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
日月潭是中國台灣風景優美的“天池”,地處玉山山脈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祁於集集大山(潭之西)與水社大山(潭之東)之間。
氣候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貌
日月潭中有一小島遠望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名拉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植被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地理分布
區內依特色規劃有六處主題公園,包括景觀、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鳥、宗教等六個主題公園,還有八個特殊景點,以及水社、德化社兩大服務區。
日月潭之美在於環湖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7月平均氣溫不高於22℃,1月不低於15℃,夏季清爽宜人,為避暑勝地。
潭東的水社大山高逾2000米;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廟;南面青龍山,地勢險峻,山麓中有幾座寺廟,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靈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園,養有數十對孔雀;東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專供旅客觀賞的民族歌舞表演。
日月潭潭中有一小島,此島以北湖形如日輪,以南似新月,所以才稱為日月潭,現因蓄水建造發電廠,湖形變得像一張楓葉。攔河大壩長91米,高48.5米,蓄水量為1.47億立方米的水庫,水庫的泄水通過15公里長的隧洞注入日月潭,起到枯水時補充水源的作用。在未建水電站前,日月潭的湖水面積為4.4㎞²,平均水深約4 米,湖面海拔726.8米。水電站建成後提高水位30 余米,潭邊低地盡被水淹,湖水面積擴大了70%,達到7.73㎞²,平均水深達19.1米,湖周長35公里,最大水深40米。
形成原因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環潭周長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積達900多公頃,比杭州西湖大1\3左右。日月潭中有一小島,遠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名“珠子嶼”。抗戰勝利後,為慶祝台灣光復,把它改名為“光華島”。島的東北面湖水形圓如日,稱日潭,西南面湖水形觚如月,稱月潭,統稱日月潭。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是台灣島最著名的風景區。台灣省天然湖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水域面積9㎞²,平時水深30多米。
歷史文化
歷史傳說
其一,相傳日月潭之發現歸功於一隻神鹿,300年前當地有40個山胞集體出獵, 一隻體型巨大的白鹿竄向西北,於是尾隨追蹤。他們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蹤影。山胞們又在山中搜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們越過山林,只見千峰萬嶺、翠綠森林的重重圍擁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靜靜地閃耀著寶藍色的光芒,就像純潔的嬰兒甜蜜地偎依在母親懷中酣睡。山胞們又發現,碧水中有個樹林茂密的圓形小島,把大湖分為兩半,一半圓如太陽,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於是他們把大湖稱為 “日月潭”,那小島叫做“珠仔島”。他們發現這裡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於是決定全社遷居此地,帶頭的部落首領就是今日邵族酋長“毛王爺”毛信學的祖先。 環潭一帶地方古稱水沙連,分屬南投縣魚池鄉,是高山族邵族人的聚居地。
