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成語是語言辭彙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漢語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套用的。基本解釋
古代[idiom;setphrase]漢語辭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習性用的固定短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具有意義的整體性。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具有結構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詳細解釋
1、習用的古語。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襲前人成語,當以奇異自強;四六宜用前人成語,復不宜生澀求異。”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凡作倔彊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當引用成語。”魯迅《墳·我之節烈觀》:“不節烈(中國稱不守節作‘失節’,不烈卻並無成語,所以只能合稱他‘不節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
2、指長期習用,結構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詞組,大多由四字組成。
清·任泰學《質疑·經義》:“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或是當時成語。”趙樹理《金字》:“我想了一陣,想出個模稜兩可的成語來,寫了‘有口皆碑’四個大字。”
定義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當然,也有中性的。 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形式
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用語和諺語總是鬆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於四個字。例如“快刀斬亂麻”、“九牛二虎之力”、“驢唇不對馬嘴”、“前怕狼,後怕虎”,這是常說的習用語;“百聞不如一見”、“真金不怕火煉”、“有志者事竟成”、“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是一些經驗之談,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屬於諺語一類。成語跟習用語、諺語是不一樣的。
結構
四字的語法結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主謂式:名副其實、盛氣凌人、杞人憂天、胸有成竹;
動賓式:好為人師、莫名其妙、視為畏途;
聯合主謂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聯合動賓式:知己知彼、養精蓄銳、防微杜漸、發號施令;
聯合名詞式:粗心大意、南轅北轍、鏡花水月;
聯合動詞式:突飛猛進、勇往直前;
動補式:逍遙法外、問道於盲;
兼語式:以鄰為壑、令人生畏;
並列式:千山萬水、畫蛇添足;
偏正式: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間可加“的”字)。
成語的結構是多種多樣的,上面只是簡單舉例的性質。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形象鮮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對比以及加重的措辭方法。如“陽奉陰違”、“外強中乾”、“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慄”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學家對成語的運用都非常注意。
