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圍困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戰役]

沁源圍困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戰役]
沁源圍困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戰役]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沁源圍困戰,又稱沁源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中日雙方在山西省長治市 沁源縣發生的交戰。如後掃蕩太岳抗日根據地北部後,留置部隊於沁源及周邊地區,沁源地方武裝和民兵在八路軍太岳軍區主力一部配合下,在山西省沁源地區對日軍進行的圍困戰。在八路軍的不斷騷擾下不斷收縮陣地,最後被迫退出。沁源圍困戰是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創造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典型縮影,曾受到中共黨中央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高度評價。

基本信息

影片資料

導演:張國慶 主演:郭柏松/于震/王也天/徐敏/肖毅峰/畢哥

集數:9集

影片類型:戰爭

片長:9集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色彩:彩色

演員介紹

于震

姓別:男

生日:1975年5月10日

籍貫:北京

身高:1.83米

體重:78公斤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

現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

主要作品: 飾季允梅

飾逍遙侯

飾杜一鳴導演:雷獻禾

飾賀剛導演:何群

飾馮青山導演:孔笙

飾雷石柱導演:何群

飾劉斌導演:孫樹培

飾馬雲飛導演:潘軍

飾鍾楚國導演:李小龍

《中國兄弟連》飾曲虎

徐敏

籍貫:台北

血型:O型

生日:6月8日

身高:166公分

體重:48公斤

主要作品: 1984年

1984年

1986年

1998年

劇情介紹

模範的沁源,堅強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是敵後抗戰中的模範典型之一。

抗日武裝對日寇採取空室清野、長期圍困和伏擊戰、夜襲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各種戰術,共進行各種戰鬥2730餘次,殲滅敵人4010人。 1942年10月,日華北方面軍派遣1.6萬兵力掃蕩在岳北部,據守沁源縣城,企圖以此為基地,分割蠶食太岳抗日根據地。為粉碎日軍陰謀,八路軍太岳軍區主力與地方武裝、民兵團結奮戰,進行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領與反占領,圍困與反圍困的“沁源圍困戰”。

沁源圍困指揮部在總指揮蔡青的帶領下,與敵展開鬥爭。一戰我隊長李猛和敵工科科長劉剛、婦救會主任春秀根據指揮部的指示,發動上萬民眾遷出縣城轉移山溝,將日軍付出巨大代價占領的沁源縣城變為一座空城,使日軍司令官伊齋藤成立維持會和太岳剿共實驗區的陰謀不能得逞。春秀進城買藥,險遇日本兵欺負,被錢彩雲出手搭救。春秀對錢彩雲無比信任,便領其進山。

錢彩雲是日本特務,受伊齋藤指派打入八路內部。錢彩雲來到一區後,立即向伊齋藤報告了一區所在地,伊齋藤派松本偷襲了一區,戰士、百姓傷亡慘重。伊齋藤封山封路,妄想困死餓死轉移到山裡的老百姓。

1942年冬至1943年春,這段最困難的日子,李猛、劉剛帶領民兵和民眾後數十次夜闖縣城,從敵人眼皮底下奪回了自己的幾十萬斤糧食和大批生活物資,使生活在深山的上萬軍民渡過難關。圍困戰由被動轉為主動。李猛按照指揮部的指示,與劉剛等展開交通破擊戰,截獲了日軍送給養的車隊。日軍不能及時被充給養,疲憊不堪,難以為繼,被迫撤離安澤等10餘個據點。

1944年,根據陳賡、薄一波的指示,指揮部襲擊沁源縣城,將與敵人交鋒的主戰場由山區轉為縣城。此時的日軍已是瓮中之鱉,被我方牢牢轉困在了沁源縣城。松本在據戰被困,引爆炸彈身亡。伊齋藤要剖腹效忠天皇,被劉剛擊斃,伊齋藤給滿城的老百姓和戰士們跪下。

歷時2年多的“圍困戰”獲得全勝,創造了民眾性長期圍困戰的範例。

歷史背景

沁源圍困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戰役] 沁源圍困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戰役]沁源,地處太岳抗日根據地腹心,四面群山環抱,是太岳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日寇把這裡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曾8次闖入沁源瘋狂“掃蕩”。1942年冬,日軍又糾集2萬兵力對太岳根據地實施“掃蕩”,但沁源軍民早已全部轉移進深山,只給日軍丟下一座空城。 日軍伊藤大隊在沁源駐紮後,又同時在城外紮下15個據點,並掛出了“山嶽剿共實驗縣”的招牌,圖謀以此為樣本,長期控制我太岳根據地。

