所在的將軍村,傳說為蜀國名將嚴顏故里。這幾個大的土冢有可能是嚴氏家族的墓群,有重要的發掘研究價值。”
淺草叢中的石刻怪獸
時間回溯到2001年初夏,一個偶然的發現拉開了花燈墳墓區考古發掘的序幕。
花燈墳墓區面向長江的山坡,是種滿小麥、胡豆的田地。在山坡與河灘交界一帶,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野,因為水漲潮落的原因,這裡經常被淹沒,人們也就放棄在這裡耕作,任由野草張狂或者洪水肆虐,一年四季,很少有人光顧這裡。
2001年6月4日,烏楊鎮搬運站職工王洪祥來到這裡采草藥。王洪祥10多年前父親得了癌症去世後,他就潛心鑽研草藥,當地的人都叫他“王草藥”。王草藥在淺草叢中尋找他需要的東西,忽然發現一處被潮水沖刷後的沙土上露出一大塊石頭,上面刻著一種既兇猛又怪異的野獸畫像。王草藥平時四鄉里到處遊走採集草藥,從沒見過這種石刻,但時年47歲的王草藥是一個文化不淺的人,喜歡說古論今,舞文弄墨。他想,這莫不是大禹治水時用來鎮水妖的石頭?他也不採藥了,趕快回到場鎮上,給忠縣文管所打電話,說發現了大禹治水的遺物。
忠縣文管所副所長曾先龍接到王草藥的報告後,覺得王草藥的說法荒唐可笑。但是一種職業的敏感性和強烈的責任心促使他決心到現場去看看。這一看,就看出了三峽庫區文物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當曾先龍在王草藥所說的地方找到了被潮水衝出來的巨大石塊時,刨開鬆動的泥土,那隻怪獸和他遭遇個面對面。“這是輔首。”曾先龍激動不已地叫起來,他迫切地再尋找,一個長近2米半、寬1米多、厚近1米的長方體被發現了。這個龐然大物上那隻肢體舒展到極致的白虎浮雕,使他確信,這是漢闕。
忠縣在此之前,已有丁房闕和無名闕兩處漢闕了,稱得上是漢闕之鄉。曾先龍在忠縣從事考古近30年,對漢闕很有研究。
當曾先龍到烏楊鎮將軍村十九隊的河灘上親眼目睹並斷定有漢闕後,馬上給重慶市文物考古所所長鄒後曦打電話,說在花燈墳墓區靠河邊一面,發現了漢代石闕的散落石段。
鄒後曦一聽,激動得要命,恨不得馬上趕去看個究竟。當時已是下午5點多鐘,到忠縣的車船都沒有了。熬過一夜,第二天一早,鄒後曦乘7點鐘的船趕到忠縣,又轉乘小船趕到烏楊。在石闕散段面前,看著那些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圖案,他高興得說不出話來。老天爺,您送給了我們一件多么珍貴的文物啊!
漢代石闕,是我國現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築,是當時寺廟或墳墓前的神道闕,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一般來說,它基本上與當時社會的建築風貌和特徵相一致。在2000年後的今天,在漢代建築已經蕩然無存的情況下,漢代石闕尤顯珍貴。
雄壯氣派的漢闕
很快,重慶市文化局三峽文物保護辦公室決定:石闕構件出露地點受周邊往來行人、採石場、深水港工程、夏季洪水泛濫的影響,構件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必須對石闕構件進行搶救性發掘,預定發掘1500平方米。
同時,原來屬於三峽工程二期和三期發掘工作的花燈墳墓區發掘,也提前進行。在忠縣文管所的協助下,烏楊闕——花燈墳墓群的考古發掘項目開始實施,項目領隊就是重慶市文物考古所所長鄒後曦。在他的帶領下,考古隊很快拿出了對烏楊漢闕實施搶救性保護的建議,上報了分階段實施的搶救保護方案。
2001年6月下旬,對烏楊鎮石闕的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發掘結果是令人驚喜的。雖說這次發掘的全部是石闕散件,但這件散件一組合起來,就是一座完整的漢代石闕,而且這座漢闕是左右對稱,是雙體。這些散落的石構件全部出土於晚期次生堆積,共發現主要石闕構件14件,闕體崩裂小殘片86塊。
這些石闕的散段,每一件的自重輕者幾噸,重者達十幾噸。從地下發掘出來的10多件石段和散落在河邊的幾件加起來,烏楊闕構件一共有20件。就從這些石闕散段的重量來看,我們也可想像它們有多么威武雄壯的氣派。
尋找漢闕的主人
從2001年6月開始發掘石闕,直到2002年5月,歷經艱辛,考古隊員們將這些國寶級文物運回重慶。同時,從2002年3月開始,尋找石闕原先應該存在的位置。
大家一致推斷:在烏楊闕闕址後面的花燈墳墓區,應該埋著一位官職很高的大人物。這位人物會是誰呢?
