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鄭州城隍廟](/img/e/086/nBnauM3XwcTOyUzM5IjMxYjM4ITM4gDOxQTOwADMwAzMxAzLyI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歷史由來
![鄭州城隍廟](/img/9/6a5/nBnauM3XwUDNxEDNxMjMxYjM4ITM4gDOxQTOwADMwAzMxAzLzI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鄭州城隍廟位於管城區商城路東段,文獻記載,鄭州城隍廟建於明朝初年,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重修,清朝後多次修葺。城隍廟坐北朝南,現存建築有山門、前殿、戲樓、大殿、後寢宮和東西廂房等,其中戲樓、大殿、後寢宮最具特色。戲樓又稱樂樓,是舉行歌舞、戲曲、雜技演出的地方。鄭州城隍廟戲樓為歇山式高台樓閣,樓高約15米,主樓居中,左右邊樓與主樓相輔,上下錯落,翼角重疊,小巧玲瓏。這座戲樓設計精巧,布局合理,是古建中的精品。戲樓後是青磚碧瓦、朱漆門窗的大殿。大殿正中陳設有高大的城隍塑像,四周的牆壁上有各時代城隍的傳奇故事壁畫,壁畫構圖嚴謹,繪製精細。後寢宮的建築彩繪顏色艷麗,造型精美,題材內容更是豐富,有鯉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喜鵲鬧梅、鳳戲牡丹、松鶴延年、龍虎相鬥等,顯示出民間工藝深厚的文化內涵。城隍廟院內立有多塊明、清碑刻,記述了城隍廟歷史沿革及修繕等情況。
歷史上,城隍神逐漸人格化,對當地有貢獻的古代清官廉吏或忠臣烈士常被奉為城隍,人門把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寄托在於他們身上,如燕都(今北京)城隍為南宋名將文天祥、杭州城隍為明朝名臣周新等。史料記載,鄭州的城隍是漢代的大將紀信。楚漢戰爭時,漢王劉邦被楚王項羽困在滎陽城內,身邊大將紀信獻計,自己假扮劉邦詐降,劉邦乘機悄悄逃走。劉邦依計順利逃脫,紀信束手就擒,惱怒的項羽將他用火燒死。這個故事發生在鄭州,人們被紀信的忠義之舉深深感動,紀信遂被奉為鄭州城隍。
明清兩代,城隍廟會是鄭州民間重要活動之一。廟會,又稱廟市,是中國傳統的集市。文獻記載,清朝時,每年三月十八日(農曆)城隍誕辰日,鄭州都有盛大廟會,會期為三月十八至二十八日。到了會期,城隍廟裡人來人往,善男信女祭拜城隍,祈求一年平安吉祥;城隍廟四周,各種生意買賣齊聚,香茶細果,柴米油鹽,鍋碗瓢勺,農具鐵器,生活所需,應有盡有;戲曲雜耍、蓮船細馬、秧歌高蹺等民間文藝表演紅紅火火,一派繁榮景象。直到民國時期,因屢遭戰亂,鄭州城隍廟會才逐漸衰落。
![鄭州城隍廟廟會](/img/0/4ba/ml2ZuM3X3UTOzIDM4MjMxYjM4ITM4gDOxQTOwADMwAzMxAzLzI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63年鄭州城隍廟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鄭州城隍廟](/img/8/262/nBnauM3XzQDMyUjM0MjMxYjM4ITM4gDOxQTOwADMwAzMxAzLzI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城隍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 他的職權範圍相當於人世間的縣官。道教把城隍當做“剪惡除凶, 護國保邦”之神,說他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晴,保谷豐民足。
據介紹,鄭州城隍廟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大門、二門、戲樓、大殿、寢宮及東西廊房,是目前鄭州市區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組古建築群。
這組明清建築群,幾百年來歷盡歲月的風風雨雨,一度毀壞嚴重,致使屋頂殘破裂縫,雜草叢生,柱子朽蝕,磚牆風化,斗拱、門窗失去原貌。1982年以來,政府先後撥款70餘萬元,對城隍廟全面修葺。如今走進城隍廟,你會看到這組古建築群基本恢復了原貌: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氣勢雄偉,蔚為壯觀。
在這組古建築群的木構架上,可以使人充分領略“雕樑畫棟”的神韻。整個彩畫的主要色調是青綠相間,大的梁枋上,繪著金燦燦的奔龍、游鳳、撲獅及麒麟,處處有動態,給人以活靈活現的感覺。箍頭和枋線,施以金線和黑、綠、青退暈,看上去粗獷淳樸、美觀和諧。整個城隍廟的油漆彩繪,既不似蘇式彩畫之嬌艷多變,也不像官式彩畫那樣呆板,同時又吸取了南北兩派的特點,其中,不乏南方彩畫的花鳥枝葉,也融有北方彩畫的龍鳳圖案,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風格。據了解,在建築物上進行彩繪,並不是單單為了美觀,同時還具有防止風雨侵蝕及消弭蟲害的功效。
