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背景
亞太經合作組織誕生於全球冷戰結束的年代。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冷戰的結束,國際形勢日趨緩和,經濟全球化、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趨勢漸成為潮流。同時,亞洲地區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也明顯上升。該組織為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
歷史沿革
1989年1月,澳大利亞總理波比•霍克訪問大韓民國時在首爾倡議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國家部長級會議”。該倡議得到美國以及亞洲多個國家的積極回應。
1989年11月5日至7日,12個創始會員國在澳大利亞坎培拉舉行首屆“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由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加雷斯•埃文斯擔任會議主席,並於同年創設作為亞太經合組織協調機構的高管會議。會議通常由當年舉辦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東道主主辦,每年舉行3至4次會議,主要負責執行領導人和部長級會議的決定,審議各工作組和秘書處的活動,籌備部長級會議、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其後續行動等事宜。高官會議下設4個委員會和11個專業工作小組。4個委員會是貿易和投資委員會、經濟委員會、高官會經濟技術合作分委員會和預算管理委員會。11個專業工作小組分別為產業科技、人力資源開發、能源、海洋資源保護、電信、交通、旅遊、漁業、貿易促進、農業技術合作和中小企業。
1991年11月12日至14日,第三屆部長級會議在大韓民國首爾舉行並通過《漢城宣言》,正式確定亞太經合組織的宗旨目標、工作範圍、運作方式、參與形式、組織架構、亞太經合前景。亞太經合組織的目標是為本區域人民普遍之福祉,持續推動區域成長與發展;促進經濟互補性,鼓勵貨物、服務、資本、技術的流通;發展並加強開放及多邊的貿易體系;減少貿易與投資壁壘。這次會議中台灣、香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經濟體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加入。
1992年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泰國曼谷召開,確定將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設於新加坡,為APEC各層次的活動提供支持與服務。秘書處最高職務為執行主任,任期一年,由每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東道主指派。副執行主任由下屆APEC會議東道主指派,一年之後成為執行主任。並確立亞太經合組織運作基金的預算規則。
1993年1月,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在新加坡成立,負責該組織的日常事務性工作。
1993年11月20日,首屆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袖會議在美國西雅圖布萊克島(BlakeIsland)舉行,並宣示亞太經合組織的目的是為亞太人民謀取穩定、安全、繁榮。此後每年召開一次,在各成員間輪流舉行,由各成員領導人出席。1994年11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亞茂物舉行的經濟領袖會議設立“茂物目標”:發達成員在2010年前、發展中成員在2020年前,實現亞太地區自由與開放的貿易及投資。
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成立工商諮詢理事會,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太平洋工商論壇。它的主要任務是對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投資自由化、經濟技術合作以及創造有利的工商環境提出構想和建議,並向領導人和部長級會議提交諮詢報告。理事會的主要任務是鼓勵工商界人士參與亞太經合組織合作進程。每個亞太經合組織的成員派3名具有代表性的工商界人士參加理事會。工商諮詢理事會秘書處暫設在菲律賓馬尼拉,經費由各成員繳納。理事會主席採取輪換制的原則,即由當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東道主擔任工商諮詢理事會主席。工商諮詢理事會每年召開3-4次例會,並在每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與各成員領導人舉行一次對話會。
2000年汶萊會議決定成立了由7人組成的婦女領導人會議協調組,負責承擔宣傳聯絡、監督、諮詢等工作。婦女領導人會議每年舉行一次,由當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東道國主辦,會議議題一般與政府會議主題密切相連。該會議由亞太地區經濟體中商業、政府、學術界和民間、社會等方面的婦女領導人組成,是亞太經合組織框架內形成的婦女論壇,它不設領導機構和常設機構。其目的主要是為亞太地區婦女設立一個進行交流的論壇。它提供、傳播、推動並套用與性別相關的知識和信息,重點為中、小企業的女企業家開展經貿合作提供機會,並向亞太經合組織提出意見和建議。