其二,很久很久以前,美麗的寶島台灣住著一位勇敢的青年大尖哥和一位美麗的姑娘水社姐,他們相互愛慕,常常在大樹下相會。
這個大潭裡住著兩條惡龍,有一天太陽走過天空,公龍飛躍起來,一口將太陽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過天空,母龍也飛躍起來,一口將月亮吞下。這對惡龍在潭裡游來游去,把太陽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擊的,像玩大珠球。他們只圖自己好玩,卻沒想到人世間沒有了太陽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樹木枯萎了,鳥兒不叫了,稻田裡快成熟的稻穗也乾癟了,家家戶戶的糧食吃光了,牛羊快餓死了,日子過不下去了……
大尖和水社決心為人世間找回太陽和月亮。可是怎樣才能殺死惡龍呢? 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鑽進惡龍居住的岩洞裡,從惡龍的談話中偷聽到它們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頭和金剪刀。大尖哥和水社姐歷盡艱險,頂風冒雨,跋山涉水,終於來到阿里山下,從山底下挖出了金斧頭和金剪刀。然後他們又回到大潭邊,恰好兩條惡龍正在 潭裡玩耍太陽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揮起金斧頭,把惡龍砍得滿頭是血,遍體鱗傷,水社姐看準時機,用金剪刀剪斷了惡龍的肚子。兩條惡龍死了,可是太陽和月亮還是沉在潭裡。大尖哥摘下公龍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龍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們變成了巨人,站在潭裡像兩座高山,大尖哥用勁把太陽拋起來,水社姐就拔起潭邊的棕櫚樹向上托著太陽,把太陽頂上天空。接著水社姐用勁把月亮拋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櫚樹把月亮頂上天空。太陽和月亮又高掛在天上,光耀大地,萬物復甦。草木活了,樹上的鳥兒又歌唱了,田野里稻穀又結穗了,人們歡呼雀躍。而大尖哥和水社姐從此變成了兩座雄偉的大山,永遠矗立在潭邊。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大潭叫做日月潭,把這兩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直到現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們穿著美麗的服裝,拿起竹竿和彩球來到日月潭邊玩托球舞,學著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樣子,把彩球拋向天空,然後用竹竿頂著不讓它落下來,以此來紀念大尖哥和水社姐這對青年英雄。
原住民文化
水沙連邵族
邵族是居任在日月潭的少數民族,被歸為南島民族之一族。邵族在清道光之前,在水沙連人擁有龐大的勢力,在今魚池、貓囒、水社、石印、芽埔和頭杜等地形成六大社聚落,但是到了鹹豐以至光緒年後,由於漢人的入墾,加上瘟疫的肆虐,邵族人不但人口劇減,更不得不遷移他地。
清朝後期,治理官員力主開放政策,漢人入墾更是如入無人之境,加上不同族群的人口接觸後,族人對於外來的若干疾病(如天花)並未具備抗體,因而導致邵族人口在18世紀下半葉急劇銳減,原有數千人的人口遞減至清末的300人左右。
日據時代,邵族又面臨二次的移動,包括後來由於日本人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邵族人最後遷移至卜吉社,即伊達邵(日月村),而原居住頭社的族人則移居大坪林。
台灣光復後,政府的原住民族群分類方式,大致上沿襲日治末期日本學者伊能嘉距等人的九族之分類,而對於大多數已瀕臨絕滅邊緣的「熟番」,則未進一步處理,導致將「熟番」統稱為「平埔族」。屬於「熟番」之一的邵族,則因傳說中祖先來自阿里山,因追逐白鹿而遷徙至日月潭地區,因而在民國40年舉辦「山胞身份」調查時,被劃歸為曹族(曹族現已正名為鄒族,但邵族仍被歸在「曹族平地原住民」名稱之下)。
