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

《紫日》

馮小寧導演,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2000年,由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等擔任主演,是其“戰爭與和平”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本片榮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大獎。《紫日》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題材,有中日俄三國演員共同參加拍攝的一部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了1945年,抗日戰爭即將結束,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有幸被蘇聯紅軍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他與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逃進了林區,中途遇見了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患難見真情,這三個不同國籍、性格各異的人一同踏上了求生之路。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紫日》《紫日》

故事發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在將楊和傷員一起往後方轉移的途中,軍車誤入日軍軍營,發生了一場激戰。楊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蘇聯女軍醫僥倖逃進了林區。中途他們遇見了在混戰中與大隊失散的日本少女秋葉子。他們讓秋葉子帶路,可是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秋葉子卻一心要將他們置於死地,帶著他們走進了險境……
娜佳痛恨秋葉子的行為,讓楊殺了她,忠厚老實的楊玉福雖然懷著殺母之仇卻也不忍心殺害眼前這個年少無知的女孩,於是,為了能從茫茫林區活著走出去,三個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見戰火硝煙的美麗林區里,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系列磨難,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的善良所感染,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教誨”產生了懷疑。雖然語言不通,三個年輕人卻幾乎忘記了戰爭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然而,就在他們即將獲得新生的時候,秋葉子卻被瘋狂的法西斯所殺害。悲忿的楊和娜佳憤怒地沖向殘餘的日本法西斯部分,為純真的少女秋葉子報仇雪恨……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楊玉福——富大龍DalongFu 
秋葉子——前田知惠ChieMaeda 
娜佳——安娜·捷尼拉洛娃AnnaDzenilalova 
少佐——王學偉XueweiWang

職員表

出品人 楊玉冰、周溥雄
製作人 江平、劉沙
監製 葉志康、閻於京、李保順、玉珠、金達
導演 馮小寧
副導演(助理) 王學偉、鄭傑
編劇 馮小寧
攝影 馮小寧、岡強、鄭傑
配樂 李戈
剪輯 閆建兵
藝術指導 張和平
美術設計 高洪祥、郭利賓
錄音 石寶峰、王恩峰

影片題材

大導演馮小寧往往能出人意料的搞出一些大驚嘆,繼《紅河谷》《黃河絕戀》之後,《紫日》是其推出的又一震撼力作。該片是一部以反映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暴行,中、日、蘇三國人民共求生存為主題的戰爭大片,但更別致的是其推出時機之妙、製作場面之大、表現手法之新穎、主題之深刻而為世人稱道。

《紫日》劇照《紫日》劇照
二戰的創傷才剛剛癒合,作為罪魁禍首的日本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搞出參拜靖國神社、篡改中學教課書妄圖抹殺侵華罪行的醜惡事件,大有軍國主義抬頭之勢,此片這時推出,其時機可謂恰到好處。此片動用了海、陸、空三軍人馬及武器裝備,拍攝了大量的外景,作了大量的場景轉換,調用了中、日、俄三國演職人員,其場面之大可想而知。同時此片的表現手法多樣且新穎細膩,充分細緻而藝術的表現了該片的主題,譬如該片男主角楊具有寓意的三次丟刀鏡頭便是如此。

來自不同的國度,帶著不同的使命,因為同一場戰爭碰到了一起。一個是對日宣戰的蘇聯女軍人娜佳,一個是死裡逃生的東北漢子楊,一個是來自侵略國日本參加挺身隊的女學生秋葉子,楊為娜佳等蘇聯軍人所救,因為誤入日軍營地被日軍包圍,後突圍向北逃亡進入大興安嶺,途中秋葉子又為娜佳和楊俘虜,於是三個來自不同國度站在不同立場上的人開始了關係複雜而又艱難的森林逃亡歷程:楊和娜佳為了逃避日軍的搜捕,秋葉子則為了逃避楊和娜佳的控制。從一開始為了避免日本俘虜秋葉子給自己帶來致命的麻煩,娜佳讓楊把秋葉子殺掉,但楊下不了手,面對秋葉子企求和恐懼的眼神,楊兩次丟下了手中的刀。

