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科

葫蘆科

葫蘆科(拉丁語學名:Cucurbitaceae)是植物界中的一個科,其中包括黃瓜、南瓜、絲瓜、西瓜等常見的蔬菜和瓜果。葫蘆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其重要性僅次於禾本科、豆科和茄科。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葫蘆科葫蘆科

大多數葫蘆科的植物是一年生的爬藤植物,常有螺鏇狀卷鬚,葉互生,形大,它們的花比較大,比較鮮艷。同一植物上有雄性和雌性的花,雌性的花為子房下位花。果實實際上是漿果的一種,稱為瓠果或瓜果。

本科植物生長快,葉掌狀,柄長,互生。多為單性花,生於葉腋,花瓣5枚,白色或黃色。一年生種類葉柄一側生有獨枝或分枝的螺鏇狀卷鬚,多數植物學家認為這是枝的變態。

每朵花5枚花瓣,雄花有5個雄蕊,通常以一種複雜的方式融合在一起,而雌花一般有3心皮。

果實多為肉質漿果,種子數多,外皮堅韌,形多大。種子扁平,有時有美麗的翅膀。

大多數葫蘆科植物會受到一種蛾(Melittia cucurbitae)的幼蟲危害。

葫蘆科廣泛分布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但被引種到世界各地栽培。中國原產20屬約130種,引種栽培的有7屬約30種。 所有屬 :
Actinostemma...盒子草屬
Benincasa......冬瓜屬
Biswarea.......三裂瓜
Bolbostemma....假貝母
Citrullus......西瓜屬
Coccinia.......紅瓜屬
Cucumis........黃瓜屬
Cucurbita......南瓜屬
Cyclanthera....小雀瓜
Diplocyclos....毒瓜屬
Ecballium......噴瓜屬
Edgaria........三棱瓜
Gomphogyne.....錐形果屬
Gymnopetalum...金瓜屬
Gynostemma.....絞股藍屬
Hemsleya.......雪膽屬
Herpetospermum.波棱瓜屬
Hodgsonia......油渣果屬
Indofevillea...藏瓜屬
Lagenaria......葫蘆屬
Luffa..........絲瓜屬
Momordica......苦瓜屬
Mukia..........帽兒瓜
Neoalsomitra...棒錘瓜
Schizopepon....裂瓜屬
Sechium........佛手瓜屬
Siraitia.......羅漢果屬
Solena.........茅瓜
Thladiantha....赤瓟
Trichosanthes..栝樓屬
Zanonia........翅子瓜屬
Zehneria.......馬[瓜@交]兒屬

植物分類

葫蘆科葫蘆科

翅子瓜亞科
翅子瓜族
Fevilleinae亞族:Fevillea屬
翅子瓜亞族:Alsomitra屬、翅子瓜屬、Siolmatra屬、Gerrardanthus屬、Zygosicyos屬、碧雷鼓屬、棒錘瓜屬
錐形果亞族:雪膽屬、錐形果屬、絞股藍屬
合子草亞族:合子草屬、假貝母屬
Sicydiinae亞族:Sicydium屬、Chalema屬、Pteropepon屬、Pseudosicydium屬、Cyclantheropsis屬

