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品種全稱: 乳黃瓜
品種簡介
①品種來源。江蘇省揚州市郊區地方品種。
②特徵特性。株高2.5~3米,分枝性弱,單株結瓜7~8條,最多達20多條。乳瓜棒形,長20~30厘米,橫徑約3.5厘米,單瓜重125~250克,瓜色深綠,果面光滑,黑刺,品質脆、細、嫩,宜生食和加工醃製。不抗病。畝產1500~3000公斤。適宜露地栽培。
③栽培要點。揚州地區3月下旬育苗,4月上旬定植,5月底始收。
起源
乳黃瓜原生於我國喜馬拉雅山麓 。據史書上記載,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帶回內地,稱 “胡瓜” 。南北朝時, 五胡大鬧中原,為了避之諱,而將 “胡瓜” 改名為黃瓜 ———因瓜熟之後色漸轉黃之故。黃瓜經過千百年來的栽培,品種繁多,常見品種有兩大類:即有刺黃瓜和無刺黃瓜。生長的鮮黃瓜可生食解渴,涼拌爽口,熟為湯菜 、 燒菜,清香可口,制為醬菜的特點:“鮮 、 甜 、 脆 、 嫩” 等 。
種植
乳黃瓜 (無刺線瓜)是揚州傳統的優良品種之一。據 《揚州志》 記載 :黃瓜在揚州已有 1800 多年歷史, 一般每畝田可移栽 4200 ~ 4500 株 , 畝產量約在 2000kg 左右 。每年農曆清明前雛芽育苗 , 穀雨前後移栽 , 芒種、 小暑之間清晨帶露採摘 , 是季節醃製, 常年儲存加工名優醬菜的主要原料 。
營養分析
乳黃瓜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胺基酸態氮、還原糖、多種胺基酸和礦物質;通常會使用食鹽、醬油、甜麵醬、味素、黃酒、白糖等作為輔料,既改善口感又增加營養。
備註
1. 血壓高的人—天的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6克,所以對美味的乳黃瓜還得適可而止。
2. 每次少買—些,吃不完的要及時冷藏。
3. 乳黃瓜解膩、開胃,可單獨食用,也可作調料。
栽培技術
選地與整地
選擇土地高燥、排灌方便、上年未種植 過瓜果的田塊種植。前茬一般以蔬菜地最好;如空白田最好冬季進行翻耕;綠肥田種植則必須抓好地下害蟲防治,可畝用呋喃丹1.5—2.0 公斤撒施防治。有機質過少的粘性土不適種植乳黃瓜。乳黃瓜結瓜多,結瓜時間長,對肥料需求量較大,故在整地前要施足基肥,每畝可施用欄肥2000—2500 公斤,也可用碳酸氫銨100 公斤,或複合肥60 公斤。平整細碎後作畦,畦寬為1.3—1.4米。
育苗
(1)提前做好苗床
較簡便的方法是 製作營養塊。苗床寬 1.2—1.3 米,在苗床 內用塘溝泥、腐熟豬糞肥、氯化鉀、磷肥拌勻,耥平,厚 3.3 厘米左右,待第二天稍乾後,劃成 8厘米見方的小方塊待用。如塘溝泥缺乏,也可用清板田或綠肥田表土,去掉稻草根等雜質後代替。每畝應準備 4000 塊營養塊。
(2)播種
乳黃瓜不耐高溫,又怕寒,播種時間掌握在 3月底、清明前,播種後用薄膜覆蓋。播種前種子要進行浸種消毒和適溫催芽。一般用1500 倍多菌靈溶液浸種 1—2 小時後搓洗催芽,或用55℃溫水浸種,待冷卻後搓洗催芽。催芽時保持空氣適度流通,溫度掌握在 25—35℃之間,經 24小時就可破胸露白進行播種育苗。育苗方式有直播法和小苗移寄法兩種。
①直播法:將經過消毒;催芽後種子直播在營養塊上,每塊 1 粒,蓋上約 0.7 厘米厚的細沙和過篩後的垃圾泥,然後搭架蓋上塑膠薄膜,保持土壤濕潤,膜內保持相對濕度60%、溫度25—28℃,3—4 日即可出苗。
②2小苗移栽法:將經過消毒催芽後種子先播到小塊地上,保溫出苗到一葉一心期進行寄苗。方法是把小苗根部朝南擺放到營養土塊上,每塊1株,根部蓋上細泥,淋灑清水,搭架蓋膜保溫,2 天后小苗直立,再逐漸蓋上由草木灰、細泥、磷肥、腐熟豬糞等混合拌勻的營養物。
以上兩種育苗法,各有優缺點。採用直播法,幼苗生長速度快,培育的苗節間長,但管理不善易徒長;採用小苗移寄琺,育苗時間長,植株較健壯,根系發達,節間短。相對而言,小苗移寄法較好。
(3)苗床管理
①育苗土壤不宜過於潮濕,溫度以保持在25—28℃為好,溫度過高,易產生高腳苗及出現饒苗現象。必須抓好通風換氣,通風時,應先開背風口,掌握在強光高溫前完成通風。設多少風口則應根據苗床長短,溫度高低靈
活掌握。②當秧苗長到3—4片真葉時,可噴施1100—1200倍乙烯利催熟劑,控制秧苗徒長並利於殺雄。噴施乙烯利,一定要掌握濃度,均勻噴施,不得重噴。噴施時間應在移栽前4―5 天的陰天或晴天下午 3 時後進行,一般都只噴施 3/4植株,留 1/4 植株不噴施。
定植
