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本片故事取材於真實事件。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城,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為了保護難民和中國軍人的生命安全,以寂然法師為首的棲霞寺僧人自發組織起來,創辦佛教難民收容所,先後援助和安置難民24000多人。在與日軍的抗爭中,許多僧人慘死在日軍的槍口下。寂然法師等人不畏犧牲,一邊援助傷病難民,一邊設法保護抗日軍人,掩護他們安全過江,又冒著生命危險把記錄著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證的膠片送出南京。在與日軍抗爭的過程中,手無寸鐵的中國僧人們面對死亡,毫不畏懼,以普渡眾生,慈悲為懷的佛教教義為武器,展開面對面的鬥爭,書寫公開信,揭露日軍暴行,與兇殘的日軍進行了一場人性與獸性的較量。最終正義戰勝邪惡,保全了千年古寺,保護了24000多難民的安全,全片弘揚了偉大的人道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佛教僧人高尚的愛國情操,展現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歷史背景
一部名為《棲霞寺1937》的電影日前正在南京緊張籌備,記者從中獲悉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3月,南京棲霞寺一位監院僧人帶領僧侶庇護了24000餘名日寇鐵蹄下的難民。
千年古寺成了“難民營”
傳真師傅現在是棲霞寺的監院,自從進寺以後,他的師傅便不斷將1937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發生在寺里的一些事講給他聽。師傅告訴他,從1937年12月13日開始,大量的市民湧入棲霞寺。僅13日當天,就有500多市民陸續湧入棲霞寺尋求庇護。此後一直到1938年3月,最後一批難民轉移到國際安全區,棲霞寺一共庇護了24000餘人,這裡面既有無辜平民也有放下武器的國民黨官兵。
傳真師傅沒想到寺院還有這么一段讓人感動的歷史,為了證實它的存在,他開始有意識地收集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前幾年棲霞寺後山出土了一塊石碑,上面詳細記載了棲霞寺在1937年的冬天給多少平民提供了生的希望。香港出版的《棲霞山志》上也詳細記載了那個冬天,出家人為了庇護難民做出的犧牲,後來出版的《拉貝日記》里也描述了這個不是難民營的難民營。
佛家“辛德勒”挺身而出
傳真師傅說,24000餘人只是不完全統計,《棲霞山志》上的記載是30000餘人,然而不管是24000餘人還是30000餘人,收留他們對於棲霞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數九寒天,幾萬人的吃住怎么維持,寺外是兇狠的日寇,寺內是嚴寒、飢餓和疾病,出家人身上擔著的是雙重重擔。這時候有個人挺身而出,《棲霞山志》記載:寺眾恐禍及,謂師曰:“從井自陷,智者不為,況寺財已絀,曷不順之?”師曰:“釋氏方便之教,普度眾生,吾人暮鼓晨鐘,孜孜躬年,現正面臨考驗。今獸兵塞途,凶焰未戢,此數萬無家可歸婦孺,既入慈悲之門,安可為德不卒,推而出之,委諸溝壑乎?”這段山志中提到的師就是寂然法師,當時是棲霞寺的監院。
佛門與日軍周鏇4個月
傳真師傅說:“日本人並沒有因為棲霞寺是佛門就放過它,四個月里他們不停地侵擾棲霞寺。大的衝擊有3次,小的有7次,零星的衝擊就不計其數了。”
“有一次,來了一個班荷槍實彈的日本兵,公然在廟堂里強姦了一個當時只有14歲的小姑娘,當時寺里所有的難民都憤怒無比,要和日本人拚命,但是為了防止更大的犧牲,寂然法師勸難民強忍憤怒。”
為了阻止日寇的衝擊,寂然法師聯合寺里的難民寫了“萬民書”,通過江南水泥場難民營的辛德貝格和京特,將這封充滿仇恨和憤怒的信交給了當時任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負責人的拉貝,這些歷史《拉貝日記》都有記載。
為籌集糧藥和尚獻身
