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涵
根據微笑曲線理論,上游往往是利潤相對豐厚、競爭緩和的行業,原因是上游往往掌握著某種資源,比如礦產,或掌握核心技術,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的行業。但是,並不是所有產業鏈都存在微笑曲線,上游也會出現供給過多、競爭加劇的情況,而且比較受制於下游需求的變化,無法主動去開拓新的需求或市場,通常都有明顯的周期性。比如整個電子產業鏈的上游半導體晶片行業,存在很高的技術和資金壁壘,全球只有少數幾家廠商參與競爭,但是受下游需求的冷暖和自身產能擴張的驅動,業績經常出現大賠大掙的情況。由於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生產向工業化過渡的發展方向,使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因此上游產業概念往往不限於工業生產,其外延越來越寬泛,泛指各類原材料或半成品生產(包括農業在內)。實際上,上游與下游在現代化生產產業鏈中是一個相對概念,比起傳統的農業、重工業、輕工業的劃分,具有更細密更廣泛的套用價值。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使產業與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關聯度不斷提高,產業與相關產業之間的聯繫更加密不可分。除了某些終端消費品(如某些家電)生產之外,絕大多數產業從一個角度看是上游產業,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下游產業。比如農業是糧食加工、紡織、家具工業等企業的上游產業,同時又是化肥、農藥等生產企業的下游產業。紡織印染是化纖業的下游產業,同時又是服裝加工的上游產業。
在大行業類別裡面,上游企業是相對下游企業而言的,指處於行業生產和業務的初始階段的企業和廠家,這些廠家主要生產下游企業所必需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等的廠商。下游企業主要是對原材料進行深加工和改性處理,並將原材料轉化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產品。
與產業鏈
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產業鏈分為接通產業鏈和延伸產業鏈。接通產業鏈是指將一定地域空間範圍內的斷續的產業部門(通常是產業鏈的斷環和孤環形式)藉助某種產業合作形式串聯起來;延伸產業鏈則是將一條既已存在的產業鏈儘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產業鏈向上游產業延伸一般使得產業鏈進入到基礎產業環節和技術研發環節,向下游產業拓展則進入到市場拓展環節。產業鏈的實質就是不同產業企業之間的關聯,上下游產業中的企業之間的供給與需求的關係。
產業鏈是產業環上逐級累加的有機統一體,某一鏈環的累加是對上一環節產業追加勞動力投入、資金投入、技術投入以獲取附加價值的過程,鏈環越移向下游產業,其資金密集性、技術密集性越是明顯;鏈環越是移向上游產業,其資源加工性、勞動密集性越是明顯。
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更多地從事資源開採、勞動密集等的上游產業經濟活動,其技術含量、資金含量相對較低,其附加價值率也相對較低;發達地區更多地從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細加工等下游產業經濟活動,其技術含量、資金含量相對較高,其附加價值率也相對較高。
與下游產業關係
上游產業與下游產業之間兩個聯繫頗為緊密的指標,PPI與CPI,PPI被稱為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CPI被稱為消費者物價指數,在PPI與CPI之間,有一個價格傳導的作用機制,通過成本壓力或需求壓力進行傳導:當外部巨觀環境因素造成 PPI持續走高時,標明上游產業的出產品價格持續走高,此時,成本壓力通過產業鏈環節向下傳導,下游產業中的企業為了保留盈利空間,而不得不提高其出產品價格,最終導致CPI在成本壓力的推動下走高。在CPI持續走高的狀況下,消費需求將被抑制,從而造成對下游產業的需求下滑,需求壓力開始延產業鏈環節向上傳導,最終使PPI的上漲失去動力。與產業升級
又稱“產業結構升級”,指產業結構從技術層次低的結構形態轉向技術層次高的結構形態,從生產率低的產業占主體轉向生產率高的產業占主體的結構形態。指以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生產率全面提高為目標按市場經濟規律要求通過技術進步的作用而促使產業結構質態的根本改進和整體水平的進升。產業升級既有在一、二、三產之間的突破與升級,也有從各產業內部,延著產業鏈與價值鏈的突破與升級。後者一般可以理解為從中下游產業向上游產業升級,或從中下游產業向上游產業延伸。升級的目的一般有二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掌握核心資源,拓展利潤空間;或者另一方面是為了擺脫舊的生產方式,掌握某方面的核心技術,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分別以中國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主導產業中的三個行業為例。