歷史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其中有古書上的成句,也有從古人文章中壓縮而成的詞組,還有來自人民口裡常說的習用語。有些意義從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從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別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棟”、“虎踞龍蟠”、“東山再起”、“草木皆兵”之類,在漢語成語裡占有一定的比例。漢語歷史悠久,成語特別多,這也是漢語的一個特點。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最主要的一點是習用語和諺語是口語性質的,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而習用語和諺語總是鬆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於四個字。例如“快刀斬亂麻”、“九牛二虎之力”、“驢唇不對馬嘴”、“前怕狼,後怕虎”,這是常說的習用語;“百聞不如一見”、“真金不怕火煉”、“有志者事竟成”、“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是一些經驗之談,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屬於諺語一類。成語跟習用語、諺語是不一樣的。
成語大都有一定的出處。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鷸蚌相爭”出於《燕策》,“畫蛇添足”出於《齊策》,“刻舟求劍”出於《呂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於《韓非子·難勢》,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歸趙”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沉舟”出於《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於《晉書·苻堅載記》,“一箭雙鵰”出於《北史·長孫晟傳》,“口蜜腹劍”出於《唐書·李林甫傳》,都是歷史上的故事。至於截取古書的文句用為四字成語的更為普遍。如“有條不紊”取自《尚書·盤庚》“若綱在綱,有條而不紊”,“舉一反三”取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痛心疾首”取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禮”取自《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嘗不分庭抗禮”,“奴顏婢膝”取自晉代葛洪《抱朴子·交際》“以岳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以奴顏婢膝者為曉解當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其他採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為數很多。如“憂心忡忡”出自《詩經·召南·草蟲》,“外強中乾”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勞”出自《孫子·軍爭》,“水落石出”出自蘇軾《後赤壁賦》,“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韓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裡常說的一些四字習用語也可以歸入成語裡來。如“咬文嚼字”、“拖泥帶水”、“陽奉陰違”、“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類,與成語的結構相同。在成語中也有些是接受外來文化而出現的。如“天花亂墜”、“當頭棒喝”、“不可思議”、“不二法門”都是。
“勢如破竹”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成語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語一般所以用四個字,這與漢語本身句法結構和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有關係。
成語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詞組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例如“空中樓閣”、“鼎鼎大名”、“青出於藍”、“有聲有色”、“歡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語。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
