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概要
![吳哥](/img/b/c58/nBnauM3X1IzN1IDOxYT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2U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吳哥的大部分建築已倒塌成廢墟,但吳哥古蹟規模之宏偉壯觀,其建築藝術之璀璨奪目,依然令人驚嘆。考古學家把它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作為高棉早期建築風格代表,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沉澱
![吳哥](/img/d/18e/nBnauM3XyAzN1cTMxcT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3U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中國人對吳哥的最早記載
1116年柬中外交關係恢復,1128年中國正式承認柬為臣藩。元朝的周達觀,1296年來到吳哥住了一年,寫下了珍貴的第一手文獻《真臘風土記》,全書8500字,較早較完整地記錄了當時吳哥的情況。後被譯為法文、英文、柬文和日文,並多次再版,更被不少正規嚴謹的介紹吳哥的書所反覆引用。
建築特色
在歷時300餘年的吳哥大規模建設時期,可以看出許多建築藝術風格方面的變吳哥
化,所反映的宗教內容則從印度教崇奉的濕婆、毗濕奴諸神到大乘佛教崇奉的觀世音菩薩。
吳哥是行政和禮拜神君的中心。城市是以從印度傳入並適應當地傳統的宗教和政治觀念為基礎而設計建造的。從最初給這個城市命名為耶輸陀羅補羅(Yasodharapura)的耶輸跋摩一世時代起,吳哥便是按照傳統的印度宇宙論模式,在建築布局上體現象徵性的宇宙結構。城市向東圍繞著一座作為中心的小山或金字塔式的廟宇,這是從建築學方面順著該地一座天然小山巴庚山(PhnomBakheng)的地勢建成的。在這個城市後來的歷史上,作為中心的廟宇則完全是建築學上的創造(即金字塔式廟宇),例如闍耶跋摩五世(968~1001)的披梅耶卡寺(Phimeanakas);伏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II,1050~1066年在位)的巴普翁寺(Baphuon);以及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作為中心寺的巴戎(Bayon)的佛教寺院,此時這個城市已經基本定型,並以吳哥通王城著稱。龐大的貯水池、運河、溝渠系統是吳哥最初實行興辦水利和灌溉的最顯著特色之一。
吳哥
吳哥的許多大廟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論和神話主題,建造這些廟宇是為了提供禮拜的場所,使國王和其他王室成員確信通過禮拜能夠與濕婆或這個領域中的其他卓越神祇成為一體,從而獲得永生。例如,吳哥窟或許是最宏偉而且肯定是所有吳哥廟宇群中最著名的寺院,它就是蘇耶跋摩二世王在12世紀作為一座巨大的陵廟而建造的,他的遺體安放其中,透過禮拜毗濕奴神而使他象徵性地得到永生。
它與我國長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亞壓婆羅浮屠,並成為“東方四大奇蹟”。
(圖為吳哥通王城廢墟,寺名巴揚寺(Bayon),以其四面微笑的佛像聞名於世,又稱“高棉的微笑”)
著名景點
吳哥吳哥古蹟現存600多處,分布在面積45平方公里的森林裡。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蔚為壯觀。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有些石塊重達8噸以上。佛塔刻有各種形態的雕像,有的高達數米,生動逼真。吳哥寺中的五座蓮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聳入雲,是高棉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精湛建築。除大吳哥、小吳哥及三個王都中心外,女王宮和空中宮殿也是吳哥古蹟中著名的景點。空中宮殿是一座全石結構建築,據說建於11世紀。宮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層。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塗金,光芒四射。高台四周有石砌迴廊環繞。由於台高,給人一種懸在空中的感覺,因而得名。 被譽為“吳哥古蹟的明珠”的女王宮位於吳哥城東北約25公里處,原名濕婆宮,建成於吳哥王朝(門內加者)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東,長200米,寬約100米,中心為3座並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對稱的配殿。朱紅色的塔祠建在一個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約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濕奴神。每座塔祠的東、南、北各有一門,門高僅1.2米,禮拜者須彎腰屈膝方能入內。每個門前均有守護神石雕一對,兩側牆上有手持長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圍3道圍塔,內外圍牆之間,有拱門,鏤花石柱和石碑等。整個塔祠群巍峨壯觀,建築奇巧別致,雕刻細膩優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種神鬼羅剎的雕像。塔基及其兩側的神龕和門樓上也是千姿百態的浮雕,內容多是記載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禦外族侵略的戰鬥場面。1431年吳哥城被暹羅攻陷時,女王宮也遭到破壞。