要戰勝林海茫茫的大興安嶺,只有聯合起來,同心協力共同應付無法預料的困難和威脅,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間開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互間也開始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可是意外的事情誰能想得到,等他們重新繞回日軍基地發現空無一人並開始尋找食物時,秋葉子拿起了娜佳丟在旁邊的槍,對準了娜佳的胸口,可見軍國主義(包括對青年一代的誤導)仍有不死之心,其惡劣的影響仍難以消除。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楊站到了娜佳的前面,又一次丟下了手中的刀,迎著秋葉子走過去用自己的胸膛頂住她手中的槍口,以他的真誠和膽量把秋葉子逼到了死角,迫使她放下了手中的槍。楊的三次丟刀舉動讓秋葉子似乎明白了“放下屠刀才能求得生存與共同發展”。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東北殘餘日軍採取了大規模的自殺行徑。秋葉子為了阻止日軍屠殺隨軍老幼,被日軍頭目射殺,年僅16歲的生命撲倒在了綠色的草坡上。

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廣大民眾都在反對侵略與霸權,都明白“放下屠刀,打造和平”的道理,可是一小撮日本軍國主義勢力蠱惑民眾,煽動軍國主義復活情緒,臆圖東山再起。可是他們忘記了歷史刻在他們頭上的教訓,他們破壞了和平,自取滅亡,也打破了日本年青一代的美好夢想。日本年青的一代該擦亮眼睛,看一看軍國主義頭目的真正嘴臉,想一想自己的前程。這也正是《紫日》所要達到的目的。

主要演員

前田知惠
《紫日》中的劇照安娜·捷尼拉洛娃 《紫日》中的劇照
前田知惠(前田 知恵、まえだちえ), (1982年3月8日— ), 日本電影演員,出生於日本東京, 曾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現住地中國北京市朝陽區 ,所屬公司為北京西影漢唐傳世文化經紀公司。
曾出演《紫日》、《葵花劫》、 《秋雨》等電影,而因出演《紫日》而入選“2004中國百名影視新星榜”演員。現住地中國北京市朝陽區 ,所屬公司為北京西影漢唐傳世文化經紀公司。
前田知恵現在在日本,一邊主持NHK的中文教學節目,一邊主持一個網路電台的節目。並出演了日劇《ol日本》。

安娜·捷尼拉洛娃
安娜·捷尼拉洛娃,1982年出生,俄羅斯人,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表演系一年級學生,師從前蘇聯著名人民藝術家巴達列夫教授。  
安娜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雖然生活條件並不十分優越,但她身上具備俄羅斯民族非常突出的優點,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並對電影藝術十分崇尚。剛滿19歲的安娜有著俄羅斯少女的青春與健美:身材高大美麗,一頭標準的俄羅斯族栗色長髮,俊秀的臉上透著一絲內在的剛強,還經常掠過一縷頑皮挑逗的微笑,頗像前蘇聯影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的熱妮亞。
安娜在影片《紫日》中扮演前蘇聯紅軍女醫生娜佳,觀眾將在銀幕上看到她光彩的女軍人形象。

富大龍
富大龍,男,1976年出生,北京人,滿族,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里,從小受到家庭的嚴格教育,上學後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隊員,
21985年8歲時第一次接觸電影,拍電影《中彩》 ;繼而在獲“童牛獎”的《少年彭德懷》中擔任男主角。此片獲1986年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1987年第二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故事片獎”;本人獲1987年第二屆中國電影童牛獎“優秀表演獎”。1998年以全班總成績第一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而奠定著他邁上銀幕的重要基石,則是家庭給予他的廣泛的興趣愛好的引導和支持,使他成為武術迷和京戲迷。  

影片亮點

《紫日》《紫日》
由上海永樂影視(集團)公司和北京紫禁城影視公司聯合拍攝的抗日戰爭題材電影《紫日》,近期在全市30多家影院放映以來,觀眾紛紛稱讚這是著名導演馮小寧繼《紅河谷》、《黃河絕戀》之後,與上海合作的又一部成功之作。這裡摘編的是部分觀眾的見解。注重探索戰爭中的人性楊展業(新民晚報):影片不再重複渲染侵略戰爭對生命的殺戮,而是著重剖析法西斯主義對人性的毒害,塑造在戰爭中覺醒並成長起來的普通人。這也反映了一位中國電影工作者獨到的視角和見解。
二戰是世界各國電影的熱門題材,國外許多此類影片,都已從控訴法西斯對生命的屠殺,深入到戰爭中的人性的深層次探索。《紫日》的出現,表明中國二戰題材影片也注重在這些方面的開掘。