除了護著24000多人不被日軍屠殺,還要提供食宿藥物,讓他們繼續活下去。1937年冬天,棲霞寺散盡寺財。《棲霞山志》記載:“師目睹哀鴻,怵然心傷,與寂然監院及其從眾等,在棲霞寺設難民所,廣事收容,不期而至叄萬餘人,盡出寺儲以供。”傳真師傅說:“當時寺里有1000多畝良田,既然收留了這么多難民,當家和尚就把寺里所有的糧食都拿出來,寺里所有的空地都住滿了人,虔誠的唱經聲被難民的祈禱取代。可24000多人的吃飯還是個大問題,月基法師帶著弟子進城,在靜海寺一帶從日本人手裡偷糧食和藥品。靠著一口流利的京都口音的日語,月基法師成了難民營的外交官。有一次月基法師帶著四個弟子出去搞藥材,結果只回來了兩個人。”
為了庇護難民,這些佛門弟子獻出了生命。但是虎口奪食不是容易事,從剛開始的一天三頓到後來的一天兩頓,最後寺里的出家人和難民每天只能吃一頓。
廖耀湘棲霞題字憶生還
廖耀湘,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日緬甸大戰,中國遠征軍師長;遼瀋戰役,國民黨東北“剿總”第九軍團司令。1937年冬天的棲霞寺,他也是一個難民。“當時廖耀湘承擔的是守護南京城的責任,南京失守後來不及撤退的他從馬群搭一個農夫的馬車躲過日軍搜尋,藏進棲霞寺。他是12月13日當天進寺的,帶著5個軍人。”
廖耀湘一直在寺里藏身,直到棲霞寺的和尚和當時江南水泥廠難民營的辛德貝格和京特聯繫後,偷偷地將他用小船送到江北為止。
1945年抗戰勝利後,廖耀湘曾經重遊棲霞寺感謝救命之恩,並且題下了“凱鏇,與舊友重還棲霞”,至今還留在棲霞寺。
幕後花絮
花絮一
整個拍攝過程,由於經費總是不能及時到位,劇組始終處於斷糧斷頓的狀態,整個劇組住在鎮江的寶華山上,要自己開火做飯,冬天零下七八度,拍完戲回來,盆里的水凍成了冰,演員無法御妝,屋裡沒有取暖設備,大部分演職員帶病工作,山上飲用水有限,常常要到後山的部隊去拉水,有時沒開水泡速食麵,只能幹啃。前期完成後,不得不停下來等錢做後期。傳真曾信誓旦旦,承諾資金沒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劇組最困難的時候,製片主任找製片人張瑞平,張瑞平卻找不到傳真。我對張瑞平講,你不要再指望你這個師傅了,他的話十句有一句是真話的就算不錯,要想把片子拍完,還是自己想辦法籌錢吧。孩子既然已經懷了七、八個月了,怎么也要把她生下來,只要電影製作完成,傳真自然就會跑出來。
停機兩個月後,南京方面始終沒人願掏錢來做後期,最終是上海人出錢救活了這部戲。
劇組走投無路,通過一位山東朋友找到一個上海人,又通過這個上海人認識了上海一名轉業幹部,此人叫趙復生,當時供職於上海某房地產公司,聽說劇組遇到困難,他說服公司出資150萬,結清了上海電影技術廠的洗印費和製作費,結清了劇組人員的大部分勞務費,《棲霞寺1937》的拷貝才得以送去北京,幸運的是,一次就通過電影局的審查,並參加了當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花絮二
有一次我們在高淳老街拍戲,租用了老街的一間暫不營業的藥鋪,同時向老街的管理機構交了保費,得到他們的同意後,前後在那裡搭景陳設,足足忙了一個星期,到實拍的那天,個別攤販跑來阻止,高淳管理人員卻在現場看著不管,第一天沒拍成,全組撤回,經過協調,高淳管理人員建議星期一去拍,星期一遊客少,我們按要求星期一再去,結果又鬧起來,只好撤出。第三天再去,又有人來鬧事,而且鬧事的人特別專業。劇組布景,布燈,排練,化妝時他們站在一邊看熱鬧或做生意,一旦喊實拍開始,就有人衝進來大喊大叫,擋在攝影機前,我們被迫停下來,他們又忙他們的事,一旦再開始拍戲了,他們就放下生意衝過來,而此時老街管理人員已不見蹤影。最後商販們開始搶道具,砸照明設備。製片主任多次上前勸說,一再告訴他們這是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殺的戲,是愛國主義教育題材作品,是市委省委宣傳部投資的戲,希望配合一下,支持一下,十幾分鐘就拍完。有小販就在現場高喊“大屠殺關我屁事,耽誤我做生意就是不行”。聽到這種說法,我們在場中國人,南京人都十分震驚。雖然高淳離南京市區還有一百多公里,但還是屬於南京市嘛,喊出如此屁話,讓人難以至信。
最終發生了所謂肢體摩擦事件,其實就是個別攤販把燈光設備砸壞了,燈光助理前去保護燈具而發生的。
