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北區

洮北區

洮北區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中部。東鄰鎮賚縣、大安市,西、南與洮南市接壤。總面積1874.8平方千米。總人口49萬人(2004年)。郵編:137000代碼:220802區號:0436,區人民政府駐青年南大街14號。全區轄10個街道、6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海明街道、長慶街道、瑞光街道、明仁街道、鐵東街道、新立街道、幸福街道、新華街道、城南街道、保平街道、平台鎮、平安鎮、青山鎮、林海鎮、洮河鎮、嶺下鎮、東風鄉、三合鄉、金祥鄉、東勝鄉、德順蒙古族鄉。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洮北區洮北區

洮北區位於吉林省西北邊陲,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兩省一區”的交界處,為白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全區幅員面積1818.88平方公里,轄7鄉5鎮,140個行政村,9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7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6萬,農村勞動力8萬。有漢、滿、蒙等19個民族。

洮北區公路鐵路四通八達。平齊、長白、白阿線鐵路橫跨全區南北;302國道、105、204省道東西貫通,南北縱橫,構成了洮北便利的交通網。

洮北郵政電訊方便快捷,形成了電訊和郵政通訊網路,近4萬門程控電話交換機可直拔國內外各地。無線尋呼、行動電話和國內外特快專遞業務發展迅速。

歷史沿革

洮北區地處洮兒河北岸,故得此名。洮北區(原白城市),原土名白城子。名稱由來說法多種多樣。一說為,靖安縣城尚未修築縣署,外……

白城縣,因舊城城牆均以白土墁之,蒙古語稱“查乾耗頭”,漢譯“白城子”。清初,屬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薩克領地。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蒙地全面解禁,允許招民開墾。翌年,盛京將軍設蒙荒行局,主持招墾。1904年7月4日(清光緒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盛京將軍奏準,設定靖安縣,駐白城子,隸屬洮南府。中華民國成立後,因與江西省靖安縣重名,1914年2月5日,奉令更名為洮安縣。同年6月,改隸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2月,廢止道制,改隸遼寧省(奉天省改稱)直轄,時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奉天省,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管轄。1938年5月,改為白城縣。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白城子縣改稱洮安縣。10月,開始籌建民主政府。11月,劃歸嫩江省直轄。12月.成立民主政府,稱洮安縣政府。

1946年3月,洮安縣劃歸嫩江省嫩南行政區。5月15日,撤銷嫩南行署。6月1日,成立遼吉行署,隸屬於第四專署。後又改為省直轄縣。1946年10月,洮安縣劃歸遼吉行政區直轄。(附:洮廣縣,1946年11月21日。根據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工作需要,洮安縣、洮南縣路東兩個區劃出,合併建立洮廣縣.同時,吸收賚廣縣西南角區域。隸屬於遼吉行署第4專署,後來根據形勢變化,僅存在1個多月便撤銷了。所領區域復歸原各縣建制。)

洮北區洮北區
1947年2月,劃歸遼北省第四專區。從1947年春至1948年秋為遼吉省委員會、遼北省政府所在地。1947年10月,為遼北省直轄縣。

1948年2月,劃歸遼北省的白城子後方辦事處管轄。7月,劃歸嫩江省直轄。8月,劃歸遼北省白城專區管轄。9月,改歸遼北省白城子後方臨時辦事處管轄;撤銷洮北縣,其區域併入洮安縣。10月,為嫩江省白城子辦事處駐地。

1949年5月,撤銷嫩江省,劃歸黑龍江省管轄。6月,成立洮安縣人民政府。

1950年10月23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改為白城縣,成立縣人民政府。白城子縣轄16個區:一區轄5個街、二區轄32個村、三區轄15個村、四區轄15個村、五區轄14個村、六區轄11個村、七區轄10個村、八區轄12個村、九區轄13個村、十區轄12個村、十一區轄17個村、十二區轄16個村、十三區轄16個村、十四區轄15個村、十五區轄18個村、十六區轄28個村。

洮北區文化中心
1954年8月,白城子等7個縣由黑龍江省劃歸吉林省白城子專區。白城子為專署駐地。9月15日,正式劃歸吉林省管轄,隸屬白城專區。1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民字128號]檔案批准,略去“白城子”中的“子”字,更名為白城。