(1)石油產業石油產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石油產品無論在陸地、海上和空中交通方面,以及在各種工廠的生產過程中,都是重要的動力燃料。石油產業鏈可以說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隨著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不斷大幅上漲,石油產業鏈兩端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部分上游企業,包括以原油和天然氣為主要產出品的公司、以及為開採石油服務的公司如海油工程等,將因高油價而受惠,而其他大部分中下游企業因為進口原油價格上漲,煉油廠煉油成本上升,但是國內成品油零售價調整卻滯後於國際油價,最後造成了全行業虧損。為此,中石化集團制定了在新形勢下加快產業升級的發展戰略,其中,將拓展上游產業資源作為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包括:集中力量搞好勘探開發,爭取在東部深層和灘海地區、老油田隱蔽油藏、南方碳酸鹽海相沉積地區和其他新區獲得突破性進展;在優先利用國內原油的前提下,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搞好多渠道、多樣化進口原油加工,與中東產油國及俄羅斯等國石油公司建立直接、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同時進一步擴大石油勘探開發對外合作,引進國外技術和資金開發國內原油資源,並積極到國外開展勘探開發工程技術和勞務合作。這些舉措將對我國應對下一波國際原油危機,穩定國內基礎產品價格起到重要的作用。
(2)紡織服裝業
紡織品業歷來是我國的支柱產業,提供了龐大的就業支撐,同時也是出口排名靠前的產業,但近一兩年來,內需不振,出口方面由於遭遇反傾銷、保障措施等貿易保護手段,紡織企業效益連年下滑,造成了沿海大批的紡織服裝企業倒閉。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競爭優勢僅限於下游產業中勞動密集型的成衣生產環節,即目前中國紡織產業的競爭優勢具有相對性和局部性的特點。紡織產業的產業鏈很長,其上游產業(包括纖維的開發)和下游產業中的市場銷售環節均屬於技術或資本密集型,已開發國家憑藉自身雄厚的財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一直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為提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士氣,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提出了產業升級的兩條路徑:一是加強紡織服裝上游面料企業的研發能力;二是推行創意興業,著力打造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原創品牌,設計師品牌,將以往薄弱的上游服裝設計產業的能力壯大起來。(3)LED產業
LED產業是中國“十一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重要發展的未來主導產業,但目前中國在LED上游核心技術方面的缺失,已經使產業發展面臨瓶頸。LED產業鏈主要包括外延片生長和晶片製造的上游產業、LED器件和LED封裝的中游產業和LED套用的下游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形成從原材料、外延生長、晶片製造、器件封裝、套用產品和配套、設備儀器儀表等較完善的產業鏈。令人遺憾的是,套用產品和配套企業占了絕大多數,最少的是從事外延生長、晶片製造的企業,研究單位和生產企業總共只有40多家。這樣的產業鏈分布表明,中國的LED企業仍大都集中在套用和封裝的產業鏈下游,上游產業力量弱小,整個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高光效、高可靠的LED套用產品所用的高檔外延晶片幾乎全部依賴於進口,高光效的功率型晶片目前尚無國內廠家能夠提供。為了加快實現LED產業的根本突破,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成長,針對中國LED產業的現狀和問題,政府提出了加大支持力度和調控能力,整合調整分散重複的研究機構,重點支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創新項目,通過引導和巨觀調控辦法,集中資源擴大LED上游產業化規模的發展思路。同時,在未來,著重加強LED技術基礎研究、開發,下大力氣支持關鍵設備和基礎原材料國產化,並加快上游LED外延、晶片領域的專業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