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介紹
所謂東方四大奇蹟,是對東方世界國家的美譽,其中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高棉,都是位於世界東方的國家。
在當代地理學專稱中,通常以歐洲為中心,把東南歐、非洲東北稱為“近東”,西亞附近稱為“中東”,把更遠的東方稱為“遠東”。“遠東”一般包括今天的東亞(包括俄羅斯的東部)、東南亞和南亞,即阿富汗、哈薩克以東、澳洲以北、太平洋以西、北冰洋以南的地區。而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高棉,恰恰屬於更遠的的東方,俗稱“遠東地區”。
由於東方四大奇蹟都是遠東地區國家的文化遺產,所以世界學者,將他們稱為“東方四大奇蹟”。
四大奇蹟詳細
中國的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被譽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根據此前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公里,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公里,總長超過2.1萬公里。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印度的泰姬陵
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譽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臥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於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傑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築”,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續寫,光陰輪迴,生生不息。儘管有人說,沙賈汗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種子;儘管有人說,泰姬陵美輪美奐的腳下,不知堆砌著多少人的鮮血乃至生命。但是我們似乎更願意相信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時空的思戀,有生死相隨的愛情。泰姬陵依然超越著簡單的建築學意義,默默地美麗著,不為別的,只為世人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美好嚮往。
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又稱千佛壇,位於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大約於公元750年至850年間,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夏連特拉王朝統治者興建。“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很可能來自梵語"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頂的佛寺”。
現今世界最大之佛塔遺蹟在印度尼西亞,這就是建於8世紀的婆羅浮屠(Borobudur)佛塔。千佛壇,它還是南半球最宏偉的古蹟,世界聞名的石刻藝術寶庫,東方四大奇蹟之一,並素有“印尼的金字塔”之稱。
後來因為火山爆發,使這佛塔群下沉、並隱蓋於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
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高棉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高棉的吳哥窟
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位於高棉,被稱作高棉國寶,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
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後吳哥窟作為吳哥古蹟的重中之重,成為了高棉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
一百多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高棉國家的標誌,展現在高棉的國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