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原理
飛機雲形成的原理有兩種:一種是當噴氣式飛機在相當冷且水汽含量較大的高空飛行時,飛機尾部噴出的廢氣成為人工造雲的“氣溶膠催化劑”,從而使低溫高濕的空氣凝結成雲帶。另一種是:飛機在接近飽和的空氣中飛行,螺鏇槳和機翼的頂端附近空氣因動力降壓而絕熱冷卻產生凝結,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引擎廢氣引起的凝結
引擎廢氣引起的凝結碳氫燃料燃燒後的主要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在海拔較高處的低溫的環境下,局部水蒸氣的增加可以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超過飽和點。這些蒸氣之後會凝結成微小的水滴並/或小沉積成為冰晶,成千上萬的小水滴和/或冰晶形成了飛機雲或凝結尾。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在空氣中漂浮的水份。在高空過度冷卻的水蒸氣需要一種觸發條件以激發它們的凝結或沉澱。引擎廢氣中的微粒正是起著這種觸發條件的作用,促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快速的轉變成冰晶。飛機雲或凝結尾一般在海拔8000米(26000英尺)以上出現,那裡的溫度低達-40°C(-40°F)。
高空中的水蒸氣附著在飛機噴出的煙塵上形成的雲彩 只有當噴氣式飛機在--20℃以下的氣層中飛行時,空氣濕度接近或達到飽和,同時大氣比較穩定時才能產生尾跡雲。
氣壓降低引起的凝結
飛機的機翼會引起機翼附近的氣壓下降,從而導致溫度下降。氣壓和溫度下降的綜合效應會導致空氣中的水凝結並形成後緣渦流。這種效應在潮濕的天氣較為常見。後緣渦流常見於起飛和著陸期間客機的襟翼後方,太空梭著陸期間,以及在執行高強度演習的軍用噴氣機上部翼的表面。此外,在渦輪風扇引擎通風口周圍區域的氣壓會比周圍空氣的氣壓低,並可能導致在高推力裝置的通風口形成冷凝霧。
這些類型的蒸汽尾跡與其他由噴氣燃料燃燒引起的凝結尾形成對比。噴氣機引擎廢氣產生的凝結尾常見於高海拔地區,並且出現在每個引擎的後部。與之相反,由於氣壓下降造成蒸氣尾跡常見於濕度較高的低海拔區域,並且在翼梢和襟翼後部而不是在噴氣機引擎後部。
和氣候的關係
飛機雲或凝結尾在 地球輻射平衡上,扮演著正面的輻射驅動力。研究發現,相比於反射進入地球的太陽輻射(負面輻射驅動力),飛機雲或凝結尾更多的阻礙、由地球和大氣層放射出的長波輻射離開地球(正面輻射驅動力)。因此,飛機雲的總體的網狀效應是“正”的,也就是說主要是使氣溫上升的效應。但是,這種效應在每天和每年的跨度上都各不相同,並且總體上的這種效應大小度量並沒有為人熟知:以1992年的空中交通情況來說,這種效應值的估計從3.5 mW/m² 到17 mW/m²。另一項研究顯示,夜間飛行對這種讓氣候變暖的效應負有最大的責任:日間飛行只對這種效應的產生起到了25%的作用,而夜間飛行卻對這種效應起到了60%到80%的作用。同樣的,冬季飛行只占到了每年飛行交通量的22%,卻對年平均正面輻射驅動力卻起到了一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