吳哥的大部分建築已倒塌成廢墟,但吳哥古蹟規模之宏偉壯觀,其建築藝術之璀璨奪目,依然令人驚嘆。考古學家把它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作為高棉早期建築風格代表,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發現經歷
奇蹟多半源於不經意的發現。1860年,法國人享利·英哈特(Henri Mouhot)在高棉蒐集動植物標本。一天,亨
![吳哥](/img/9/49d/nBnauM3XwcTN3UDM0cT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3U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真像是命運的捉弄,亨利最引以為豪的珍稀蝴蝶標本在運回歐洲的時候遇上了風暴,沉入大海;他記錄發現吳哥遺址的筆記卻引得全世界開始關注這個失落的古城。重新被發現的吳哥遺址逐漸經過清理修復,成為高棉最大的驕傲。這個古城仿佛從密林深處走來,將人們帶回到數百年前高棉與泰國兵刃相加的慘烈年代。
吳哥窟
吳哥窟(也叫小吳哥)是整個遺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廟建築。今天高棉人將它放在自己的國旗上,足見吳哥窟
![吳哥](/img/1/4c5/nBnauM3X3czNzgDM3cT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3U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現在提到吳哥窟,人們自然會想起《花樣年華》的最後一幕:一個男人將無法對人傾訴,甚至自己都無法面對的一段情感秘密講給吳哥窟的一個石洞聽,再把它蓋上,讓發生在花樣年華的故事從此留在吳哥,這裡的一切,包括他的秘密,都會被自然帶走,成為永恆的回憶。
中心建築
![吳哥](/img/b/7d4/nBnauM3X0ATO3QTN4gT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4U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第一層的須彌座由砂岩石壘成,高出地面約3米;須彌座之上,有高3米許的迴廊,圍繞吳哥寺如口字。迴廊長方
![吳哥](/img/2/a52/nBnauM3X1AjN5IzNykT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5U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畫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細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餘,長近百米,全長達七百餘米,繞寺一周。浮雕描繪印度兩篇著名梵文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吳哥王朝的歷史。從西北壁角按反時鐘方向,西畫廊展示羅摩衍那中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擊敗羅剎魔王羅波那(Ravana)的場面,和摩訶婆羅多中佧拉婆族和班度族戰爭的故事。南畫廊有幾幅浮雕,和吳哥王朝歷史有關,其中一幅描繪蘇耶跋摩二世頭戴王冠,在寶座上赤足盤腿而坐,左手向左指,後手靠著寶座扶手,左右侍從各二,手執長扇,為王扇風,身後還有宮女,手持巨型蠟燭,白日點燃。接下去是印度神話中32層地獄和37重天堂。東畫廊描繪古印度神話普拉納斯中一個著名的故事:毗濕奴攪乳海:毗濕奴令92尊阿修羅和88尊天神把蛇王婆蘇吉(Vasuki)充繩索攪動乳海。接著的毗濕奴擊敗阿修羅的場面是16世紀後人所加。北畫廊顯示毗濕奴第八化身黑天戰勝阿修羅班那。西北和西南角廊的畫面較小,多是描述羅摩衍那或黑天的故事。
![吳哥](/img/8/b73/nBnauM3X3AzN0gjN2kT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5U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第二層台基又高出第一層台基五米半,四周也有長方形迴廊,東西方向長約115米,南北方向寬約100米。迴廊沒有石柱,也沒有偏廊,兩壁分布豎葫蘆欞窗,間以天神浮雕。迴廊共有十座廊門,四隅各一,東南北各一,西邊三座。每座廊門有內外二石階,下通第一圍囿內院,內通第二圍囿內院。西邊的三座廊門,通第一圍囿的田字閣。第二層迴廊四角的塔門,頂部各矗立一座寶塔;因年久失修,四座寶塔的頂部大半缺損,九層寶塔只剩二三層。第二圍囿內院的西南、西北隅各有一座小型的藏經閣。兩座藏經閣之間由一個十字形陽台的南北道相連,陽台的東西道連線第二層迴廊的西門和第三層迴廊的西門。這個十字陽台也是後人添加的。