2001年10月21日,亞太經合組織第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與會領導人以“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為主題,就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以及“9•11”事件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和亞太經合組織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了廣泛的共識。會議通過並發表了《領導人宣言:迎接新世紀的新挑戰》、《上海共識》和《數字APEC戰略》等檔案。與會各成員領導人還利用午餐會就反對恐怖主義問題交換了意見,並發表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反恐聲明》。
2002年10月26日至27日,亞太經合組織第10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會議就全球和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加強多邊貿易體制、執行上海會議成果及反恐合作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發表了《領導人宣言》和《反恐聲明》。
2003年10月17日至18日,亞太經合組織第15屆部長級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
2014年8月6至21日,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次高官會及相關會議在北京召開。
發展歷程
初期階段(1989-1992年)
這一階段APEC建立了它作為一個區域性經濟組織的基本構架。第一、二屆雙部長會議上,各方就致力於地區自由貿易與投資和技術合作達成了某些共識,確定設立10個專題工作組開展具體合作。1991年召開的漢城會議通過了《漢城宣言》,它作為APEC的基本章程,首次對該論壇的宗旨、原則、活動範圍、加入標準等做了規定。1992年的曼谷會議決定在新加坡設立APEC秘書處,由各成員認繳會費,使APEC在組織結構上進一步完善。
快速階段(1993-1997年)
自1993年,APEC從部長級會議升格到經濟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展進程加快。1993年一1997年這5年,每年都有新的進展,解決了區域合作所面臨不同問題,是APEC進程的“五步曲”。例如:1993年解決了“APEC不應該做什麼”的問題;1994年解決了“APEC應該做什麼”的問題;1995年解決了“APEC應該怎么做”的問題;1996年制定了具體的合作藍圖。
調整階段(1998年-今)
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直接影響到APEC進程,危機的受害者開始對貿易投資自由化採取慎重態度,在APEC內部,始於1997年的部門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亞太地區的現實情況。
首腦會議
舉辦次數 | 舉辦年份 | 舉辦日 | 舉辦國 | 舉辦都市 | |
---|---|---|---|---|---|
第1次 | 1989年 | 11月6日-11月7日 | 澳大利亞聯邦 | 坎培拉 | |
第2次 | 1990年 | 7月29日-7月31日 | 新加坡共和國 | 新加坡 | |
第3次 | 1991年 | 11月12日-11月14日 | 大韓民國 | 漢城 | |
第4次 | 1992年 | 9月10日-9月11日 | 泰王國 | 曼谷 | |
第5次 | 1993年 | 11月19日-11月20日 | 美利堅合眾國 | 西雅圖 | |
第6次 | 1994年 | 11月15日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 茂物 | |
第7次 | 1995年 | 11月19日 | 日本國 | 大阪 | |
第8次 | 1996年 | 11月25日 | 菲律賓共和國 | 馬尼拉 | |
第9次 | 1997年 | 11月24日-11月25日 | 加拿大 | 溫哥華 | |
第10次 | 1998年 | 11月17日-11月18日 | 馬來西亞 | 吉隆坡 | |
第11次 | 1999年 | 9月12日-9月13日 | 紐西蘭 | 奧克蘭 | |
第12次 | 2000年 | 11月15日-11月16日 | 汶萊達魯薩蘭國 | 斯里巴加灣市 | |
第13次 | 2001年 | 10月20日-10月21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海 | |
第14次 | 2002年 | 10月26日-10月27日 | 墨西哥合眾國 | 墨西哥城 | |
第15次 | 2003年 | 10月20日-10月21日 | 泰王國 | 曼谷 | |
第16次 | 2004年 | 11月20日-11月21日 | 智利共和國 | 聖地亞哥 | |
第17次 | 2005年 | 11月18日-11月19日 | 大韓民國 | 釜山 | |
第18次 | 2006年 | 11月18日-11月19日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 河內 | |
第19次 | 2007年 | 9月8日-9月9日 | 澳大利亞聯邦 | 悉尼 | |
第20次 | 2008年 | 11月22日-11月23日 | 秘魯共和國 | 利馬 | |
第21次 | 2009年 | 11月14日-11月15日 | 新加坡共和國 | 新加坡 | |
第22次 | 2010年 | 11月13日-11月14日 | 日本國 | 橫濱 | |
第23次 | 2011年 | 11月12日-11月13日 | 美利堅合眾國 | 檀香山 | |
第24次 | 2012年 | 9月9日-9月10日 | 俄羅斯聯邦 | 海參崴 | |
第25次 | 2013年 | 10月5日-10月7日 |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 巴厘島 | |
