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鱗毛蕨
種中文名:大平鱗毛蕨種拉丁名:Dryopteris bodinieri (Christ) C. Chr.
科中文名:鱗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屬中文名:鱗毛蕨屬
屬拉丁名:Dryopteris
國內分布:湖南,四川(峨眉山,寶興),貴州(獨山),雲南東南部
中國植物志:5(1):105
簡介
大平鱗毛蕨隸屬鱗毛蕨科鱗毛蕨屬。國內湖南,四川(峨眉山,寶興),貴州(獨山),雲南東南部,生常綠闊葉林下,海拔1000-1800米。形態特徵
植物特徵
植株高一米或更高。根狀莖短而直立, 密被寬披針形、棕色或褐棕色, 全緣鱗片。長55-60厘米,寬36-40厘米,先端漸尖,奇數一回羽狀;羽片6-10對,斜展,彼此相距4-6厘米(兩羽軸之間),長圓披針形,長16-20 (-30)厘米,中部寬2.5-4 (-6)厘米,但較小,具1-1.5厘米長的柄。葉乾後黃綠色,紙質,兩面光滑;羽軸上面凹下,成一溝槽,背面凸起,側脈羽狀。孢子囊和孢子
孢子囊單生於孢子葉的近軸面葉腋或葉的基部,通常很多孢子葉緊密地或疏鬆地集生於枝的頂端形成球狀或穗狀,稱孢子葉球或孢子葉穗。孢子的形狀常為兩面形、四面形或球狀四面形,外壁光滑或有脊及刺狀突起或有彈絲。多數蕨類植物產生的孢子在形態大小上是相同的,稱為孢子同型,少數蕨類如卷柏屬和水生真蕨類的孢子大小不同,即有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區別,稱為孢子異型。產生大孢子的囊狀結構叫大孢子囊,產生小孢子的叫小孢子囊,大孢子萌發後形成雌配子體,小孢子萌發後形成雄配子體孢子囊
小孢子萌發後形成雄配子。鑑別
識別蕨類植物的三把金鑰匙是:拳卷幼葉、孢子囊群、鱗片。孢子囊
孢子囊群不整齊散布羽軸兩側,靠近羽軸,背生於側脈中部,無囊群蓋。葉
葉簇生;葉柄長約為葉片的1/3,禾稈色,有縱溝,基部密被棕色或褐棕色披針形全緣鱗片,向上直達葉軸,被狹披針形,先端毛髮狀鱗片;葉片長圓披針形,先端漸尖,奇數一回羽狀;羽片6-10對,斜展,彼,長圓披針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具短柄,上部數對羽片無柄,沿葉軸下延與葉軸合生,邊緣具缺刻狀鋸齒,頂端一片羽片與兩側的羽片同形,具長的柄。最基部1-2對只達羽片中下部,其余可直達葉邊。鱗毛蕨科植物(一)
有14屬,約1000種,世界廣布。除 Phanerophlebia Presl 屬產南美洲熱帶外,舊大陸有13個屬。中國13個屬均產,450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