![吳哥](/img/9/fb2/nBnauM3XwITM5UjM1Mj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zY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吳哥城
![吳哥](/img/7/40e/nBnauM3X1UDMzcjM3Aj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wY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吳哥城是一處被長達12公里的城池所包圍的城市。吳哥城南門(SouthGate)外的護城河上架有石橋,橋的兩側欄桿上各有一排54個石雕的半身像,一邊代表神靈,另一邊代表惡魔,他們手上拉著眼鏡蛇化身的巨蛇王。據說寬約百米的護城河,在古時養有很多鱷魚,是用來抵禦敵人進攻的。鑽進小小的南門門洞,拔地倚天的古樹整齊地列在路兩旁,樹縫裡透著溫柔的晨光,輕風吹過,乾葉嗒嗒地落到了車的前窗,又滑到了地上,說不出的愜意。
![吳哥](/img/3/97f/nBnauM3XzcTN4kzM0Ej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xY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在整個大吳哥城的範圍內,還有巴方寺(Baphoun)、緋明納卡寺(Phimeanakas)、利泊王壇(LeperKing)、大象壇(TerraceofElephants)等著名建築。
在城的中央,還有長約300米的著名建築——象台,據說是當時國王檢閱部隊的閱兵台。一個大台,兩個小台。大台左右兩側置有石象,騎在象身上的是王朝的大臣們。這和中國皇陵前設定的石相生是一致的,只不過中國設定的種類更多。
![吳哥](/img/b/d00/nBnauM3X4cTO1QjM4EjNwUDNyITM0IDM2QjMwADMwAzMxAzLxY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傳說,公元1171年,吳哥遭到鄰國洗劫後,國王耶跋摩七世對印度教主神的保護能力失去信心,於是吉蔑人全體放棄了印度教,轉而皈依佛教,採納放棄暴力、信奉和平的生活方式。這種宗教信仰的改變導致的結果是,泰族軍隊在公元1431年,未遇任何抵抗就占領並洗劫了吳哥。
又有佛教傳說,吉蔑國王被祭司之子觸怒,便將其淹死在洞里薩湖中。天神憤怒,決定替祭司之子報仇,令湖水泛濫,因而催毀了吳哥。
這座建於800多年前的吳哥王朝全盛時期的建築,以它精美的石雕、長長的迴廊、恢弘的石塔訴說著當年的輝煌。吳哥被謄為“攝影者的天堂”,因為那裡有拍不盡的風情,攝不完的殘缺的美,更有訴說不完的神秘故事。
景點略舉
巴戎寺(Bayon)
![吳哥](/img/2/b4c/nBnauM3X0QzN2IjN5kD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5g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是否感覺有人凝視著你?在令人難忘的巴戎寺有216張四面佛的巨臉俯視著遊客。該寺位於吳哥的正中心,由閹耶摩七世建成於公元1200年左右。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那些帶著冰冷微笑而高深莫測的面容酷似偉大的國王本人。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注視你的子民呢?幾乎同樣不尋常的還有巴戎寺1200米長的淺浮雕,令人驚嘆地刻畫了多達11000個人物。第一重台階牆壁上精緻的雕刻栩栩如生地描繪了12世紀高棉的生活場景,包括鬥雞和武術。
參觀這裡的最佳時間是在日出或者日落時分,這時候光與影的變幻會使佛像顯得更加奇特。遠遠望去,巴戎寺好似一推岩石,然而一旦身處其間,你就會發現這是吳哥最為驚艷的寺廟之一。
![吳哥](/img/a/5dc/nBnauM3X3YDNzAjM0A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wk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巴方寺(Baphuon)
有人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拼圖遊戲。內戰前夕,一隊考古學家不辭勞苦地將建築逐塊拆散,他們小心翼翼創造的記錄卻毀於紅色高棉之手。經過隨後多年不辭勞苦的研究,這項吳哥最艱巨的修復工程之一正在進行中。16世紀對該寺的改建工程,包括西牆上長達70米的臥佛,也增添了“拼圖”的複雜性。
巴方寺坐落在巴戎寺西北200米處,和吳哥窟一樣,它金字塔式的結構代表著須彌山。其建設可能開始於蘇耶跋摩一世(SuryavarmanI)統治時期,後來由烏達亞迪亞巴爾曼二世(UdayadityavarmanII,1049~1065年在位)完成。它是吳哥城建設之前舊城的中心。