第26次 | 2014年 | 11月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北京 | |
第27次 | 2015年 | 11月 | 菲律賓共和國 | 馬尼拉 | |
第28次 | 2016年 | 11月 | 秘魯共和國 | 利馬 | |
第29次 | 2017年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 河內 |
目標宗旨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宗旨是:保持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促進成員間經濟的相互依存;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減少區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本地區人民的共同利益。APEC的大家庭精神是在1993年西雅圖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中提出的。為該地區人民創造穩定和繁榮的未來,建立亞太經濟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要深化開放和夥伴精神,為世界經濟作出貢獻並支持開放的國際貿易體制。在圍繞亞太經濟合作的基本方針所展開的討論中,以下7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它們是:開放、漸進、自願、協商、發展、互利與共同利益,被稱為反映APEC精神的7個關鍵字。
議題
APEC主要討論與全球及區域經濟有關的議題,如促進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實施亞太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動金融穩定和改革,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和能力建設等。APEC也開始介入一些與經濟相關的其他議題,如人類安全(包括反恐、衛生和能源)、反腐敗、備災和文化合作等。
主要特點
廣泛性APEC的21個成員體,就地理位置來說,遍及北美、南美、東亞和大洋洲;就經濟發展水平來說,既有發達的工業國家,又有開發中國家;就社會政治制度而言,既有資本主義國家,又有社會主義國家;就宗教信仰而言,既有基督教國家,又有佛教國家;就文化而言,既有西方文化,又有東方文化。
開放性它推行“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決心“不使亞太經合組織朝著組成一個貿易集團的方向發展,而是要建立一個新型的國際經濟組織、開放的經濟聯合”。
靈活性允許以不同速度來實現目標,採取集體制定目標,各成員依據自身的情況為達到集體目標各自作出努力的靈活的、循序漸進的、自由的自願的合作方式。
非強制性亞太經合組織的開放性質決定了其獨特的行動準則,即不是靠談判構成的條約規定而是靠成員的協商和領導人的承諾來行事。
民族服飾從1994年的印尼首腦會議開始(除1995年首腦會議外),此後的主辦國幾乎都會提供本國的民族服飾或是紀念衣物給與會的各國元首穿著並集體合照,而每次峰會主辦國會提供何種服裝也開始成為各國媒體的焦點,該風潮一直延續到2009年新加坡首腦會議為止,之後2010年的主辦國日本已經表示因為和服過緊…等種種理由而讓各國元首僅以西裝亮相合照,2011年的主辦國美國更表明是時候改變過去的傳統而不提供所謂的民族服飾,自此讓從1994年開始的元首服裝秀合照正式畫下句點。
運作模式
亞太經合組織是經濟合作的論壇與平台,其運作是通過非約束性承諾、開放對話、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不同於世界的其他政府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及其他多邊貿易體要求成員簽訂具約束性的條約,但亞太經合與此不同,其決議是通過全體共識達成,並由成員自願執行。
“經濟領袖會議”(EconomicLeaders'Meeting)每年召開一次,討論由“部長級會議”(經濟領袖會議的前幾天召開)及“企業顧問委員會”所提供的戰略建議,隨後通過“經濟領袖宣言”公布達成的正式政策。
組織架構
機構會議
APEC共有5個層次的運作機構包括:
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自1993年起,共舉行了近二十次,分別在美國西雅圖、印尼茂物、日本大阪、菲律賓蘇比克、加拿大溫哥華、馬來西亞吉隆坡、紐西蘭奧克蘭、汶萊斯里巴加灣市、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中國上海、泰國曼谷、智利聖地亞哥、韓國釜山、越南河內、澳大利亞悉尼、秘魯利馬、日本橫濱、新加坡新加坡、美國夏威夷和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部長級會議:APEC的部長會議分為APEC部長級會議和APEC專業部長級會議。部長級會議實際是“雙部長”會。始於1989年11月。
專業部長級會議,是指討論中小企業、旅遊、環保、教育、科技、通信等問題的部長會議。
高官會:APEC高官會議是APEC的協調機構,每年舉行3-4次會議,該會議始於1989年11月。高官會議一般由各成員司局級或大使級官員組成。高官會議稱為部長會議的“實際工作部門”,高官會對上向部長級會議負責。
委員會
高官會下設4個委員會,即:貿易和投資委員會(CTI),經濟委員會(EC),經濟技術合作高官指導委員會(SCE)和預算管理委員會(BMC)。
高官會下設3個政策級專家組和10個專業工作組。
秘書處
1993年1月在新加坡設立,為APEC各層次的活動提供支持與服務。秘書處負責人為執行主任,由APEC當年的東道主指派。
除以上五個結構組織外,APEC還有工商諮詢理事會和CEO峰會兩個組織。
