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原因
個人歷史
書里曾經提到過,按照純元的條件,如果她是一個公主的話,那么她將會是一生無憂的,卻偏偏做了皇后。作為皇后要心狠,以各種手段鎮壓後宮,這一點恰恰是純元所欠缺的。而她和皇帝的愛情注定是不能長久的。只因為他們是皇帝和皇后,注定皇帝不屬於自己,要有更多的壓力在身。
皇帝作為天下之主,有時往往會身不由己,為平衡前朝後宮勢力,就要周鏇於各個妃子之
間。而皇后作為後宮之主,就要對皇帝的行為做到不妒,這樣對一個真正愛皇帝的人來說無疑也會耗盡心力。何況自古後宮鬥爭不斷,為了榮寵,後宮女子爭寵的手段是無所不用其極,這對於性格善良溫柔的純元來說,是無招架之力的。
何況三角戀終有一人會受傷,朱宜修要殺純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搶走了自己的愛人,感情使人失去理智,最終朱宜修鑄成大錯。歸根究底,純元和皇上是彼此身份不對,如果他們不是皇上和皇后,而是普通的夫妻的話,那么他們應該可以彼此相守,一生一世一雙人,會很幸福。
而事實上他們兩個,都是封建時代的犧牲品,從這點上也是切合了作者當初創作《甄嬛傳》的初衷:通過揭露後宮女子悲慘的命運,進而揭露封建社會的無情
。
蓮泥不染
宜修弄走了一個純元,何曾想來了一個甄嬛,總結而知,擁有過才叫失去,宜修自認的“愛情”,並非因對手的來去而失去或擁有。作者說過,寫此小說是為揭露封建社會,可封建社會的形成難道不是活在其中的一個個人物貪慾“匯集”而成的嗎?
口口聲聲自認犧牲品的所謂“小人物”難道就例外了嗎?親手又締造了多少個犧牲品?親手又為“封建制度”增添了多少磚瓦?宜修若是犧牲品,純元亦是!可玄凌難道不是?如果封建時代特別看重嫡庶之分的話,在那個封建社會下“庶出”的宜修成為皇后反而應該是個“奇蹟”。
若那時屬於自由聯姻,皇帝怎么會選擇宜修作為後宮的犧牲品?而是自始至終皇帝只會自由選擇純元一個後宮!更何況文中只有純元例外,善良的認為自己是導致宜修失寵的原因,還想著要認錯,沒曾想報復和害誰,至死都善良的為害自己的敵人著想。
沒有因為自身的痛苦而把它嫁接給她人者,無論大小人物,才完完全全配得上“無辜和叫屈”,否則豈不是用她人的犧牲親自唾棄自己?如果沒有例外也可僥倖說“自己是封建的犧牲品”,可歷代又有多少個出污泥而不染的後宮嬪妃,比如文德皇后…,所以說“純元若活著也會變壞”那句話,純屬只是為走歪路之人的行經開脫狡辯的又一託詞藉口和揣測。
人物關係
與皇帝玄凌
純元皇后是皇帝玄凌的嫡皇后,少年結縭,恩愛非常。當年皇帝在太液池看到她,驚為天人,決定娶她。從此兩人琴瑟和諧。理論上她比皇帝大兩歲,愛上她時皇帝才13歲,少年時期的初戀是刻骨銘心的,何況是舉世無雙的宛宛。
所以她成了他一生摯愛,即使是在她死了之後也沒有忘了她。而他死前更是留戀那段自己和她當年相愛的時光。兩人有一個孩子,但是一出生就死了。而純元皇后也因難產而死。
朱柔則自遇到玄凌就不把他當成皇上來愛,而當他是情郎來愛,是因為她高潔清淨心無雜念,其實也就是因為她“純真”。
而“純真”,對於後宮的女人們來講是奢侈的,舒貴太妃也“純真”,因為她是擺夷女子自來的我行我素,朱柔則的純真也是天然的,眾人的回憶里她就象一泓清泉,想來形容玄清風度的句子未嘗不可以用來形容芸芸,清灑如雲中君吧。