葫蘆亞科
馬㼎兒族
Dendrosicyinae亞族:Kedrostis屬、Dendrosicyos屬、Corallocarpus屬、Ibervillea屬、Tumamoca屬、Halosicyos屬、Ceratosanthes屬、Doyerea屬、Trochomeriopsis屬、Seyrigia屬、Dieterlea屬、Cucurbitella屬、Apodanthera屬、Guraniopsis屬、Melothrianthus屬、Wilbrandia屬
Guraniinae亞族:Helmontia屬、Psiguria屬、Gurania屬
葫蘆亞族:Melancium屬、Cucumeropsis屬、Posadaea屬、馬交兒屬、Muellarargia、老鼠拉冬瓜屬、Cucumella屬、甜瓜屬、Oreosyce屬、Myrmecosicyos屬、紅鈕子屬、Dicoelospermum屬
Trochomeriinae亞族:茅瓜屬、Trochomeria屬、Dactyliandra屬、Ctenolepsis屬
裂瓜族:裂瓜屬
Joliffieae族
赤瓟亞族:藏瓜屬、羅漢果屬、赤瓟屬、苦瓜屬
Telfairiinae亞族:Telfaria屬
Trichosantheae族
油渣果亞族:油渣果屬
Ampelosicyinae亞族:Ampelosicyos屬、Peponium屬
栝樓亞族:金瓜屬、栝樓屬、Tricyclandra屬
波棱瓜亞族:波棱瓜屬、Cephalopentandra、三裂瓜屬、三棱瓜屬
冬瓜族
冬瓜亞族:冬瓜屬、Cogniauxia屬、Ruthalicia屬、葫蘆屬、Praecitrullus、西瓜屬、Acanthosicyos屬、Eureiandra屬、Bambekea屬、Nothoalsomitra屬、紅瓜屬、毒瓜屬、Raphidiocystis屬、Lemurosicyos屬、Zombitsia屬、噴瓜屬、瀉根屬
絲瓜亞族:絲瓜屬
南瓜族:南瓜屬、Sicana屬、Tecunumania屬、Calycophysum屬、Peponopsis屬、Anacaona屬、Polyclathra屬、Schizocarpum屬、Penelopeia屬、Cionosicyos屬、Cayaponia屬、Selysia屬、Abobra屬
Sicyeae族
辣子瓜亞族:Hanburia屬、Echinopepon屬、Marah屬、Echinocystis屬、Vaseyanthus屬、Brandegea屬、Apatzingania屬、Cremastopus屬、Elateriopsis屬、Pseudocyclanthera屬、辣子瓜屬、Rytidostylis屬
棘瓜亞族:棘瓜屬、Sicyosperma屬、Parasicyos屬、Microsechium屬、佛手瓜屬、Sechiopsis屬、Pterosicyos屬
不確定:Odosicyos屬

植物特徵

葫蘆科葫蘆科

葫蘆科一年或多年生草質或木質藤本,稀灌木或喬木狀(我國不產)。根為鬚根或肥大的塊根。莖匍匐或藉助於卷鬚攀援,常具縱棱溝。卷鬚側生於葉柄基部,單1或分叉,常螺鏇狀。葉互生,通常為單葉,多為掌狀分裂,有時為複葉,無托葉。花單性或極稀兩性,雌雄同株或異株,輻射對稱,單生、簇生或形成各式花序;雄花:花萼輻狀、鍾狀或管狀,5裂,裂片覆瓦狀排列或開放式。

花冠插生於花萼筒檐部,基部合生成筒狀、鍾狀或分離,5裂,裂片在芽中覆瓦狀排列或內卷式鑷合狀排列,全緣或具流蘇;雄蕊插生於花萼筒基部、近中部或檐部,5枚或3枚,花絲分離或合生,花葯分離或靠合,藥室通直、弓曲、S形折曲或多回折曲,5枚雄蕊者的藥室均為1室、3枚者,通常1枚1室,2枚2室,縱裂;退化雌蕊有或無;雌花。

花被同雄花,退化雄蕊有或無;子房下位或半下位,通常由3心皮合生而成,極稀4—5心皮,3室或1(—2)室,偶爾為4—5室,側膜胎座,胚珠通常多數,稀少至1枚;花柱1或稀3,柱頭膨大,2—3裂。果小至很大,常為肉質瓠果、漿果或稀為蒴果,不開裂或瓣裂或周裂;種子多數,稀少至1枚,通常藏於果瓤內或纖維中,壓扁,無胚乳,胚直,胚根短,子葉大而扁平,富含脂肪

本科的系統位置,被不同的學者置於不同的系統位置中。在A.恩格勒(A.Engler)系統中,被置於變形花被類(合瓣亞綱),桔梗目(Campanulales)之前,自成一目。現代的一些系統學家則認為葫蘆科具宿存的珠心,通常具廣袤的絨氈層組織以及兩層明顯珠被的胚珠等重要特徵,與典型的合瓣花類不相符合,發現同西番蓮科(Passifloraceae)等存在一種並行現象,因此採取Hallier提出的位置,認為該科應與秋海棠科(Begoni-aceae)等組成一目,位於西番蓮科及其親緣科之後。

A.B.倫德勒(A.B.Rendle)、J.哈欽松(J.Hutchinson)等採用了這種觀點。A.塔赫他間(A.Takhtajan)和A.克朗魁斯特(A.Cronquist)等也採用了上述類似的觀點,將葫蘆科放在西番蓮目(Passiflorales)之後,秋海棠目(Begoniales)之前,自成一目;而C.傑福勒(C.Jeffrey)卻認為該科是十分隔離的,同西番蓮科的關係很遠。總之,關於該科的系統位置,仍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