主鏇律也能拍出觀賞性
馮小寧的戰爭與和平三部曲《紅河谷》、《黃河絕戀》和《紫日》,除了團體組織觀眾外,都有相當數量的個別觀眾。可見這幾部主鏇律影片不僅在思想、藝術上比較成功,在觀賞性和票房方面也達到了國產片中的高水準。《紫日》如果說比前兩部有所提高的話,那最突出的一點是影片對觀眾的衝擊力。《紫日》是中國第一部表現前蘇聯紅軍在中國東北對日作戰的作品,第一次全景式表現坦克大戰的場面,第一次表現航空母艦的群機作戰,提高了影片的觀賞性。

影片有強烈的警世作用
影片取名《紫日》是有深刻內涵的。只要有戰爭陰影,溫暖的太陽也會成為紫色的。影片的結尾十分深刻,發人深省。片尾的字幕中打出一組二戰期間各國死亡的人數,中國死亡的人數是3500萬人,為世界各國之最。再次表明中華民族的犧牲是巨大的,沉重的,並告訴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法西斯對人類的摧殘,影片具有強烈的警世作用,是一部優秀之作。

影片音樂

《紫日》劇照《紫日》劇照

本片是馮小寧“戰爭與和平”六部曲的收山之作,馮小寧為“戰爭”譜寫最後樂章。《紫日》的構思在馮小寧腦子裡存放了六年,曾經三易其稿,反覆修改、論證。對於這部作品,馮小寧將之定位於“好看的高品位影片”。影片片名“紫日”蘊含寓意:太陽本是人類共同的生命象徵,一旦蒙上戰爭的陰影,就會變了顏色,只有消滅戰爭,鮮紅的太陽才會重新照耀人間。整部影片的音樂繼承了馮小寧電影的一貫風格,大氣磅礴,令人迴腸盪氣。
影片的點睛之筆就是它的配樂,不知道看過這部影片的朋友還記得穿插其中的這首配樂么,這段音樂,伴隨著繪有娟人的八音盒,在影片中反覆出現,那是對戰爭中狂妄的戰爭販子的詛咒,是對和平與友愛的真誠企盼。特別是秋葉子被瘋狂的日本法西斯所殺害,她手中的那隻八音娃娃滾下山坡時響起的配樂,在音符響起的那一剎那,很多觀眾都已經完完全全被影片中的氣氛感染得一塌糊塗......

影片取名《紫日》是有深刻內涵的。只要有戰爭陰影,溫暖的太陽也會成為紫色的。往日的純潔、光亮就不復存在。影片的結尾十分深刻,發人深省。片尾的字幕中打出一組二戰期間各國死亡的人數,中國死亡的人數是3500萬人,為世界各國之最。再次表明中華民族的犧牲是巨大的,沉重的。

幕後製作

《紫日》劇照《紫日》劇照

馮小寧“戰爭與和平”六部曲的收山之作《紫日》中,在中、俄、日三個角色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故事,三個語言不通、相互敵對的人之間充滿了戒備,有時甚至要殺死對方才能得到自己的安全。但他們在險惡的環境中,靠相互幫助最終走出森林,並無意中得到了戰爭已經結束的訊息,當他們懷著生活的希望奔向林外時,看到了一場恐怖的大屠殺……