與專有名詞
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諺語、歇後語、引語和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詞組,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有相似之出。譬如專名和科學術語都是固定詞組;諺語、歇後語、引語不僅是固定詞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與成語相似;四個字組成的普通詞組比較簡練,形式跟絕大多數的成語一樣,如“東西南北”、“春夏秋冬”之類,但是這些都不是成語。把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等的區別搞清楚,這就有助於斷定什麼是成語,什麼不是成語。現在簡單地就這方面作些說明。成語跟專名不同:專名和成語雖然都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固定詞組,但是專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莊國小”只是一個學校獨有的名稱(當然,可能有重名),“廣安人民公社”只是一個公社獨有的名稱。成語則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這個成語,既可以用來形容開敗了的花朵,又可以用來形容被打敗的軍隊,也可以用來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任何一個人對於某些事物特別感覺有興趣。
與科學術語
成語跟科學術語不同:科學術語是表示科學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觀能動性""革命樂觀主義""無限花序""平行四邊形"這些科學術語,儘管都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固定詞組,可是並不是成語。
成
與諺語
成語跟諺語不同:諺語絕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詞組。諺語經常用在人民大眾的口語裡,用在文章里的比較少。諺語往往具有濃厚的口語色彩,不象成語那樣具有文言色彩。諺語的形式,不象成語那樣整齊。例如“坐山觀虎鬥”、“天下烏鴉一般黑”之類的諺語,都不是那么整齊。當然,如果把這些諺語一定說是成語,也是可以勉強的。
與歇後語
成語跟歇後語不同:歇後語是一種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後一部分是從正面作說明。寫文章為了收到鮮明、形象、生動、具體的表達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語似的引用歇後語。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泥菩薩洗臉越洗越難看。”、“蜜餞黃連先甜後苦”這些話,都是“歇後語”而不是“成語”。
與引語
成語跟引語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個別語句,如“勾心鬥角”(見杜牧《阿房宮賦》)“水落石出”(見蘇軾《赤壁賦》)等,因為時常被人們使用,後來就成了成語。但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兩句詩。這兩句詩不是人們時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爾被引用了。因此這類語句應該稱之為"引語",不能看做是成語。
與詞組
成語跟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詞組也不一樣,因為成語由四個字組成的占絕大多數,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詞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較濃厚的普通詞組,也看做是成語。應當指出:凡是一個詞組裡的詞可以抽換的,就應該把它看做普通詞組。例如“根本改變”這個詞組,在某種場合,也可以改為“徹底改變”、“基本改變”或“大大改變”。又如“密切合作”這個詞組,可以改為“緊密合作”、“肆意揮霍”,可以改為“任意揮霍”或“隨意揮霍”。這幾個詞組改了以後,並不影響內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適。象這樣可以自由改動的詞組,都是普通詞組。
