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名字來源
因境內梅河(滿語:梅黑河)匯入大柳河(輝發河支流)的河口處而得名。
設治前
梅河口區域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人繁衍生息。境內先後發現10餘處 原始社會晚期居住址、7處石棚墓以及40餘處歷代古遺址,均採集到大量遺物。商、 西周、春秋為肅慎部、戰國為穢發部、秦為遼東郡。漢元封二年(前109年)秋,漢武帝平定了衛氏朝鮮,在東北設定了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自此至東漢、三國、西晉,梅河口均屬玄菟郡所轄。
總章元年(668年),高句麗滅亡。唐在其故地上置安東都護府轄之,梅河口屬安東都護府。聖曆元年(698年),歸渤海國長嶺府轄處“長嶺營州道”。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即金收國元年,梅河口屬鹹平路(今開原)遙領。
蒙古太宗(窩闊台)五年(1233年),梅河口屬鹹平府南境。梅河口主要居民為女真人,屬遼陽行省開原路斡盤千戶所(治所在今輝南縣境內輝發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元,將女真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設定衛所管轄。梅河口屬奴兒乾都司海西女真渚冬河衛地。明末,海西女真形成哈達、葉赫、輝發、烏拉4個部落集團。梅河口屬輝發(今輝南輝發城)、哈達(達衛城即海龍)兩部。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努爾哈赤滅輝發部,梅河口歸屬建州女真努爾哈赤部。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頒發上渝,設定鮮圍場。梅河口為封禁之地。光緒四年(1878年)始開禁。
設治後
光緒五年(1879年)設定圍場總督衙門(治所海龍城),置總管1人,轄左右協領2人。光緒六年七月四日(1880年8月19日)設海龍撫民廳,隸屬奉天府,置撫民通判1人。通判衙門、圍場總管衙門治所同在海龍城(今海龍鎮)。海龍廳下設36社,轄120個村。
光緒二十八年七月一日(1902年8月4日),海龍廳升為海龍府,添設東平(今東豐縣)、西豐縣、西安縣(今遼源市、東遼縣)、劃柳河縣為海龍府管轄。隸屬盛京(今瀋陽)將軍。宣統二年(1910年10月),旨準裁撤圍場總督衙門。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沿用府治。民國二年(1913年)一月八日,海龍府改為海龍縣,治所海龍鎮,隸屬於奉天省東邊道。原海龍府所屬東平、西豐、西安、柳河、輝南5縣劃出。全縣劃為海龍城東關、朝陽鎮、六八石、山城子等4個警區,梅河口屬六八石警區。
民國十二年(1923年),奉省令改為區村制,將全境130個村劃為8個區。
民國十三年(1924年)九月十六日,將全縣8個區改為4區20保。民國十六年(1927年),全縣調整為10區120村。梅河口為五區。民國十九年(1930年)夏,撤銷區的建制,劃44村。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軍占領東北,海龍為淪陷區,設日偽海龍縣公署,隸屬於奉天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一月十七日,全境劃為10保,88甲。是年又改為8區,仍為43村。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三月一日起實行街村制,設朝陽鎮等3個街和梅河口等37個村。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一月,梅河口村改為梅河口街,成為境內重要集鎮之一。民國三十年(1941年)七月,梅河口劃歸四平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朝陽鎮及東鳳舞村劃歸輝南縣。海龍縣將其餘村街合併為梅河口、山城鎮、海龍3個街及23個村。
1945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海龍縣民主政府,治所海龍鎮,隸屬於遼北省;實行區村制,全境劃為10個區。1946年5月18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海龍縣劃歸遼寧省,為直屬縣。5月24日,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占領海龍,成立國民黨海龍縣政府,隸屬於國民黨遼北省政府。海龍縣民主政府實行戰略轉移,開展游擊鬥爭。
1947年5月31日,東北民主聯軍(3縱8師)李紅光支隊收復海龍鎮。6月1日,海龍縣全境解放,海龍縣民主政府重返海龍鎮,屬遼寧省第四行政專員公署。海龍縣重建10個區。梅河中心區改稱梅河口區。
1948年2月,中共遼寧省委決定撤銷四地委,海龍縣歸省直屬。7月,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將海龍縣劃歸遼北省第三地委(駐西安,即今遼源市)管轄。年內,海龍縣把行政區劃為10個區235個街村(其中9街226村)。
1949年4月2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撤銷遼北省,海龍縣劃歸遼東省直屬。5月18日,中共遼東省委、省政府決定,海龍縣劃歸通化地區專員公署管理。1954年8月15日,遼東省撤銷,海龍縣劃歸吉林省,仍由通化地區專員公署管轄。