在影片中,三個扮演不同民族人物的演員,都是馮小寧導演啟用的新人。
富大龍:一日“死”數次
也許是一種“緣”。10年前,富大龍在東北一次電影節上有幸結識了導演馮小寧,在旅順炮台,馮小寧用一張照片將富大龍牢牢刻在了心中,僅說了一句:以後可能找你。數月後,由馮小寧執導的影片《戰爭子午線》開機,大龍成了該片的男主角———“老兵”。
其實早在1985年,8歲的富大龍便開始接觸電影了,繼而又在獲“銅牛獎”的《少年彭德懷》中擔任過男主角。在電影學院學習期間,馮小寧無論多忙,總是抽空去學院看他。當《紫日》進入籌備期,馮小寧導演又再一次找到富大龍,謹慎而又果斷地對他說:去農村生活,越偏僻越好,就當你自己是一個河北農民,並說,直到影片開機,我仍有發現比你更合適人選的可能性。當一個多月後富大龍在河北一個小村莊的農戶家裡見到突然前來接他的馮小寧導演時,從導演的笑容里富大龍意識到:他向著《紫日》的男主角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在拍攝《紫日》的時候,有一天大家發現,趴在戰壕里頂著鋼盔、抱著機槍負隅頑抗的日軍機槍手竟然是富大龍,隨著煙火爆炸,富大龍一次又一次地和其他日軍一起翻滾、撲倒、飛起、俯、仰、側、臥,死作一團,回想劇本沒有這場戲呀,這是怎么回事?
據這個“鬼子”交代,他今天的表演只是客串。他交代說,他客串“鬼子”只是覺得自己會死得很生動,很逼真,實際上,上午就已經成功地死過十幾種姿態,剛才還在抓緊時間與其他“鬼子”練習、切磋,嘗試一些新的死相。
富大龍說:“只要有戰爭的陰影,溫暖的太陽就會成為紫色的……”

前田知惠:來自日本的清純女孩
前田知惠,1.57米的小個子,抬著頭,慢聲細語,調皮地說著中國方言回答問題,抓耳撓腮或做個鬼臉,眯著眼笑得很可愛。
當導演馮小寧第一次在電影學院見到前田知惠時就毫不猶豫地確定:《紫日》影片中的秋葉子就是她。力薦清純女孩的電影學院的陳氵邑教授對馮導講起前田知惠的一段趣事:她帶著極大的熱情和執著的精神要求參加表演系的考試,但因為她畢竟是一個剛剛學會結結巴巴中國話的日本女孩,如何面對許多節目的編排與演出呢?這自然使考官們猶豫不決。但她對電影的熱愛與執著說服了電影學院的老師們。當得知已經被錄取時,她竟然當場放聲大哭起來。馮小寧聽到這個細節之後,覺得這是當代年輕人中非常純的女孩子,而這種純潔又正是《紫日》影片中所需要的特點。
當她得知被選中《紫日》的女主角之一時,立刻激動地將這個訊息告訴了遠在日本的媽媽,媽媽也為她激動,並寄來許多有關那個時期的資料。

安娜:初涉影壇,喜歡中國
剛滿19歲的安娜有著俄羅斯少女的青春與健美。身材高大,一頭標準的俄羅斯族栗色長髮,俊秀的臉上透著一絲內在的剛強,還經常掠過一縷頑皮挑逗的微笑,頗像前蘇聯影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中的熱尼亞
安娜和前田知惠同歲,但不太會中文。
拍《紫日》的時候,有一場戲是拍從山坡上滾下去的,第一次拍戲的安娜堅決不用替身。安娜挺輕鬆地說:“劇組裡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前田的小腿比我的傷還要多,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很喜歡我的工作。我想將來能夠成為一個電影演員或者戲劇演員。我希望將來人們能夠記得作為演員的我,不是因為容貌美麗、身材妖嬈這些表面化的東西,而是因為我的演技,一些表面以外的,有意義可以回味的東西。”

幕後花絮

《紫日》劇照《紫日》劇照

馮小寧1990年執導的《戰爭子午線》頗有靈氣,時空剪輯手法也較為灑脫,甚至不乏神來之筆。該片曾榮獲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第4屆東京國際兒童電影節日本電影評論家獎、第二屆日本京都國際兒童電影節金獎。故事講述,在戰爭年代,一支革命隊伍沿長城西進,小戰士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跨越時空來到現代……

張揚的形式感使《戰爭子午線》成為有史以來最好看的馮氏作品。此後,馮小寧突然染上了張藝謀式景觀癖,開始在《紅河谷》(1996)、《黃河絕戀》(1999)中大搞“視覺效果”,但山河美景無法掩蓋劇情缺陷和特效粗糙,注重外觀的馮小寧作品具有了更大的欺騙性,也屢屢暴露特技野心與特技水平發展嚴重不同步造成的尷尬。所以,在一連串國內政府獎項賜予的“花環”背後,表面風光的馮小寧已經和被過度讚美包圍的張藝謀一樣到了苦苦支撐乏人喝彩的地步,他們硬傷累累、低級弱智的作品往往讓人無法接受,每有新片問世,必將招來一片罵聲……