至於成語,則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成成語的詞,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來替換。例如“虎口餘生”這個成語,就不能改為“狼口餘生”或“豹口餘生”,也不能改為“虎嘴餘生”。又如:”不管哪個殖民主義者怎樣花言巧語地侈談和平,也掩蓋不了他們的侵略本質”。在這個句子裡,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語地侈談和平”改為“花言地侈談和平”或“巧語地侈談和平“,就是改為”巧語花言地侈談和平“也是非常勉強的。
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和歇後語的不同,看起來相當明顯。成語跟引語、普通詞組、諺語的區別,一般說來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們應該承認有些固定詞組或相當固定的詞組是介於成語與諺語、引語或普通詞組之間的,對這類詞組,不必一定去劃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普通詞組,因為把它該為“不值一文”、“不值一錢”或“一錢不值”都毫不勉強。但是,這個詞組畢竟有相對的固定性,極像成語,把它看作成語,也未嘗不可以。又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把它看做成語或諺語皆無不可。
非四字類
三字類
阿堵物安樂窩傲霜枝白費蠟白日夢百里才百世師擺架子敗家子拜把子半吊子半面妝半瓶醋絆腳石
幫倒忙飽眼福保護傘抱不平抱佛腳暴發戶杯中物背黑鍋比翼鳥閉門羹壁上觀避風港表面光並蒂蓮
並頭蓮不成器不倒翁不二門不鏇踵步後塵擦邊球擦屁股拆爛污唱反調唱高調炒冷飯炒魷魚車輪戰
吃白食池中物醜八怪出風頭出鋒頭出氣筒出頭鳥出洋相初生犢杵臼交吹鼓手吹牛皮醋罈子催命鬼
打邊鼓打光棍打擂台打埋伏打前站打秋風打死虎打頭風打圓場大鍋飯大手筆單相思膽小鬼擋箭牌
刀筆吏倒栽蔥稻粱謀地頭蛇墊腳石釣鰲客掉書袋掉文袋頂樑柱頂頭風定心丸東窗計東道主東方騎
東家丘蠹書蟲短平快對不起多面手奪錦才惡作劇兒皇帝爾汝交耳報神耳邊風耳旁風二把刀二百五
二而一二桿子二流子二五耦方便門方寸地方外人放空炮放空氣放冷箭肥皂泡風涼話風馬牛風木嘆
風樹悲風月場夫己氏夫妻店斧鑿痕釜生魚釜中魚父母官父母國父子兵付東流附驥尾趕潮流趕浪頭
趕時髦乾瞪眼箇中人溝中瘠狗吃屎狗腿子狗咬狗故紙堆瓜蔓抄刮地皮管城子灌米湯鬼畫符鬼門關
滾雪球過時貨海底眼邯鄲夢喝倒彩禾生耳合家歡和事老和稀泥鶴乘軒鴻門宴狐狸精糊塗蟲糊塗賬
虎而冠護身符花腳貓黃粱夢活現眼火傘張激將法及時雨急就章急先鋒集大成擠牙膏寄生蟲佳弟子
家天下假慈悲假惺惺賤骨頭江海士交際花嚼舌頭佼佼者叫化子階下囚揭蓋子街溜子[4]
五字類
愛之欲其生、八九不離十、八字沒一撇、百步無輕擔、板板六十四、版版六十四、
伴君如伴虎、邦以民為本、棒打不回頭、飽當知人飢、飽暖生淫慾、飽暖思淫慾、
飽食思淫慾、報喜不報憂、杯酒釋兵權、卑卑不足道、比葫蘆畫瓢、便宜無好貨、
冰炭不同爐、冰炭不同器、冰炭不相容、兵敗如山倒、病篤亂投醫、病急亂求醫、
病急亂投醫、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病僧勸患僧、不吃煙火食、不打不成器、
盤古開天地、捧土加泰山、捧心效西子、碰一鼻子灰、皮笑肉不笑、蚍蜉撼大木、
蚍蜉撼大樹、飄風不終朝、貧賤不能移、貧賤親戚離、平地起孤丁、平地起骨堆、
平地一聲雷、平原十日飲、破鼓亂人捶、破罐子破摔、破鏡不重照、仆妾為雀鼠、
妻賢夫禍少、騏驥困鹽車、騎曹不記馬、騎鶴上維揚、騎鶴上揚州、騎鶴望揚州、
騎驢風雪中、騎驢吟灞上、騎牛讀漢書、騎上揚州鶴、棄之如敝屐、棄之如敝屣、
千錘成利器、千里共嬋娟、千里寄鵝毛、千里始足下、千里送鵝毛、牽著鼻子走、
槍打出頭鳥、強賓不壓主、強盜掛念珠、牆倒眾人推、擒賊先擒王、輕塵棲弱草、
清水出芙蓉、清水無大魚、蜻蜓撼石柱、晴天打霹靂、秋風掃落葉、求馬於唐市、
求馬於唐肆、全國一盤棋、全軀保妻子、群起而攻之、群犬吠所怪、熱鍋上螻蟻、
熱鍋上螞蟻、人比黃花瘦、人不可貌相、人惡禮不惡、人間行路難、人間重晚晴、
人老心不老、人面逐高低、人親骨肉香、人窮志不窮、人生地不熟、人生行樂耳、
人生路不熟、人生面不熟、人生如朝露、人生如風燈、人熟理不熟、人心隔肚皮、
人言不足恤、人在人情在、日近長安遠、日久見人心、日月不可逾、日月無私照、
日長如小年、容容多後福、肉麻當有趣、如失左右手、如響之應聲、乳犢不怕虎、
瑞雪兆豐年、三百六十行、三杯和萬事、三杯通大道、三分鐘熱度、三夫成市虎、
三年不窺園、三年不目月、三人成市虎、三人六樣話、三思而後行、三下五除二、
僧來看佛面、殺人不見血、殺人不用刀、殺人不眨眼、殺人須見血、山不讓土石、
山不轉路轉、山不轉水轉、山高皇帝遠、山銳則不高、善閉無關楗、善行無轍跡、
善死者不亡、善死者不陣、善言不入耳、善陣者不戰、上不得台盤、奢者心常貧、
蛇無頭不行、捨命不捨財、捨命陪君子、射人先射馬、伸手不見掌、身大力不虧、