1955年,白城縣人民政府更名為白城縣人民委員會。

1956年,白城縣轄18個區:計118個村、961個自然屯。

1958年11月21日,白城專區撤銷白城縣,設立白城市(縣級)。以原白城鎮的行政區域(原‘白城縣城關及城郊')為白城市的行政區域。白城專區行署駐白城市。將白城、洮南兩縣合併為洮安縣。

1959年,白城市轄4個街道辦事處、5個公社,68個管理區。

1962年10月,白城市轄6個公社,73個生產大隊。

洮北區文物古蹟
1968年8月,撤銷白城市人民委員會,成立白城市革命委員會。

1971年2月4日,白城專區改稱白城地區,仍駐白城市。

1971年12月,白城市轄3個公社,25個生產大隊。

1980年初,白城市轄14個街道、5個公社,131個居民委員會、57個生產大隊,284個生產小隊。

1980年9月,撤銷白城市革命委員會,成立白城市人民政府。

1982年,白城市轄9個街道辦事處、5個公社:57個生產大隊。

1984年,白城市轄9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5個鄉。

1993年7月2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決定:撤銷白城地區,設立白城市(地級)。撤銷白城市(縣級),設立白城市洮北區(縣級)。將洮南市的嶺下鎮、洮河鎮、嶺下鄉、永勝鄉、洮東鄉金祥鄉、德順鄉劃歸洮北區管轄。

洮北區洮北區夜景
1995年12月,洮北區轄9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10個鄉,143個居民委員會、154個村民委員會:海明街道、長慶街道、瑞光街道明仁街道、鐵東街道、新立街道、幸福街道、新華街道、平台街道、嶺下鎮、平安鎮、青山鎮、林海鎮、洮河鎮、侯家鄉、保平鄉、大嶺鄉、東風鄉、三合鄉、嶺下鄉、洮東鄉、金祥鄉、永勝鄉、德順鄉。

1999年9月23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1999]6號檔案,對白城市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1.撤銷德順鄉,設立德順蒙古族鄉。將原德順鄉管轄的明山、洮河、雙塔子、慶豐、保民5個村及洮河鎮管轄的先進、哈日呼楚、曙光、烏蘭圖嘎、敖包營子、木頭6個村劃歸德順蒙古族鄉管轄,鄉政府駐慶豐村。2.設立興建鄉。將原德順鄉轄的全保、八仙、興建、豐產、西十家子、白吉、德順昭、胡里、古城、城四家子10個村劃歸興建鄉管轄,鄉政府駐八仙村

洮北區中心廣場
2000年,洮北區轄10個街道、5個鎮、9個鄉、1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484979人,其中:海明街道26533人、長慶街道30807人、瑞光街道26515人、明仁街道20316人、鐵東街道15324人、城南街道16341人、新立街道19109人、幸福街道52197人、新華街道40386人、平台街道5846人、嶺下鎮22907人、平安鎮27579人、青山鎮13853人、林海鎮18321人、洮河鎮16923人、侯家鄉7440人、保平鄉20494人、大嶺鄉7265人、東風鄉28700人、三合鄉10273人、洮東鄉11107人、金祥鄉14004人、永勝鄉10667人、德順蒙古族鄉12369人、興建鄉9703人。

2000年10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0]10號檔案,撤銷白城市侯家鄉、平台街道辦事處。設立平台鎮,將原侯家鄉和平街道辦事處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平台鎮管轄,平台鎮人民政府駐平台。

洮北區平安中學
2002年3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2]4號檔案,撤銷大嶺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平台鎮管轄。撤銷興建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德順蒙古族鄉管轄。鄉鎮合併後,鎮政府駐地不變,2002年12月,洮北區轄8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海明街道、長慶街道、瑞光街道、明仁街道、鐵東街道、新立街道、幸福街道、新華街道、平台鎮平安鎮青山鎮林海鎮嶺下鎮洮河鎮、保平鄉、東風鄉、三合鄉、洮東鄉、金祥鄉、永勝鄉、德順蒙古族鄉。

2003年,洮北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據人口分布情況,規劃建設了40個社區。2003年底,全區面積1838.23平方千米,轄5個鎮、7個鄉、143個行政村。總人口483398人,其中農業人口205444人,占人口總數的42.5%。(統計數據來源:《吉林省年鑑2003》)