發展問題
近年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發展速度很快,而且比較順利,儘管如此,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
1、在削減關稅問題上內部矛盾越來越明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中既有已開發國家,也有開發中國家。
2、接收新成員的問題。亞太經合組織已有21個正式成員,還有多個國家和地區要求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從客觀上分析,成員越多,越難形成集體行動計畫,越難達成共識,將使自由化過程放慢。在接收新成員問題上,關稅低的成員與關稅高的成員持不同意見。
3、工作重點問題。發展中的國家渴望將經濟技術合作作為亞太經合組織活動的一個中心,但菲律賓會議雖然通過了《亞太經合組織加強經濟合作和發展框架宣言》發達工業化國家卻依然把力量集中在貿易投資自由化方面。在這一點上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矛盾明顯。
影響力
亞太經合組織總人口達26億,約占世界人口的40%;國內生產總值之和超過19萬億美元,約占世界的56%;貿易額約占世界總量的48%。這一組織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成立以來,亞太經合組織在推動區域和全球範圍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開展經濟技術合作方面不斷取得進展,為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成立於1989年,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
會員國
亞太經合組織現有21個成員經濟體(MemberEconomy),其國內生產毛額總量約占世界的60%、貿易量約占世界的47%。
印度由於人口眾多,基於服務貿易協定,曾提出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並初步得到美國、日本和澳洲的支持。成員經濟體的官員正討論有關印度加入組織的事宜。但有西方國家憂慮印度加入會使組織中的權力分布失衡而傾向亞洲。
除了印度,蒙古、巴基斯坦、寮國、高棉、孟加拉、斯里蘭卡、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厄瓜多等國也提出加入。哥倫比亞早於1995年已提出,但最後無疾而終,因為亞太經合組織在1993至1996年間停止接受新會員。其後因1997年起的亞洲金融風暴,有關接納新會員的事宜延至2007年再討論。美國領土關島則爭取獨立會員資格,並舉出香港為例子,不過美國已表示反對。
亞太經合組織成員標準縮寫 | 標準名稱 | 中文名 | 加入時間 | 經濟體 |
---|---|---|---|---|
AUS | Australia | 澳大利亞 | 1989年11月6日-7日 | 澳大利亞 |
BD | Brunei Darussalam | 汶萊達魯薩蘭國 | 1989年11月6日-7日 | 汶萊 |
CAN | Canada | 加拿大 | 1989年11月6日-7日 | 加拿大 |
CHL | Chile | 智利 | 1994年11月11日-12日 | 智利 |
HKC | Hong Kong, China | 香港 | 1991年11月12日-14日 | 香港 |
INA | Indonesia | 印尼 | 1989年11月6日-7日 | 印尼 |
JPN | Japan | 日本 | 1989年11月6日-7日 | 日本 |
ROK | Republic of Korea | 大韓民國 | 1989年11月6日-7日 | 韓國 |
MAS | Malaysia | 馬來西亞 | 1989年11月6日-7日 | 馬來西亞 |
MEX | Mexico | 墨西哥 | 1993年11月17日-19日 | 墨西哥 |
NZ | New Zealand | 紐西蘭 | 1989年11月6日-7日 | 紐西蘭 |
PE | Peru | 秘魯 | 1998年11月14日-15日 | 秘魯 |
PNG | Papua New Guinea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1993年11月17日-19日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PRC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91年11月12日-14日 | 中國大陸 |
RP | The Philippines | 菲律賓 | 1989年11月6日-7日 | 菲律賓 |
RUS | Russia | 俄羅斯 | 1998年11月14日-15日 | 俄羅斯 |
SIN | Singapore | 新加坡 | 1989年11月6日-7日 | 新加坡 |
TPE | Chinese Taipei | 中華台北 | 1991年11月12日-14日 | 台灣 |
THA | Thailand | 泰國 | 1989年11月6日-7日 | 泰國 |
USA | The United States | 美國 | 1989年11月6日-7日 | 美國 |
VN | Viet Nam | 越南 | 1998年11月14日-15日 | 越南 |
現任領導人
2014年峰會
第一次會議
2014年2月27日至28日,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一次高官會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
第二次會議
2014年5月14日,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次高官會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21個APEC經濟體、秘書處、工商諮詢理事會及觀察員的30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