身後識方乾、聖人無常師、勝讀十年書、盛年不重來、虱處頭而黑、獅子大開口、
施恩不望報、濕肉伴乾柴、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藝、十八層地獄、十八重地獄、
十步九回頭、十二道金牌、十里無真言、十年不製衣、十年九不遇、十年磨一劍、
十萬八千里、十指不沾泥、十指有長短、石壓筍斜出、時窮節乃見、時勢造英雄、
始願不及此、士窮見節義、士俗不可醫、世間無難事、世上無難事、事變知人心、
事後諸葛亮、事急無君子、事無三不成、售胝足之藥、書生氣十足、樹倒猢孫散、
樹倒猢猻散、雙斧伐孤樹、水底撈明月、水過地皮濕、水火不兼容、水火不相容、
水米不粘牙、說得行不得、司空不視塗、司馬牛之嘆、司馬牛之憂、司馬昭之心、
私仇不及公、私視使目盲、思不出其位、死病無良醫、四海皆兄弟、送佛到西天、
送佛送到西、雖多亦奚為、歲寒知松柏、歲月不待人、歲月不饒人、損人不利己、
所答非所問、他鄉遇故知、塔尖上功德、貪多嚼不爛、攤書傲百城、攤書擁百城、
談笑有鴻儒、桃李遍天下、桃李滿天下、替古人擔憂、替古人耽憂、天不轉地轉、
天高皇帝遠、天公不作美、天公不做美、天塌壓大家、天下無難事、天涯若比鄰、
天子無戲言、天字第一號、鐵棒磨成針、鐵杵磨成針、聽風就是雨、痛飲黃龍府、
圖窮匕首見、兔絲附女蘿、歪嘴念邪經、萬里未歸人、萬里猶比鄰、萬錢無下箸、
萬事不求人、萬事開頭難、萬事起頭難、萬物不能移、萬物無全用、亡立錐之地、
望然而去之、威武不能屈、唯馬首是瞻、惟有讀書高、溫良恭儉讓、文齊福不齊、
文章憎命達、穩坐釣魚船、穩坐釣魚台、巫山一段雲、屋上建瓴水、無敵於天下、
無毒不丈夫、無風不起浪、無風三尺浪、無佛處稱尊、無縛雞之力、無官一身輕、
無何有之鄉、無謊不成媒、無可無不可、無立錐之地、無立足之地、無利不起早、
無巧不成話、無巧不成書、無容身之地、無所措手足、無所錯手足、無所施其伎、
無所施其技、無所施其術、無往而不勝、無鹽不解淡、無用武之地、無置錐之地、
吾家千里駒、梧桐一葉落、五月糶新谷、武人不惜死、勿為左右袒、物不平則鳴、
物以希為貴、物以稀為貴、西風貫驢耳、膝下有黃金、習慣成自然、習慣若自然、
匣劍何時躍、下筆如有神、先下手為強、象煞有介事、像煞有介事、小蔥拌豆腐、
小兒強解事、小鹿觸心頭、小事不糊塗、小巫見大巫、國小而大遺、心服口不服、
心之官則思、惺惺惜惺惺、刑不上大夫、兄弟鬩於牆、胸中百萬兵、修辭立其誠、
朽木不可雕、徐妃半面妝、學不可以已、學而時習之、學而優則仕、學問無止境、
熏蕕不同器、薰以香自焚、薰蕕不同器、啞子吃黃連、啞子吃苦瓜、嚴師出高徒、
言簡意不遺、言美則響美、言泉會九流、言人所不言、言語妙天下、言者心之聲、
妍皮裹痴骨、眼不見為淨、晏嬰之狐裘、燕雀處帷幄、養虎自貽災、養虎自遺患、
嶢嶢者易折、一百二十行、一棒一條痕、一報還一報、一鼻孔出氣、一鼻孔通氣、
一鞭一條痕、一錘子買賣、一寸同心縷、一代風騷主、一蒂兒到底、一肚子壞水、
一飯三吐哺、一飯三遺矢、一棍打一船、一棍子打死、一摑一掌血、一假手之勞、
一箭射兩垛、一覺揚州夢、一舉手之勞、一句撞倒牆、一簣障江河、一力降十會、
一碼歸一碼、一目盡天涯、一沐三握髮、一沐三渥發、一沐三捉髮、一拍一吻縫、
一棲不兩雄、一去不復返、一去不復還、一日難再晨、一身都是膽、一身而二任、
一絲沒兩氣、一推六二五、一退六二五、一碗水端平、一問三不知、一物降一物、
一物剋一物、一心掛兩頭、一言抄百總、一言以蔽之、一語撞倒牆、一淵不兩蛟、
坐山觀虎鬥、坐山看虎鬥
六字類
哀莫大於心死、矮子裡拔將軍、愛博而情不專、愛之必以其道、八竿子打不著、八字沒見一撇、
拔趙幟立赤幟、拔趙幟易漢幟、罷馬不畏鞭箠、百變不離其宗、百動不如一靜、百思不得其故、
百思不得其解、百聞不如一見、百星不如一月、卑之無甚高論、畢其功於一役、鞭長不及馬腹、
表壯不如里壯、表壯不如理壯、撥雲霧見青天、伯仁由我而死、不打不成相識、不得其門而入、
不得已而為之、不得已而用之、不登大雅之堂、不法古不修今、不費吹灰之力、不分青紅皂白、
不汲汲於富貴、不可同年而語、不可同日而語、不可以道里計、不食人間煙火、不問青紅皂白、
不幸中之大幸、不越雷池一步、不知老之將至、不知其所以然、不知輕重緩急、不知天高地厚、
不足為外人道、拆東牆補西牆、嗔拳不打笑面、陳穀子爛芝麻、陳芝麻爛穀子、成敗在此一舉、
塍蛇無足而飛、吃不了兜著走、吃人不吐骨頭、醜話說在前頭、出污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
美疢不如惡石、明人不說暗話、明人不作暗事、明月與礫同囊、摸著石頭過河、謀莫難於周密、
男女授受不親、男子漢大丈夫、擬人必以其倫、擬人必於其倫、牛頭不對馬面、牛頭不對馬嘴、
披雲霧睹青天、匹夫不可奪志、貧無立錐之地、破題兒第一遭、破題兒頭一遭、期期以為不可、
起死人肉白骨、千聞不如一見、前言不搭後語、前言不答後語、強不知以為知、強扭的瓜不甜、
巧偽不如拙誠、巧言不如直道、巧詐不如拙誠、且聽下回分解、親不親故鄉人、青龍白虎同行、