生態習性

葫蘆科葫蘆科

葫蘆科約113屬800種,多數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少數種類散布到溫帶。中國有32屬154種35變種,主要分布於西南和南部地區,少數種類散布到北部;雲南有28屬97種18變種,分布於全省各地,而以南部和西南部最多。

大多數為匍地或以卷鬚攀緣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不耐霜或不能生長於冷土中。多數種類對接近冰點的低溫敏感,因此其地理分布及栽培區域有限。該科包括重要的經濟食用作物,如南瓜、黃瓜、西印度黃瓜、西瓜、香瓜、夏南瓜、冬南瓜、佛手瓜、香蕉瓜、小果南瓜、葫蘆等。葫蘆的營養價值一般不高,唯一的例外是冬南瓜──筍瓜(Cucurbita maxima)、南瓜(C. moschata)、西葫蘆(C. pepo)等的一些栽培品種。

在印度洋西北角靠近非洲大陸的索科特拉島上,生長著一種非常奇特的葫蘆科喬木——黃瓜樹。它的樹幹高6米,粗1米,像個大水桶,莖內貯存有大量水分,以適應當地乾旱的氣候條件。如果不看花和果實,人們很難相信它與黃瓜是同科植物。

本科植物在營養器官及果實多含有葫蘆素(cucurbitacins)和其他萜類化合物(triterpenoides),種子內含有游離胺基酸亞種子油和貯藏蛋白。約有126屬900種,多數種類分布在世界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少數分布到溫帶。中國有32屬約160種,主要分布於秦嶺長江以南,少數種散布到黃河以北地區。

藥用價值

葫蘆科葫蘆科

①雪膽屬,植物的塊根有雪膽素(C32H50O8)及雪膽皂苷,分解後得到的苷元之一為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C30H48O3),這些化學成分對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有清熱解毒,健胃止痛的功效。該屬植物在中國種類較多,資源豐富。代表種有:羅鍋底,產雲南東北部和中部,生於陰濕山坡灌叢中,多年生草本,塊根扁球形;雪膽,產湖北和四川,生於林中或灌叢中,塊根肥大。

②盒子草,中國南北各地普遍分布,生於山坡草叢或水邊;一年生草本,葉戟形,雌雄同株,雄花序總狀或圓錐狀,果實卵形、具2枚種子,種子表面有雕紋狀不規則凸起;全草和種子藥用,含揮髮油,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之效,主治腎類水腫、濕疹、瘡瘍腫毒。

③木鱉子,分布於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生於山坡和林緣,粗壯大藤木,葉柄頂端或葉片基部有2~4個腺體,葉片3~5中裂或深裂,雄花花梗頂端具大型圓腎形苞片,雌花花梗近中部生一小型苞片;果實卵形,有刺狀凸起,種子不規則,呈龜殼狀;種子作外用藥,對瘡瘍腫毒、痔漏等有效;此外還可做土農藥和榨油,種子含油量達35%,可供工業用。

馬瓞兒,分布於中國河南南部及長江以南地區,以及中南半島及東南亞。生於水溝旁及山溝灌木叢中;莖細弱,葉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雌雄同株,花單生或幾朵簇生,極小,花冠白色,雄蕊3,花葯 2室,果實卵形,桔紅色或紅色;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外用治瘡瘍腫毒。

⑤栝樓,產中國北部,廣泛栽培;塊根圓柱狀,灰黃色,葉片3~5淺裂或中裂;雌雄異株,花白色,果實近球形,黃褐色;塊根中藥稱天花粉,能解熱止渴、催乳、利尿、消腫毒、鎮咳祛痰;果實稱栝樓,為鎮咳鎮靜藥,有解熱利尿的效能。

葫蘆科葫蘆科

⑥王瓜,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生於山坡、溝旁和草叢或灌叢中;塊根紡錘形;葉片卵狀心形,3~5裂,雌雄異株,花白色;果實球狀或長圓狀,種子褐色,中部有增厚的環帶;塊根藥用,能清熱解毒、活血散瘀。