更讓我感到尷尬的是,參加拍戲的幾名演日本鬼子的日籍演員聽不懂街上爭吵內容,十分恐懼,跑進來躲到我身後,急忙脫去身上的日軍服裝,以為是因他們的存在引起中國老百姓的憤怒,問我會不會衝進來打他們?其實商販們衝進來要打要砸的是劇組人員和器材,與日本演員無關。這種處境使我很尷尬,我們拍抗日的戲,當著日本演員的面,中國人自己卻打起來了,我一時無法解釋。製片主任打110,警察出面止制了騷亂。有民警小聲勸我們,你們趕緊走吧,以前有劇組來拍戲,最後也是鬧得拍不下去,被敲了一筆錢才撤走的。
引發官司
電影《棲霞寺1937》曾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名單》,影片講述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南京棲霞寺一位監院僧人帶領僧侶庇護24000餘名難民的故事。影片公映一年多,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不料,合作拍攝電影的兩方最近卻打起了官司———影片的出品人傳真法師,以他的合作方———南京精匯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拍攝電影的經費賬目不明為由,向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
影片出品人傳真法師以經費賬目不明為由狀告合作方
緣起
一段歷史和一部電影
今年39歲的傳真法師1987年9月在棲霞寺出家,“進寺之後,師父們不斷把1937年的那段往事講給我聽。把那段歷史公諸於眾,一直是縈繞在我腦海里的一個夢。”傳真法師說。
從1937年12月13日開始,侵入南京的日軍展開大殺戮,大量難民湧入棲霞寺。“直到1938年的3月最後一批難民轉移到南京國際安全區,棲霞寺一共庇護了24000餘人。”當時棲霞寺的監院寂然法師和寺里眾僧冒險收留了兩萬多名難民。為了他們,棲霞寺不但散盡寺財,多位僧人還因此獻出了生命。
“這段歷史比德國的辛德勒故事還要感人,如果我們不把這段歷史公諸於眾,實在愧對先人。”於是,傳真法師有了把這段歷史拍成電影的念頭。2004年,他寫出了劇本並且開始籌備拍攝電影《棲霞寺1937》。
合作
與精匯公司合作拍攝
拍電影是需要錢的,傳真法師對此十分清楚,經過初步估算,拍電影至少需要980萬元。於是,傳真法師開始四處奔波募集資金。江蘇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委、市政府各支持了100萬元拍攝資金。除了政府部門,傳真法師還積極尋求企業的支持,最終傳真法師一共募集到了480萬現金。
2004年11月9日,傳真法師與張瑞平所在的南京精匯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稱精匯公司)簽訂了合作協定,約定以傳真法師為主,通過各種渠道籌集拍攝資金,精匯公司也應當積極籌集拍攝資金。在傳真法師第一期拍片資金(231萬)已經到賬的情況下,影片於2004年11月15日正式開拍。對於後續資金,傳真法師和精匯公司約定一邊拍攝一邊籌集。
為了強化攝製組的財務管理,合作協定中還約定,攝製組的所有開支,需經傳真法師簽字方能報銷入賬。對於經過預報、預算的項目,費用在1萬元以下的,精匯公司可以直接開支,超過1萬元的支出,必須報傳真法師認可後方能執行。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影片拍攝完成。在發行前的2005年7月8日,雙方再次簽訂契約明確:傳真法師代表的三藏公司出資480萬元,精匯公司出資320萬元,影片總計投資800萬,三藏公司占影片60%的股份,精匯公司占40%。
分歧
審計審出許多問題
2005年10月8日,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因影片拍攝“有省、市政府的資金支持”委託南京正則聯合會計事務所對影片的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2006年6月19日,審計報告列出了六大疑問,其中關鍵的是精匯公司的出資情況:精匯公司貨幣資金出資157萬餘元中,有140萬元是用八筆現金存入銀行的,但是在存入銀行的當日或前幾日在攝製組賬上有八筆相等金額的提現。審計報告中說:“乙方(精匯)出資與財務提款驚人的一致,使我們無法消除下列疑慮:乙方是否從財務提款繳入作為出資,還是出資之後立即抽逃出資,如上述疑慮成為現實,則無法確認乙方的出資。”審計中,還發現有326萬餘元的攝製費沒有開具發票;43萬餘元的勞務費只有個人所寫的收條,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還有140萬的服裝費列支也疑點重重。