1955年5月8日,將縣人民政府改稱海龍縣人民委員會。9月15日,原東豐縣和平鄉和大陽鄉境內駐軍營地(即西工地和東工地)之行政區域劃歸海龍縣管轄。
1968年7月,成立海龍縣革命委員會,代行縣人民委員會職能。
1980年9月25日~27日,召開海龍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縣革委會改為縣人民政府。
1985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海龍縣,設立梅河口市(地級)。以原海龍縣行政區域劃為海龍區、梅河區的行政區域。將原通化地區所屬的柳河縣、輝南縣劃歸梅河口市管轄。
1986年1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梅河口市改為縣級市,仍轄原海龍縣行政區域,由通化市代管。同時,海龍區、梅河區撤銷,輝南縣、柳河縣劃歸通化市管轄。梅河口市歸通化市代管。
2013年11月,梅河口正式成為吉林省直管縣試點城市,被賦予地級市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
2016年12月,梅河口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8月,海龍縣實行鎮鄉分開,增設花園區,梅河口區改為梅河口鎮。梅河口鎮、山城鎮單設,共有2鎮10區。1956年3月19日,撤銷區的建制,重新組建48個鄉。山城、梅河口、海龍3個鎮未變。10月,海龍縣人民委員會治所由海龍鎮遷往梅河口鎮。
1958年3月上旬,將48個鄉合併為25個鄉。山城、梅河口、海龍3個鎮仍未變。9月,全縣實行政社合一體制。成立11個人民公社,所屬197個管理區。
1961年4月,將11個人民公社調整為27個,同時改管理區為大隊,所屬大隊290個,生產小隊1509個。1964年3月,將城郊、環城、郊區3個人民公社分別改稱花園、城南、黑山頭人民公社。
1976年2月,由四八石、中和、花園等公社各劃出一部分土地及人口,在梅河煤礦礦區組建紅梅鎮。全縣為4個鎮24個人民公社。
1983年9月,廢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成立鄉鎮人民政府,建立村民委員會。11月14日,福安鄉更名為灣龍鄉。
1984年6月5日,撤銷花園鄉,設立花園朝鮮族鄉。11月5日,撤銷河窪鄉,設立新合鎮。至年末,全縣有5個鎮23個鄉,315個村,25個街道,92個居民委員會。
1985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海龍縣設立地級梅河口市,以原海龍縣行政區域劃為海龍區、梅河區的行政區域,海龍區轄3鎮20個鄉,梅河區轄4個街道1個鎮4個鄉。
1986年7月28日,正式撤銷梅河口鎮,設立4個街道辦事處。11月4日,撤銷小楊鄉,設立小楊滿族朝鮮族鄉。
1988年8月11日,省政府批准建立梅河口貿易區後,7個二級站下放梅河口市管理。
1992年8月14日,將中和、曙光、進化、一座營4個鄉改為鎮。10月6日,將水道、黑山頭、牛心頂、大灣、野豬河、康大營6個鄉改為鎮。1993年11月23日,將福民鄉、李爐鄉、曙光鎮、黑山頭鎮、灣龍鄉的部分村組劃入城區,城區面積擴大到80平方公里。是年,撤銷福民鄉,設立福民街道辦事處。
1994年12月31日,鐵北、河南街道辦事處分別更名為和平、光明街道辦事處。2000年6月15日,撤銷城南鄉、花園朝鮮族鄉,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海龍鎮、山城鎮。
2002年2月27日,省政府批准將梅河口貿易區更名為梅河口經濟貿易開發區,列入省級開發區管理序列。4月,撤銷四八石鄉,其行政區域併入紅梅鎮。
2005年2月5日,撤銷野豬河鎮、雙泉鄉,其所轄區域均併入牛心頂鎮;撤銷義民鄉,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杏嶺鄉管轄。9月9日,撤銷姜家街鄉,將其轄區劃歸小楊滿族朝鮮族鄉管理,享受民族鄉待遇;撤銷大灣鎮,其轄區劃歸山城鎮管理。至2015年,梅河口市轄5個街道、13個鎮、6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
自然環境
區位
梅河口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通化市北部、長白山西麓、輝發河上游,地處松遼平原與長白山區的過渡地帶。東以一統河下游新合鎮雙勝村與輝南縣毗鄰;南與東南以分水嶺、新開嶺、盤道嶺、雞冠砬子山與柳河縣分界;西南白銀河彼岸、楊樹河上源及西部的山城鎮樺樹村與遼寧省清原縣交界;西與西北和東豐縣接壤;北與東北以亮子河與磐石市為鄰。地理座標:東經125°15′至126°03′,北緯42°08′至43°02′。距省會長春271公里,距通化市區130公里。地質
梅河口市全境南北長極至97公里,東西寬極至35公里。地處半山區,輝發河(大柳河)沿岸是3公里至5公里的沖積平原。該地區上部為第四系沖積層,下部為花崗岩。第四沖積層:人工填土層、亞粘土層、游泥質亞粘土層,局部地方有淤泥層、粗砂和礫石層等。
地貌
梅河口市橫貫腹地的輝發河、一統河兩岸屬平原和丘陵區,西南和東北部屬山區、半山區。地形南北斜長、東西較窄,宛如靴形。地勢西南和東北兩端稍高,中部較低。形成“六山一水三分田”。境內最高峰雞冠砬子位於市區西南58公里的吉樂鄉境內,海拔969.1米,最低處在新合鎮雙勝村一統河口,海拔300.4米。總觀地勢平緩,梯度不大,評價區地震列度小於VI級。