⑦羅漢果,分布於廣西、廣東貴州等地,尤以廣西產量多;野生者產于山坡林中或河溝旁灌叢;草質藤本,莖、枝被黃褐色柔毛,葉卵狀心形,背面密生黑色疣點,卷鬚頂端分2叉;雌雄異株,雄花6~10朵生於花序軸,花冠黃色,密生黑色疣點,雄蕊5,藥室 S型折曲;果實近球形,富含葡萄糖、果糖及各種維生素,廣泛套用於飲料、調味與藥用。

⑧葫蘆,原產印度非洲,中國古代有栽培;大藤本,莖生軟粘毛,葉柄頂端有2腺體,葉片腎狀卵形;雌雄同株,花白色,單生;瓠果形狀各式,老後果皮木質,可作各種容器、瓢具和兒童玩具;種子含油量達51.5%。可作制皂原料。瓠子是葫蘆的變種,果實粗細勻稱,圓柱狀,綠白色,果肉白色,作蔬菜栽培,供烹調用。

⑨油渣果,在雲南、廣西野生或栽培,木質大藤本,卷鬚2~5分叉,葉片3~5中裂到深裂,花淡黃色;果實大型,扁球形,有12條縱溝,具6枚大型種子(另外6枚不發育),種子長圓形,含油量達68%,可榨油食用,味甘香,也可生食。

研究發現

葫蘆科葫蘆科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邱明華研究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通過植物化學的分離提取、結構鑑定、活性篩選等研究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展開了對具有代表意義的葫蘆科植物的化學成分、結構及生物活性的研究並取得一系列新進展,不僅為天然產物資料庫增添了豐富的內容,同時對葫蘆科化學成分新資源的持續利用具有重要學術和指導意義。其研究成果“葫蘆科藥用植物活性化學成分研究”日前榮獲2008年度雲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葫蘆科化學成分新資源,為葫蘆科藥用植物,特別是雪膽、羅漢果棒槌瓜、苦瓜的開發和持續利用提供比較充分的理論依據和基礎:解析了藥物雪膽素的結構,並發現了中華雪膽、大籽雪膽、馬銅鈴雪膽、藤三七雪膽、肉花雪膽、多果雪膽、金佛山雪膽、大序雪膽、大序大花雪膽9種高含量雪膽素的資源植物;從中華雪膽中發現了具有促溶作用的雪膽皂苷Hma2和Hma3,為深度開發利用雪膽屬植物提供了基礎;從雲南西雙版納產翅子羅漢果中發現新的甜味苷-翅子羅漢果I(siamenosideI),其甜度為蔗糖的563倍,是目前世界上最甜的葫蘆烷甜味劑新資源;從棒槌瓜藤莖中發現了含量高達3%以上的達瑪烷三萜配糖體棒槌瓜苷A,該植物是人參皂苷類或達瑪烷皂苷新資源。

據研究人員介紹,他們通過對23種葫蘆科植物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共發現了112個新天然化合物,特別是雪膽植物中的雪膽雙糖、雪膽醯亞胺A、十一葉雪膽素A和B、土貝母中的土貝母苷I-III及苦瓜植物中的三降、五降葫蘆素等新穎的化合物或結構類型,為天然產物資料庫增添了豐富的內容。

研究還提出了葫蘆素類化合物結構分類的新模式,將原來5個結構類型重新分為12個結構類型,對學術界研究葫蘆素三萜及變型葫蘆素結構分類的判斷模式產生了影響。

此外,研究人員在葫蘆科植物的化學成分研究的基礎上,以我國產葫蘆科植物為主體,從化學系統學的角度,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葫蘆科化學分類學系統,全面地反映了葫蘆科植物化學成分結構對Takhtajan分類系統的輔證。

栽培技術

葫蘆科葫蘆科

瓜棚建設要求
要想讓葫蘆科植株長的壯實,果實達到高產,我們從育苗移栽到果實採收就得先營造一個好的生長環境,建設塑膠大棚就是非常必要的了,所以育苗之前,瓜棚就要得先準備好。我們要選擇土壤肥沃疏鬆、呈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地塊上建瓜棚,棚高2—3米為宜,棚頂塑膠要鋪緊,並能保證良好的通風,塑膠上鋪設草簾。瓜棚力求緊密牢固結實。
育苗技術
育苗時期
葫蘆科育苗時期各地都有不同,一般大棚栽培的多在春季2—3月或秋季8—9月份進行播種育苗。