2005年,根據省民政廳《關於將鎮賚縣到保鎮劃入白城市管轄的批覆》及白城市政府關於行政區域調整暨到保鎮和鎮南種羊場交接工作會議精神,根據白城整體發展需要,市政府決定把鎮賚縣到保鎮劃轉到白城市洮北區。11月2日,鎮賚縣到保鎮劃入洮北區交接儀式在到保鎮政府舉行。(根據“吉林省區劃地名網”2007年3月資料到保鎮仍屬於鎮賚縣,待查)

2005年,撤銷保平鄉設立保平街道。2005年2月16日成立東勝鄉,由原永勝鄉同洮東鄉合併而成。2005年5月25日,由鐵東街道辦事處分出設立城南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10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廳下發檔案,撤銷白城市侯家鄉、平台街道辦事處。設立平台鎮,將原侯家鄉和平台街道辦事處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平台鎮管轄,平台鎮人民政府駐平台。
2002年3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吉林省民政廳下發檔案,撤銷大嶺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平台鎮管轄。撤銷興建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德順蒙古族鄉管轄。鄉鎮合併後,鎮政府駐地不變,2002年12月,洮北區轄8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
2003年,洮北區轄(缺街道資料):平台鎮、平安鎮、青山鎮、林海鎮、嶺下鎮、洮河鎮、保平鄉、東風鄉、三合鄉、洮東鄉、金祥鄉、永勝鄉、德順蒙古族鄉。
2005年,根據省民政廳《關於將鎮賚縣到保鎮劃入白城市管轄的批覆》及白城市政府關於行政區域調整暨到保鎮和鎮南種羊場交接工作會議精神,根據白城整體發展需要,市政府決定把鎮賚縣到保鎮劃轉到白城市洮北區。11月2日,鎮賚縣到保鎮劃入洮北區交接儀式在到保鎮政府舉行。
區劃詳情
洮北區人民政府駐青年南大街14號,轄5鄉、6鎮,包括138個行政村,1個經濟開發區、1個精品牧業發展區、1個農場;7個街道,39個社區:東風鄉、三合鄉、東勝鄉、金祥鄉、德順蒙古族鄉、平安鎮、平台鎮、青山鎮、林海鎮、洮河鎮、到保鎮。海明街道、長慶街道、瑞光街道、明仁街道、鐵東街道、新立街道、新華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洮北區位於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西端。東經122°19"~123°10"、北緯45°2′4"~45°55′2"之間。東、東北與大安市、鎮賚縣相連,西、南和西北與洮南市以洮兒河為界,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毗鄰。總面積25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洮北區地處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松嫩平原洮兒河衝擊扇上。地勢較為平坦,西北部高,東南部低,西北向東南略有抬升。海拔高度140米~292.2.米,相對高度差約為148米左右。地貌特徵,微傾斜台地,沿山前呈北東向展布,在平安鎮-平台-大嶺一線形成比高為20米陡坎與扇形地分界。區域地質為松遼平原沉降帶與大興安嶺隆起帶的過渡地帶。
氣候
洮北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有明顯的四季更替,春季乾燥風大;夏季高溫炎熱,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漫長,乾燥少雪。熱量、水分、光照資源較為豐富,水熱同季。平均氣溫5.2℃,1月平均氣溫零下16.3℃,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8.1℃;7月平均氣溫23.7℃,極端最高氣溫41.6℃。最低月均氣溫零下23.3℃,最高月均氣溫26.9℃。平均氣溫年較差40.2℃,最大日較差27.8℃。生長期年平均190天(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5℃),無霜期年平均158天,最長達236天,最短為12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85.8小時。0℃以上持續期210天(一般為3月31日至2013年10月27日)。年平均降水量399.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51.5天,最多達64天(1990年),最少為32天(2001年)。極端年最大雨量726.3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12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初霜期平均出現在每年的9月24日,終霜期平均出現在4月23日。風級大於8級風平均18.1天,年平均風速3.57米/秒。春季大風持續時間長,年平均大風日數在18至27天之間。
水文
洮北區境內主要河道有一條河流洮兒河,流經平安鎮、東勝鄉、金祥鄉、德順鄉、洮河鎮、到保鎮6個鄉(鎮),總長124.6千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區現有耕地面積154.96平方畝,其中,旱田128.56萬畝,水田26.4萬畝,農村人均占有耕地7.8畝,平均每個勞動力占有耕地20畝。土壤以黑土、草甸土、沼澤土為主,有機含量高,土壤結構及基礎肥力較好。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水量充足,雨量集中,適宜玉米、水稻、綠豆、烤菸、蔬菜等多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

