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跡
王德泰,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毅然投身抗日鬥爭洪流。同年秋,參加當地的“秋收鬥爭”,被選為延吉縣反帝同盟組織部長。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參加延吉抗日游擊隊,先後任游擊隊小隊長、中隊長、大隊參謀長等職務,成為延吉游擊隊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
1933年參與指揮游擊隊作戰50餘次,重創敵軍,延吉游擊隊也在戰鬥中發展到300餘人,並開闢了五隅溝、石人溝、三道灣等抗日游擊根據地。
1933年6月被選為中共東滿特委委員,任軍事部長。
1934年3月,參與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任師政委。同年6月,又被選為中共東滿特委臨時執行委員會委員。此後,他即與特委和獨立師的其他領導人一起,開展大規模的游擊戰爭,在延吉、安圖、汪清、敦化等地開闢了新的游擊區。
1935年3月下旬,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進行整編,改任師長。
1935年5月30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升任軍長,所轄4個團,總兵力達1200餘人。
1936年3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繼任軍長,率部隊主力向安圖、敦化方向活動。
1936年6月,抗聯第一、二軍合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任第一路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長。同時,被選為中共南滿省委委員。他在指揮作戰時不僅足智多謀,而且軍事技術好,步槍、手槍、機槍都打得很準,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頑強。
1936年11月初,在臨江、撫松交界的大陽岔把兩連偽軍包圍,迫使敵人投降。爾後,率領抗聯第二軍第四師第一團、第二團三連和第六師一部,到撫松、臨江邊界的小湯河村召開二軍幹部會議,研究確定新的戰鬥部署。
11月7日早7時,遭到600餘敵人的襲擊,他帶領四師與六師的部分戰士與敵激戰。下午3時,在追殲逃敵時,不幸中彈犧牲。
生平經歷
投身抗日
“九一八事變”後,王德泰目睹日軍燒殺淫掠的種種暴行,無比憤慨,毅然投身於抗日的洪流。他踴躍地參加了中共東滿特委組織的反日、反親日走狗、實行減租的秋收鬥爭,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春,王德泰加入延吉縣老頭溝游擊隊,不久當了班長。之後組織上派他到三道灣做山林隊“長江好”的工作,他利用各種機會對士兵進行抗日救國的教育,把一些士兵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年底,他利用外出執行任務的機會,拉出了20餘人的武裝,加入延吉抗日游擊隊。
重視學習
王德泰參加延吉游擊隊後,先後擔任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和參謀長等職務,是延吉游擊隊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他十分重視學習軍事技術,利用各種機會勤學苦練,他槍打得很準,各種槍枝都會用,幾乎是彈無虛發。他還特別注意學習和運用游擊戰術,提高指揮才能。研究怎樣利用有利的地勢,伏擊敵人;運用靈活的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奪取必要的軍事物資。此外,由於游擊隊的朝鮮族戰士多,他學會了講朝鮮話,密切了漢、朝乾部戰士之間的關係。
軍事職務
1933年6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以中共中央的名義,向東北各級黨組織發出的《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傳到延邊地區。
9月,中共東滿特委召開擴大會議,全面貫徹《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改組了特委領導班子,王德泰當選為特委委員、軍事部長。這是王德泰擔任重要軍事職務的開始,以後無論是擔任二軍獨立師的政委,還是二軍軍長,乃至抗聯第一路軍的副總司令,他始終戰鬥在抗日的最前線,使二軍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一支英勇善戰、吃苦耐勞的勁旅。