為了粉碎日軍的陰謀,太岳區黨委發起了沁源圍困戰。為圍困日軍,沁源軍民首先開展了堅壁清野大動員,以沁源城關為中心,發動民眾統統轉移出來,把水井填死,糧食深埋,用品搬空,使縱橫數里的村莊成為“無人區”。與此同時,指揮部動員民兵配合主力,展開積極進攻,把日軍由原來的15個據點壓縮進城關、交口等幾個據點。

與敵搶糧,成為這一時期圍困沁源鬥爭的主要任務。趁敵人夜間防範疏忽,八路軍38團掩護民兵和民眾進城搶糧,有時一夜之間竟出動軍民上萬人。沁源城內北街一個婦女叫郭效蘭,連續幾次摸回家,背出了8擔糧。有一次,她竟摸到敵人的糧站,把敵人裝好的5斗小麥也扛了出來,一下成了民眾心目中的英雄。這年初春,沁源軍民從敵人眼皮下搶回了3萬多公斤糧食。敵人惟一的補給運輸線也被八路軍和民兵用地雷封鎖,大米、罐頭運不上來,沁源的日軍只得殺野狗、軍馬充飢。

在圍困日軍的鬥爭中,各種襲擾敵人的良策妙計,在民眾中不斷湧現出來,攪得日軍心驚肉跳,寸步難行。夏季,酷熱難耐。交口村的民兵把死狗、死貓、死耗子趁夜扔到碉堡下,白天太陽一曬,整個城內臭氣瀰漫,熏得鬼子無處躲藏。民兵們還想方設法斷敵水源。他們趁夜摸進城,往水井裡扔動物屍體,倒糞便、垃圾,拆毀井上的轆轤和碾盤上的轉軸。敵人壯著膽子到沁河邊提水,一不小心就弄響了地雷,死傷一片。

在我軍民長時間的圍困和不斷騷擾下,日軍惶惶不可終日,只得退出一個又一個據點。1945年春,沁源軍民對疲憊不堪的日軍發起了最後的圍攻。

3月14日總攻開始,全縣男女老少2萬餘人一起上陣,4000多顆地雷,把敵據點重重封鎖起來;敵據點周圍5里內遍布馬坑、草人、標語,荊棘鋪滿了日軍所有通道;沁源城四周山頭上插滿了紅旗。日軍四面楚歌,倉惶出逃,沿途又遭我軍民伏擊,死傷無數。

歷時兩年半的沁源圍困戰終於勝利結束,沁源軍民同仇敵愾,與日軍進行大小戰鬥2700餘次,殲滅日偽軍共4200餘人。

歷史評價

沁源圍困戰是中外戰爭史上的奇蹟,成功創造了對占領八路軍腹心地區之敵進行鬥爭的範例,當時就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視和表彰。1944年1月17日,黨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特地發表了《向沁源軍民致敬》的社論,指出“模範的沁源,堅強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一面旗幟,是敵後抗戰中的模範典型之一。”

爭議

“我們盼了很多年,沒想到盼來的是這樣一部影片。電視劇《沁源圍困戰》是嚴重歪曲歷史、醜化人民的壞影片!”9集電視連續劇《沁源圍困戰》在山西電視台播出不到一個月,這個以發生在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的中國抗日戰爭史上著名的“沁源圍困戰”為素材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遭到32位沁源圍困戰的親身經歷者或他們後代的聯名抗議。

“沁源圍困戰”是八路軍太岳軍區主力一部和地方武裝、民兵相結合,對日軍的長期圍困作戰。在這場戰鬥中,沁源地區軍民以弱勝強,用地雷戰、麻雀戰等方式作戰2700餘次,持續圍困日軍長達兩年半,斃傷日偽軍4000餘人。被毛主席稱為“敵後抗戰中的典型模範之一”。

2007年1月10日,投資700萬元的電視連續劇《沁源圍困戰》在山西電視台播出,播出後引起爭議。

“從電視劇播出到現在我已經接到128個不同的人打的電話,對這部電視劇的內容提出質疑。”年過五旬的劉繼英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劉開基在沁源圍困戰發生時任沁源縣委書記。