相傳,烏楊鎮是巴郡太守嚴顏故里。嚴顏為東漢後期益州牧劉璋的武將,又稱巴郡太守或將軍。這位出生於臨江縣(忠縣古地名)的蜀漢將軍,在被張飛用計被俘時,氣節高貴,寧死不屈,不肯下跪投降,擲地有聲地大呼:“吾州有斷頭將軍無投降將軍。”張飛大怒,命令將他推斬,這位英雄豪傑從容地說:“要殺便殺,何必發怒。”張飛既佩服又感動,親自為嚴顏解開捆綁繩索,嚴顏也為張飛義氣所感召,遂歸順。嚴顏死後,劉備贈封他為壯烈將軍,歸葬故鄉忠縣。據縣誌記載,嚴顏之墓在州西南20里處。烏楊鎮旁邊有條將軍溪,溪旁有將軍村,花燈墳墓地也在將軍村十九組。這些地名,就是為紀念嚴顏而命名的。
為了找到這位傳奇將軍的墓,也為給烏楊闕找到主人,考古隊對花燈墳墓區開始了發掘。但是,令所有人氣得都說不出話來的現象擺在面前:兩個盜洞打穿了墓門和墓室券頂,對墓內遺物進行了比較徹底的盜掘和擾亂,僅存陶器20件、銅搖錢樹枝殘片1件,五銖錢2枚。墓室既然遭到破壞,墓內人骨就不可能保存完好,人骨已腐朽無存。這 是一個沒有辦法彌補的遺憾。經過千辛萬苦的工作,還是沒有為烏楊闕找到主人。
從20號墓的封土外形和墓內的作派來看,它是花燈墳墓區最高規格的墓,墓的主人就應該是漢闕的主人。
這次考古發掘雖然沒有找到有關闕墓主人的實物資料,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無法解答這個歷史的懸念,但仍然是一次具有重大的收穫的考古發掘,發掘證實了北京大學調查制定的《忠縣文物古蹟保護規劃》對花燈墳墓地屬家族墓地性質的判斷,確認了烏楊闕與墓地的關係。出土的烏楊石闕,為我們增加了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但願隨著考古發掘的進一步開展,烏楊闕主人的身份會有新的發現,使烏楊闕能夠為我們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中國著名漢闕
名稱 | 簡介 |
---|---|
樊敏闕 | 位於四川省蘆山縣,北宋時即已倒塌,1957年修復左闕,蘆山地震中主闕震斷 |
高頤闕 | 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是中國漢闕中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蘆山地震中闕體震裂 |
馮煥闕 | 位於四川省渠縣土溪鄉趙家村,西闕及子闕已不存,現僅存東闕 |
沈府君闕 | 位於四川省渠縣漢碑鄉燕家村,現存雙主闕,子闕已廢,闕形制及風格與馮煥闕相近 |
平陽府君闕 |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一處雙出墓闕 |
烏楊闕 | 位於重慶市忠縣烏楊鎮,是所有漢闕中第一個作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漢闕 |
楊公闕 | 位於四川省夾江縣甘江鎮雙牌村,又稱雙楊府君闕、二楊闕 |
東漢三闕 | 位於河南登封,分別為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級禮制建築遺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