審計報告還認為,根據甲乙雙方簽訂的協定,攝製組的所有開支須經甲方簽字方能報銷入賬,而攝製組提供的費用單據均未經過甲方簽字;同時,協定約定超過1萬元的支出必須報甲方認可後方能執行,但大多數大筆開支均未經甲方認可。
傳真法師告訴記者,他看了這份審計報告後,懷疑對方根本就沒有實際出資,而且費用支出也非常混亂,有挪用侵占拍攝經費的嫌疑。
說法
精匯不認可審計報告
“我出資320萬,只多不少。”精匯公司負責人張瑞平說,審計報告質疑他沒有出資是毫無證據的。對於八筆相等金額的提現,張瑞平解釋說,電影開拍後,資金出現了缺口,於是他四處籌錢,分別把籌來的錢打入攝製組的賬戶里,但籌來的錢有時候根本就不夠一天的拍攝費用,這才有了剛存又取,取了又存的情況。而且錢是誰提的,用在了哪裡,都有專門的記錄。
張瑞平還對電影拍攝期間傳真法師的表現提出質疑,說他只到過拍攝現場一次,一些費用開支根本無法讓他簽字。
據了解,鼓樓法院現已委託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對攝製組的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走進美國
一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棲霞寺1937》,去年在江蘇省引起轟動。昨天,該影片的出品人傳真法師將影片的播映權授權給美籍華人江南,由此拉開了《棲霞寺1937》向海外推廣、展映的序幕。
《棲霞寺1937》是國內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首部主題影片,以1937年底日本侵略者進攻南京、造成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事件為背景,講述當時棲霞寺當家和尚寂然法師帶領寺廟僧人,不顧個人安危保護兩萬多難民的故事。這是我國第一部正面描寫當代佛教僧人、佛教界人士愛國愛教事跡的電影故事片。
美國好萊塢影視演藝中心總裁江南是看《魯豫有約》時看到傳真法師,後來觀看了影片被感動,產生了要把影片給海外華僑觀看的念頭的。目前美國Allintheone公司已經相中《棲霞寺1937》,並有意在今年五六月份,在美國各大商業影院上映。之後,還將花5年時間,在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展映這部影片。
棲霞寺簡介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後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棲霞寺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現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鑒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築。唐代時稱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餘間,規模很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岩寺、湖北荊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並稱天下四大叢林。清鹹豐年間毀於火災。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現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攝翠樓、藏經樓等,為南京地區最大的寺廟。影片劇照建軍節專題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軍節。現在,我們選了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條目,希望通過大家協作的方法,完善條目,作為獻給“八一”的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