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於鞏義市城區西北5公里處的康店鎮康店村西部邙嶺上。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整個景區種植花木3000餘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施具有園林建築風格,已成為邙嶺上閃閃發光的一顆明珠。

基本信息

簡介

杜甫故里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於鞏義市城區西北5公里處的康店鎮康店村西部邙嶺上。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整個景區種植花木3000餘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施具有園林建築風格,已成為邙嶺上閃閃發光的一顆明珠。

概況

杜甫於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在湖南平江縣洞庭湖附近的湘江舟中與世長辭,享年58歲。當時家貧無力歸葬,暫葬在湖南省千江縣南15公里的小田村。43年後,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其孫杜嗣業遵先人囑託,將杜甫靈柩歸葬故鄉鞏義市康店的邙山嶺上,其子宗文宗武陪葬墓側,當地民眾稱“聖人三冢”。早在宋代墓園周圍有垣牆,四門、園內種植蒼松、翠柏,歷代文人和廣大勞動人民前來憑弔者如織,明代以後被毀。

景區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花崗岩大型杜甫雕像,高達4.7米,其雕法細膩,線條流暢,技法求實,神志沉重,形象逼真,這一佳作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大師劉開渠先生和已故著名藝術家劉峴先生精心指導,著名雕塑家崔開宏先生創作監製而成。底座基高3米,用黑色大理石砌成,正面“詩聖杜甫”由劉開渠先生題。座的形式採用內方外圓的花壇圍繞四周,諧中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寓意:詩聖是永遠站在祖國大地上的巨人,他的英名將與天地共存。

景區內有一棟長120米,寬2.5米的長廊,俗稱“百米長廊”,又叫“詩聖碑林”,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題。廊內容納石碑百餘通,內容大都為杜詩,匯聚國內外著名書畫家的墨寶,真、草、隸、篆古今書法各具特色,其書法藝術精湛、結構嚴謹、雄深蒼渾、骨氣洞達、爽爽有神、揮灑自如、濃淡有趣、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堪稱一絕。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專家、學者懷著崇敬心情前來拜謁詩聖者,無不留言題字,寫下無數讚歌。詩聖杜甫長眠在這裡,一聲聲杜詩吟頌,一陣陣稱風長嘯,人民將永遠懷念他。

院內西牆上嵌清代碑1通,楷書“唐杜工部諱甫位”,1963年初遷此。門外牆上嵌清代張漢草書“詩聖故里”碑1通。故居大路口有碑樓1座,內立清代碑刻,正面楷書“唐工部杜甫故里”,碑樓北側嵌清代石刻1方,為《唐工部杜文貞公碑記》。

1963年6月20日,由原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進行修葺1通,清乾隆、同治及民國年間又多次立石。

主要景點

杜甫故里杜甫紀念館

杜甫紀念館位於鞏義市站街鎮南瑤灣村,背靠筆架山,前臨界泗河,杜甫生於此,並在此度過少年時代。儘管他在故鄉的時間不長,但是一生中始終懷念著家鄉,給我們留下了懷鄉的著名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無比眷戀。清雍正五年,河南府尹張漢重修並立“詩聖故里碑”一通,乾隆同治及民國年間又多次立碑。杜甫故居坐東向西,現在宅院長20米,寬10米,院內有東西向瓦房3間,硬山式灰瓦頂,東側有房2間,北側有一窯洞,洞口為磚砌牆壁。洞高3米,寬2米,深20米。院內西牆上嵌清代張議草書“詩聖故里”碑一通,為“唐工部杜文貞公碑記”。

2012年9月,以“詩聖著千秋,草堂留後世”為主題的杜甫誕生1300周年紀念大會在四川成都隆重舉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紀念杜甫誕生1300周年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雖然杜甫只在成都寓居不到四年,但在杜甫寓居成都的“杜甫草堂”,杜甫留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春夜喜雨》等千古名篇。自晚唐開始,千百年來成都草堂一直被人們視為紀念杜甫、吟誦詩歌的文化聖地。國內外文化學者代表、全國各地杜甫紀念地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約800人參加了此次文化盛會;而著名書畫學者黃錦祥先生撰寫七言一首:“行吟惠義腹中詩,沉鬱高揚賦我思。謳雲頌月無聞語,吐盡人間疾苦詞。”作為紀念。這些都體現出人們對這位偉大現實主義詩人的深切緬懷與熱愛,亦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傾慕繼承。杜甫詩歌具有穿越時空的巨大力量,其影響不僅是文學的也是社會的,不僅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不僅是中華的也是世界的,千載歷史的回音壁上,崇杜之聲不絕嗣響。

1962年成立杜甫故里紀念館,郭沫若親書“杜甫誕生窖”和“杜甫故里紀念館”。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專款多次進行修葺。

杜甫故里紀念館,自建館以來,接待了許多中外遊人、學者,這裡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和紀念杜甫、學習杜詩的聖地。

杜甫墓唐大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陽樓,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陽,次年四月病故。據《舊唐書.杜甫傳》記載,杜甫在耒陽游岳廟,“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饋送牛肉白酒,甫飲過多,一夕而卒”,遂葬於此。其墓周圍有石欄桿,占地一百平方米,墓為圓形,高約12米,底徑5米。墓碑刻“唐工部杜公之墓”,後署“宋景定癸亥年縣令王禾立石”。屬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的墓坐北朝南,據占卜的人說,這是一塊上好的風水地。杜甫墓1983年定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墓地呈圓形,墓頂為麻石結構,墓圍是由紅麻石砌成。走到墓前就會看見醒目的三塊大青石碑,中間這塊刻著“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之墓”,右邊刻著“光緒九年癸未冬十月吉日”,左邊刻著“署平江縣事武陵縣知縣李宗蓮題”。杜甫的墓也象杜甫的生平一樣歷盡坷坎。“文革”中,杜甫墓遭到了局部的破壞,封土堆的東角被挖開,露出了墓室。經文物工作者鑑定。墓室為券拱式雙層磚牆,平鋪橫砌,楔形磚起券,屬唐代風格。並從墓室里取出石燈兩件,糯米泥敷柳藤球三個,球內藏腐爛帛絹,上面似有黑跡,也許是杜甫當年的手跡。1982年,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進行了修復。今日的杜甫墓是用堅厚石塊砌成,面積1丈見方﹑高5尺﹑在周圍用石塊護砌。墓碑換成了高1丈,寬2尺有餘的青石,墓的旁邊附有石板,並鑲以石柱,顯得非常莊重。

杜公祠
杜甫故里杜公祠
位於耒陽北城區耒陽一中內。唐大曆三年,杜甫下峽於荊南,沂沅湘以登衡山。大曆五年繼向郴州探親,因耒水暴漲遇阻,寓居耒邑,耒陽聶令禮為上賓。是年,甫染疫身故,聶令治葬築墓,背經向南,墓周砌石欄,正面有南宋石刻橫貼“有唐工部杜公之墓”。

天佑四年(907)環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樓房,土木結構。正中主殿設杜甫擅香木雕像,東、西廊房10數間,供祭祀守墓用。宋代假杜公祠設杜陵書院。1940年,重修杜甫墓,立省主席薛岳重修杜工部墓石碑於墓前。1956年7月墓祠定為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5年耒陽一中建校,將祠主殿拆除,僅後棟西廊房及清人彭而述殘碑。1996年,市政府對墓及下殘房進行了維修。

中國博物館遺址

中國博物館遺址你知道多少呢?有沒有你熟悉的?

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