該片是著名導演馮小寧“戰爭與和平”三部曲的收山之作。影片圍繞中、俄、日三個語言不通的人物所經歷的糾葛展開,三個主人公因、社會、語言、文化背景不同,促使他們進行溝通的是三人所共同面對的生存環境,因此影片的對白非常精練。在片中,三位扮演不同民族人物的演員都是馮小寧啟用的新人。該片獲第21屆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影片評價

《紫日》劇照《紫日》劇照

一 《紫日》不是純粹的戰爭片
為什麼說此片不完美呢?因為它的特殊時間和典型環境,他把時間選為戰爭結束前,且幾個主人公在一個相對隔離不用面對戰爭危險的環境中。雖然導演也用紀錄片的手法展現了很多戰爭的殘酷性,如日本人對生命的隨意摧殘與虐待,尤其是軍國思想對人性的扭曲。但不得不說,影片的大部分時間是在一個相對隔離的環境下,顯示敵對的三人在面對共同的危險時人性的不同側面,不知道導演是否意識到此問題。但從根本上說,此影片是在唯美的環境中展示了人性的原始形態、扭曲形態以及相互碰撞融合形態,導演對特殊環境、危險環境中人性的不同形態及發展階段進行了深度的挖掘,至今的任何一部影片中,其可謂出類拔萃的一種。
那么,此影片討論的主旨是什麼?是人性。戰爭只是背景,只是催化劑。他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戰爭片,其無法於《拯救大兵瑞恩》、 《阿甘正傳》 (其中的戰爭場面)、 《兄弟連》 、《我們曾經是戰士》、《全金屬外殼》等一系列二戰影片相比較,其主旨不同,典型環境太過典型。後者是向人們展示的真實的戰爭,展示戰爭的殘酷,戰爭中的微笑,優待俘虜,保護同伴以及對自由與和平的嚮往。他們多向我們宣傳一種價值觀,即對自由與和平的嚮往,對人類之愛的推崇。《紫日》不是,他討論的是三個不同思想有民族仇恨,大國沙文主義,睥睨別人習慣的人在面對共同的危險時所表現的人性的不同形態以及融合,討論以秋葉子為代表的日本青少年被軍國主義所毒害的思想以及其扭曲的人性,討論了有民族仇恨的中國農民在面對事件和問題時的態度和人性,討論了俄國國際友人在其文化下支配的人性。他並沒有展示普通戰爭中的殘酷與無情、人的野蠻和血腥,同伴的團結於互助等等。它展示的不是普通戰爭,時間的特殊,環境的特殊使其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戰爭片。