保衛延吉
1933年12月,王德泰親自指揮保衛延吉王隅溝游擊根據地的戰鬥,曾以60人的兵力,阻止了700餘名敵人的大“討伐”,並取得了殲敵百餘人的勝利。
1934年7月中旬,他指揮獨立師獨立團、二團,聯合救國軍一部,共300餘人,第二次合攻安圖縣大甸子鎮(今萬寶鄉)。經過十一晝夜的圍困,一舉攻下大甸子。隨後,王德泰又率隊西進,攻克了敦化大蒲柴河。
8月中旬,王德泰又指揮獨立團、二團,聯合其它抗日武裝,圍攻安圖縣城(今安圖松江鎮),經過激戰,占領了部分街市,斃傷日軍15名,俘虜10名,迫使偽軍300人譁變反正,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二軍獨立師。在此前後,獨立師的一、三、四團各部也在延吉、汪清等地分別進行了攻打三道灣、老頭溝、汪清大甸子等戰鬥,均獲得了勝利。當年秋天,王德泰又率領獨立師開闢了安圖、延吉、汪清、寧安、敦化等地的新游擊區。
保衛奶頭山
1935年5月,二軍獨立師正式擴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王德泰任軍長,全軍兵力達1200餘人。這一年,二軍在他的指揮下,與敵交戰660餘次,其中在京圖線(長春至圖們鐵路)的敦化哈爾巴嶺、安圖亮兵台、蛟河黃松甸三處一次顛覆國際列車,二次截車,震動全滿洲國。冬天,王德泰又親自指揮二團等部,進行了保衛奶頭山抗日根據地戰鬥,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同時,二軍還與五軍配合,活躍在黑龍江的寧安、穆稜等地。
同甘共苦
王德泰身為軍長,卻能和戰士們打成一片,和他們同甘共苦,親如手足,“一點官樣子也看不出來”;在戰鬥中則勇猛頑強,機智果敢,處處身先士卒。有時甚至親抱機槍猛掃敵人,或親率隊伍衝鋒,與敵肉搏。王德泰十分重視我軍同其它義勇軍、山林隊的關係,認真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主動聯合他們共同對敵。到1936年初,延邊一帶的絕大多數救國軍、義勇軍、山林隊都與二軍建立了合作關係,作戰時接受二軍的統一指揮和部署。
壯烈殉國
1936年是王德泰生命和軍事生涯的最後一年,同時也是他指揮的抗聯二軍給日偽以最沉重打擊的一年。這年7月,東北人民革命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王德泰擔任抗聯第一路軍副總司令、兼二軍軍長。在他的指揮下,二軍先後取得了寒蔥嶺、大蒲柴河、進攻撫松縣城、穆稜顛覆軍用列車等戰鬥的勝利。冬季,日偽在南滿地區發動了所謂“東邊道獨立大討伐”,對二軍進行撒網式的圍追、堵截,發現蹤跡,咬住不放。王德泰則率領部隊在撫松、臨江之間與敵周鏇,尋機殲敵。
11月7日黎明,率領300餘名戰士宿營在撫松縣小湯河村的王德泰,突遭600餘名偽軍的攻擊。他沉著鎮定,指揮部隊搶占該村南山東西兩個小山頭,戰鬥從早7時一直進行到下午3時,敵人死傷慘重,慚慚不支,向南逃去,王德泰親自率部隊發起追擊。就在這時,他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年僅29歲。
人物評價
修建墓碑
1982年10月23日,白山市人民政府(時為渾江市人民政府)在王德泰同志的殉國地為烈士修建了墓碑,烈士墓前紀念碑上鐫刻著“抗聯第二軍軍長王德泰將軍之墓”。
王德泰墓
王德泰將軍墓,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時為吉林省渾江市三岔子縣)松樹鎮大安村西北羊臉山上。時期為1936年。1981年4月20日,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德泰(1908年—1936年)祖籍山東,少時遷居延邊。
1931年參加革命,1932年任延吉縣反帝同盟部部長,1933年後任東北人民革命軍二軍獨立師政委、軍長、中共東南滿省委委員,抗聯一路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等職。
1936年八月在與日偽軍戰鬥中犧牲於大安村小湯河,當時掩埋於此。
1959年修葺、立碑,1982年重修。現占地600平方米,周有鐵欄,正中為石砌水泥面的墓丘,直徑,高均3米。前有高3.3米,厚0.23米,寬0.8米墓碑一座,正面鐫刻“抗日聯軍第二軍軍長王德泰將軍之墓”背面書烈士生平。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王德泰宅
王德泰為清末民國經營布業、綢緞、呢絨的商賈店號在大街開設商號“王德泰布店”,寺後巷開大當鋪。住宅在草巷、司廳巷到道義巷(今青年東路)。司廳巷建築特點除台門、屏風及四合院式外,還有東廂牆內暖閣,具備夏日遮隔西斜太陽,冬天避風保暖的功能。暖閣之廊浮雕三國戲曲故事、“福”字花草,小巧玲瓏別有天地,為城區唯一保留特色民居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