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版 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書 號】 7117069759
【出版日期】 2005 年9月
【開 本】 32開
【版 次】 1-1
內容簡介
蒲輔周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中醫藥學家,在中醫界享有極高聲譽。本書分論述、醫話、方藥雜談、醫案四部分。前三部分主要收載了蒲老關於中醫基礎理論、中藥、方劑學知識及部分疾病治療經驗的論述,第四部分收載蒲老經治的內、婦、兒科疾病及其他雜病案例110餘則,並附有簡明按語,對讀者理解蒲老學術思想和醫療經驗有一定的幫助。 本書可供廣大中醫工作者閱讀,尤其對臨床人員提高辨證論治水平有極大的幫助。
目錄信息
(一)略談辨證論治
(二)時病的治療經驗
(三)低燒的治療經驗
(四)麻疹的治療經驗
(五)乙型腦炎的治療經驗
(六)痢疾的治療經驗
(七)腺病毒肺炎的治療經驗
(八)支氣管炎的治療經驗
(九)腎炎的治療經驗
作者簡介
蒲輔周 (1888—1975)蒲輔周,中醫學家。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精於內、婦、兒科,尤擅治熱病。傷寒、溫病學說熔於一爐,經方、時方合宜而施。在幾次傳染病流行時,他辨證論治,獨闢蹊徑,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為豐富、發展中醫臨床醫學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蒲輔周,原名啟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於四川省梓潼縣長溪鄉一個世醫之家。祖父蒲國楨,父親蒲仲思,都是精通醫道、名聞鄉里的醫生。蒲輔周在家居長,下有弟妹6人。全家靠父輩行醫為生,家境甚清貧。蒲輔周7歲開始上私塾,11歲後在上國小同時,還由其祖父講授醫書。15歲起,在祖父潛心教授下,他掌握了不少醫藥知識。於是,白天隨祖父臨床侍診,入晚苦讀到深夜。他以《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為基本研讀之書,以《外台秘要》、《千金方》及歷代諸家之書為參考之學。經3年的苦讀與侍診,蒲輔周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18歲便懸壺於鄉里。他牢記前人“醫乃仁術”之教誨,將名字改為輔周,取輔助貧弱、周濟病人之意。
1917年,蒲輔周至成都開業,數年後返回梓潼行醫。1927年被選為四川梓潼縣商會評議員。1933年被選為四川梓潼縣第一區區長,數月後因病辭職。在此期間,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1931年倡議成立了梓潼縣“同濟施醫藥社”。此慈善機構,解決了不少貧苦百姓無錢請醫買藥的困難。還創辦了平民教養廠、“施棺會”、西河義渡等多項慈善事業,活人濟世,受到當地勞苦大眾的歡迎。
1936年,有感於時事日非,且不屑與地方政界同流,蒲輔周又赴成都行醫。同時,在成都亦辦起了“同濟施醫藥社”,並與泰山堂訂下契約,無錢買藥的病人經他免費診斷後,可持他的特定處方去泰山堂抓藥,賬記在他名下,由他定期去結算。
1940年,梓潼霍亂流行,蒲輔周聞訊後,立即匯200銀元和處方一張,要他弟弟們將治療霍亂的藥方抄錄後四處張帖,廣為宣傳;把所匯銀元買成藥品,半價發售,貧窮的分文不取。1945年,成都麻疹流行,蒲輔周常涉水到御河邊和城郊勞動人民聚居區,為他們免費診治。
1955年,衛生部中醫研究院成立,蒲輔周奉命調京工作。進京前,他回梓潼,為民眾掛牌義診3日,每天黎明即起,一直診病到掌燈時分。抵京後,他在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內科工作。1956年參加農工民主黨。1960年任中醫研究院內科研究所內科主任,196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65年任中醫研究院副院長,並曾任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常委,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科委中醫專題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等職務。1975年4月29日逝世於北京。
蒲輔周一生勤於臨床,著述較少,除發表的幾篇論文外,其臨症醫案經學生門人整理出版者有《蒲輔周醫案》和《蒲輔周醫療經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