選種購種
葫蘆科常見的有黃皮、白皮和豐田系列三類品種,如白皮的白蘭品種,黃皮中的伊莉莎白,豐田的金滿地都是不錯的品種.這幾種在栽培管理上區別不大,甚至可以進行混種,我們要根據地方栽培習慣和市場行情選擇適宜的品種。栽培香瓜不必自留種,建議到當地種子站等正規銷售單位購買新鮮種子。

育苗基質準備
葫蘆科育苗是在營養缽里進行的,所以我們準備好營養缽的同時,最好到農資站等購買專門為香瓜配置好的育苗基質。我們也可自行配製營養土。營養土以肥沃菜園土和腐熟糞肥按1∶1的比例配製,每立方米配製土中,加入複合肥2千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克,充分攪勻後堆積幾天再用。

育苗地整理
育苗地面積可根據育苗多少自定,我們要做成寬0.6—0.8米的平畦,畦壩高15(20)厘米左右。注意要將畦面壓平壓實,畦壩也要拍壓結實一些。然後準備塑膠薄膜平鋪在畦面上,最後我們在周邊蓋土壓實。

種子處理
精選種子,選飽滿粒大,發育良好無霉變的種子。我們可準備清水一盆,兌入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配製500倍液,攪勻後放進種子,浸種2個小時左右,撈出控乾即可播種。

葫蘆科葫蘆科

播種
首先要將準備好的育苗基質裝入中,裝滿後有手下壓一下,裝進基質的量以下壓以後距缽口一厘米左右為宜。將裝好基質的缽擺到育苗畦內,每隻缽都要緊挨在一起擺放,全部擺好以後,我們往畦內放水,水量以每平方米10千克的標準為宜。放過水後要等待1個小時,塑膠缽底部有小孔,待畦內的水全部滲入到缽內的基質內,我們就可以播種了。將處理過的種子點在每隻缽的中間,點後最好輕輕下壓一下,每隻缽播入一粒。播好種後,每隻缽內還要填育苗基質覆蓋,覆蓋高度一厘米左右。將擺放好的缽全部播完就可以了。

播後管理
播種以後,我們可不能只是光等著幼苗破土而出,還要三天補給一次水分,水量同播種前相當即可。同時注意溫度的控制,保證棚內溫度不底於20℃。10天左右,這嫩綠可人的小幼苗就拱土而出了,我們便開始進行苗期管理了。

苗期管理
葫蘆科苗期時間較短,一般15天左右。這一階段的溫度控制和水分管理是重點,同時我們注意不必進行施肥或噴施藥劑,否則會影響植株品性。

溫度控制
苗期務必要保持棚內溫暖濕潤,通常白天適宜的溫度保持在20~35℃,夜間在15℃左右以上。並要注意通風透光,在保證適宜溫度的同時,每天最好在中午天氣晴好的情況下,打開通風口1—2個小時,利於幼苗更好生長。

水分控制
葫蘆科苗期有一定的喜水性,一般五天左右供給水分一次最為適宜。水量不宜過多,每平米給水5千克左右即可。棚內溫度過高的話要適當多加。

栽植時期
苗高10厘米左右便可進行移栽了,一般在每年3—4月份或秋季10月份。

選地
砍瓜幼苗期過後對土壤的適應能力較強,一般土質較肥沃砂質壤土均可適宜栽培。不過注意選好茬口,不要選擇前茬為茄科、甜菜或其他瓜類作物的種植地。否則受病害嚴重。

葫蘆科葫蘆科

測土施肥
有條件的話,到當地的農業站或農資站進行測土,對選好的地進行建議性施肥,對香瓜高產作用明顯。方法是在準備栽植的地塊不同的位置上取土壤各一份裝入同一袋中,混勻後送給專業的測土人員。測土人員會用土壤養分測試儀等檢測出土壤的營養成分,並給出專業的施肥建議,之後我們便可以按施肥建議對栽植地塊進行有效的施肥了。不進行測土的話,建議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1500千克,複合肥1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均勻施撒地塊,之
後深翻並整平即可。

