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簡介

種中文名:柔軟耳蕨
種拉丁名:Polystichumlentum(Don)Moore
科中文名:鱗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屬中文名:耳蕨屬
屬拉丁名:Polystichum
命名來源:(蕨類名詞及名稱)[]
中國植物志:5(2):013
形態特徵
植株高40-10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頂端密被大鱗片;鱗片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中部厚,亮栗黑色,有棕色闊邊,邊緣密生細鋸齒。葉簇生;葉柄禾稈、淺棕色或淺紫色,長10-30厘米,直徑1.5-3毫米,上面有深溝槽,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大鱗片,並混生邊緣有齒的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棕色小鱗片,向上疏被與基部相同的小鱗片;葉片狹長披針形,長30-70厘米,中部寬5-10厘米,頂端漸尖,基部略縮狹,二回羽狀淺裂至深裂;側生羽片25-40對,互生或近對生,下部的反折而斜向下,中部的平展,上部的平展或略斜向上,披針形或鐮刀形,中部的長3-5厘米,基部以上寬1.3-1.5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並有1短刺尖,基部有短柄,不對稱,下側斜切形,上側耳狀突起,與葉軸平行,兩側羽狀淺裂至深裂,基部幾裂達中肋;中部羽片的裂片5-10對,斜向上,近橢圓形,頂端有1短刺尖,兩側有少數細尖齒,基部上側1裂片顯著較大,幾分離,長卵形,邊緣有鋸齒或淺缺刻,或近全緣;葉脈兩面均不甚明顯,在裂片上羽狀,小脈大多單一,在基部上側的耳狀裂片上常分叉。葉近革質,兩面光滑,乾後下面淺綠色,上面色較深,有時沿中肋兩側呈白色;葉軸及羽片基部疏生棕色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小鱗片,葉軸近頂端下面有1個密被棕色鱗片的大芽胞。孢子囊群每裂片1-4個,在耳狀基部裂片上可達6個;圓盾形囊群蓋小,成熟時棕色,易脫落。分布範圍
中國、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東北部至西喜馬拉雅山南坡。生長習性
生海拔850-16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下岩石上。模式標本
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鱗毛蕨科植物(一)
有14屬,約1000種,世界廣布。除 Phanerophlebia Presl 屬產南美洲熱帶外,舊大陸有13個屬。中國13個屬均產,450種。 |