她不慣這宮廷生涯,於是她也如甄嬛一般,念過“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可是後來她不再念這詩了,因為“兩情相悅”,因為已得一心人。她是真的不適合做皇后的人,她不願意去管理六宮的繁雜,也未必有能力去管,當時的朱宜修以皇貴妃的身份代她處理六宮事務。
她與玄凌一處談詩論畫,舞一支驚鴻給情郎看,彈一曲琵琶給他聽,與他共飲一杯茶,與他同種一株梅,少年夫妻恩愛情篤,這是朱柔則唯一所求的。她成就了玄凌“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夢,她讓玄凌相信世上有至真至純的真情真愛,自她之後,玄凌尋尋覓覓,他再沒有找到與她在一起的愉悅。
玄凌對朱柔則那般深情,是柔則同樣一顆真心換得的,她的恩寵看上去得來全不費功夫,可別人費盡了功夫,卻失卻了一顆本應在愛情里最純最真的心。說起是玄凌為了朱柔則而傷害了後宮裡所有的女人,可以從一個角度上講的通,就是因為朱柔則,後宮裡所有的女人都失去了一個機會,一個完完全全得到他毫不保留的愛的機
會,如果長的像朱柔則,就成了他欺騙自己麻醉自己的影子。
於是她的“好”斷送了很多的希望,“純元皇后”在宮裡大大小小的陰謀里被人利用,朱柔則的小字飄蕩在許多血腥的殘殺之中,慢慢的,這個名字開始變得讓人無奈,讓人皺眉頭甚至讓人不耐。
《後宮》還是給讀者留了點盼頭和想像的。況且,作者給足了讀者面子,加了不少現代元素,諸如一夫一妻制、地下情,賦予了角色開明而非迂腐的頭腦:甄道遠夫婦、三女一男、甄嬛的姐妹眉莊、太醫溫實初、六王爺玄清、慕容世蘭等幾位妃嬪、甚至太監李長,都是堅持“唯一”、敢愛敢恨的人物。他們對摯愛的概念很清楚,得不到寧願不要的乾脆與幹練的特點是鮮明的;或者說,除了情節需要叫玄凌泡在美女堆中外,我們幾乎是看不到三妻四妾的浪蕩子的。
玄凌是帝王,除了朱柔則,他能給後宮嬪妃的情與愛,都是帝王之愛,或者連帝王之愛都不給,只有寵與不寵之分,這寵與不寵很多是與朱柔則相關的,凡與相關,多半是極悲慘的結局。
與繼後宜修
純元是宜修的同父異母親姐姐,母親為正室陶夫人,宜修為側室庶出,兩人出生時間差兩時辰(作者番外夜深沉里撰述)。皇帝與宜修應太后之意結合,答應宜修生下皇子之後立為皇后,不過當皇帝遇見純元一見鍾情後立純元為皇后。但無論如何,皇帝的"愛情"自始至終只給過純元。
而皇后之位、母儀天下之位,涉及整個國家所以哪朝哪代都是用綜合性選擇,而不是皇帝個人之意隨便設立和廢除。宜修認為孩子也成庶出,使受夠庶出之苦的她忍無可忍,設計下毒讓純元難產而死,母子俱亡。
但可笑的是,繼任皇帝予潤也是庶出,而繼後朱宜修自己卻是因她最恨的姐姐純元的遺言而被立為皇后,踩著親姐姐的屍體,踏著親外甥的血,她終於如願以償得到了她想要的後位,然而卻從來沒有得到過皇上的愛,就連甄嬛亦如此。
書中,純元冰雪聰明,死前未必不知宜修的毒計,卻依然選擇逼皇帝立誓要善待宜修永不廢棄她。但純元也是真善良。她的得寵,都是母親陶夫人所做(朱宜修夜深沉番外可查證
),因為宜修是庶出竟然嫁進了皇家,心有不甘,在宜修生病之時,陶夫人給女兒純元穿艷裝去看望宜修,"正巧"遇見王爺,這才引得玄凌對純元的寵愛,也是宜修失寵和被再一次成為庶出的標誌。
