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雙胞耳蕨](/img/f/e2e/nBnauM3XwcDOzgjMwEDM1QjMxMTM0IDM0IzMxADMwAzMxAzLxA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種中文名:雙胞耳蕨
種拉丁名:PolystichumbigemmatumChingexL.L.Xiang
科中文名:鱗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屬中文名:耳蕨屬
屬拉丁名:Polystichum
國內分布:特產於四川西南部冕寧。
命名來源:(隱花植物生物學)中國植物志:5(2):015
形態特徵
植株高約60厘米。根狀莖斜升,直徑約4厘米。葉簇生;葉柄淺棕禾稈色,上面有深溝槽,直徑約2毫米,密被膜質、棕色的二型鱗片;大鱗片卵形,急尖頭,長達1厘米,寬達5毫米,全緣;小羽片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達7毫米,寬達1.5毫米,邊緣有疏齒。葉片長橢圓披針形,長50厘米,中部寬5厘米,下部二回羽狀,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有側生羽片50對左右,下部幾對羽片平展,其餘的均略向上斜展;羽片短鐮刀形,長達3厘米,寬達1.5厘米,頂端急尖,基部上側均明顯呈耳狀,下側斜切形,下部羽片的下半部羽狀,具2對分離的卵形或倒卵菱形小羽片,上半部羽狀半裂至深裂,中部以上的羽片基部僅有1對分離的小羽片或僅半裂至淺裂;小羽片及裂片的邊緣常略向下反卷,頂端均具尖芒刺,有時側邊也有1-2個同樣的芒刺,基部下側的小羽片及裂片顯著較大;葉脈上面可見,下面不明顯,在小羽片及裂片上羽狀,小脈單一,但在基部1對小羽片上部分小脈2-3叉。葉革質,乾後黃綠色;葉軸深禾稈色,密被紅棕色、全緣的披針形或鑽形小鱗片,近頂部常有兩個密被紅棕色鱗片的芽胞;羽片兩面疏被棕色、全緣的線形細小鱗片。孢子囊群小,生於小脈背部,接近羽片、小羽片中肋及裂片主脈,在小羽片上可達7個,在裂片上1-4個;圓盾形的囊群蓋小,成熟時深棕色,易收縮脫落。
分布範圍
雙胞耳蕨屬於中國特有的植物。
生長習性
生海拔2600米的山警鐵杉為主的密林下岩石上,少見。鱗毛蕨科植物(一)
有14屬,約1000種,世界廣布。除 Phanerophlebia Presl 屬產南美洲熱帶外,舊大陸有13個屬。中國13個屬均產,450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