水文
梅河口市境內河流縱橫,蓄水工程多。主要有三大河流(輝發河、大沙河、一統河),全市共有大小河流50餘條,均屬輝發河水系。境內最大支流有大沙河、一統河、蓮河、白銀河、亮子河等,河長10公里以上河流25條,5公里以上的31條。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梅河口市總土地面積216400公頃。實有耕地10萬公頃,占46.2%。其中,水田4萬公頃、旱田6萬公頃。全市土地分為3個綜合區域。西南部分山地林參經營區屬山區,土壤主要是灰棕壤、草甸土、白漿土等,種植業多為旱田;中部平原糧豆產區,土壤以水稻土、 沖積土、 白漿土為主,是糧豆主要產區,種植業以水稻、玉米為主;東北部低山丘陵農牧經濟區,土壤以白漿土、 草甸為主,土質貧瘠,種植業以玉米、大豆為主。礦產資源
梅河口市礦產有29種,產地、礦點104處。其中,能源礦產煤、油母頁岩2種,產地、礦點7處;金屬礦產金、鉬、鐵、銅、鎳等10種,產地、礦點54處;非金屬礦產硅藻土、矽石、鉀長石等15種,產地、礦點32處;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2種,產地11處。已經開發利用的優勢礦產8種,其中煤炭資源儲量達2億噸,列吉林省第一位,主要分布在山城鎮、中和、紅梅鎮、曙光鎮及新合鎮等地。梅河煤礦是吉林省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2011年,全市開採量406.07萬噸,總產值18.27億元,實現利稅2.2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15.9%。金礦生產企業2家,均坐落在水道鎮,設計年生產能力5.6萬噸。鐵礦資源累計查明儲量192.5萬噸,剩餘儲量約137.3萬噸。境內鐵礦勘查項目2個,分別位於吉樂鄉境內,已探明儲量134.4萬噸和小楊鄉境內。油母頁岩已探明厚度350米,含油量在8%~10%左右,地質儲量20億噸,厚度大、品位高,極具開採價值。
水利資源
梅河口市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總量6.0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89億立方米;地下水2.16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1.14億立方米。境內河流縱橫,蓄水工程多。主要有三大河流(輝發河、大沙河、一統河)、兩大灌區( 海龍水庫灌區、鹼水水庫灌區)。蓄水總庫容5.35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1座( 海龍水庫),總庫容31600萬立方米;中型水庫2座(鹼水水庫、新合水庫),蓄水庫容4040萬立方米;小I型水庫25座,蓄水庫容7127萬立方米;小II型水庫113座,蓄水總庫容3162萬立方米;塘壩4593座,蓄水總庫容7524萬立方米。攔河壩221座(其中萬畝以上5座),電灌站686座,機電井1239眼,小井9210眼。輝發河、大沙河、一統河堤防長192公里,其中輝發河堤防梅河口段160公里。全市共有大小河流50餘條,均屬輝發河水系。多年平均降水量713毫米,平均徑流量4.15億立方米,從外縣流入本市的客水徑流量4.56億立方米,地表水總徑流量8.71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11.21億立方米,其中 地下水資源總量2.5億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每年為全市工農業生產提供水量3.07億立方米(農業用水2.33億立方米、工業和生活用水0.74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27.4%。林業資源
林業用地面積8.07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37.1%。其中,國有1.43萬公頃;集體6.64萬公頃。有林地面積6.35萬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78.9%。其中,國有0.97萬公頃;集體5.38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365.4萬立方米。其中,國有87.13萬立方米;集體278.2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9.7%,林木綠化率35%,人均公共綠地9平方米。
動植物資源
野生動物資源:全市野生動物243種,其中包括鳥類194種,爬行類14種,兩棲類11種,獸類24種;森林昆蟲600餘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有52種,其中:鳥類重點保護的有34種,主要有金雕、 大鴇、白鷺、禿鷲、鴛鴦、 白額雁、鷹類、隼類、鵠類等;省級重點保護的161種,主要有 蒼鷺、野雞、野鴨、林蛙等;獸類主要有梅花鹿、原麝、紫貂、水獺、雪兔、巨松鼠6種;其餘為兩棲類和爬行類。經濟價值較高的有170種。全市馴養野生動物歷史悠久,形成了一定規模。截至2011年末,全市有飼養梅花鹿和馬鹿養殖場(戶)125戶,養殖梅花鹿、馬鹿約3000頭。野生植物資源: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已知野生植物種類經初步統計3100種。其中,地衣類190種;苔蘚類280種;真菌類670餘種;蕨類110種;裸子植物20餘種;被子植物1850種。野生植物主要有:水曲柳、黃鳳梨、胡桃楸、紅松、長白落葉松、赤松、杉松、黃柏、樺、椴、蒙古櫪、山楊、粗榆、鑽天柳、人參、赤人參、細辛、貝母、龍膽草、天南星、地龍骨、黃芪、天麻、木通、五味子、刺五加、大葉杜鵑、小葉杜鵑、猴頭菌、松茸、薇菜、蕨菜、紅松籽、山梨、山楂、山葡萄、越桔等。具有珍稀和特殊經濟利用價值的植物種類:經濟用材樹種37種,藥用植物680種,食用植物210種,蜜源植物200餘種,觀賞植物70餘種,工業原料150種。
