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恥

恬不知恥

恬不知恥,拼音為tián bù zhī chǐ,指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出自宋·呂祖謙《東萊博議·衛禮至殺邢國子》。

基本信息

解釋

做了壞事滿不在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詞語辨析

【拼音】tiánbùzhīchǐ
【例句】這個壞小孩真是恬不知恥!
【同義詞】恬不知愧、恬不知羞
【反義詞】無地自容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要臉

典故

倪芳飲後,必有狂怪,恬然不恥。——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
衛禮至行險,僥倖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宋·呂祖謙《左氏博議·衛禮至為銘》

成語故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人,為神宗時宰相,主持變法(列寧曾稱其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崔公度有口吃病,不健談,但頭腦異常清醒聰明,讀書過目不忘。他作的賦深得歐陽修、王安石、韓琦等名士的賞識。公度布衣出身,朝中無親朋可依靠,於是專以順附諂媚王安石為務,經常不分晝夜向王安石請安,即使在廁中相遇,也莫不誠惶誠恐。一次他尾隨王安石之後,手執其衣帶尾,王安石回顧疑惑不解,公度卻笑著說:“相公,您的衣帶有點污垢,我已小心地用袍袖擦乾淨了。”見者無不恥笑,而他自己卻不以為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