清官難斷家事、請將不如激將、求爹爹告奶奶、求人不如求己、求爺爺告奶奶、熱鍋上的螞蟻、
人不知鬼不覺、人人得而誅之、如墮五里霧中、如入無人之地、如入無人之境、如墜五里霧中、
入寶山而空回、灑掃應對進退、三步並做二步、三寸不爛之舌、三句不離本行、三拳不敵四手、
三月不知肉味、三折肱為良醫、三折股為良醫、搔首不知癢處、殺雞焉用牛刀、山頭說到菁底、
善人能受盡言、善書不擇紙筆、善言暖於布帛、上氣不接下氣、伸手不見五指、身教重於言教、
神不知鬼不覺、神不知鬼不曉、生米煮成熟飯、生米作成熟飯、生米做成熟飯、勝負兵家常勢、
勝負兵家之常、師心而不蹈跡、石韜玉而山暉、時難得而易失、食而不知其味、使功不如使過、
士可殺不可辱、士為知己者死、事實勝於雄辯、是非自有公論、手無縛雞之力、豎子不足與謀、
雙拳不敵四手、水淺不容大魚、水失魚猶為水、水因地而制流、水至清則無魚、說大人則藐之、
思而不學則殆、死狗扶不上牆、死馬當活馬醫、死無葬身之地、死無葬身之所、送佛送到西天、
雖多亦奚以為、損有餘補不足、太歲頭上動土、泰山不讓土壤、天不慭遺一老、天不憗遺一老、
天機不可泄漏、天機不可泄露、天時地利人和、天無絕人之路、天有不測風雲、添糧不如減口、
聽見風就是雨、聽其言觀其行、同患難共生死、同命運共呼吸、同生死共存亡、同生死共患難、
玩於股掌之上、萬變不離其宗、萬夫不當之勇、萬物皆備於我、萬物唯人為貴、網漏吞舟之魚、
危急存亡之交、危急存亡之秋、危急存亡之時、為五斗米折腰、唯恐天下不亂、未可同日而語、
慰情聊勝於無、聞名不如見面、臥榻豈容鼾睡、烏頭白馬生角、無所不盡其極、無所不用其極、
無惜齒牙餘論、五十步笑百步、勿謂言之不預、喜怒不形於色、喜慍不形於色、下喬木入幽谷、
夏蟲不可言冰、夏蟲不可語冰、夏蟲不可語寒、先小人後君子、小鹿兒心頭撞、小阮賢於大阮、
小水不容大舟、新沐者必彈冠、學如逆水行舟、學而不思則罔、學而後知不足、學然後知不足、
迅雷不及掩耳、鴉窩裡出鳳凰、煙不出火不進、妍皮不裹痴骨、掩口胡盧而笑、一步一個腳印、
一尺水十丈波、一床錦被遮蓋、一代不如一代、一動不如一靜、一發不可收拾、一發而不可收、
一竿子捅到底、一虎難敵眾犬、一解不如一解、一客不煩二主、一客不煩兩家、一客不犯二主、
一口吃個胖子、一塊石頭落地、一馬不鞴兩鞍、一馬不鞴雙鞍、一馬不鞁兩鞍、一馬不跨兩鞍、
一馬不跨雙鞍、一山不藏二虎、一十八般兵器、一十八般武藝、一十八層地獄、一蟹不如一蟹、
一竹竿打到底、以不變應萬變、以天下為己任、以一簣障江河、溢於楮墨之表、英雄所見略同、
有尺水行尺船、有過之無不及、有理不在聲高、有理走遍天下、有所恃而不恐、有眼不識泰山、
有一搭沒一搭、有意無意之間、有志不在年高、有志者事竟成、原野厭人之肉、遠井不解近渴、
遠親不如近鄰、遠水不解近渴、遠水不救近火、遠水難救近火、雲端里看廝殺、再實之根必傷、
張家長李家短、長安居大不易、長痛不如短痛、折衝口舌之間、真金不怕火煉、芝蘭生於深林、
知奸亦有大羅、知一而不知二、止謗莫如自修、止謗莫若自修、紙里包不住火、指冬瓜罵葫蘆、
擲地作金石聲、智者所見略同、舟中之指可掬、裝一佛像一佛、狀貌不及中人
七字類
置之死地而後生、解鈴還需系鈴人、清官難斷家務事、冒天下之大不韙、糟糠之妻不下堂、醉翁之意不在酒、得饒人處且饒人、牆裡開花牆外香、強將手下無弱兵、強中更有強中手、朝聞道夕死可矣、牽一髮而動全身、情人眼裡出西施、樹欲靜而風不止、挾天子以令諸侯、畫虎不成反類犬、識時務者為俊傑、初生牛犢不怕虎、放之四海而皆準、
另外還有八字成語,多達十四字的,這裡就不多做總結
貢獻
中國古人不但給我們後人留下了這筆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並且還讓我們中國的文化在現代信息科技傳播中收益匪淺!原因是它無形中大大的提高了計算機文字輸入的速度從而將工作效率也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舉例如下,西方文字以英文為例,它們26個字母就能組合出不同的詞句來,可以說是各種排列組合後產生的文化效應。而這樣的便利也大大有效提高了他們國家的信息傳播效率。在計算機文字輸入的速度上要遠勝過中文最開始原有的拼音或五筆輸入法,我們都知道,用原有的拼音輸入法以輸入‘皆大歡喜’四個字來舉例的話,應該總共要敲擊鍵盤共十五六次鍵盤才能將所有的字打出(還不包含翻頁找字的按鍵)。那麼相比英文則只需輸入:‘everybodyhappy’就可以了。在這個回合我們好像暫時輸在了信息輸入上面。的確英文的組合排列形式很科學。它的靈活性多樣性特點在此時盡顯其風頭正足。
誰知這樣的好景卻沒能堅持多久,居然讓咱們的老祖宗迅速扭轉了局勢。我們試著用成語模糊聲母首寫字母開始查找這四字成語。結果,只需輕易的在鍵盤上敲擊出‘JDHX’四下,就能十分輕鬆的找到赫然映入眼帘的‘皆大歡喜’。這樣一來,但凡是常用的成語詞條輸入,都基本上只需要敲四下鍵盤便可以獲得那些筆畫複雜的成語。所以在這個回合,我們又贏回來了上把曾失去的先機!這些都是成語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意義非凡!