乳黃瓜不耐寒,怕霜凍,露地栽種一定要在4 月下旬斷霜後看天氣選擇晴天起苗定植。起苗時力爭土塊不散,選擇莖節健壯的苗,淘汰病弱苗。定植不宜過深,每畦植兩行,株距20—23 厘米,畝植3500株左右。定植後即澆上稀薄人糞尿,蓋上焦泥灰或垃圾泥,定植穴內放上鈣鎂磷肥,以利活棵和長根長葉。
田間管理
(1)施肥
乳黃瓜生長發育快,結瓜多,需肥量大,但根系淺,吸收能力較差,應掌握淡肥勤施的原則,切忌施用濃度高的肥料。一般每隔 6—7 天澆淡肥 1 次,5 月中旬進入開花結果盛期,要氮、磷、鉀配合施用,連續陰雨天時,可在行中間撒施混合肥,以求結瓜多,瓜形正。
(2)管理
及時做好中耕、搭棚、綁蔓、摘心等工作。
(3)病害防治 乳
黃瓜的病蟲發生、發展、蔓延,主要受氣候影響,也與栽培管理不當和是否連年種植有關。乳黃瓜的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害蟲有地老虎。病害要以預防為主,重在農業防治,對霜霉病、炭疽病和白粉病要及時摘除老葉及病葉,並在發病初期開始用藥,以後每隔5—7 天用藥1 次。藥劑用福美霜500 倍液或瑞毒霉800 倍液,以葉背面為主,均勻噴施。
防治枯萎病,要及時發現並立即拔除、消毀病株;藥劑防治可用西瓜重茬劑1 號澆根或噴施。澆根,每畝用重茬劑1 號 0.75 公斤加水 300 公斤左右澆施;噴施,每畝用 100—150 克加水 50公斤噴霧。
菜品製作方法
甜辣乳黃瓜的製作
醬醃菜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副食品 ,其品種繁多 , 歷史悠久 。 採用鹽漬 、醬漬 、醬油漬 、蝦油漬等方法 , 將新鮮蔬菜加工成醬醃菜 , 既可保持蔬菜原有的色 、香 、味 、形和脆嫩的特性 , 又可形成鮮 、鹹 、甜 、酸 、辣等不同風味 ,以適應不同消費者的需要 。甜辣乳黃瓜是醬醃菜的一種 , 其甜辣脆嫩 , 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
材料和方法
1、原料及輔料
原料:乳黃瓜 , 瓜形粗細均勻 , 果實飽滿 ,籽少肉多 , 質地脆嫩 , 色澤深綠 。輔料 :食鹽 、醬油 、白糖 、乾辣椒 、生薑 、大料 、味素 、芝麻 。
2、原輔料配比
鮮乳黃瓜 100 kg , 食鹽 20 kg , 醬油 30kg , 白糖 20 kg , 乾辣椒 2 .5 kg , 生薑 0 .5 kg ,大料 0 .25 kg , 味素 200 g , 芝麻 1 kg 。
3、工藝流程
乳黃瓜 挑選、 洗滌、入缸、 初醃、復醃、鹹胚、脫鹽、脫水、 醬油浸漬、裝袋、成品。
工藝要點
1、初醃
將挑好的乳黃瓜清洗乾淨 , 控乾水後入缸 , 每 100kg鮮 乳黃瓜用食 鹽9kg , 按 一層菜一層鹽逐層下缸 , 先灑 10 ~ 12°Be' 鹽滷 ,然後撒鹽 , 注意鹽要撒均勻 , 使所有瓜身都能沾滿鹽粒 , 加鹽時下層少加 , 上層多加 , 直至缸滿 。4 ~ 6 h 後翻缸 1 次 , 缸底未溶的食鹽及滷汁隨缸由甲缸翻入乙缸 , 8 ~ 12 h 後進行第二次翻缸 。
2、復醃
第二天將初醃後的乳黃瓜撈起 , 放入有洞眼的竹籃內堆疊壓緊排鹵 , 3 ~ 4 h 後上下調頭一次 , 使之均勻排鹵 。壓乾瓜中苦鹵後 ,再進行復醃 , 每 100 kg 鮮乳黃瓜仍用 9 kg 食鹽 ,層菜層鹽 , 12 h 後連同未溶化的鹽粒翻缸1 次 , 翻缸 2 次後起缸入池 , 將鹹瓜層層壓緊 , 加上封面鹽及竹蓆後用木槓壓緊 , 最後灌入 20°Be′澄清之復醃鹽滷 , 使鹽滷浸過竹蓆及木槓貯存 。
3、脫鹽脫水
將醃好的乳黃瓜取出 , 用清水浸泡漂去多餘鹽分 , 每 4 h 攪動 1 次 , 待浸泡 12 h 後 ,撈出瀝出浮水 , 將浸泡水倒掉 , 更換清水後繼續浸泡 , 並間斷攪動翻瓜 , 乳黃瓜吸水膨脹 ,約 12 h 後撈出瀝出浮水 , 壓榨脫水 , 將瓜內鹵液擠壓出來 , 使乳黃瓜只含淡淡的鹹味 。
4、醬油浸漬
將醬油 、白糖 、辣椒絲 、薑絲 、大料 、味素等調料混合 , 浸泡乳黃 瓜 , 每天 翻拌 2 次 ,10 d後撈出乳黃瓜 , 拌入炒熟的芝麻 , 即為成品 。
5、包裝
產品檢驗合格後 , 用食用塑膠袋包裝 , 封口要嚴密 , 不能漏氣 。
質量標準
1、感官指標:色綠褐 , 有光澤 , 味甜 、辣 、鹹香 , 質地嫩脆 。
2、理化指標:水份 77 %以下 , 食鹽 12 %以下 , 還原糖10 %以上 , 總酸 1 %以下 , 胺基酸態氮 0.2 %以上 。
3、微生物指標:大腸菌群 MPN/ 100 g ≤30 , 致病菌不得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