站在大殿前的磚鋪平台上,正面就是戲樓,樓上唱戲,樓下觀賞,就連穩坐大殿的城隍爺也能清楚地看到戲台上的演出。戲樓形式獨特,猛然看去,給人以錯綜複雜的感覺,仔細看來,卻又似雙重九脊屋頂相疊在一起,設計精巧使戲樓在美觀上平添幾分姿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南北排列的中軸線上的5組建築,屋頂形式各有差異:大門懸山式屋頂,綠色琉璃瓦,石方柱;二門硬山式屋頂,灰色布瓦;戲樓屬雙重歇山式屋頂,有19條屋脊縱橫斜插,置鷙吻脊獸,綠色琉璃瓦;大殿為單檐歇山式屋頂,綠色琉璃瓦,正脊兩端置琉璃大吻,上為琉璃高浮雕龍、鳳和麒麟,處處有動態,給人以活靈牡丹脊飾,脊中豎獅子寶瓶,垂脊置仙人走獸;後寢宮是懸山式屋頂,覆綠色琉璃瓦,門為雙交四椀菱花隔扇。宋秀蘭說,中國古代建築大屋頂常見的只有三種形式,即歇山式、懸山式、硬山式,在城隍廟,三種形式竟然兼而有之,可見在建築藝術方面,城隍廟的古建築群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
歷史傳說
鄭州城隍紀信
紀信為劉邦的大將,楚漢相爭時,劉邦曾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漢軍糧絕,為保劉邦,紀信獻計自己假扮劉邦詐降。劉邦用其計,趁紀信假扮漢王乘黃幄出東門詐降之際,自帶數十騎從西門出走。項羽發現中計後,遷怒於紀信,將其燒死。後人感其忠烈,幫奉其為城隍,世代敬仰。鄭州城隍廟
高高聳立的城隍廟戲樓,金碧輝煌的大拜殿,精細華美的磚雕、巧奪天工的木雕、彩畫,還有那古老的大榕樹,都凝聚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透視出傳統文化的信息。改革開放20年來,城隍廟逐漸成為鄭州市老城區民俗文化的重要地帶。城隍原本不是神
城隍廟的來歷有著很深的文化內涵。城隍原本不是神,“城隍”二字,從字面上解釋,城是城牆,隍是沒有水的城壕,俗稱護城河。“城”和“隍”都是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城隍廟早在《周易·禮記》中已記述了它的雛形。三國東吳赤烏年間所建的“蕪湖城隍廟”可謂是最早的一座城隍廟。後來北齊書《慕容儼傳》記載:“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平民百姓流離失所,飽受戰爭之苦,保護城市鄉土的城隍神,在人們心中逐漸誕生。百姓賦予城隍神的職能逐漸擴大到主管生人亡靈,水旱疾疫,賞善罰惡等,儼然成為該城市的行政長官。信仰城隍神及至唐代日趨興盛。
城隍之神被正式列入祀典
宋代以後,城隍之祀遍天下,城隍之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為規定祭祀的神靈。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廟裡的小和尚,做了明朝皇帝後,對城隍神極為尊崇,下旨命令京城和各府、州、縣都要建廟供奉本地的城隍神,並給城隍神以“王、公、侯、伯”等“爵位”。據統計,朱元璋統治時期,全國有城隍廟多達1472座,每一座城市中至少有一座城隍廟。道教把城隍敬為“剪惡除凶,保國安邦”之神。
城隍神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神”是人想像出來的,而城隍廟裡的神並非人們想像出來的,這些神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皆是在該城市為官或生活過的廉吏、忠臣、英雄、品行正直或做善事的人,所以城隍神因城市而異,如上海城隍廟裡的城隍是秦裕伯,鄭州城隍廟供奉的是漢劉邦麾下大將紀信。據說,漢高祖劉邦三年(公元前204年),項羽圍劉邦於滎陽,危難之中,紀信冒充漢王,使劉邦得以逃走,紀信被項羽活活燒死。後人為悼念這位忠義之士,被百姓選為鄭州城隍廟裡的城隍,每逢春節和城隍爺壽辰之日,善男信女都會到城隍廟來進香禮拜。
門票價格
對外開放免費交通提示
交通:火車站乘2路58路相臨景點
白沙湖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鄭州市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到十七世紀,城牆也只有4.5公里長。十九世紀初,由於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的建成,鄭州成為中國東西、南北大動脈的紐帶,它的經濟地位才開始逐步上升。 |
景點 | 康百萬莊園 | “二七”紀念塔 | 打虎亭漢墓 | 大河村遺址 | 杜甫故里 | 飛龍頂 | 浮戲山雪花洞 | 古滎冶鐵遺址 | 河南博物院 | 花園口 | 黃帝宮 | 黃帝故里 | 黃河博物館 | 黃河大觀 | 黃河遊覽區 | 吉鴻昌墓 | 紀公廟 | 裴李崗遺址 | 三皇山 | 商城遺址 | 宋陵 | 原武溫穆王壁畫墓 | 鄭州城隍廟 | 北宋永昭嶺 | 鄭州市森林公園 | 嵩山 | 黃治三彩窯址 | 後周皇陵 | 新鄭博物館 | 登封 | 新鄭 | 嵩山國家森林公園 | 虎牢關 | 漢霸二王城 | 白沙湖風景區 | 歐陽修陵園 | 鞏義石窟寺 | 環翠峪風景區 | 官渡古戰場景區 | 神仙洞景區 | 鄭韓古城 | 劉禹錫墓 | 黃河遊覽區 | 啟母闕 | 少室闕 | 太室闕 | 鄭州商代遺址 | 金鷺鴕鳥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