![吳哥](/img/5/e2e/nBnauM3XxEzNwcjN5A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wk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斗象壇(TerraceofElephants)
這一紀念碑式的祭壇中央階梯兩側是飾有三頭之象的階梯和布滿大象及主人狩獵場景的巨型淺浮雕的護牆。獅頭怪物和garuda(神話中的人鳥)張開的雙臂仿佛正將中央階梯托起。
長達300米的壇上原本矗立著帶有金色框窗戶的木製亭子。這裡曾經是公共慶典和閱兵的巨大檢閱台,也就是國王宏偉的觀禮台。在這種環境中很容易想像,高棉王國鼎盛時期氣吞萬里的壯觀景象。
![吳哥](/img/f/a68/nBnauM3X0MzN0AzNzE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xk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癩王壇(TerraceoftheLeperKing)
癩王壇在斗象壇的北面,是一個滿是雕刻的6米高的平台,一尊神秘的塑像聳立其上。有人認為這就是死亡之神閻摩(Yama),還有人則認為這是高棉的統治者耶輸跋摩(Yasovarman),傳說他死於麻風病。
前護牆飾有7層精心製作的雕刻,包括無數的阿帕莎拉(apsara,舞女或者天仙)。更蔚為壯觀的是前護牆後隱蔽的壕溝里那些表情邪惡的形象。數世紀前因為最初的壇台擴建,這些雕像被掩埋起來,所以現在看起來依然光鮮,就像昨天才雕刻出來的似的。
![吳哥](/img/e/66c/nBnauM3X1IzNwADO3E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xk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巴肯山神廟(PhnomBakheng)
建於耶輸跋摩(889~910年在位)統治時期,這是吳哥幾座代表須彌山的寺廟(包括吳哥窟)中的第一座。儘管這兒仍然是拍攝遠處落日餘輝中的吳哥窟的絕對山頂位置,但令人傷心的是,如今的巴肯山神廟已經熙來攘往,不再是看日落的最佳地點了。看日落較為安靜的地點是科榮寺(PhnomKrom)的寺廟群,從那兒還可以俯瞰洞裡薩湖和比粒寺(PreRup)。
![吳哥](/img/0/ec6/nBnauM3XwEDO5MjNxI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yk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塔寇寺(TaProhm)
該寺為闍耶摩五世(JayavarmanV,968~1001年在位)所建,宏偉的金字塔結構的高度超過50米,但是由於從未完工(可能因為國王的死去),這兒沒有在其他寺廟能看到的精美雕刻。恐高症患者應該堅持走東邊的階梯。
塔布蘢寺(TaProhm)
塔布蘢寺是吳哥眾多奇觀中最引人入勝的一個,它似乎是直接來自電影《印第安納•瓊斯》(IndianaJones,美國探險電影——譯註)的一個場景;近來拍攝的《古墓麗影》(TombRaider)和《虎兄虎弟》(TwoBrothers)也
![吳哥](/img/2/bd3/nBnauM3XxYjN0EjM2I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yk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其內部是迷宮般的狹窄走廊和破碎石雕,有的地方用繩索圍了起來,因為隨時都可能坍塌。在寺內,觸角般的老樹根緩慢地扼住了石雕,你可以拍到大量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據碑文記載,當時維護這一建築竟然需要8萬人之眾!
![吳哥](/img/0/8b9/nBnauM3XxYTN4ADNyM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zk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聖劍寺(PreahKhan)
聖劍寺可能曾經是一所佛教學院,當時這裡住著一千多名老師。它是吳哥最大的建築群之一,有著迷宮般的拱狀長廊、精美的雕刻、還有遍布青苔的石製品。其建築平面布局類似於塔布蘢寺,但保護完好。南面長廊呈十字形,藤條和石塊糾纏在一起,好不凌亂,營造出獨特的氣氛;東面入口附近有一個奇怪的兩層建築,看起來更像是在希臘,而不是高棉。
![吳哥](/img/2/213/nBnauM3XxMTN5QjMwQ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0k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聖龍蟠水池(PreahNeakPean)
聖龍蟠水池由一個大方池和對稱分布在四邊的四個小池組成,就像巴厘島的一些旅遊勝地極富裝飾性的水塘。大方池的中間矗立著中心塔,每個小方池都雕刻有一個有趣的地下噴泉。龍蟠水池神廟原來設在一個為聖劍寺供水的巨型水庫中。
塔遜(TaSom)
![吳哥](/img/9/5a4/nBnauM3X1IDN2kjN2Q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0k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在勝景眾多的吳哥,這個小廟很容易被忽略,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東門的每一個間隙都有一棵古樹的根須深深扎入,古樹已經徹底占據了東門,完成了破壞的使命。與塔布蘢寺所不同的是,你無需排隊等候即可拍照。