宜修行使毒計,純元卻依然選擇逼皇帝立誓要善待宜修永不廢棄她。有人會善良到臨死還對敵人示好嗎?她既知命已不久,索性讓皇帝只記得她的好。心機至此,宜修非敗不可。番外也指明純元死前確實猜到了宜修所為,並對宜修失寵一事表達了歉意(望著宜修用最後的力氣說出)。
走了一純元,何曾想來一甄嬛,宜修連純元的影子都鬥不過,總結知,宜修自認為的“愛情”自始至終“沒失去過”,因為從沒“擁有過”。多年風風雨雨走過來的,宜修與玄凌怎會沒有夫妻情分,只是他們這樣的“夫妻”與尋常人家太不相同。
純元太不懂做皇后,宜修卻太懂得做皇后,她時時刻刻守著皇后的儀制禮數,玄凌在她面前也只有做一本正經的皇上,於是“帝後”反在“夫妻”之上,不怪玄凌會說,宜修只是皇后,她不是妻,這或者也是許多做皇后的悲哀。再狠毒的女人,也會一往情深,只是善良的人情深是傷己,狠毒的人情深是傷人又作己,她縱是不恨玄凌,卻也已經報復夠他了,她讓宛宛死,就是在他的心上捅刀子,留下一個永不能癒合的傷口,卻不知道他與她之間的情永遠不能平等,若以情之深淺來論辜負,那么辜負,遠在他遇到宛宛之前。
她這一生都活在揮之不去的純元陰影中,純元是她的免死牌,也是催命符。
後宮之中可憐之人未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卻一定有可憐之處,宛宛最後求玄凌要一輩子待宜修好,無論如何不要廢棄她,未嘗不是覺得她也可憐。而最後所有的真相揭開,她小心翼翼地在玄凌面前攢得的多年情分也一朝斷送得乾乾淨淨,一句死生不復相見,玄凌對她再無餘情。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既然宜修恰如私願自願選擇封建制度的婚姻,就要準備為封建制度作奉獻。更何況,那個“私原”是難動搖的中囯古代皇家婚姻制度。
與新後甄嬛
原著小說:兩者沒有血緣關係,女主甄嬛
出場時,純元皇后已死去數年。女主後來受寵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長得像純元皇后,電視劇是“五分相似,五分性情”,原著描寫是“三份的相似,五分的性情”
(槿汐所述),當今皇后能坐穩後位也是因為是其親妹妹純元的緣故。
並且,甄嬛的受寵是因為容貌酷似純元皇后,沈眉莊的受寵是因為儀態與純元皇后迥同,安陵容的受寵是因為歌聲和純元皇后有著六七分相似。還有史美人的鼻子,李修容的手指,端妃的琵琶,敬妃的溫婉,安陵容的歌喉……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朱宜修夜深沉番外描述)。
你看到的萬千寵愛,都只是純元的影子。
後來女主被禁足也是因為誤穿了她衣服的緣故,而被廢出宮時女主才完全明白皇帝心裡沒有自己,而自始至終都只有純元皇后一個人,讓女主從帝王虛幻的愛情美滿中徹底清醒,而女主也因此蛻變,為以後回宮埋下重要的心理伏筆。
電視劇內:大理寺少卿甄遠道之女甄嬛,在她出場時,純元皇后已死去數十年,她與純元皇后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她卻與純元皇后卻長得有七分相似。
第一集皇上與太后親自選妃之時,太后與皇上見到甄嬛之時都頗為吃驚的場面,第四集皇后對皇上說的一番話,以及皇上賜予甄嬛的封號都證明了她與純元的相似,所以甄嬛在宮中以及宮外的的命運深受其影響。