高山子民布農族
布農族為典型高山族群,自古散居於中央山脈兩側高山。父系氏族社會的布農族,分為卡社、巒社、丹社、郡社與卓社5 大社群,日前納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範圍的信義鄉潭南、地利、雙龍三村,以卡社、巒社居多,地利村則加入丹社、卓社後代。
世居高海拔山區的布農族,對自然界與超自然的關係密不可分。許多傳說中,族人都將動、植物擬人化,傳統宗教祭儀也依小米生長周期而舉行,如開墾祭、播種祭、除草祭、收穫祭、進倉祭等。特殊的「版歷」( 畫歷) 以象徵圖例取代文字,是依歲時從事狩獵、農務的生活智慧。八部合音響雲霄「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 又稱「八部合音」,是小米播種祭後,祈求天神庇右農作豐收所唱的歌謠。布農族相信,歌聲越和諧優美,越能感動敬畏的天神,小米也會因而獲得豐收。
演唱八部合音必須是身心靈健全的男人,這首無歌詞的頌歌,透過由低而高漸進的自然聲調,來產生直達天庭的巨大共鳴。西元1943年,日本人黑澤龍朝在田野調查中,聽到如此繁複而動人的合聲,便錄音寄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是八部合音中泛音的半音階唱法,便引起了民族音樂學界矚目,更因此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主要景點
區域特色
日月潭是台灣島最著名的風景區。它位於西部的南投縣,是台灣省第二大湖泊、最大的天然湖泊,臥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山頭上。湖岸周長35千米,面積7.7㎞²,水深二三十米。水面比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卻超過西湖10多倍。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後來因為發電需要,在下游築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
日月潭四周,點綴著許多亭台樓閣和寺廟古塔。山腰的玄奘寺記憶體放著唐僧玄奘的部分遺骨。當地氣候四季宜人,冬季平均氣溫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勝地。
自然景觀
拉魯島
拉魯島(舊名珠嶼島、光華島)位於日月潭中,以拉魯島為界,日月潭分為日潭和月潭。國民政府來台後,將之改名為光華島,後又復名拉魯島,是台灣原住民邵族傳說中祖先靈魂安息之處。因九二一大地震,島上建築多有損壞,全島也部份沉入水中;2007年開始修復工程。
貓囒山
坐落在日月潭北側的貓囒山,海拔1020米,是俯瞰日月潭全景及觀賞日出的理想地點。
在茶改場裡有一棟三層樓木造建築,那是日據時期所遺留下來的舊廠,相當典雅古樸,也是縣府指定的歷史建築之一。旁邊有一棟新建的茶葉文化展示館,展示有關茶的各種相關資訊,參觀後,將更了解茶文化。
另外在舊茶廠左邊的山谷坡地,由於遍植茶樹,景色迷人,天氣晴朗時,還可以遠眺魚池的山景。過了舊茶廠之後,繼續前進,路旁有一排壯碩的錫蘭橄欖樹,紅色的枯葉落滿路面。
人文景觀
慈恩塔
慈恩塔是蔣介石於1971年為了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仿遼宋古塔式樣八角寶塔。該塔建在海拔955米的青龍山頂上,塔高9層、高約45米,塔頂正好是海拔1000米。據說,慈恩塔塔頂是王太夫人靈位,並設有石桌、石椅可供人休憩。慈恩塔是日月潭景區的最高點,站在塔頂,不僅可以看到日月潭拉魯島、玄奘寺與慈恩塔皆同在一條中軸線上,還可將日月潭美景盡收眼底。
玄光寺
在清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在南京取走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戰後歸還給中華民國佛教協會部分頂骨舍利,1955年迎靈骨來台,1958年安奉於日月潭畔的玄光寺。
玄光寺離潭只有十多米,寺下設有碼頭,遊客可搭船至碼頭,再走台階上去參觀;寺內供奉玄奘大師的金身,上懸「民族宗師」匾額;雖然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已移奉於玄奘寺,但因水路交通便利,玄光寺已是遊客到日月潭旅遊必訪景點。