水資源

洮兒河流經區內8個鄉鎮103公里,流域面積398.8平方公里。地下水貯藏量127億立方米,是一個天然的地下大水庫。據國家地礦部地質環境管理司會同有關部門共同鑑定,第三系礦岩水中含有18種微量元素,屬含偏矽酸3.8克/升,鍶0.2毫克/升,已達到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極具開發價值。

洮北區養殖業
草原資源

洮北區草原廣袤,植物繁多。全區有23萬畝草原,是發展畜牧業的天然牧場。該地生長的植物達數百種,盛產羊草、披鹼草、小葉樟等。中草藥資源,主要有防風、桔梗、柴胡、甘草等62科209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美譽。有葦塘2萬畝,年產蘆葦3000噸,並具有速生、繁茂、草質優良等特點。

礦產資源

洮北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地下有河卵石、中砂、細砂、硼潤土等幾十種礦產,其中砂石年產56.5萬立方米,硼潤土年產7000多立方米。

地理交通

洮北區東北部10公里處,轄14個行政村,3701戶、人口14272人。東鄰吉林省科爾沁精品牧業發展區,與鎮賚縣接壤;南接東風鄉直通市區;西與平台鎮相連,進入內蒙境地,北靠科爾沁大草原和莽莽人造林海,幅員面積230平方公里。

207省道縱貫鎮域南北,與長白公路相交。直通國道流向全國各地。鎮域內,道寬路暢,村村相通,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使青山鎮成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站和商家過客的必經之路。

基礎設施建設

洮北區金融機構
洮北區堅持以城區建設為基礎,市政設施日臻完善,城鎮功能日益齊全,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城區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街道寬闊,衛生清潔,環境優美,素有“瀚海明珠”之稱。水、電供應充足,地下排水暢通,具有較為完整的批發與零售市場體系。其中剛剛落成的新世紀購物中心集全國各地名牌產品,檔次高、規模大,是購買高檔物品的理想商場;長青蔬菜批發市場已成為東北三省最大的中心批發市場。飲食服務業發展迅速,以白城賓館、洮北區賓館、王府大酒店、富都、東北亞洗浴中心等為代表的賓館、飯店、娛樂城、歌舞廳近二百餘家,可滿足各種層次的客商交流、商洽、休閒和娛樂需要。城區內有白城師範高等學院、白城醫學院等十幾所大中專院校;有農業、林業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十幾個;有市(縣)級醫院5處;有廣播電台、電視台各一座,可同時播放26套節目。

經濟

洮北區醫療機構
洮北區農村經濟圍繞一個“快”字做文章,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全區農村經濟持續、穩步發展。

農業結構快調整。年初以來,洮北區在指導農業發展方式上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主導思想,以良種補貼為契機,積極引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今年,全區種植玉米60萬畝,水稻50萬畝,花生25萬畝,烤菸0.4萬畝,辣椒8萬畝。基本實現了增加花生、烤菸面積,保林果、瓜菜面積,穩定玉米水稻辣椒面積的“二增、二保、三穩”發展目標,為農業增產增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化水平快提高。他們以龍頭企業建設為依託,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目前,全區規模化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232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5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9戶。農產品加工能力達到65%以上,帶動農戶22000戶。特別是稻米加工業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年加工能力達到了37萬噸,對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花生加工和畜禽屠宰加工也都有了較快發展。同時堅持把“三品”品牌創建作為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積極推進。目前全區“三品”認證數量達到34個,其中綠色食品11個,有機食品4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19個。建立了5個國家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到8萬畝,使全區農產品品質有了大幅提升。

惠農政策快落實。該區各鄉鎮和涉農部門加強協調,積極爭取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和資金。目前,爭取“一池三改”項目、“標準糧田改造”項目、“一村一品”項目和“節水灌溉”等項目資金623萬元;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惠農政策資金總計1.43億元,並全部落實到位,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積極動員,進行農業參保,參保戶達19222戶,占農戶的37%,參保面積34600公頃,為確保農民有穩定的收入提供了保證。認真抓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設。新增加投資902萬元,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網鋪設45處;維修抗旱水源井10855眼,新打和重打抗旱水源井1196眼,確保了全區在早春的乾旱天氣下農作物種植和生長的水源需要。