羅洛古寺群(ROLUOSGROUP)
羅洛在吳哥窟東南面,曾經是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I,877~889年在位)的首都。這兒的古寺群屬於高棉人最早建造的大型石廟,標誌著古典藝術的開端。儘管不能與其他主要古蹟相媲美,但是參觀這些寺廟可以讓你了解天才的高棉建築藝術的歷史淵源。
![吳哥](/img/8/016/nBnauM3XzMTN5UzNwU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1k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巴孔寺(Bakong)是吳哥早期寺廟最傑出的代表,也是因陀羅跋摩一世的傑作,用於供奉濕婆(Shiva),象徵著須彌山——這一點被很多後來的吳哥寺廟仿效,包括吳哥窟。該建築群包括一座5層台階的金字塔形中央沙石寶塔,以及四周的8座磚砌和沙石寶塔。
神牛寺(PreahKo)有6座飾有沙石和泥灰浮雕的磚結構prasat(塔),與前吳哥真臘時代的早期磚結構建築有直接聯繫。該寺由因陀羅跋摩一世建於公元9世紀晚期。
以下寺廟都離開了吳哥中心地區,但是只要給你的摩托司機多付幾美元(每天US$10),吳哥環城游就可以將女王宮和高布思濱(KbalSpean)包含進去。如果再加幾塊錢(每天US$15),就有可能包含崩密列(BengMealea)了。普通的吳哥聯票只能進入女王宮和高布思濱。
![吳哥](/img/0/869/nBnauM3XzITN2AzNzU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1k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女王宮(BanteaySrei)
很多人認為女王宮是吳哥藝術王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第一眼你可能會因其規模而感到失望,然而一旦身處其間,你就不能不為裝飾其門廊和牆壁的精美雕刻深深打動。現在這些雕刻都圍上了繩索。女王宮在暹粒以北32公里處,最好在接近傍晚時分或者清晨(旅遊公共汽車到達之前)去參觀,因為這時的太陽光線會使粉紅的沙石獲得最佳效果。
高布思濱(KbalSpean)
![吳哥](/img/7/02b/nBnauM3XxQDNxkzM4U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1k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高布思濱原來叫千陽河(RiverofaThousandLingas,即“上千男性生殖器”之意),1969年才被“重新發現”,這兒有吳哥地區最為精緻的河床雕刻。令人悲哀的是,由於地處偏遠,近年這裡劫掠事件偶有發生。雕刻的下面有一個小瀑布,但是你最好避開河水乾枯的旱季,在7月至12月之間來遊覽。這裡在女王宮以北約15公里處,從停車場徒步穿過美麗的叢林大約30分鐘即到。
崩密烈(BengMealea)
![吳哥](/img/1/f34/nBnauM3X2ADM5MDNyY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2k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崩密烈是一個徹底荒廢了的寺廟,與它相比,同樣荒廢的塔布蘢寺只能算是忘了給草坪割草的庭院。建造它的就是給世界留下吳哥窟的蘇耶跋摩二世。其布局和它名氣更大的孿生兄弟吳哥窟極其相似,但是今天的崩密烈已經變成了亂石堆,很難想像它和吳哥窟有何相似之處。有的地方先後因為排地雷和拍電影清理過叢林,但是這兒仍然有一種特殊的氛圍。崩密烈在暹粒東北約70公里處,有一條土路通往那裡,旱季這條路尚可行走,雨季里它就會泥濘難行。
荔枝山(PhnomKulen)
![吳哥](/img/1/71b/nBnauM3X3ADO2MDN2YT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2k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這座名山是高棉最神聖的地方之一,公元802年,闍耶摩二世在此宣布脫離爪哇,高棉王國由此誕生。山頂(487米)有座古老的臥佛(由巨石雕刻而成)和一個仍在使用的寺院,不過遊客通常更願意去看大瀑布和附近令人難忘的河床雕刻。
除了為到這兒的摩托支付US$15外,你還得足足破費US$20——坦率地說,這錢花的不值得。你還有興趣?那么這兒離暹粒60公里,到這兒就得花上大約3個小時。
著名景點