開壟
整好地後,我們要開栽植壟,壟高20厘米左右,單行栽植壟寬30—40厘米,雙行栽植壟寬可在50—60厘米,壟溝寬40厘米即可。

栽植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害的香瓜苗裝到鐵盆等器具里,及時運到栽植地栽植。我們先在栽植壟上挖方穴,穴寬15厘米左右,穴深10——15厘米。將苗從缽內取出,注意保持根部土塊完整,將瓜苗帶土栽在穴內,之後回填土,至少要將土塊覆蓋。通常栽植穴距為30厘米,雙行栽植的行距在30厘米左右即可。栽後澆足定根水,再覆土3厘米左右。全部栽完我們要在壟上覆蓋一層塑膠薄膜。蓋完後將薄膜周遍用土壓實。最後我們將薄膜在栽植苗的上方撕破一個小
口,使栽植苗從小口處露出來便可以了。栽植一周后,我們還要對沒有成活的進行補植,補植儘量用同齡苗,栽完不要忘記澆定根水。

溫度控制
栽植後一直到採收結束,瓜棚內白天要到保持在20℃以上,夜間在10℃以上,溫度高於38℃要注意打開通風口。保證充足的光照,不要在溫度過高的正午時太陽直接暴曬。

除草
葫蘆科苗根部的基質內養分豐富,所以務必杜絕雜草的養分爭奪,我們從栽植後開始,便要見草就除,注意最好用手拔草。不必中耕。

吊線綁蔓
在苗高30厘米左右時,我們要在栽植行上方兩米高的位置平行拉鐵絲線。我們需準備塑膠帶或綁繩,取2米左右的繩段將一端栓在植株垂直上方的鐵絲線上,繩段下一端就可用於綁蔓了。我們先將綁線拉直,選香瓜秧最下部的一個分叉處,把綁線繞一圈,不必系扣,最後把植株沿綁線纏繞幾圈便可以了,我們最好帶上手套,以防指甲劃傷植株,此時植株被劃傷易導致日後生長不良。

葫蘆科葫蘆科

施肥澆水
肥水管理是香瓜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澆水我們以引水或引渠澆灌方式最佳。把水引到壟溝內,我們需要注意控制水量,以淺澆濕透畦面為好。一次澆灌太多,會導致植株爛根。通常每月適時澆灌水兩次最佳,到香瓜第一批瓜採收以後,每月澆灌一次就可以了。對香瓜植株的施肥,多是在澆水時進行的。採用水沖方式將養分輸送。施肥同時我們首先要注意保證水流均勻分布。我們可在栽植後一個月時,每畝施複合肥60—100千克,以促進植株旺長,在香瓜結瓜前和結瓜第一個月時我們可施撒生根膨瓜壯秧靈30千克,促進瓜果生長。如果植株長勢不太好的話,我們還可適時結合施灑瓜類專用水沖肥,專用水沖肥要注意先用適當的水稀釋,之後進行充分攪動。再將稀釋液倒進水裡,以便養分分布更均勻。除了水沖的方式,我們如果同時結合噴施葉面肥,植株長勢會更加。我們可在載植一個月時噴施800倍磷酸二氫鉀液面肥一次。在植株開始開花座果時噴施座瓜靈1000—1200倍液。

整枝
要想葫蘆科長的好,整枝絕對少不了,整枝是一個較複雜的工作,我們得逐一詳述。

摘花
栽植半個月以後,我們的小瓜秧發育早的都會長出小花來了。可惜這些小花我們是不欲選留的,得將它們摘去。直到植株爬高到1。5米以上時我們才開始有選擇的留花座果。

摘須
同時在這個時候,瓜秧上會長出一些短須,這些沒有用的短須我們也要及時掐斷,直到香瓜進入採收期。

打杈
葫蘆科植株在爬到鐵絲上之前,我們要對植株進行打杈,即將主枝除外的側枝或側枝頂部去,以集中營養促進主枝朝上生長。同時側枝與主枝分叉處的枝葉也要全部摘除。

摘頂
葫蘆科植株在爬到鐵絲上之後,我們要對主枝頂部摘除。保留發展頂部以下的一兩個側枝。

摘腳葉
我們注意要及時將植株底部的腳葉摘除,同時發育不良的葉子也要摘除,否則這類老葉病葉保留的話會引發病害。

人工輔助授粉
葫蘆科是異花受粉作物,雌花在栽植一個半月左右就要對盛開的花進行人工授粉。識別雌雄花主要看花的基部,雌花的基部具有瓜蒂,而雄花沒有。我們可選取正在盛開顏色鮮艷的雄花,將其摘下。然後用雄花去碰觸雌花,把兩隻花緊挨三四下就可以了,一朵雄花可受粉五六朵雌花。授粉時間以早晨5~9時為好。