從皇上賜香囊於甄嬛,讓她進宮,封她為菀常在,晉封為貴人、嬪之後的萬分榮寵,很大部分是因為甄嬛的容貌酷似純元皇后,加之,在第六集中與皇上在御花園中偶遇,為甄嬛的簫聲所動,十三十四集中,在溫宜公主的周歲生辰上所作純元皇后擅長的“驚鴻舞”,驚艷四座,艷壓群芳,皇上也為其傾倒,由此甄嬛更得盛寵。
此後,甄嬛的出宮也與純元有著莫大的關係。
四十三集中,冊封禮前,甄嬛發現禮服不妥,便草率地穿著內務府送來的替代禮服前往受禮現場。皇后當場指認甄嬛身上的衣服系已故純元皇后的舊衣,皇帝更是錯認甄嬛為純元;皇帝被揭破秘密,尷尬惱怒,指責甄嬛冒犯純元皇后,將其囚禁於碎玉軒,非召不得出。
甄嬛始知自己原來一直都是純元皇后的替身,徹底心碎。
四十五集中,身懷有孕的甄嬛去為甄遠道求情,誤見皇帝所寫“莞莞類卿”,才真正知道原來皇帝此前對自己的萬般寵愛只因自己的容貌與純元相似,一時之間痛心無比,受到刺激早產。人道世間男子皆薄倖,替甄嬛悲哀之餘,卻也捨不得苛責玄凌太過殘忍,至少甄嬛能“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正是拜“宛宛”所賜,拜玄凌對宛宛深深地愛意所賜,所以即便最後敗也宛宛,也算給了她一個明明白白的結局。
由此,女主甄嬛才從帝王虛幻的美滿愛情中徹底清醒,完成了她的心理蛻變,為此後女主的回宮埋下了心理伏筆。所以說,甄嬛的種種變化,都與這位從未露面的純元皇后有著莫大的關聯。
小說結局
純元皇后喜用芭蕉配食,宜修就是在純元服用芭蕉葉蒸的食物時候與桃仁(兩者混合則傷胎)管齊下,胎兒必不能保。朱宜修就是用這個方法讓純元皇后難產而亡的。宜修是純元的異母姐姐。
純元被自己的親妹妹下毒,難產母子俱亡。然而她聰明剔透,其實也明白是她妹妹乾的,但還是沒有告訴皇上,反而求皇上今後無論如何都不要厭棄自己的妹妹,最終撒手人寰,給皇帝留下一生的遺憾。
多年以後,女主角甄嬛藉口查皇后宮裡多領的月銀,把皇后最得力的三個大丫頭連夜審訊,得知了當年純元皇后的死因。玄凌招了端貴妃、德妃、甄嬛、胡蘊蓉等人連夜審問皇后,皇后自己說出實情。
皇上命甄嬛擬廢后詔書,但太后趕來攔著沒讓皇上蓋印,理由是純元皇后死前要皇上答應善待朱宜修,並且朱家不能出廢后。於是皇上命人將皇后一切金冊金印全部收走,幽閉鳳儀宮,只給最末等的更衣待遇,並且非死不得出。
【電視劇是皇帝知道真相後,本來要廢了朱氏皇后,但終因太后的勸阻和純元的遺言而沒有廢后,只是囚禁了烏拉那拉氏皇后而已,而甄嬛在乾元一朝最高的位份只有皇貴妃而不說。】
而皇后宜修自己是成也純元,敗也純元,不能不說可悲。
小說解析
蝴蝶夢
可以說,作者設計純元皇后這個人物的手法其實是和名著《蝴蝶夢》有點相像。在《蝴蝶夢》中,呂蓓卡(Rebecca)是在女主角出場前就已經死去,但是其影響卻貫穿全書,在《蝴蝶夢》中你可以從其他人的講述中“看到”一個完整的呂蓓卡,而你可以看到呂蓓卡“陰魂不散”,呂蓓卡雖死了,卻還像活著一樣影響他人,而後來曼德利莊園付之一炬也是她的僕人丹弗斯的傑作。
在《甄嬛傳》中,甄嬛出場時純元就已經死去數年,然而甄嬛受寵是因為長得像她,而甄嬛被廢也是因為冒犯了她,皇后坐穩後位也是因為她的遺言,而後宮所有的女人都或多或少帶有她的影子。所以。她雖然死了,當對後宮的影響卻沒有因此而終止。在這點的設定上與《蝴蝶夢》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然而與《蝴蝶夢》不同的是,呂蓓卡其實是一個表面聖潔,實則放蕩的一個人,而純元皇后一直是完美的化身,可以說“此人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