人口民族
2011年,全市共有183565戶,人口617262,城鎮人口達到276904人,占總人口數的44.86%;鄉村人口340358人,占總人口數的55.14%;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3.93人。全市共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錫伯族、壯族、白族、侗族、土家族、 畲族、 彝族、苗族、藏族、 鄂倫春族、 達斡爾族、維吾爾族等17個民族,少數民族共71057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11.51%。2013年,梅河口市總人口62萬人,城區常住人口3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5‰。
政治
中共梅河口市委書記:
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市長:張恆
梅河口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玟
梅河口市政協主席:劉懷玉
梅河口市監察委員會主任:
經濟
綜述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354.14億元,增長4.6%;全口徑財政收入34.63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21.05億元。經濟綜合發展水平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4年保持全省縣市第1位。2017年,在成功創建國家級衛生城的基礎上,以東北縣域第1名、全國第22名的成績,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第一產業
2011年,梅河口市水田4萬公頃,年產水稻2.5億公斤,養魚水面4303公頃,主要生產鯉、鯽、草、鯰、鰱、大銀魚、武昌魚、胭脂魚、黑魚等34個品種,年產成魚5806噸,比2010年增長3.47%;魚種產量600噸,比2010年增長3.45%,水花3.8億尾,與2010年持平,是吉林省重要水產品基地。2011年,全市完成清理林地還林1.65萬公頃;造林和補植0.65萬公頃。新植1486.67公頃;荒山荒地造林666.67公頃;跡地更新433.33公頃;四旁空閒地營造速生豐產林366.67公頃;建設“三河流域”護堤林帶180公里;綠化美化高標準村屯51個,累計綠化美化高標準村屯179個;村級以上公路綠化214.7公里,累計完成1088公里;實施封山育林面積2萬公頃。發展林下參、林下藥、果仁等各類經濟作物8666.67公頃,主要品種有紅松子、榛子、山核桃、林下參、五味子等,其中:紅松子138噸,榛子2280噸、山核桃547噸、蘋果梨750噸、葡萄258噸、123果489噸、林蛙0.017噸、梅花鹿1490頭、馬鹿1510頭、生態豬203頭、林下參1.2噸、五味子10.8噸、山野菜1.12噸、黑木耳1200噸,總產值37.9億元。11月,獲得“吉林省森林城市”榮譽稱號。2013年,梅河口市現代農業增產增效,發展基礎不斷鞏固。實現農業總產值49.3億元、牧業總產值36.1億元,均增長10%,糧食總產量達到15.4億斤。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經濟作物12萬畝,新增棚膜蔬菜1067畝。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和精品畜牧業,新增畜禽規模飼養戶202戶,新增省級標準牧業小區25個,新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202個。
第二產業
高郵工業主導產業為醫藥健康、食品加工、商貿物流、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
2013年,梅河口市開工建設項目36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3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0個,10億元以上項目7個。投資15億元的四環製藥藥品生產基地一期、投資12億元的阜康熱電二期擴建、投資2億元的吉林振澳腦苷肌肽注射液生產線、投資1.7億元的吉林四長製藥水針劑生產線、投資1.5億元的吉林森工化工異地改擴建等項目竣工;新開工建設了總投資23.7億元的通梅高速公路、投資1.5億元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OLED)和投資1.2億元的萬通梅河藥業生產線擴能改造等大項目。