二 《紫日》 片名為何意
“《紫日》是探討戰爭對個體生命的摧殘, 象徵生命的太陽蒙上了戰爭的陰影就變成了紫色。電影裡共出現了四次紫日, 每一次都寓意著某種象徵、某種啟示、某種預言。”“正如影片所述: 太陽本來是人類共同的生命象徵, 一旦蒙上法西斯的陰影, 就會改變顏色, 降臨災難, 只有消滅了法西斯, 鮮紅的太陽才會重新照耀人間。” 這是“試論《紫日》的人文關懷——兼論影視對大學生的影響 (范國英, 龔奎林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中的一段話。我是不同意這種說法的。難道題目的意義只是“象徵生命的太陽蒙上了戰爭的陰影就變成了紫色,只有消滅了法西斯,鮮紅的太陽才會重新照耀人間”。那么戰爭結束時,一桿桿殺人的槍被拋棄,黃昏中有一輪太陽,如果依上述作者的分析,這輪太陽應是紅色的,因為消滅了法西斯, 鮮紅的太陽應該重新照耀人間。記得原畫面是一輪紫日。實際上,認為紫日的含義是指人類處於自由、和平、幸福時,大地回到寧靜,一片純潔時,那純而又純的散發光和能源的太陽是紫色的,紫色的太陽,即紫日。中國的漢語裡有“紅得發紫”,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認為紅的發展的高級階段是紫呢(可惜我學力不夠,否則我可以用訓詁的方法列舉更多的例子)。所以,紫日象徵的是什麼呢,是黃昏或早晨時人們處於和平、寧靜、幸福的世界中,大自然一片寧靜,人的生命一片寧靜(靈魂的寧靜,生活的安詳),沒人能打破這靜美的世界。紫日不多見,而人的寧靜,大自然的寧靜,世界的寧靜也不常常擁有。而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所應珍惜的,我們如何去實現和珍惜呢?正如影片中那樣,用愛去實現,珍惜我們的世界,那時,紫日就會出現。
三 八音盒
“電影選取了小角度,卻共同演繹,探討了戰爭與和平的大道理。一雙粗糙的中國鄉村老漢的大手,捧著八音盒,這八音盒在日本少女的手上、在俄羅斯老嫗的掌心傳遞,最終息在落葉繽紛的黑土地,那是對戰爭中死去的無辜百姓亡靈的祭奠,是對狂妄的戰爭分子的詛咒,也是對和平與友愛的真誠企盼”如此的理解八音盒,我覺得還意興未盡。
認為八音盒與紫日一樣,也是對自由、和平、幸福的象徵。只不過其承載的對象是一份愛情,最後作為主人公友情和共同經歷的見證者。這是大西耕送給秋葉子的定情信物,當大西君當兵走時,秋葉子匆忙的化妝,拿著八音盒,瘋狂的跑,最後也沒見到大西君。其後,這個八音盒一直陪伴著秋葉子,一直讓這個少女珍藏著愛情的希望。單純的用好與壞的標準來評價一個人有時就會失效,如秋葉子,其具有被軍國主義思想扭曲的人性,睥睨任何非本族人種,在三人的路程中,他竟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暴露自己會說中國話,如此陰險可怕,其帶領三人走出森林卻是帶領大家回到了軍營,,到最後仍然有拿槍殺人的想法,而人性扭曲的她僅僅為了戰爭結束了,就可以回家了,回家見到那份期盼很久的愛情了。愛情,在此刻,是如此神聖,純潔,她在任何一個人的心裡都如此高尚。所以,當秋葉子跑向自己的同胞時,高喊著“戰爭結束了!我們可以回家了!”,槍響,倒地。鮮花如此美麗,灑滿天空,為一個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小姑娘,為一個在最後思想又回歸純潔的人,送葬。如花一樣美麗的生命,逝去。

一個唯軍國思想是命到最後醒悟的人,其生命忍讓毀於軍國主義的手下。情節是如此慘酷,使人想哭,又如此悽美,使人反問自己,質詢自己的人生,我們珍惜生命了嗎?當八音盒從秋葉子手中滑落,向前滾去,聲音依然如此脆麗,甜美,純潔得無一絲雜念。美麗的音樂在結束秋葉子的愛情,大西君也死了。我們是如此心傷,不願接受此畫面,而他又是那樣合情合理。我們要問,是什麼打破了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扭曲了人性,讓那些軍官在自殺前鼓動士兵自殺,或去殺害無辜的同胞。或許說,戰爭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被軍國思想所控制的人,永遠不能省悟的人。如殺楊玉福母親的那個士兵,他只是一個孩子,在他眼中,人類之間充滿愛,在長官的訓斥中,在楊玉福的吼叫中,他刺出了刺刀。痛苦的思想掙扎已經完成,或許不久以後,他就能體會到殺人的樂趣,或在睡夢中驚醒後把替他蓋被子的中國母親當作敵人殺死,他那顆對世界存有愛的心已不復存在,其最後或許就像那群日本兵一樣,或自殺,或自殺前鼓動別人,並殺害無辜的人,或許他還活到現在。這樣的人已無可救藥,他們有宗教般的虔誠,他們永遠記著自己的使命,他們效忠天皇,效忠大日本帝國。這樣的人正是我們今天要警惕的人,他們帶有軍國思想,如果我們不去警惕其行為,不能有效的防止他們,戰爭還會再來。
當八音盒的音樂響起,音樂是如此清純、響亮、脆麗,宛如世界初現一樣,世界最初的模樣是什麼?是和諧,寧靜,美麗。不要讓世界的和諧,寧靜與美麗被破壞,不要讓人性去扭曲,小心存在的軍國主義思想,這是每一個愛好自由、民主、和平的人所必須警惕的,應該去奮鬥的。

軼聞

馮小寧帶著“戰爭與和平三部曲”的收山之作《紫日》蒞臨蓉城,雖沒有劇組助陣,但在本報與王府井影城聯合舉行的新片鑑賞會上,單槍匹馬的馮小寧與觀眾面對面,針鋒相對解讀《紫日》焦點,氣氛十分熱烈。

翻版雷同 

一些人認為《紫日》沿襲了馮小寧一貫的風格,戰爭加激情,與《紅河谷》、《黃河絕戀》有些雷同。馮小寧否認說:“藝術風格都有一種延續性,如果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是玩形式,不是我追求的。我和張藝謀聊天時,他就說現在的藝術手法,還有什麼可以玩新?沒有了!在二十年代,世界電影潮流就已把各種手段用盡了。如果硬讓齊白石把蝦畫成畢卡索的風格,不是很滑稽嗎?”