第三次會議
2014年8月6日至21日,中國將在北京市主辦當年APEC第三次高官會及相關會議。其間,8月20日至21日為高官會,此前為各委員會、工作組等會議。
環保理念瓶裝水與外面超市售賣的有些不同,瓶身上一小塊印著“iWater”的綠色標籤頗為醒目,上面用中英文寫著“給水瓶做記號,並請喝完(Markme、Drinkme、Takeme)”。
會議所使用的紙張,都是循環利用的再生紙,就連“會場上使用的鉛筆也是重複使用的,很短鉛筆頭削尖了繼續用”。
放假調休
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於2014年11月在北京召開,經國務院批准,除保障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和國事活動、城市運行等必要的工作崗位外、在京中央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北京市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11月7日至11月12日調休放假,共6天。
為減少北京周邊人口流動和社會活動,河北廊坊、保定市也將制定放假計畫,總計6天,目前具體相關方案已經上報河北省政府職能部門,等待最終批覆。
百萬志願者
2014年10月17日北京召開了APEC會議安保維穩工作誓師動員大會。會上對全市APEC會議安全維穩工作做動員部署。市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APEC會議是一項級別最高的國際性活動,也是北京繼2008年奧運會結束後的又一項重要活動。會議期間,除公安、武警等專業隊伍外,北京市還將有百萬名社會治安志願者上街巡邏,加強鄰里守望,形成人人參與、共保全全的強大聲勢。
中國率先出資
2014年10月22日,第21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財長會在北京閉幕。此次會議中“公私合作關係”(PPP),即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一種籌資模式成為高頻辭彙。
在財長會的開幕式上,中國政府副總理張高麗即宣布:將利用在亞洲開發銀行設立的中國減貧和區域合作基金中的500萬美元,支持APEC開發中國家在基礎設施PPP、區域合作和互聯互通領域的能力建設和項目開發。
重要事件
APEC交通指示牌登入五環路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北京舉辦。伴隨APEC會期的日益臨近,北京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8月1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掛有APEC字樣的交通指示牌已於日前登入五環和京承高速,北京APEC氣氛日漸濃厚。
2014年8月14日,北青報記者在京哈高速東五環進京的入口處看到,一塊最新豎立起的棕色指示牌格外顯眼。整塊指示牌由三部分組成,上面是APEC會議懷柔舉辦地雁棲湖的景觀圖,下面是“雁棲湖”三個大字並配有英文,最下面是“APEC”的英文縮寫。這樣的指示牌在東五環進京的入口處可以找到兩塊。
隨後,北青報記者又驅車趕往京承高速,京承高速是通往APEC懷柔會址的必經之路。在距離京承高速收費口1.5公里處,指示牌再次出現。和東五環的指示牌不同,這裡的指示牌更加明確了,上面清楚標明了距離雁棲湖還有49公里。通過京承高速收費口後,這種倒計公里數的指示牌越來越多。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隨著會期的臨近,北京的地面交通指示信息也將更加完善。
中國日
2013年10月4日,由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舉辦的2013印尼APEC中國日活動於印尼巴厘島烏達雅納大學盛大拉開帷幕。澳大利亞前總理吉拉德和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理事長張力軍,印尼巴厘島省長蘇里巴塔,美國財經專家馬爾庫斯·索斯沃斯以及APEC高管,印尼華商華人,媒體代表等近300人出席了活動。“2011APEC中國日”活動
2011年11月8號,第一屆“APEC中國日”活動在美國夏威夷大學成功舉行。夏威夷州副州長布賴恩·沙茨、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邱少芳大使、中國APEC發展理事會理事長張力軍以及夏威夷華人代表APEC各理事國商界領袖近300人出席了活動。CNN、BBC、鳳凰衛視、中央電視台等近20家全球各地重要媒體進行了報導。“中國日“活動已成為展示中國經濟文化及溝通世界的重要平台。
主要成果
自成立以來,特別是在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成為固定機制之後,亞太經合組織在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在推動全球和地區經濟成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993年美國西雅圖會議承諾深化亞太大家庭精神,為地區人民爭取穩定、安全和繁榮。
1994年印度尼西亞茂物會議確立了亞太經合組織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目標,即茂物目標,提出發達成員於2010年前、發展中成員於2020年前實現這一目標的兩個時間表。
1995年日本大阪會議通過了大阪行動議程,確定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經濟技術合作作為亞太經合組織合作的兩個輪子,要求APEC成員制定推進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的單邊行動計畫和集體行動計畫。