沁源圍困戰的親身經歷者、今年86歲的關漢文老人更是對該片內容感到氣憤:“我已經好幾天沒有睡著了,這個電視劇歪曲了歷史,貶低、醜化了沁源人。”

老人們告訴記者,在《沁源圍困戰》里,他們看到的更多的是民兵隊長與婦救會主任的愛情故事、以及日本女特務混入我軍內部的故事;而沒有給人留下艱苦的戰爭、人民的戰爭這些感覺。

32位沁源幹部、後代還聯名寫出了電視劇《沁源圍困戰》的“八大罪狀”:時間篡改了,電視劇里部分時間與真實歷史有誤;否定黨的領導,電視劇主要是突出總指揮一個人,指揮部成員從不到民眾中去,只是在窯洞裡圍著地圖、桌子轉等;沒有反映圍困戰的特徵,不知是誰在圍困誰;沒有反映出八萬人民全民參戰;美化日軍、醜化人民,宣揚日軍不放火、不殺人等,把民眾描寫成不敢說、不敢動麻木不仁的愚民等;電視劇里許多事實與真實不符;隨意篡改領導同志的歷史;漏洞百出,笑話百出,許多鏡頭是從各類影片抄襲而來。

“雖然電視劇都有虛構、誇張的成分,但也不能虛構誇張到這種地步,更何況是部反映歷史的電視劇!”今年79歲的沁源圍困戰親歷者李金水提出:“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應尊重歷史,應停播這部電視劇,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電視劇主題歌的創作

車行,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如果在這個名字前加上空政文工團詞作家以及的詞作者等修飾,你也一定會記住他,這個高大樸實的東北漢子。 3月29日,為了電視劇《沁源圍困戰》主題歌歌詞的創作,車行來到山西。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烈士的後代,車行為沁源人民八年抗戰沒有出過一個漢奸深感震撼、欽佩。他說:

“我的歌詞題目已經想好了———《兒女本色》。沁源人民不做亡國奴,人人都是英雄,堅決和日寇乾到底,這是真正的中國人的精神。我一定要在歌詞中表現出這種民族的正氣和氣概。”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短短几十個字的歌詞,車行也非常認真,在看完電視劇後,又來到山西,在沁源當地尋找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來充實自己的創作。

不過,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創作的歌詞,與他被人們熟知的那些歡快、喜慶的作品,在風格上存在不小的差異,車行能否完成這個跨越呢?他說:“其實,我剛開始創作的時候,還是陽剛風格的,大風大雪沒少寫。就是抗日題材的,也曾經為我爺爺寫過。”

車行的創作風格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轉變。在他自己看來,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生活需要嘛。”他解釋說,個人風格的東西不是不可以寫,但當個人的風格遠遠脫離觀眾後,創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還是得寫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老師,要用真情、真意、真心來反映生活。”所以,有著濃郁生活氣息的《常回家看看》《好日子》等一首首歌曲才唱遍了整箇中國。

電視劇主題曲獲獎

上海電影藝術學院音樂系教授劉天華為電視劇《沁源圍困戰》創作的主題曲《兒女英雄》,最近獲得了今年的“五個一工程獎”中的“一首好歌獎”。 上海電影藝術學院自創辦以來,一直十分重視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在切實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改革、組織師生積極參與文化藝術創新的實踐中,堅持弘揚主鏇律,努力打造富有鮮明時代精神和濃郁生活氣息、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為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次劉天華教授為10集電視劇《沁源圍困戰》創作的主題曲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是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果之一。

對於這次獲獎,劉天華表示:“《沁源圍困戰》主要講述沁源兒女抗日的故事,這首《兒女英雄》是我作曲、《常回家看看》的詞作者車行寫的詞、張宏光編配、於文華演唱的,陣容非常不錯,我們也都做得很用心,所以獲獎我也格外高興”。其實劉天華的作品先後被很多著名歌手演唱過,如宋祖英就唱過劉天華創作的等,而、、等多部電視劇也都邀請他創作主題曲。

說到最近的創作計畫,劉天華稱忙得不可開交:“今年幾部央視大戲都找我寫歌,黃聖依演的我剛剛寫完主題曲,目前正在著手寫的曲子,另外有一部25集電視劇等著我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