川音的一位影迷說:“一些評論家認為你的影片有雷同。”馮小寧立刻追問:“哪些評論家?誰?”這位影迷有些招架不住:“是有報紙登的。”馮小寧鍥而不捨:“哪家報紙?希望你們思考一下,電影到底是為一個人拍的,還是為12億人拍的?要憑自己的感覺和心去品味,不要總聽別人說。我拍一部片子,不太喜歡先準備如何突破,只是想把感動的故事講出來。”

炒作嫌疑 

《紫日》中有中國老百姓被日本兵裝在麻袋裡澆汽油活活燒死的鏡頭,這個細節來自“東史郎事件”的原型。在片中馮小寧親自上陣完成這一開機鏡頭,但此舉被蒙上“炒作”嫌疑。

馮小寧昨日鄭重解釋:“片中除了這個鏡頭,其它戲都在大興安嶺拍的。為方便媒體採訪,投資方選擇此鏡頭開機,目的非常純潔。”馮小寧進一步講解:“日本東京法院曾說麻袋裡裝不下一個活人,我們就製作了一個一模一樣的麻袋拍給他們看。如果穿上特製的石棉衣,肯定鑽不進去,必須穿單衣。這個鏡頭要求很高,必須在胸部以下燃燒,人的滾動不能超過180度,只能燃燒十幾秒,否則煙就會嗆進喉部。”至於為何自己挺身而出,馮小寧說:“拍攝時,劇組全體男人都要求鑽進去。因為這個鏡頭是我構思的,我有把握,我最冷靜,所以我上。

裸鏡動機 

《紫日》結尾有蘇聯女兵的裸浴鏡頭,許多媒體問裸鏡是否為增加影片賣點?馮小寧解釋:這純粹是影片情節發展需要,“人體藝術鏡頭在國產片中出現非常難得,國家有很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這部影片中出現了全裸鏡頭,正說明這完全是藝術需要。這本身沒有任何商業動機。”為何用裸鏡處理?馮小寧說:“蘇聯女兵奔入水中,讓清水洗盡硝煙,在聖潔的水中追求寧靜,回想和平來之不易,是人物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

第21屆夏威夷電影節《紫日》得滿分
第21屆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11月9日落下帷幕,馮小寧導演的中國影片《紫日》獲得由觀眾評出的“最佳影片”大獎。這個獎是由美國觀眾在170部各國影片中投票選出的。參評影片中有不少參加過今年坎城電影節,侯孝賢的新片《千喜曼波》也在其中。電影節主席查克·鮑勒先生曾在開幕式上說:“《紫日》是本屆電影節中我最喜愛的電影。我非常驚訝的是中國導演居然用了這么少的錢拍出了如此精美的電影。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去看這部電影。”當電影節最後一天評選揭曉前,鮑勒先生仍笑著說:“我相信中國的《紫日》是最有競爭力的。”結果,《紫日》獲最高分,許多選票上都打出了“10分”的滿分。
當地報紙以“中國導演馮小寧用小成本完成大製作”、“《紫日》提醒世人應該友愛,停止相互屠殺”為題作了專門報導。當地一位美國記者乘計程車時聽到司機說今天晚上他不再出車,要去看電影《紫日》。首映之時影院門前排起購票長隊,容納上千人的影院座無虛席。甚至一些看過馮小寧《紅河谷》和《黃河絕戀》的人聞訊而來。美國著名影評人傑妮·海倫女士說:“這部影片具有極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使人看後久久回味,影片語言極少,大都是用電影語言在講述,這使美國觀眾在觀看時減少了語言障礙。”

建軍節專題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軍節。現在,我們選了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條目,希望通過大家協作的方法,完善條目,作為獻給“八一”的禮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