畜牧業規模快增長。洮北區堅持把畜牧業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認真落實發展畜牧業的各項措施,有效促進了全區畜牧業的發展。截止到目前,全區規劃建設各類規模化養殖場31個。其中奶牛養殖園區3個,正在建設的榨奶站3個,規模化育肥牛場2個;規模化養豬場4個,正在建設的養豬場7個;肉羊(絨山羊)養殖園區1個、建設肉羊飼養場2個;蛋(肉)雞養殖場3個、規劃建設肉鴨養殖園區4個。新發展畜禽養殖大戶52戶。新發展奶牛2400頭,肉牛發展到1.35萬頭,生豬發展到9.6萬頭,新增良種絨山羊4500隻,櫻桃谷肉鴨發展到31.4萬隻。

效益

洮北區辣椒
農業快發展。“常規農業抓品質,特色農業抓效益。”在抓好常規農業的同時,他們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蔬菜、烤菸等效益農業。目前全區共完成桑樹嫁接苗建園5000畝、實生苗造林5000畝、白刺造林780畝。菸葉種植223公頃,超出計畫種植面積11.48%,預計產量可達到11148擔,總收入可達到585.2萬元。規劃建設了東風鄉綠水村蔬菜園區和林海鎮鐵嶺村蔬菜園區。蔬菜種植面積達12萬畝,其中保護地蔬菜生產面積4600畝。其中溫室面積1500畝、大棚面積3100畝。預計蔬菜年產量1.92億公斤,年產值1.61億元。

新農村建設快推進。他們堅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核心任務來抓,使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去年15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基礎上,今年新農村建設推進村達到29個。落實了新農村建設幫扶領導及幫扶部門,截至目前。幫扶項目達到36個,投入資金達到200餘萬元。投資14720萬元,完成泥草房改造1846戶,正在施工1105戶,已經備料914戶。

風景名勝

白城市洮北區旅遊資源豐富。具有新石器時代和遼金時代的古遺址和古墓群43處,古廟址12處。近年來,白城市、區圍繞“創三城、建三園”的城市建設總體戰,狠抓了綠化、淨化、亮化、美化、香化工作,對開發旅遊資源不斷加大了投入,使團結湖風景區、八仙新村、德順雙塔、98抗洪紀念塔等很多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初具規模。森林公園、勞動公園、運河帶狀公園、環城林果園和鶴城大運河等人工景觀也正以獨特的風格和魅力,吸引著廣大遊客。

漢書遺址

洮北區漢書遺址
漢書遺址位於大安市月亮泡鄉漢書村東北1公里的月亮泡南岸一個隆起的黃土崗上,經考證,漢書遺址屬青銅時期人類生活的遺存。

漢書一期文化居民較廣泛地使用了青銅器,進入了青銅器時代。當時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制。已邁向了階級社會的門檻,其年代相當於中原的西周時期。

漢書二期文化遺物相當豐富,有陶器、骨角器、石器、青銅器及少量鐵器。當時人民已過上了定居生活,農業、漁業在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制陶業也有了相當發展和進步,並且出現了原始紡織業。漢書二期文化年代下限相當於西漢,其族屬可能是當時活躍在松嫩平原的夫余族。

黃榆景區

在距通榆縣城約60公里,興隆山鎮西南2公里處,有一片至今保護完好、亞洲最大的蒙古黃榆林,這是具有原始風韻的面積約50平方公里的天然森林浴場。

站在賞榆亭上望去,蒙古黃榆樹盡收眼底。有的象古藤盤柱,有的如游龍過江,有的若霸王揮鞭,有的似八仙過海。隆冬時節,呼嘯的北風和漫捲的黃沙一見到它,便馴服地放慢腳步;陽春三月,別的樹種剛從睡夢中醒來,蒙古黃榆就已經吐出蔥鬱的葉子,莽莽蒼蒼,引來各種禽鳥在枝頭棲息;酷暑盛夏,它總是長舒猿臂,濃蔭下布,為八方遊客納涼提供方便。

無論怎樣乾旱、燥熱的天氣,只要置身其中,無風自涼,無雨自潤,清爽至極,好似仙境。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