人物列傳
在電視劇《後宮甄嬛傳》當中,甄嬛的受寵是因為容貌酷似純元皇后,安陵容的受寵是因為歌聲和純元皇后有著六七分相似。純元皇后雖已去世,卻給劇中女主角的人生帶來了很大影響。
純元皇后朱氏,諱柔則,字宛宛,東海郯人。十五歳來歸。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帝立為後,寵嬖專房,唐盛時驚鴻舞最為飄逸,亂離之後,絕不復傳,後得編排以白衣舞之。於是驚鴻舞復傳於。婉嫕有婦德,美映椒房,七年六月,生皇子,即於是日崩,壽二十。帝深慟,服縞素十二日,制述悲賦以念之。追謚純元敦淑貴惠皇后。諸王、群臣妻妾俱會喪。葬泰陵,後即於此起泰陵焉。升祔太廟。子一,殤,未命名。
小說原型
純元的身世背景,她是朱柔則,其母陶夫人為正室妻房,純元系嫡出。加之純元之父有一姊妹,也就是太后朱成璧,如此純元便是太后侄女,其身世極其顯赫。
周娥皇,五代末年南唐國主李煜的妻子,姓周,名憲(又說名薔),字娥皇。
馬令著的《南唐書》中的《昭惠周后傳》。
電視劇改為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清高宗乾隆弘曆的原配皇后。娥皇是優秀的音樂家和舞蹈家,“通書史,善歌舞,精音律,尤工鳳蕭、琵琶”。史書並鄭重記載她“國色”,才華洋溢,其創作為:《邀醉舞破調》、《恨來遲破調》。她親自重新考證編排唐明皇時代的“霓裳羽衣曲”,使其再次流傳於世。
《清史稿》記載“上甚重之。十三年,從上東巡,還蹕,三月乙未,後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慟,兼程還京師,殯於長春宮,服縞素十二日。 皇貴妃高佳氏薨,上謚以慧賢,後在側,曰:“吾他日期以‘孝賢’,可乎?”至是,上遂用為謚。並制述悲賦,曰:《易》何以首乾坤?《詩》何以首《關雎》?惟人倫之伊始,固天儷之與齊。
歷史原型
,四阿哥雍親王胤禛(即雍正)即位後追封其為純元皇后,出於電視改編,宜修在小說中做的一些“善事”被改編成純元所做。
《後宮甄嬛傳》是架空歷史的小說,也就是說純元皇后是架空小說
雍正皇帝生前,只有一個皇后,這個皇后就是“孝敬憲皇后”。
在《清史稿》中,對於“孝敬憲皇后”的記載非常簡單,加上我們日後添加的標點符號在內,才11個字。具體是這么說的:孝敬憲皇后,烏喇那拉氏。
滿洲正黃旗,內大臣費揚古之女。元配嫡後。世宗為皇子,聖祖冊後為嫡福晉。雍正元年,冊封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謚孝敬皇后;乾隆、嘉慶累加謚,曰孝敬恭和懿順昭惠莊肅安康佐天翊聖憲皇后。祔葬泰陵。子一,皇長子弘暉,殤。
這位烏喇那拉·費揚古的女兒早先在康熙皇帝身邊服侍,頗得康熙皇帝喜愛,而拴婚給皇四子。而她的具體年齡,誰也說也不清楚。而且,當時進宮當宮女的途徑要么是通過選秀留下來,而沒有冊封的,要么是上三旗的包衣。好像沒看到說烏喇那拉氏是哪年選秀的記錄,只說她是在康熙身邊服侍的。烏喇那拉·費揚古的女兒,就是雍正皇帝生前唯一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