1996年菲律賓蘇比克會議確立了以自主自願、協商一致為特點的"亞太經合組織合作方式,呼籲各方給予經濟技術合作應有的重視,並把私營部門納入APEC進程。
1997年加拿大溫哥華會議承諾逐年改進和
完善單邊行動計畫,並接納越南、俄羅斯和秘魯為APEC新成員。
1998年馬來西亞吉隆坡會議決定通過建立社會保險網、完善金融體制、加強貿易投資流動、科技和人力資源開發、加強與工商界聯繫等措施,夯實亞太面向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1999年紐西蘭奧克蘭會議提出了發達成員在2005年、發展中成員在2010年實現無紙化貿易的目標,批准了APEC商務旅行卡計畫。
2000年汶萊斯里巴加灣會議通過了《新經濟行動議程》,強調了信息技術為主的新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同意採用電子版單邊行動計畫。
2001年上海會議推動亞太經合組織在多邊貿易體制發展、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電子APEC、新經濟及反恐合作等多個領域取得積極進展,達成了旨在加速實現茂物目標的上海共識。
2002年墨西哥洛斯卡沃斯會議著眼於討論擴大經濟成長和發展合作的利益,實現APEC遠景目標,通過了《APEC地區安全貿易倡議》。
2003年泰國曼谷會議強調在知識經濟、金融體系和經濟結構改革等領域加大投入,承諾在人類安全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批准了《APEC抗擊非典行動計畫》。
2004年智利聖地亞哥會議重申了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的意向,並提出了應對恐怖主義的合作措施。
2005年韓國釜山會議完成了對茂物目標的中期審評,制定了旨在實現茂物目標的"釜山路線圖"。
2006年越南河內會議又進一步制定了實現"釜山路線圖"的行動計畫。
2007年澳大利亞悉尼會議深入討論了氣候變化問題,通過了《關於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清潔發展的悉尼宣言》。
2008年秘魯利馬會議深入討論了全球和地區經濟形勢、國際金融危機等問題,發表了《領導人宣言》和《關於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聲明》。
2009年新加坡會議深入討論了經濟增長、多邊貿易體制、區域經濟一體化、氣候變化等問題,發表了《"倡導新的增長方式,構建21世紀互聯互通的亞太"領導人聲明》。
2010年日本會議深入討論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制定經濟成長新戰略等議題,通過了《領導人宣言:茂物及後茂物時代的橫濱願景》等四個成果檔案。
2011年美國檀香山會議圍繞"緊密聯繫的區域經濟"的主題,重點圍繞亞太經濟成長、規制合作、能源安全等議題展開討論,發表了《檀香山宣言—邁向緊密聯繫的區域經濟》。
2012年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會議重點討論了貿易投資自由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糧食安全、建立可靠的供應鏈、加強創新增長合作等議題,發表了《融合謀發展,創新促繁榮——APEC第二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
2013年印尼巴厘島會議重點討論了茂物目標、互聯互通、可持續和公平增長等議題,發表了《活力亞太,全球引擎—APEC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和世界貿易組織第九屆部長級會議聲明》。
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討論了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三項重點議題。會議取得多項重要成果,發表了《北京綱領:構建融合、創新、互聯的亞太—APEC領導人宣言》和《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APEC成立25周年聲明》。
2015年菲律賓馬尼拉會議重點討論了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小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可持續增長等議題,發表了《領導人宣言——打造包容性經濟,建設更美好世界:亞太大家庭願景》並通過《APEC加強高質量增長戰略》和《APEC服務業合作框架》。
2016年11月秘魯首都利馬峰會圍繞全球經濟和貿易狀況、創新和可持續經濟發展、促進人類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
2016年11月20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秘魯利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題為《面向未來開拓進取促進亞太發展繁榮》的重要講話。
國際經濟類組織
經濟學知識(二)
面對這個經濟時代,我們不得不去考慮很多的事情,經濟學並不僅僅是在府院課堂里或研究機構里高深莫測的東西,它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看懂關係普通老百姓福祉的國家政策,下至管理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理解經濟學,掌握經濟學知識,已經成為一個現代人的必修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