葫蘆科葫蘆科

選留花果
當植株長到1。5米左右時,我們要開始選留花果並進行授粉,幾天以後,選留長勢最好的一隻小瓜,其餘植株上的所有花果都要去除。 直到選留的小瓜長大並快要成熟採摘時,再開始授粉第二批花,選留第二隻瓜。這樣每一株瓜秧上只有一個瓜的保有量,這樣能瓜長的個頭大。以同樣的方法,每一株瓜秧上能分批培育3—5個瓜。

套袋
當選留的小瓜長到拳頭大小時,我們可以對瓜果進行套袋,方法是準備白色的薄塑膠袋,將瓜套進後繫緊即可。香瓜套袋工作主要是針對於白皮瓜,如果不套袋的話,瓜皮有可能會長小斑點,影響外觀。
拴瓜
為了防止葫蘆科瓜果重量增加而下墜,我們在瓜果接近成熟時可輔助拴瓜,用塑膠繩等拴住瓜柄,注意栓扣最好呈圈狀,不要繫緊在瓜柄上。最後將繩拉直並將另一端系在鐵絲線上。拴瓜主要針對個頭較大的香瓜品種或個別個頭較大的瓜果。

病蟲害防治
規範化的管理,有效的抵制了病蟲害的侵襲。使香瓜產品更加接近綠色無公害。我們通常栽植香瓜後一個月時,利用澆灌時間進行水沖多菌靈藥劑預防病菌類疾病一次,一般每畝施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克左右。而對螻蛄和地老虎等蟲害,我們可在澆灌時撒施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的用量以每畝200—250克之間為好。如果管理不善,植株易患霜霉病和白粉病。霜霉病多危害葉面,發病後葉片呈褐色並乾枯,防治可用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每四天噴一次,連噴三次。白粉病發病時葉片會布滿白斑。發病初期可用77%可殺得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2000—2500倍液,或40%福星6000倍液噴霧防治,我們可每三天噴一次,連噴2—3次。而對於蚜蟲等常見蟲害的侵襲,我們可配置蚜虱盡1200倍液, 或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顆粒劑1500倍液。每三天一次,連噴四次即可有效防治。在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植株在瓜果結實以後發生病害,若進行噴藥防治的話,一定要先將瓜國套袋。

採收與貯運
葫蘆科從開花結實到成熟一般要經30—40天左右,當瓜長到25天以後,往大生長便會逐漸停止了,同時顏色開始從青色變黃色或白色。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 所以采瓜要掌握好時機,因此我們最好在香瓜開花結實35天以後進行採收,同時也不能採收太晚,香瓜過於熟透不宜采後貯運。每株瓜秧要分批采4—5隻瓜,每隻瓜可重0.8—1千克以上 ,我們要注意,第一批和第二批瓜儘量用剪刀剪,以防用手摘拉傷植株,以後就可以用手直接連帶瓜柄將瓜採摘下了。採摘後要注意輕拿輕放, 採摘後的香瓜在運出之前還要修剪一下瓜柄,瓜柄長不可超過5厘米。香瓜運到收購單位或交易市場以後,經套網,裝袋,裝箱等便可運往各地或做進一步的加工了。搬運和運輸過程中我們注意動作要穩重,同時切記不要被太陽直曬。貯藏的話要置於陰涼乾燥的地方,貯藏期不要超過2—3月。最後我們要說明一下,我們要想做到香瓜的產業化、集約化的生產規模,除了政府正確引導,公司加農戶緊密結合和擴大銷路以外,加強技術管理和產品質量可是重中之重。據說,歷史記載上的香瓜在熟透後能香飄十八里,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去做,至少到香瓜市場上,一定能夠感受到那香氣會撲鼻而來。

五椏果亞綱

五椏果亞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的一個亞綱,形態特徵:常木本、單葉、花常離瓣;雄蕊離心發育;雌蕊全為合生心皮,子房上位,常中軸胎座或側膜胎座,植物體通常含單寧。
五椏果目芍藥科
山茶目獼猴桃科
錦葵目錦葵科梧桐科椴樹科
豬籠草目
堇菜目葫蘆科西番蓮科檉柳科
楊柳目楊柳科楊屬柳屬
杜鵑花目
柿目柿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