開發區項目建設取得實效,開工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66個,完成投資60億元,增長11.5%。與北京中關村合作成立了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建立了中梅產業發展基金,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36億元,增長27%。2013年,梅河口市民營企業達到1870戶,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3.4萬戶,從業人員達到19.5萬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12億元、增長26%,增加值151億元、增長24%。工業經濟提速增效明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30戶,預計實現總產值451億元、增長22%,銷售收入438億元、增長23%,利潤28億元、增長24%,稅金27億元、增長20%。進一步加大融資工作力度,通過"政銀企保"合作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等方式,幫助企業融資貸款47億元。
第三產業
2013年,梅河口市完成21平方公里工業新城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33平方公里南山生態城總體規劃及28平方公里現代物流港概念性規劃和項目建議書的編制。繼續推進老城區改造,投資4.6億元對26條支次道路和99個老舊居民小區,以及城區5條龍鬚溝進行了綜合改造,老城區環境進一步改善。投資6000萬元,實施銀河大街東段建設工程。加快推進新區開發建設,松江南路、景陽路及梧桐路竣工通車。完成了投資3400萬元的輝發河南灘地景觀及人民大街水系建設工程,投資2000萬元的景陽路、輝發路污水泵站建設工程。投資7800萬元的長白山植物園建設工程完成總工程量的65%。投資2340萬元,實施了綠化、亮化改造提升工程。新建續建總面積10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68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33萬平方米,解決了5540戶困難民眾住房問題。
社會事業
新農村建設
2013年,梅河口市投資3億元完成12.4萬畝基本農田整治工程,投資1.1億元新建水泥路206公里,投資8500萬元實施19座小Ⅱ型水庫除險加固、4條小流域治理、一統河灌區節水灌溉等水利工程。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累計投資2.6億元,新建和改造村部137個,建成村部健身廣場116個,改造農村危舊房6627戶;新建農村圍牆7.1萬延長米,硬化邊溝25萬延長米;新建農村安全飲水點50處,解決了2.4萬農村民眾飲水問題;建設標準化衛生廁所1100座;栽植綠化樹木364.3萬株,綠化美化鄉村公路450公里,完成省級高標準綠化美化村屯200個,完成人工造林3.2萬畝。全年預計新增標兵村15個,總數達到22個;新增先進村93個,總數達到128個;其餘村全部建成達標村。社會保障
2013年,梅河口市新增就業崗位1.2萬個,調整開發公益崗位310個。紮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城鄉居民參保達到13.3萬人;加大醫療保險擴面征繳力度,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在鄉農民參合率達到100%,報銷補償金額1.6億元。進一步提高城鄉弱勢群體社會保障和救助水平,城鄉低保平均補助水平年人均分別達到2988元和1496元,累計發放低保金8663萬元;低保戶重大疾病全額救助範圍從5種擴大到27種,全年救助1233人次,救助資金847萬元。
醫療事業
2013年,梅河口市投資4079萬元改擴建鄉鎮衛生院6所、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224個,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
教育
2013年,梅河口市投資6000萬元,新建灣龍中學等4所學校教學樓(食宿樓)和山城鎮、海龍鎮2所中心幼稚園,維修改造校舍22所,實施4所學校標準化操場建設工程。
文娛
2013年,梅河口市承辦、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和活動23次,文藝演出、廣場演出及送戲下鄉107場,全省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經驗交流現場會在梅河口市召開。
治安
2013年,梅河口市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動,建立起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民眾飲食和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被評為全省首批食品安全示範市。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市",獲得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最高獎項"長安杯"。