文化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堪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某個方面內容的經典概括,對後世影響持久而深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當繼續發揮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一)“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進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的“自強不息”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作為一種精神,它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精神動力。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自強不息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拼搏進取、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力量源泉。
民國時期,梁啓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兩千年來,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學術界仍有不同的解釋,似乎還沒有公認的正確訓解。)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國學大師,他終生勤勉,致思學問,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堪稱一代學人楷模。
(二)“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
寬容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語出《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的“厚德載物”這條成語,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經典概括。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三)“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
中華民族一向對團結統一有著深刻的認識,自古就有“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的思想,認為只要內部和諧團結,上下齊心合力,力量就會增大,就能無往而不勝。《周易·繫辭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之語,這段話後來形成了兩條成語:一條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意思是說兩個人一條心,力量很大,好像鋒利的刀劍能斬斷銅鐵;一條是“金蘭之友”,用來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兩條成語均是強調團結的力量。
成語故事
【破天荒】唐朝時期,荊州地區50多年沒有舉人到京城應考中過進士,因此被稱為“天荒”,直到唐宣宗時期,有一個荊州舉人劉蛻中了進士,破了天荒。荊州魏國公崔鉉特地獎勵他70萬錢。劉蛻不受並回信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
【眼中釘】五代時期,後唐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起兵反後唐莊宗,擁立明宗,被任命為義成軍節度使,他濫用職權,欺壓民眾,經常搜刮民脂民膏。他率軍去攻打當時人們認為是眼中之釘的契丹,下令宋州百姓每人交1000錢的“拔釘費”,違者處死。
【佼佼者】東漢初年,赤眉軍首領樊崇得知光武帝劉秀不殺降將的訊息後,就率領傀儡皇帝劉盆子及丞相徐宣等30多萬人前來投降,劉秀寬待他們,賞給他們飯菜吃,問他們是否真心投降,徐宣等表示真心歸順,劉秀認為他們是鐵中之鋼、人中佼佼者。
【賤骨頭】賈璉私自娶了尤二姐,王熙鳳將她接回榮國府,正準備想辦法來算計尤二姐時,賈赦將身邊丫頭秋桐賞給賈璉為妾。這秋桐眼中容不下尤二姐,到賈母那裡告狀,賈母沒有核實就感慨說:“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
【東道主】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政,為報復鄭國與秦國聯合出兵伐鄭。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
【莫須有】南宋時期,岳飛率領岳家軍英勇抗擊金軍的侵略,所向披靡。金軍聞風喪膽,指使投誠的秦檜回南宋朝廷,離間岳飛君臣的關係。岳飛父子等被秦檜誣陷治罪,韓世忠心中不平,責問秦檜。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賊了。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唐朝一地方官為表達對皇帝的敬意,派緬伯高給皇上進貢一隻天鵝。緬伯高爬山涉水,經過沔陽湖時給天鵝洗澡,天鵝逃跑,只剩下一根鵝毛,只好寫詩“上復唐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皇帝沒有怪罪並獎賞他。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薛蟠從老家來到大觀園住下後,打聽到賈府有一所家學,學校里有許多年輕人,就動了龍陽之興,假裝去上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而已。學校里有些學生圖薛蟠的錢財就被上了他的賊船。秦鍾與賈寶玉來上學,薛蟠立刻就打他們的主意。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恆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