玄光寺的建築採用唐式,因臨潭而建,可以就近欣賞日月潭的涵碧秀水。
玄奘寺
玄光寺寺後,有一條青龍山步道可直達玄奘寺。玄奘寺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青龍崗1號,玄奘大師的靈骨從日本迎回後,最早供奉在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建成後,靈骨才遷迎入玄奘寺。玄奘寺牌樓下方,安放兩頭白象,中間繪有《玄奘大師西域行游圖》。
玄奘寺共有3層,一層正殿建築結構採用中西合一的方式,但仍不失佛寺所給予人的親切感,此殿門楣上懸有“玄奘殿”匾。殿內正中供奉玄奘法師負笈像,塑像上方的“國之瑰寶”匾額乃先總統蔣公親題。 玄奘殿三樓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師的頭頂靈骨就安藏於塔中。樓上也是玄奘寺的經典文庫重地。寺院內還有三座碑文:中間是巨幅立碑“大唐玄奘法師傳”,恭錄玄奘法師的生平事跡。左為日華親善紀念,右側則是中日佛教親善交流紀念碑。殿前還有大鼓一座,登梯而上可見供人敲槌之醒鍾。
親水公園
桃米溪是桃米里中第一個以生態方法改造的河流,在改造的同時也建造了親水公園與觀景台,公園旁種植了茄苳樹和野牡丹等原生植物,讓民眾更親近大自然。炎炎夏日到親水公園戲水,清澈透明的沁涼泉水趕走了滿身的暑氣,拉近了人與大自然之間的距離。冬季枯水期,為節約水資源,親水公園不再供水,但遊客還是可以在居高臨下的公園涼亭靜坐冥想,享受鄉間的寧謐。
銃櫃天寶堂
從頭社盆地走台21線前往水里鄉,中途可以瞧見在公路的右側,有一尊相當高聳的太子爺的神像,那裡便是武登村的銃櫃天寶堂。
天寶堂建於日據時期,以三恩主 (關公、呂洞賓、灶王爺)為主神,廟貌宏偉。民國74年秋天,太子元帥奉旨鎮守天寶堂,由於屢顯神威,於是恩主降鸞指示信眾,在廟後建一高6丈2尺7寸的太子元帥聖像,以彰顯太子爺護石鄉民之神跡。由於太子爺的造型相當高聳,於是成為銃櫃的顯著地標。
涵碧步道
涵碧步道的起點為梅荷公園,步道平緩蜿蜒、環繞涵碧半島水濱,穿梭於林蔭花木中,是老少鹹宜的大眾化路線。清晨漫步其中,可見五色鳥、山紅頭、繡眼畫眉等鳥類活躍林間。行至潭畔碼頭可盡覽慈恩塔、拉魯島及群山綠水美景。育樂亭是遠眺青龍山脈以及拉魯島的最佳地點,仔細觀察可以體會傳說中青龍搶珠的地理奧妙!蔣介石行館涵碧樓即因坐落於涵碧半島而得名,蔣介石先生暨夫人生前時常漫步於涵碧步道欣賞日月潭的美景。步道兩側還栽種蔣夫人最喜歡的桂花、梔子花等香花灌木。
梅荷園
梅荷園位於涵碧步道入口處,為蔣介石先生當年駐蹕日月潭,隨扈憲兵的崗哨要塞,以憲兵梅荷精神象徵命名。九二一地震之後,管理處規劃成為景觀眺望台,往年在水社碼頭附近湖面施放煙火時,梅荷園占居高臨下的地利,成為觀賞花火的最佳據點。為提供在日月潭住宿的遊客夜間另類休閒活動,梅荷園於2011年開放給民間餐飲業經營簡餐及酒吧。
孔雀園
孔雀園飼育兩百多隻孔雀以及山雞、台灣藍鵲等一百多隻珍貴禽鳥。孔雀開屏是雄孔雀的專利動作,豎起尾羽,展開成扇狀,除了具求偶功能之外,在必要時也是向外敵示威的動作,看在人們眼裡,卻顯得雍容華貴,儀態萬千;不過,孔雀們下雨天是不出勤的,以免影響其健康和美麗。
旅遊信息
往游日月潭,若自嘉義乘搭專線汽車運往,只需一個多小時旅程。若自台北西站B棟搭乘國光客運巴士1833往日月潭路線、在日月潭站(水社遊客中心)下車約4小時10分鐘 ,環湖建有遊覽公路,道旁綠樹成蔭,宜行宜憩。但多數游者仍喜學古人“泛棹出渡”,深入各風景點去充分領略湖山風情。 “出渡”先上珠仔嶼。小舟一盪開槳,人便直入琉璃明鏡。上下天光,碧水粼粼,令人頓有憑虛凌空、飛入仙境之感。舟泊珠嶼,上島遊覽。這小島昔日甚大,後因日本人建水電站而大部分被淹沒,變得很小。不過正因其小,方更增“一嶼孤浮四面空”之曠朗。
泛棹往北,可泊山麓崖邊。這裡有磴道上山,共365級,俗稱“走一年”而到山上的文武廟。廟內集諸神之大成,濟濟一堂,居中為孔子,此外有文昌帝君、關公、神農大帝、三官大帝、元始天尊,乃至魁星、城隍、土地公、海龍王等等。在山門前遠眺潭景,若披展圖畫,繞岸皆山,雲水四合,“風光不減巫山峽”。
自孔雀園無論循環湖公路或返渡頭泛舟,均可到曹族部落德化社(現名忠孝村)。從德化社環湖往南濱,即到玄光寺。寺中塑唐三藏法師全身,曾是玄奘法師靈骨暫藏之所。玄奘寺後的青龍山巔,建了一座九層高塔,名曰“慈恩塔”。