交通
梅河口市是吉林省東南部交通要衝和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瀋吉線、四梅線、梅集線3條鐵路和黑(河)大(連)線[1989年10月稱愛(琿)大(連)線]和集(安)錫(林浩特)線2條國道,瀋吉高速,集雙高速,撫長高速,營東梅高速分別交叉通過。
鐵路:梅河口市火車站是瀋吉、長通兩線的交匯點,是梅通(化)、梅平(四)梅杉(松崗)線的始發站,是全國48個一級編組站之一,日接發客貨列車159列。
公路:境內主要公路以梅河口為中心,呈放射狀通往瀋陽、長春、吉林、四平以及長白山腹地等地。境內省、市、鄉三級公路全長500公里。國道202線、303線、四白一級路貫串全境,日車流量13500台次。
城市名片
國家榮譽
全國雙擁模範城(第五次)、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市、2016中國十佳最美鄉村旅遊目的地、全國十佳“美麗中國·最美城鎮”、全國第三批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 、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全國綠化模範單位、2014年度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5年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全國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試點市、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第二批全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
吉林省榮譽
吉林省文明城市、吉林省直管縣試點城市。
市情簡介
梅河口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是吉林省中部城市群重要的支點城市、吉林省東南部門戶城市。全市幅員2174平方公里,總人口62萬人。2013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先後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平安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和全國十佳“美麗中國·最美城鎮”、國家衛生城等榮譽稱號,經濟綜合發展水平2013年、2014年、2015年連續3年保持全省縣市第1位。
風景名勝
輝發河濕地公園:位於輝發河城區段。跨河建有3座形態各異的大橋和1座鋼架斜拉人行橋,均安裝了不同風格的彩虹燈;河兩岸築堤為路,堤兩側以獨具的匠心構築了姑蘇風格的白玉拱橋和亭榭,江南水鄉式的小溪碧湖相連、跌水瀑布相戲;植有具長白山風情的白樺、曲柳等樹木,以及黃刺梅、金葉榆、紅刺梅、孔雀草、多種蓮荷等花草。
長白山植物園:項目總投資9100萬元。植物園依託大柳河灘地建設而成的,全長3公里,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園內收集、展示長白山區各類植物476種。集科普教育、觀光休閒、運動健身三位一體,規劃布局為“一閣、一坊、兩湖、七園”空間結構,被我市列為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城市大全-吉林篇
吉林省,簡稱吉,因境內吉林城而得名,省會長春市。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乾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現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以及19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18個縣、3個自治縣。 |
長春市 | 朝陽區 | 寬城區 | 二道區 | 南關區 | 綠園區 | 雙陽區 | 九台市 | 榆樹市 | 德惠市 | 農安縣 |
吉林市 | 船營區 | 昌邑區 | 龍潭區 | 豐滿區 | 舒蘭市 | 樺甸市 | 蛟河市 | 磐石市 | 永吉縣 |
四平市 | 鐵西區 | 鐵東區 | 公主嶺市 | 雙遼市 | 梨樹縣 | 伊通滿族自治縣 |
遼源市 | 龍山區 | 西安區 | 東遼縣 | 東豐縣 |
通化市 | 東昌區 | 二道江區 | 梅河口市 | 集安市 | 通化縣 | 輝南縣 | 柳河縣 |
白山市 | 八道江區 | 江源區 | 臨江市 | 靖宇縣 | 撫松縣 |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
松原市 | 寧江區 | 乾安縣 | 長嶺縣 | 扶餘縣 |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
白城市 | 洮北區 | 大安市 | 洮南市 | 鎮賚縣 | 通榆縣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延吉市 | 圖們市 | 敦化市 | 龍井市 | 琿春市 | 和龍市 | 安圖縣 | 汪清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