吳哥古蹟現存600多處,分布在面積45平方公里的森林裡。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蔚為壯觀。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有些石塊重達8噸以上。佛塔刻有各種形態的雕像,有的高達數米,生動逼真。吳哥寺中的五座蓮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聳入雲,是高棉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精湛建築。除大吳哥、小吳哥及三個王都中心外,女王宮和空中宮殿也是吳哥古蹟中著名的景點。空中宮殿是一座全石結構建築,據說建於11世紀。宮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層。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塗金,光芒四射。高台四周有石砌迴廊環繞。由於台高,給人一種懸在空中的感覺,因而得名。 被譽為“吳哥古蹟的明珠”的女王宮位於吳哥城東北約25公里處,原名濕婆宮,建成於吳哥王朝(門內加者)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東,長200米,寬約100米,中心為3座並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對稱的配殿。朱紅色的塔祠建在一個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約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濕奴神。每座塔祠的東、南、北各有一門,門高僅1.2米,禮拜者須彎腰屈膝方能入內。每個門前均有守護神石雕一對,兩側牆上有手持長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圍3道圍塔,內外圍牆之間,有拱門,鏤花石柱和石碑等。整個塔祠群巍峨壯觀,建築奇巧別致,雕刻細膩優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種神鬼羅剎的雕像。塔基及其兩側的神龕和門樓上也是千姿百態的浮雕,內容多是記載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禦外族侵略的戰鬥場面。1431年吳哥城被暹羅攻陷時,女王宮也遭到破壞。吳哥
吳哥的大部分建築已倒塌成廢墟,但吳哥古蹟規模之宏偉壯觀,其建築藝術之璀璨奪目,依然令人驚嘆。考古學家把它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作為高棉早期建築風格代表,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旅遊指南
交通嚮導
![吳哥](/img/e/a25/nBnauM3X2MTO3QTNygD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4g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在吳哥探幽訪微最流行的方式就是以每天US$6~8的價格抓住一個摩托司機,如果旅程還包括較遠的寺廟,價格就會高一點兒。有的摩托司機寺廟了解很多,事實上可以充當導遊的角色。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可以選擇愜意的remoreque-moto,這是一種拖帶車廂的機車,兩人乘坐剛好。視目的地的不同,價格每天US$10~12不等。
腳踏車日漸流行,可以以每天US$2的價格從城裡的旅館和商店租用。這可能是探索附近寺廟時收穫最大的方式,條件是你每到一處就得牛飲一番。或者你乾脆捨棄腳踏車,返璞歸真,徒步旅行。當然由於步行的距離有限,你能看到的也會受到限制,但是徒步探索吳哥城的城牆或者來往吳哥窟都是可行的。
討厭鍛鍊和炎熱天氣的人則可以選擇汽車和司機。多數旅館可以安排,價格是每天僅US$20~25。
最後你還可以選擇非傳統的方式。白天可以騎著大象從吳哥城南門到巴戎寺(US$10),並且可以拍到一些難忘的照片。晚上也有。
![吳哥](/img/5/c6e/nBnauM3X0AzNwUDO2gDO2UDNyITMxUTM0YTMwADMwAzMxAzL4g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官方售票處(1天/3天/1周聯票US$20/40/60)是設在通往吳哥路上的一個很大的檢查站。辦理多日聯票需要一張照片——如果你有照片,辦理過程會大大加速。如果遺失了聯票,在寺廟裡被發現就會被處以US$30的罰款。
飲食
在多數比較受歡迎的寺廟都可以見到小吃攤,比如在女王宮、聖劍寺和塔布蘢寺。在吳哥窟甚至還有一家設施完備的餐館。在這裡吃飯可以讓你一天能多安排一些旅程,而且可以避開熙熙攘攘的團隊遊客,在這些寺廟裡放鬆一下——團隊遊客都在城裡吃午飯。儘管放心,你在吳哥周圍絕對不會餓著。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吳哥窟是東南亞主要的考古學遺址之一。占地面積四百多平方公里,包括林地,吳哥窟遺址公園。這個公園有從九世紀到十五世紀高棉王國各個首都的輝煌遺蹟,包括著名的吳哥Wat寺廟,在吳哥Thom,Bayon寺廟裡有無數雕塑飾品。
評價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吳哥窟是東南亞主要的考古學遺址之一。占地面積四百多平方公里,包括林地,吳哥窟遺址公園。這個公園有從九世紀到十五世紀高棉王國各個首都的輝煌遺蹟,包括著名的吳哥Wat寺廟,在吳哥Thom,Bayon寺廟裡有無數雕塑飾品。
世界城市景觀
帶你環遊世界,遊覽世界城市景觀,跟著我們一飽眼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