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葉片被害產生暗綠色水浸狀病斑,逐漸擴大形成近圓形的大病斑。瓜條被害,產生暗綠色、水浸狀近圓形凹陷斑,後期病部長出稀疏灰白色霉層,病瓜皺縮,軟腐,有腥臭味。
發生規律
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糞肥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氣流傳播。這種病害發病周期短,流行迅速,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容易流行。連續陰雨天發病重。
發病特點
該病屬於真菌病害。病菌以隨病殘體在土壤或糞肥中越冬。來年條件適宜長出孢子囊借風雨、灌水及水滴傳播。發病適溫28到30攝氏度,雨量大、降雨次數多或淺水多且量大病害易發生、傳播快。因此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濕度大條件下發病重。
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或糞肥中越冬,借風、雨、灌溉水傳播蔓延。發病適溫為28~30℃,土壤水分是影響此病流行程度的重要因素。夏季溫度高、雨量大、雨日多的年份疫病容易流行,危害嚴重。此外,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連作等易發病。 設施栽培時,春夏之交,打開溫室前部放風口後,容易迅速發病。
防治措施
(1)選用耐病品種,播種前對種子消毒,
(2)與非瓜類作物實行5年以上輪作。
(3)嫁接防病。
(4)土壤處理。
(5)藥劑浸種。
(6)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應合理施肥,改善透光強度,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溫度,促進花芽分化;在花蕾期、幼果期和膨果期噴施壯瓜蒂靈,增粗果蒂,促進果實發育,提高黃瓜品質。
(7)推廣高畦種植,加強防澇,控制田間小氣候,控制澆水,儘量小水灌溉,降低田間濕度,保持地面半乾半濕狀態,創造不利於病原菌傳播蔓延而有利於植株生長發育的小環境。
(8)覆蓋地膜,減少土傳病害向上侵染的機會;適時早播,儘量使易感病的苗期錯過降雨高峰期。
(9)清潔田園,及時拔除病株燒毀,消滅初侵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