環湖而游,至西北岸山腳,遠遠就可聽見水流怒吼雷鳴,原來不遠就是從濁水溪上游通過18公里長的大隧道引水入湖的入水口。這就是日月潭的水源。入水口噴出的水花,高達四五米至七八米,勢若蛟龍吐水,湍傲排空,較之濟南的趵突泉更加壯觀。 距“水口”不遠有一處探向湖面的小半島,位於潭的西北。當日月潭水位上升而淹沒珠嶼大部分時,嶼上的曹族人即遷來此半島居住,現已拓建成充滿現代色彩的觀光旅遊中心地。專線汽車、環湖公路、游湖路線等多以此為起點或終站。這裡旅社建築頗多,最宏大而高級的建築當推“教師會館”和“涵碧樓”。教師會館是台灣教育界人士休假療養中心,宏大新穎,設備完善。涵碧樓則是達到國際水平的大旅社,三面向潭,四面凌空。
項目
纜車橫山越嶺俯瞰日潭風光
日月潭纜車隸屬九族文化村,於2009年底正式啟用,同時也打開日月潭另一種欣賞角度與視野。纜車位置在伊達邵碼頭邊約400公尺處,由九族文化村至日月潭段纜車線全長1,877公尺,橫跨水社大山支脈的卜吉山二背脊,高度分別為996公尺與1,044公尺,再下降至九族文化村觀山樓,全程單趟下來約七分鐘。
水岸騎行迎風穿林
日月潭擁有湖濱、月潭與頭社三條腳踏車道,其中,只有月潭腳踏車道遠離台21線,也是唯一貼著日月潭邊側建造的車道,全長約兩公里,從明潭隧道端進入後就是日月潭月牙灣所在,車道前行200公尺後緊鄰日月潭邊緣向前延伸,由於四輪車輛禁止進入,屬於完全腳踏車道,深獲車友青睞,也暱稱為“日月潭最寧靜優美路徑”。
歷代鐵路車廂懷舊展示
在車埕車站內陳列多達10部在不同時期行駛於集集支線的列車車廂,並新設鐵道文化園區與周邊景點結合,增加車埕旅遊的豐富性,也正好彌補集集支線從4月15日整修暫停行駛一年的鐵道空窗期,遊客來此可看到乘載旅客專用車廂,還有運木材的平車、水櫃車、運水果的通風車、保鮮的冷藏車等,濃厚的懷舊感非常吸睛。
美食
曲腰魚
日月潭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最有名的是曲腰魚與奇力魚,曲腰魚較大隻,味道鮮美,更有總統魚之稱,因為它的肉質美味,深得蔣介石的喜愛,每次蒞臨涵碧樓度假時,均會品嘗此一珍饈,於是日月潭民眾便將曲腰魚取名總統魚。
奇力魚
早在清代文獻中,就曾記載過“奇力魚”,邵族稱其為“奇拉”,後來漢人學其音而稱“奇力魚”。有魚類學家指出,奇力魚應該是“克氏鱎”,生長在各地低海拔河川、湖泊,只因為這種魚與邵族發生關係,多了地方色彩。在日月潭上可以看到很多四角網的船屋,主要就是捕抓奇 力魚。奇力魚與邵族的關係,一如飛魚之於雅美族,他們是邵族人重要食物來源,主要捕獲季節為春夏二季,進入秋冬後,奇力魚因躲入較深水域較難捕抓。由於體障不大,一般以油炸做法最普遍,是日月潭地區各飯店的一道名菜;而邵族人主要用來鹽漬, 成為傳統小吃。
潭蝦
日月潭的潭蝦,是足以與總統魚以及奇力魚並列的日月潭美食,日月潭潭蝦大多使用油炸處理,因潭蝦的肉少,酥炸之後香味四溢,是一道吃氣味的菜,美味的潭蝦配上少許的冰啤酒,我只能說那是一種享受,潭蝦的香氣充滿整個空間,搭配其他的菜餚更加美味。
山豬肉
山豬肉是很多山區風景區餐廳會出現的菜餚,大家就會問啦,山豬有那么多嗎?大多都是養殖的山豬了,山豬的成長沒有肉豬快,但是卻繁殖的比肉豬多一點,而山豬的皮也比肉豬的厚,卻沒有那么油。
竹雞
竹雞,屬於雉科鳥類,體型不大,一般我們看到的都是已經拔毛過而且已經料理過的 竹雞了,竹雞的肉不多,應該以算是一種吃口味的野味,竹雞骨頭細小,肉質細嫩,因為肉質細嫩而受到喜愛,一般竹雞用烤的,香味四溢,竹雞都採用飼養的方式,以供給商店。
住宿
伊達邵社區
伊達邵社區是邵族原住民主要聚居地。假日的伊達邵社區是遊客必訪景點,社區商圈內有充滿原住民色彩的藝品店、土產店、餐廳及旅館。每年農曆8月是邵族的豐年祭,此時到訪日月潭,可欣賞邵族歌舞的迷人風情。
在日月村,有邵族原住民開的飯館,還有琳琅滿目、洋溢邵族風情的伊達邵商店街,遊客可在此選購邵族工藝品。
在伊達邵文物館裡,還可以看到伊達邵族姑娘與小伙表演的傳統迎賓舞蹈。說是邵族文物館,其實主要是向遊客推銷鹿茸和鹿茸酒的地方,但也可以在這裡參觀了解邵族的文化和手工藝品。
水社遊客中心
水社為日月潭交通轉運中心,也是旅館、商店集中地。水社碼頭視野佳,常有活動表演於此舉行。水社遊客中心共有地上四層及地下一層,一樓陳設有先民文化廣場,二樓為遊客中心,三樓及四樓則為餐飲部。南望日月潭內灣,視野廣闊,是進出水社地區及涵碧半島的動線起點,東側鄰接水社商圈,北為環潭公路要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